RSS

「行道」的細節

31 十二月
阿貝爾山鳥瞰加利利

阿貝爾山鳥瞰加利利

太9:35-38

主耶穌在登山寶訓教導完畢,以「行道」作為整篇講論的總結。第8-9章就是祂具體地在加利利一帶,尤以迦伯農為祂的事工中心,行出所講論的道理,走遍各城各鄉醫治及教導人。9章總結的段落,強調的是主的憐憫,祂以愛來行出所講所信。進入第10章就是祂差遺門徒去「行道」。

這總結的段落,突出了「行道」的具體細節:

耶穌走遍各城各鄉,在他們的會堂裏教導人,宣講天國的福音,又醫治各樣的病症。他看見一大群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困苦無助,如同羊沒有牧人一樣。於是他對門徒說:「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要求莊稼的主差遣做工的人出去收他的莊稼。」( 太9:35-38)

馬太強調主耶穌就是猶太人所期待的彌賽亞,這段記錄了祂在加利利一帶猶太人的會堂中服侍,當然,祂沒有忽略邦人的需要(太8:5-13、28-34)。相對今日不少教會強調先處理好自家需要才做外展或支持宣教,主耶穌沒有那麼介懷哪個族群先、哪個群體後的問題。

若看這段經文的動詞,我們看到主耶穌的工作包括:教導、宣講及醫治。祂進入人群,教導同時也是糾正,期望帶來由思想到行為的改變。正因為在會堂為主,聽眾都對猶太傳統略懂一二,因此,糾正他們對律法及神的心意的理解佔了會堂服侍的大部份。從這角度看,今日教會的教導職事又如何?若教導是糾正,那宣講天國的福音,就是傳遞較新的信息,要求聽眾聆聽及接受。叫人悔改的道理,不是隔靴搔癢,而不到肉不講,這也正是今日在教會參與宣講職事者的反思,我們講的,是否聽了有益,但不聽也無損的道理?至於醫治,直接的理解是肉體的病,但引伸之義可以是社會的病,我們可以理解為救濟、社會服務,甚至爭取社會公義,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事工。

原來總結主耶穌所行的道,包括教導、宣講及醫治,而動機卻是因為憐憫,即愛。沒有愛,一切的行動,都算不上服侍,不算事奉,不算見證。

而最後,當主耶穌看到這麼多人的需要時,向門徒發出呼喊,「要收的莊稼多,做工的人少。所以,你們要求莊稼的主差遣做工的人出去收他的莊稼。」有點奇怪,門徒的主,不就正在向他們說話嗎?原來參與事奉者也許對主的呼喊有所同感,但不是埋怨,而是繼續向主求更多工人來參與我們的服侍。我們已投身在服侍中,按道理較其他旁觀者更清楚使命與需要,更容易分享主的感動。因此,求主多打發工入,是門徒的職責。

從這角度看,為所負責的工作,尋打更多同路人及接班人,是事奉者理所當然的責任。我們需要忠心的僕人,但若忠心的僕人只埋首自己做好自己「份工」,那仍未算完全忠於主所托。

「行道」是不分種族,並以教導、宣講及醫治為己任,在靈魂、精神與肉體上全面地幫助有需要的人。並且要忠心完成使命,並不是做好自己份工,還需要吸引同行者,建立接班人!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4/12/31 英吋 領袖, 馬太福音, 僕人, 宣教, 事奉

 

標籤: , , ,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