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Category Archives: 使徒行傳

宿命與使命

位於以色列,該撒利亞的羅馬劇場

位於以色列,該撒利亞的羅馬劇場

徒21:7-14

預言,確實吸引。透過預言能知道未來,及早預備,多好啊!我想這是很多人的心聲。不過,說預言的人是否準確?如何驗證事件發生與這預言有關?所謂的預言是來自神的啟示?人的推測?人的願望?這些都是很自然會出現的問題。作為基督徒很多時候都會看聖經的預言,並以一種宿命的心態來對待,或等待所說的事成就。

其實預這除了「預知」未來所發生的事以外,還有「警告」與「應許」的作用。舊約先知的預言,多警告當時違背律法而招致的惡果,但同時也應許將來的救恩。

讀到使徒保羅面對準確預言的反應,也許給我們啟示如何看預言。使徒行傳21章提到保羅完成第三次宣教旅程,從歐洲回到亞洲,剛進入以色列地,在凱撒利亞就遇上先知亞迦布:

他到了我們這裏,就拿保羅的腰帶,捆上自己的手腳,說:「聖靈這樣說:『猶太人在耶路撒冷要如此捆綁這腰帶的主人,把他交在外邦人手裏。』」(徒21:11)

相信當時無人喜歡聽這預言,但教會中人卻深信不疑。於是,按人的想法,可避則避。就算明知這若是來自神的啟示,也不會明知有陷阱都會去,這是人之常情。但教會與保羅的反應卻有所不同:

我們聽見這些話,就跟當地的人苦勸保羅不要上耶路撒冷去。於是保羅回答:「你們為甚麼這樣痛哭,使我心碎呢?我為主耶穌的名,不但被人捆綁,就是死在耶路撒冷也是願意的。」(徒21:12-13)

明顯地,保羅沒有趨吉避凶的想法,也沒有說這是宿命,無奈地接受。使命大於宿命,被捆綁受審判,保羅不是沒有經驗,只是他知道為何落得如此下場,也知道是否值得。這就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態度。

今日我們是否太信權威的「預言」而變得被動、無奈,甚至怨恨心灰?不論當前的政治與社會民生問題,或是地球資源與環保問題,甚至一間公司機構、教會社企所面對的問題,按專家分析,可能都很負面,沒有出路。若所有「專家」都告訴你,堅持原則與理想,只會失敗,你會如何面對?

若你沒有個人使命,只是人云亦云,犯不著付上代價跟別人的心意走。但若你有清楚的目標則作別論。另外,也得一提保羅的團隊,其實是了不起的團隊:

既然保羅不聽勸,我們就住了口,只說:「願主的旨意成就。」(徒21:14)

本來與保羅持不同意見,但最終接納異議,並願意共同承擔,這正是我們今日所缺乏的團隊。不聽勸的人,若他們願意承擔後果而不是推卸責任,而所堅持的又不違反真理,我們是否可以考慮像路加這批教會同工一樣,尊重對方的選擇?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5/10/10 英吋 苦難, 順服, 宣教, 使徒行傳

 

標籤: , , ,

主最後的一句話

IMG_2901徒1:7-8

別以為主只揀選聰明醒目的人成為門徒,或者以三年的時間來把他們訓練成聰明醒目的領袖。不,三年來,他們仍以為彌賽亞是政治上以色列國的君王,仍沒有完全明白主的心意和使命。

回應門徒關於復興以色列國的提問,是主耶穌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主的遺言?會否同時是我們的人生使命?

耶穌對他們說:「父憑着自己的權柄所定的時候和日期,不是你們可以知道的。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着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徒1:7-8)

主耶穌沒有回應門徒對「以色列國」的定義問題,祂首先處理的是時間問題。祂沒有回應是不是在這時,但提到誰才有權作這決定,是父神。而且,門徒沒有知道的權柄。這就如今日有些基督徒問主何時再來,也許我們再問也會得到同樣的答案,不知道,也不應是你現時應關心的事。神為他們,也為我們設𤴓了界線,甚麼是我們的本份(即使命),甚麼是祂的責任。祂何時、如何復興一個怎樣的以色列,祂啟示我們便可知道,但這啟示顯明之前面,我們其實是可以忙得沒空去理會這日期,因為使命已交給我們,

Eugene Peterson的演釋更直接:Timing is the Father’s business. What you’ll get is the Holy Spirit.

時間是父神的事,你當把握的,是神會給你聖靈,那是履行使命的條件。到處為基督作見證需要獨特的能力,這能力不是靠上課學回來,而是聖靈的工作。為主作見證,或成為主的見證,並不是用口講,也不是單單「傳」就足夠,新約聖經所講的作見證,是全套服務,包括傳福音、教導及引導他們成為門徒,又要在生活中活出基督的見證。這已足夠你忙了。

不能,主耶穌這句末後的話強調的是因著聖靈的降臨而得著能力,為基督作見證。重點就是作見證及背後的能力。主最後一句話提醒我們,若我們願意為主作見證,做個真門徒,

所靠的不是自己,是神;

功勞不是自己,是神;

讓人看見的不是自己,是神;

你可以去爭取權利做更好更大更美的事工,但不是要做大做強成為第一;

向神及神所委任的帶領者負責,不是自己;

神差派所有屬祂的人作工,不是你一個人,不同意見與觀點出現時,你一定不會全對;

一旦離開神,甚麼都做不到;

……

這個清單還可以加長,留給你檢視自己吧!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4/01/18 英吋 訓練, 事奉, 使徒行傳

 

標籤: , , , , ,

以生命作教導

曾是世界第三大的以弗所圖書館,內裹竟有一通往紅燈區的地道。


徒20:29-35

作教導的,不止在傳授知識,還得投入百分百的感情,甚至以生命作為最有力教導的媒介。

保羅在以弗所三年之久,在他完成為二次宣教旅程之際,特地請以弗所教會的領袖來到米利都,跟他們話別。在使徒行傳中,就這一段記載了保羅離開宣教工場期間的交託與吩咐。

我知道,在我離開以後必有兇暴的豺狼進入你們中間,不顧惜羊羣。 就是你們中間也必有人起來,說悖謬的話,要引誘門徒跟從他們。 所以你們要警醒,記念我三年之久,晝夜不斷地流淚勸戒你們各人。(徒20:29-31)

歷來教會最大的困擾多是內部的。外在的逼迫並不會破壞教會的屬靈成長,只有內部的問題才會讓教會失去為主作見證的能力。初期教會面對逼迫不斷,但教會卻越加興旺。但當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後,教會便開始腐敗。

到底以弗所教會面對甚麼處境?保羅有沒有跨張教會面對的危機?保羅真的晝夜不斷地為教會流淚嗎?

當我們了解多一點保羅時代的以弗所,我們便知道他沒有跨張。當時的以弗所是個經濟繁榮的港口,是小亞細亞來往歐洲商旅的必經港口之一,當時的經濟繁榮,加上希臘的宗教文化,以弗所可被稱為淫亂之城。

以弗所的圖書館可說是當時世上第三大的圖書館,藏書量謹次於埃及亞歷山大的圖書館。另一方面,考古學家發現的眾多雕塑,其中以女性的乳房佔了很大的比例,這跟當地敬拜亞底米女神有關,因為他們相信亞底米女神會保守土地的出產,女性的乳房就代表了生產力的旺盛。除此以外,不少當時流行的慶節,也跟異教及淫亂行為相關。

由此可見,當時以弗所教會面對的,除了傳福音的責任外,還要面對防止異教與文化入侵的危險。三年之久,保羅不斷教導,也不斷與教會長老一同反思如何面對異文化的入侵,可以想像,保羅所言非虛。

現在我把你們交託給神和他恩惠的道;這道能建立你們,使你們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徒20:32)

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徒20:325)

保羅為教會奠定良好的基礎,又以身作側成為榜樣,這便是以生命作教導的示範。今日教會,更需要這種領導的榜樣。

 
 

標籤: , , ,

引起革命的信仰

這是以弗所人聚集的地方,也許當日騷亂集會的人就在這裡要求把基督徒趕走。


徒19:28-41

保羅在以弗所面對的是敬拜亞底米女神的群眾以及靠亞底米發財的商人。換句話說,傳福音與宣教工作,遇上既得利益者的反對及遇上困難也不足為怪。

保羅在以弗所傳道,就算不是空前成功,也顯然導至一定的群眾願意跟從主耶穌而不再「進貢」亞底米。那些既得利益者對著保羅及其他基督徒帶來的威協,也不手軟:

眾人聽見,就怒氣沖沖,喊着說:「大哉,以弗所人的亞底米!」 於是滿城都騷動起來。眾人抓住與保羅同行的馬其頓人該猶和亞里達古,齊心衝進劇場。(徒19:28-29)

滿城都騷動動起來,這可不簡單。從以弗所的劇場大小便可得知當時的人口有多少。以弗所這大劇場,一共有25,000個座位,是小亞細亞中最大的一個劇場,比香港的紅館還要大。但按考古的資料,這劇場由公元41年開始興建,至117年才完成,因此,保羅在以弗所時期,這裡還在興建中,並不像我們今日見到之大。

但不管怎樣,這次騷動引起的影響相當大。保羅同行的人要他不要出去與反對者對話,而最後要城中書記出來安撫群眾,經過數小時的騷動後他們才散去。那些既得利益者能引動這麼多人反對保羅及基督教,因為城裡大多數人信奉亞底米女神,顯然與反對偶像崇拜的基督教不協調。事實上,二者難以並存,信奉基督的就不拜偶像,連偶像的裝飾的不會購買。

今日我們的教會生活是否也太舒適?我不是說一定要經歴困難才算是屬靈或熱心,但面對今日這不信的世代,我們若真正活出信仰的價值,無理由仍能與社會的價值協調,和睦共處,對嗎?面對世俗的價值及流行文化,若「無所謂」即是妥協,妥協便帶來安逸的生活,那我們今日的安舒,是否也可以用這邏輯來理解?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11/14 英吋 聖地團, 宣教, 使徒行傳

 

標籤: , , ,

革命性的改變

曾被視為世界七大奇觀的亞底米神廟,如今只留下幾根柱子,昔日如何輝煌的日子,如今只殘餘廢墟亂石。我們若不堅持所信,最後也不會為下一代存留甚麼有價值的東西。

徒19:23-27

靠宗教養生的人,古往今來大不乏人。基督教之所以不受異地主流社會歡迎,除了帶來新的信仰與價值觀,以及直斥人非之外,同時也斷了別人的財路。換個角度看,若宣教工作做得好,當地引起的混亂也會隨著增加。

保羅在以弗所期間,天天向人傳福音,並且也有神蹟奇事隨著,信主的人自然不少。伴隨著這「成功」的,就是更大的挑戰。

有一個銀匠,名叫底米丟,是製造亞底米神銀龕的,他使從事這手藝的人生意發達。 他聚集他們和同行的工人,說:「諸位,你們知道我們是倚靠這生意發財的。 你們看到,也聽見這保羅不但在以弗所,也幾乎在亞細亞全地,引誘迷惑了許多人,說:『人手所做的不是神明。』 這樣,不僅我們這行業陷入被藐視的危險,就是大女神亞底米的廟也要被人輕看,連亞細亞全地和普天下所敬拜的女神的威望也受損害了。」(徒19:24-27)

亞底米女神是以弗所的守護神,在以弗所古城到處都可以找到這位希臘女神的踪影。她是太陽神阿波羅的孿生妹妹,若哥哥守護了哥林多城,妹妹就守護了對岸的以弗所。保羅的宣教越是成功,靠亞底米女神發財的人越受影響。這些商販對保羅及基督教的指控主要為兩方面:

一是行業受損,二是亞底米女神的地位受損。前者是真實利益所在,後者卻是扇動群眾的慣常說法。

福音為人帶來生命改變,除了聖靈的工作讓人知罪外,還帶來價值觀的改變。當一群人的共同價值被改變後,社會的道德水平也被提升了。若某個地區有大規模的悔改現像出現,即有大量的人信主,但同時卻沒有為社會文化帶來衝擊與改變,這信仰群體便要認真檢討,所信的到底是甚麼。

基督教信仰不但為信徒帶來革命性的心靈改變,也為他們的行為與價值觀注入新的原素。保羅在不少希臘城鎮都帶來騷動,我們又如何?信主的與不信主的如果完全沒有分別,基督徒若凡事不加思索地和應不信者所倡議的,如這些倡議跟我們的信仰有所衝突仍沒有反應,我很懷疑他們所信的到底是誰。

基督徒若在社會上只屬少數,在公共領域的發言也許會不被重視,然而,至少有兩件事可做,一是在教會內持守來自聖經的原則與立場,二是仍要找機會在社會上公開立場。這就是十字架的道路,明知有反對,要付上代價也得堅持。

曾是世界七大奇蹟的亞底米神廟,早已被拆遷到博物館內,現時的遺址只留下幾條石柱。而基督教卻不斷廣傳,這說明甚麼?

堅持所信,持守基督教信仰的價值觀,至終必然得勝!

 
1 則留言

發文者為 於 2011/11/10 英吋 生命更新, 聖地團, 宣教, 教會, 使徒行傳

 

標籤: , , ,

滿天神佛

這是希臘其中一個女神:Nike,是勝利之神,代表成功。我們所追求的,是成功,還是神自己?

徒19:11-17

保羅在以弗所的宣教事工算是很成功。不過,從另一面看,也看到這個希臘港口對宗教的渴望到了一個很胡鬧的地步,只可以再一次講,希臘文化滿天神佛,表面上著重理性的認知,實際上卻非常迷信。

那時,有幾個巡迴各處念咒趕鬼的猶太人,擅自利用主耶穌的名,向那些被邪靈所附的人說:「我奉保羅所傳的耶穌命令你們出來!」 做這事的是猶太祭司長士基瓦的七個兒子。(徒19:13-14)

看到保羅行神蹟,有些猶太人也學保羅行神蹟,不但不成功,反而鬧出了笑話。這是可笑又可悲,這些人竟是祭司的兒子!本來一個又敬虔又行律法的民族,在祭司家族中竟出了神棍!

但邪靈回答他們:「耶穌我知道,保羅我也認識,你們卻是誰呢?」 被邪靈所附的人就撲到他們身上,制伏他們,勝過他們,使他們赤着身子,受了傷,從那房子裏逃出去了。 凡住在以弗所的,無論是猶太人是希臘人,都知道這件事,也都懼怕;主耶穌的名從此就更被尊為大了。(徒19:15-17)

希臘人看到這些人的下場,同時也看到主耶穌的名帶來的「威力」,他們都崇敬主的名。話雖如此,希臘人敬畏鬼神,但不代表他們會忠心地相信獨一的神。到了老約翰寫啟示錄之時,教會已不及保羅時期的忠心與興旺。

事實上,因為神帶來「成功」才相信的人,所追求的是成功而不是神;因為神帶來「順境」才相信的人,所追求的是順境而不是神。同樣,因相信神會帶來生意順利的,所追求的是財富,也不是神。

我們的信仰,又在追求甚麼?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11/09 英吋 聖地團, 宣教, 使徒行傳, 信心

 

標籤: , , , ,

大街小巷全面佈道

從陸路進入以弗所,看到的就是昔日繁華的街道。這裡也是保羅昔日花了三年時間在大街小巷建立的教會。


徒19:8-10

昔日的以弗所,大街小巷都是淫亂的標記,也不知道是否這個原因,保羅花了三年時間在以弗所,為教會建立良好的根基。

保羅進會堂,一連三個月放膽講道,辯論神國的事,勸導眾人。 後來,有些人心裏剛硬不信,在眾人面前毀謗這道;保羅就離開他們,也叫門徒與他們分開,就在推喇奴的講堂天天辯論。 這樣有兩年之久,使一切住在亞細亞的,無論是猶太人是希臘人,都聽見主的道。(徒19:8-10)

一如保羅在其他城市的宣教策略,先到猶太人的會堂分享基督的福音。也一如其他城市,不少猶太人反對基督,反對保羅。但保羅沒有放棄,遇上困難他仍堅持,原因只是為了被的使命。面對難阻,保羅也選擇了轉向,不再浪費時間在以弗所的猶太人中間,轉而在當地的學校跟外邦人天天討論神國的真理。

結果?路加說:一切住在亞細亞的,無論是猶太人是希臘人,都聽見主的道。可以想像,保羅在鬧市中大聲疾呼,在這繁華的港口每天都在大街小巷開佈道會。

保羅在以弗所的佈道工作給我們看到:

事奉需要生生不息的動力,這動力來自對信念的堅持及聖靈的能力。
面對反對聲音或無果效的事工,帶著智慧地堅持,以不同的方方完成同樣的目標。
不放棄仍是事奉的主調,但需要靈活應變,不停留眷戀昔日的光煇或傷痛,繼續前行。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11/08 英吋 聖地團, 宣教, 新約人物, 事奉, 使徒行傳

 

標籤: , ,

保羅的十二門徒

由港口入以弗所城的大道上,地上留下這樣的標記給海員尋歡。左前方有一個心,就是妓院所在的方向,腳印右面就是鈔票,意思也很清楚吧!


徒19:1-7

亞波羅在以弗所傳道之時被百基拉與亞居拉發現,知道他是聽了施洗約翰的福音而信主,雖受了訓練但仍有所不足,換句話說,就是未能成所學。而當亞波羅離開以弗所到了哥林多事奉之時,保羅來到以弗所也發現了同一個問題,這裡信徒所學的道,只學了一部份,未全面。

保羅說:「這樣,你們受的是甚麼洗呢?」他們說:「是受了約翰的洗。」 保羅說:「約翰所施的是悔改的洗禮,他告訴百姓當信那在他以後要來的那位,就是耶穌。」(徒19:3-4)
在異域傳福音要突破許多文化與溝通的障礙。像以弗所這樣的港口大城,在羅馬時代經濟繁榮之餘,還是一個文化的大鎔爐,每日來由歐亞商旅把他們的所見所聞都帶來,加上羅馬滿天神佛的宗教文化特色,可見教會當時面對的挑戰是大的。

淫亂是這港口城市的一天特色。海員可在路上的標記找到以弗所的「紅燈區」,而這裡的love festival更是公開的淫亂派對。基督徒在這裡過著與別不同的生活,即不與俗世同流,若沒有聖靈的能力,單憑人的意志,是不可能做到的。

保羅給他們按手,聖靈就降在他們身上,他們開始說方言和說預言。 他們約有十二個人。(徒19:6-7)

保羅教導他們正確又全面的真理後,按手在他們身上禱告,他們從此得著聖靈的能在,在這淫亂的城市為主作見證,加上保羅在這裡留了三年之久,為以弗所教會打好屬靈基礎。

剛好,保羅按守禱告的約有十二人。

要改變一間教會甚至一個城市,始於精心的教導與培育領袖,而起步時人數不需要太多。你的教會開始了嗎?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11/07 英吋 聖地團, 訓練, 宣教, 教會, 使徒行傳

 

標籤: , , ,

大城市小人物

古希臘文人習俗,成年人喜歡在如廁之時談天說地,說不定當日不少人在這裡談論新傳入的基督教。


徒18:24-28

以弗所是小亞細亞南部的一個主要通商港口。像哥林多一樣,2000年前都是繁榮的大都會,同時也是文化的大熔爐。教會在這裡誕生、成長,及後的問題叢生的歴程,以及保羅與約翰相關的教導與責備,對我們今日大城市的教會也有啟廸作用。

來自北非,分別先後於以弗所及哥林多事奉的亞波羅,新約聖經提及他的名字,篇幅雖不算多,但從他身上卻有不少可給我們學習的地方。

有一個生在亞歷山大的猶太人,名叫亞波羅,來到以弗所,他很有口才,很會講解聖經。 這人已經在主的道路上受了訓練,心裏火熱,精確地講論和教導耶穌的事;可是他只知道約翰的洗禮。(徒18:24-25)

能在希臘城鎮立足,在公開場合講論基督的的道理,這人必定是學識水平甚高,並且口才了得。阿波羅便是這樣的一個人。這裡描述他是個可以「精確地講論和教導」,可見他具有教導的恩賜,並且對人有一定的感染力。事實上,他在哥林多教會有一定的影響力,以致保羅寫信給哥林多教會時,也提到有人跟從他的教訓而自成一黨。

他開始在會堂裏放膽講道;百基拉、亞居拉聽見,就接他來,將上帝的道路給他更精確地講解。(徒18:26)

一個有學識,有口才,又受歡迎的領袖,能發現自己的不足,且虛心受教,是很少有的,但阿波羅卻是這樣的一個人物。

他想要往亞該亞去,弟兄們就勉勵他,並寫信請門徒們接待他,他到了那裏,多多幫助那些蒙恩信主的人, 因為他在公眾面前極力駁倒猶太人,引聖經證明耶穌是基督。(徒18:27-28)

除了謙卑受教外,與其他同工的關係也很好。這兩方面是密切相關的,一個驕傲的人很難交朋友,也很難突破自己的軟弱而成長。阿波羅給教會領袖一個很好的榜樣,就是有學識、受歡迎之餘,還能做到謙卑待人,不斷學習。

善於教導的,更要以身作側成為跟隨者的榜樣,這樣才是言行一致的好領袖。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11/03 英吋 聖地團, 領袖, 訓練, 新約人物, 使徒行傳

 

標籤: , ,

雙職宣教

這裡只是哥林多古城市集的一小部份,可見當時這大城的繁榮。

徒18:1-4

今日談雙職宣教已不是甚麼新的概念,因為就實際的處境看,帶職事奉者較容易進入啟創地區,即那些對福音尚未開放的地區。其實200年前馬禮遜來華也是帶職的,他受聘於東印度公司作翻譯員才能正式進入中國。其實2000年前的保羅也一樣。

雙職宣教,即是一方面帶著自己的工作,我說是工作,因為今日常以為專業人仕才是雙職宣教士,這說法把一些沒有專業而有宣教呼召的宣教士排拒門外,也沒有聖經跟據。這些帶著自己工作的宣教士,一方面靠工作維生,另一方面把工餘時間用於傳福音。

今日工作忙碌的你和我,可有理由說忙於工作而不事奉?事奉者不一定是全職的,事實上帶職宣教才是主流呢!

除了維生以外,保羅的宣策略是遇上甚麼人便做甚麼人,為的是得著這些人。來到哥林多這繁華的港口,他每日到在這偌大的市集向人傳福音。

他遇見一個生在本都的猶太人,名叫亞居拉。不久前,他帶着妻子百基拉從意大利來,因為克勞第命令所有的猶太人都離開羅馬。保羅去投靠他們。 他們本是製造帳棚為業。保羅因與他們同業,就和他們同住,一同做工。 每逢安息日,保羅在會堂裏辯論,勸導猶太人和希臘人。(徒18:2-4)

按保羅的習慣,安息日會照常到猶太人會堂中聚會,先向猶太人傳講基督,但他同時也沒有忽略當地的希臘人。與亞居拉和百基拉結伴,除了他們是同業外,保羅還透過同工來建立他們成為教會的領袖。

保羅時代的哥林多是一個繁華大城,今日已發掘出來的遺址,只是當日大城的一小部份。今日從遺址所見,有市集、浴場,也有通往港口的大道,其中我們更可以看到Bema,即當時在希臘社會中常見的講台,任何人都可以在Bema發表他的意見。我們相信保羅在哥林多的一年半常在這裡傳福音。而從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也可看到異教的勢力如何影響教會。這也難怪,因為城中最著名的建築,就是阿波羅神廟。

由此可見,宣教並不止是傳福音,還是面對當代勢力的一場屬靈戰爭,同時也是文化戰爭。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11/02 英吋 聖地團, 訓練, 宣教, 新約人物, 使徒行傳

 

標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