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Category Archives: 撒母耳記

生命的凱歌

撒下23:2-7

不是每個人都可預知、預備自己人生盡頭的時刻。但是,若我們時刻回想、回望神過去不長也不短的日子如何幫助、施恩的片段,也許能幫助我們組織思緒,回顧神恩。

大衛年老時候看到的,是神的公義:

以色列的上帝、以色列的磐石曉諭我說:那以公義治理人民的,敬畏上帝執掌權柄,他必像日出的晨光,如無雲的清晨,雨後的晴光,使地發生嫩草。(23:3-4)

大衛一生經歷神的保守,他雖有犯罪但真心悔罪。他不是個完美的人,但神的看顧沒有因為他的不完美而減少。神的公義在於祂的信實,祂承諾的永不更改。而大衛也看到他擁有的權柄都是來自神的,神是他王權的最有力監督,因此,他不得不敬畏神。作為領袖,必需看到神的公義。

第二,大衛也看到神是細心的神:

我家在上帝面前並非如此;上帝卻與我立永遠的約。這約凡事堅穩,關乎我的一切救恩和我一切所想望的,他豈不為我成就嗎?(23:5)

Is it not my family God has chosen?
Yes, he has made an everlasting covenant with me.
His agreement is arranged and guaranteed in every detail.
He will ensure my safety and success.(NLT)

New Living Translation的版本更清楚,神在細節上也看顧與保證,讓我們可以平安渡日。還記得有不少片斷,不論是在大衛生平還是我們自己,在小節上忠心與犯罪只一線之差,但後果可以相當嚴重。罪從小節中開始,但蔓延開卻可毁掉我們的一生。因為,神在小節上保守是先份愛的保護。

在我們人生的旅途中,要看大事如神的公義,也要看小節中的保守。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9/08/28 英吋 生與死, 舊約人物, 領袖, 公義, 撒母耳記

 

我的生命由神重整

撒下22:21-25; 詩18:20-24

能一生追隨神,按祂心意而行,這人的生命必定是完滿的。但這並不代表這一生沒有犯錯,沒有軟弱。換個角度看,如果我們追求沒有錯誤及軟弱的人生,那便是錯誤的追求。正確的態度,是看神為我們隨時的幫助。

大衛一生算是完滿嗎?至少他在總結自己一生時,是這樣看:

耶和華按著我的公義報答我,按著我手中的清潔賞賜我。
因為我遵守了耶和華的道,未曾作惡離開我的神。
他的一切典章常在我面前;他的律例,我也未曾離棄。
我在他面前作了完全人;我也保守自己遠離我的罪孽。
所以耶和華按我的公義,按我在他眼前的清潔賞賜我。(撒下22:21-25; 詩18:20-24)

這是一很完滿的表白,在神面前陳述了自己所付出的,以及神如何保守,但Eugene Peterson的演繹卻更為精彩:

GOD made my life complete(上帝使我的生命完整無缺)
when I placed all the pieces before him.(當我把所有片段陳情在祂面前。)
When I cleaned up my act,(當我檢視自己的行為,)
he gave me a fresh start.(祂讓我從新開始。)
Indeed, I’ve kept alert to GOD’s ways;(其實,我在神的道路前已警剔自己;)
I haven’t taken God for granted.(我沒有視上帝的保守為理所當然。)
Every day I review the ways he works,(每一日我都慎思祂的標準,)
I try not to miss a trick.(我努力嘗試不走差。)
I feel put back together,(我感到重新穩定下來,)
and I’m watching my step.(然而我仍小心留意我的行為。)
GOD rewrote the text of my life(上帝重新編寫我生命的篇章)
when I opened the book of my heart to his eyes.(當我向祂躺開我的心。)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9/08/27 英吋 生命更新, 公義, 撒母耳記

 

成也約押、敗也約押

撒下14:1-33; 18:1-19:8

作為領袖需要一些有能之士追隨左右,恃寵而驕卻是一個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懂得選賢任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卻是懂得建立跟從者正確作僕人及領袖的態度。

在大衛的王朝中,數算最有成就的跟從者就是大元帥約押。他是大衛的外甥,精明能幹而且是軍是將才,由掃羅作王時期開始一生忠於大衛,在大衛王朝中可謂權傾朝野。押沙龍叛變的成與敗,其實也繫於約押。

首先,押沙龍殺死暗嫩後,大衛沒有好好處理押沙龍,但約押知道大衛掛念這兒子,於是用計勸導大衛容讓押沙龍回朝(14:1-24)。這雖種下日後政變的禍根,但約押這一著雖說忠於大衛,明白王的心,但只處理了王的情緒,卻沒有處理王不善教導兒子的問題。

押沙龍也知道只有透過約押才可得見大衛,於是也用計使約押引見:

於是約押去見王,將這話奏告王,王便叫押沙龍來。押沙龍來見王,在王面前俯伏於地,王就與押沙龍親嘴。14:33)

押沙龍回朝一事若沒有約押是不能成事的。但對於押沙龍坐大,約押沒有理由不知道,只是沒有行動去阻止。作為跟從者,且也是大衛身邊最信任的人,就要為領袖留意身邊的人和事,以補領袖的不足。到了押沙龍叛變,約押與眾將領也明白大衛的心意:

王囑咐約押、亞比篩、以太說:「你們要為我的緣故寬待那少年人押沙龍。」王為押沙龍囑咐眾將的話,兵都聽見了。(18:5)

但是,約押卻無見大衛的命令:

約押對報信的人說:「你既看見他,為甚麼不將他打死落在地上呢?你若打死他,我就賞你十舍客勒銀子,一條帶子。」(18:12)

約押說:「我不能與你留連。」約押手拿三杆短槍,趁押沙龍在橡樹上還活著,就刺透他的心。給約押拿兵器的十個少年人圍繞押沙龍,將他殺死。(18:14-15)

對於約押這次違反大衛的命令,大衛沒有苛責,其中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他所殺的是王的頭號敵人,從表面上看這是為了大衛王個人及其王朝的穩固。甚至及後約押更成功勸服大衛停止為押沙龍哀傷,以挽回已受損的士氣(19:1-8)。

這約押不可謂不忠心,可憐押沙龍,成也約押,敗也約押。而大衛王也拿這約押沒辦法。

我們若有機會成為領袖身邊最信任的跟從者,要留意及善用自己的影響力,不要為領袖加添煩惱餘,更重要的是從問題的根源著眼,而不只是為領袖解決可見又短暫的問題。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9/08/26 英吋 舊約人物, 領袖, 撒母耳記

 

押沙龍:有能力但沒有神的領袖

撒下13:23-29; 15:1-12; 16:15-17:14

揀選領袖,不論是教會、機構或是大公司,第一個想到的條件通常是相關的能力。近年稍多留意領袖的道德品格等方面的素質,認為這是成功領袖需要的條件,而我們也知道,神就是一切道德的標準,若沒有神,再多再大的能力也枉然。

在大衛生平中有兩個人使他落荒而逃:第一個是掃羅,是大衛不願與他為敵而選擇逃亡;第二個是他的兒子押沙龍,是大衛無法不逃避這早已計劃又有能力搶奪王位的人。

押沙龍是足智多謀的人,在他暗算暗嫩(13:23-29)一幕中他事前可以喜怒不形於色,以致沒有人想到他會為妹子報仇。而他也是殘酷的,因為他在妹子受辱一事他從沒向父親大衛王伸冤,把仇恨存在心裡,最後成了殺機。

當他成功殺了暗嫩後逃亡,但又看不到大衛對他怎樣,他回到耶路撒便開始他的奪權大計,他首先是收買人心:

此後,押沙龍為自己預備車馬,又派五十人在他前頭奔走。押沙龍常常早晨起來,站在城門的道旁,凡有爭訟要去求王判斷的,押沙龍就叫他過來,問他說:「你是那一城的人?」回答說:「僕人是以色列某支派的人。」押沙龍對他說:「你的事有情有理,無奈王沒有委人聽你伸訴。」(15:1-3)

他攻於心計,花了四年或四十年(15:7)為自己累積資本,為自立為王作好一切準備:

押沙龍打發探子走遍以色列各支派,說:「你們一聽見角聲就說:『押沙龍在希伯崙作王了!』」押沙龍在耶路撒冷請了二百人與他同去,都是誠誠實實去的,並不知道其中的真情。(15:10-11)

押沙龍能成功奪權,其間不多靠身旁的謀士,可見他的過人之處。大衛行事光明磊落,兒子卻是深謀遠慮。押沙龍也喜聽小人進言,全沒道德可言:

亞希多弗對押沙龍說:「你父所留下看守宮殿的妃嬪,你可以與他們親近。以色列眾人聽見你父親憎惡你,凡歸順你人的手就更堅強。」於是人為押沙龍在宮殿的平頂上支搭帳棚;押沙龍在以色列眾人眼前,與他父的妃嬪親近。(16:21-22)

大衛一再放過押沙龍,但他卻非要置大衛於死地不可。沒有神、沒有道德的人,越有能力越是可怕。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9/08/25 英吋 舊約人物, 領袖, 撒母耳記

 

亞希多弗:小人敗事

撒下16:20-23; 17:1-4; 21-23

每一個領袖身邊總會有以下這幾種人:支持者、反對者、沉默者與破壞者。支持者中又可找到正面有供獻的與負面影響的人。不論你是誰,你總會有其中一個角色。

亞希多弗,拔示巴的外祖父、大衛的謀士,於押沙龍叛變之始便投奔叛軍(撒下15:12),顯然他早已對大衛有異心。

如《出師表》諸葛亮的勸諫所言:「新賢臣,遠小人」,有小人留在身邊,小則毫無建樹,大則敗你基業。亞希多弗既被稱為謀士,總會有些過人之智,只是他同時是小人,這過人之智便成了破壞的能力。

那時亞希多弗所出的主意好像人問神的話一樣;他昔日給大衛,今日給押沙龍所出的主意,都是這樣。(16:23)

他獻計與押沙龍:

亞希多弗對押沙龍說:「你父所留下看守宮殿的妃嬪,你可以與他們親近。以色列眾人聽見你父親憎惡你,凡歸順你人的手就更堅強。」(16:21)

押沙龍採納了他的建議,又在往後的日子更多重用他,只是最後一次的獻計被大衛的內奸破壞後,他便自殺。

亞希多弗見不依從他的計謀,就備上驢,歸回本城;到了家,留下遺言,便吊死了,葬在他父親的墳墓裏。(17:23)

亞希多弗不是對大衛深惡痛絕便是很想樹立個人功績,可惜心術不正,最後落得如此下場。

擁有過人之智但不用於正途,也不會有甚麼好的結果。與其不斷操練謀略與事奉技巧,在培訓跟從者的過程中,更不可忽略的是個人的心志與心胸,如孟子所言:「從其小體為小人,從其大體為大人」。要建立跟從者,就要建立他們擁有大人之志,不作小人。

 
1 則留言

發文者為 於 2009/08/24 英吋 舊約人物, 領袖, 僕人, 撒母耳記

 

沒有懲罰的饒恕

撒下14:25-33

管與教是神給父母的天職。犯錯的孩子要面對及承擔犯錯的後果,就算是面對難以承受的後果,他們也需知道是甚麼。就如神把救恩賜下,也先要我們明白罪的後果就是死。

以色列全地之中,無人像押沙龍那樣俊美,得人的稱讚,從腳底到頭頂毫無瑕疵。(14:25)

從外表上看,押沙龍就正是完美的代表。他縱然犯了錯,殺了那姦污他妹妹的兄長,但大衛卻沒有懲罰他。也許大衛也痛愛這人見人愛的押沙龍,同時,他也不懂怎樣面對這兒子。可是押沙龍也不耐煩,找大衛最信任的重臣約押:

押沙龍回答約押說:「我打發人去請你來,好託你去見王,替我說:『我為何從基述回來呢?不如仍在那裏。』現在要許我見王的面;我若有罪,任憑王殺我就是了。」於是約押去見王,將這話奏告王,王便叫押沙龍來。押沙龍來見王,在王面前俯伏於地,王就與押沙龍親嘴。(14:32-33)

約押本來就不喜歡押沙龍,但因為押沙龍燒了約押的田,他不得不與他見面。押沙龍也明白,要見大衛必先過約押這一關。他也作了最壞的打算,這時的押沙龍也許還未打算謀朝散位,而他日後的謀反就是因為犯錯而不用承擔後果──大衛沒有就押沙龍殺兄一事作任何的責備,更不用說懲罰。

兩年不見兒子,最多只可算是對他冷淡,並不是正面面對兒子的過程。鬧情緒並不能有效的管教孩子;而縱容只會帶來更大的罪。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9/08/23 英吋 公義, 家庭, 撒母耳記

 

失去功能的領袖

撒下13:30-39

我們常以為領袖是全天候全能的人,可知道領袖軟弱的時刻並不比跟從者少。

大衛沒有好好處理長子暗嫩的胡作非為而引起押沙龍為妹報仇的行為。當他聽到謠傳說眾子都死了,大衛作為父親,只有哀慟而不懂反應。這與過往精明的大衛判若兩人:

王就起來,撕裂衣服,躺在地上。王的臣僕也都撕裂衣服,站在旁邊。(13:31)

沒有查證信息的來源與真實性便只懂躺在地上並不是大衛應有的表現。況且,一般人面對突如其來惡耗的反應,先是否認,繼而自責。大衛似乎連這常人的反應也沒有。

後來,大衛只沉溺在情緒困擾中,沒有任何決定與行動去面對或補救這家庭悲劇:

押沙龍逃到基述王亞米忽的兒子達買那裏去了。大衛天天為他兒子悲哀。押沙龍逃到基述,在那裏住了三年。暗嫩死了以後,大衛王得了安慰,心裏切切想念押沙龍。(13:37-39)

足足三年沒有面對及處理押沙龍的惡行,就如他過去兩年沒有處理暗嫩的惡行一樣。領袖與跟從者都需要面對困境,但領袖的責任就是較其他人更早察覺問題所在,並及時作出相應行動,撥亂反正。

在位而沒有功能的領袖,只會為跟從者帶來更大的禍害與悲哀。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9/08/22 英吋 領袖, 撒母耳記

 

又一個可以避免的災禍臨到

撒下13:1-22

因著大衛姦淫的罪,神雖免他一死,但也警告說從他家中興起禍患(撒下12:11)。我們可以理解這是神的懲罰,又可理解為神不再伸手保護,以至災禍與苦難臨到大衛家。回看我們處身的環境,對苦難的理解也可從這兩方面入手。

如果說是神降災,是因著祂公義的本性,犯罪者得罰。如果理解為祂不再保護,就是容讓犯罪者自食其果。我們都是軟弱的,容易犯錯得罪神、得罪人,若沒有神的保護,後果會比現時更嚴重。

大衛王自從犯了姦淫後,知道其身不正,難以管教子女,再加上他本身就沒有好好教導及保護子女,做成了子女亂倫、骨肉相殘的結果。

作為長子的暗嫩,可能看見父王其身不正,但又沒有明顯的惡果,再加上身邊只有損友約拿達獻計誘姦他瑪(13:3-6),這都是作父親的不是。作為父母雖說難以為子女選擇朋友,但從小教導他們如何選擇朋友,誤交損友是可以避免的。更何況,這約拿達原是大衛的姪兒,按道理大衛應熟知他的為人。

另外,就算是長子,是王位的繼承人,他犯了錯而不去處理,也是極大的過失。沒有管也沒有教,下一代只會越走越遠、越走越差。這裡只有一句描述大衛聽到暗嫩惡行的反應:

大衛王聽見這事,就甚發怒。(13:21)

只有發怒,沒有行動。他瑪的哥哥看在眼裡、也記在心裡,災禍便由此而生。因此,日後的家庭慘劇,是由於大衛王他個人行為操守以及沒有好好的家庭教育做成,再加上姑息養奸,這可算是神的懲罰,還是神不保護?他個人的責任更重。

求主監察我們的心思意念,在許多時候,神即時的懲罰也許可以保護我們免受更大的災禍。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9/08/21 英吋 苦難, 家庭, 撒母耳記

 

朝向未來的生活態度

撒下12:16-23

這是一種甚麼樣的態度?可接受嗎?當大衛犯錯,孩子將要死時大衛禁食禱告,但當孩子去世後他便回復正常,好像從來沒有事情發生一樣。太無情了吧!

大衛見臣僕彼此低聲說話,就知道孩子死了,問臣僕說:「孩子死了嗎?」他們說:「死了。」大衛就從地上起來,沐浴,抹膏,換了衣裳,進耶和華的殿敬拜;然後回宮,吩咐人擺飯,他便喫了。(12:19-20)

近年我面對親友戰友的患病與離世倒也不少,也常常有一個疑問,我當如何處理自己的感受,要哀傷到何時?當然,人的感受不是按制便可改變,但有些時候意志的決定有助走出情緒的低谷。哀傷期太短有像有點無情,太長則影響還活著的人的需要。

但大衛也太過即時,因此他的隨從也不禁要問:

臣僕問他說:「你所行的是甚麼意思?孩子活著的時候,你禁食哭泣;孩子死了,你倒起來喫飯。」大衛說:「孩子還活著,我禁食哭泣;因為我想,或者耶和華憐恤我,使孩子不死也未可知。孩子死了,我何必禁食,我豈能使他返回呢?我必往他那裏去,他卻不能回我這裏來。」(12:21-23)

從大衛的回應我們看到他對生、死與哀傷的態度。

首先,只有一絲希望,他不放棄祈求。雖說神已定意他的孩子會因為他的罪而離世,但孩子在生的每一刻,他都不放棄,他相信神有改變心意的可能。這是我們學習禱告的態度,反正未來要發生的一切都只是可能性,除了神已定下的計劃,其他一切都有改變的可能,包括神對人的懲罰。

另外,大衛也很清楚生命的主權誰屬。他知道世人必有一死,他也終必回到列祖那裡。既是無法挽回,他便回到現實,繼續他的生活。看到大衛做每件事都全心全意投入,為孩子禱告如是,回到君王身份工作也如是。

大衛面對生與死的態度是很現實的,從實際的角度出發解決實際的問題。但我們從詩篇又看到大衛是個很感性的人,也許平衡於理性與感性之間不容易做到,但卻是我們的生活態度。不是硬要從理性中逼自己感性,也不是逼自己從感性中變得理性,兩者都要盡性盡性,總的來說是要朝向未來進發。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9/08/20 英吋 生與死, 禱告, 撒母耳記

 

誰是我的先知拿單?

撒下12:1-15

知己易得,諫友難求。

每一個人都需要諫友,在我們被自己的盲點所覆蓋時,就是這些諫友敢於冒犯道出真相,把我們從罪惡邊緣中挽回。一個無權無勢的人,或許諫友不難尋,但領袖站在事業或事奉的巔峰時,又有誰敢冒險?

對於大衛王,最理想的諫友就是先知拿單。

首先,當大衛王犯錯時,身邊沒有人敢冒犯他指出他的錯。只有先知拿單,按著神的心意也帶著神給予的信息去見大衛(12:1)。先知不是憑自己的意思去批評,而是傳遞神的話。當我們立意不聽、不行神的心意時,諫友就是我們前路的明燈。

第二方面,因著拿單的信息是從神而來,而指證大衛正是神給他的責任,因此他別具勇氣挑戰大衛。不是每一個人從神領受信息後都有勇氣站出來說話,也不是每一個勇於站出來說話的都有從神來的信息。我們看看今日不少教會站講台服侍的便會明白。

第三,拿單全面掌握大衛的過去與現在,也包括他犯罪的細節。不論是從神而來的直接啟示,還是他先打探了解後才陳說,他是客觀地指出大衛的不是。沒有加添個人的主觀陳說:

你為甚麼藐視耶和華的命令,行他眼中看為惡的事呢?你借亞捫人的刀殺害赫人烏利亞,又娶了他的妻為妻。(12:9)

大衛沒有直接殺害烏利亞,但他卻是借敵人的刀來行兇,拿單的說話沒有給大衛狡辯的餘地。事實與情緒可以分開來表達,這樣的勸諫更具說服力。

第四,還有拿單的說話技巧。空有熱誠與正義感是不夠的,還需加上點點的智慧與技巧。拿單掌握了人性喜歡指證別人的特點,引蛇出洞。同時,他也明白大衛正義的個性,以此為重點「說服」大衛。當然,最主要的問題還在於這是得罪耶和華的行為,除了「藐視耶和華的命令」(12:9)外,還「叫耶和華的仇敵大得褻瀆的機會」(12:14)。這也是忠於耶和華的大衛最關心的。

第五,拿單與大衛私交甚深,一直追隨大衛多年,基於這關係,他的指責更有力。這是我們經常忽略的一點,就是沒有關係的教導與責罰,是沒有說服力的。

當我們環顧四週,身邊有沒有諫友?自己有會否成為別人的諫友?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9/08/19 英吋 領袖, 僕人, 撒母耳記, 事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