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Category Archives: 管理

憂慮與心的轉向

DSCF0970路12:22-34

「不要為明天憂慮」,從小返教會已聽到了,但仍未學會。

我們實在有太多的理由去憂慮,我們的文文就是教我們擔憂:

先天下之憂而憂是忠心的表現,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是親情的情現。為國、為家,我們都要憂慮,因為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一切似乎在告訴我們,無憂無慮的人,是快樂的,但有責任感有承擔的人,應是例外。作為有承擔的人,要做大事,就要有憂慮。

基督的道理,教我們更矛盾,神要求我們忠心,有承擔,但又教我們不要憂慮,二者似乎不可兼得。是嗎?主耶穌教導我們不該為甚麼憂慮,卻沒有說該為甚麼擔憂。更重要的是,路加所用「憂慮」這個字的意思,是「無謂的擔心」,經文就告訴我們甚麼是「無謂的擔心」。

主耶穌用飛鳥和野地的花來比喻我們實際的生活處境,教導我們先從理性入手,去理解我們為何不需為某些事憂慮,然後再告訴我們真正要掛心的是甚麼。

大前提,生命比一切更重要,但真正的生命卻不由我們掌握,而愛我們的天父會/已為我們籌謀。

耶穌又對門徒說:「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甚麼,為身體憂慮穿甚麼。 因為生命勝於飲食,身體勝於衣裳。(路12:22-23)

生命比物質身體重要,但人要認清自己的限制,就算是物質生活,你都無法掌握,更何況更大更重要的生命?

你們哪一個能藉着憂慮使壽數多加一刻呢? 這最小的事你們尚且不能做,何必憂慮其餘的事呢?(12:25-26)

憂慮幫不了忙,這裡「壽數」有兩重意思,一是年歲,二是身栽。人不能增加自己的年歲(相反卻可以),也不能真正讓自己增高,你能對生命有甚麼供獻?

主耶穌教導我們不要為物質生活擔憂,並沒有說不要為使命擔憂,祂說人看甚麼為財寶,人的心就在哪裡。主耶穌接著提出一個對比,教我們該掛心甚麼。

你們不要求吃甚麼,喝甚麼,也不要掛慮。這都是世上的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要這些東西,你們的父都知道。你們只要求他的國,這些東西就必加給你們了。(12:29-31)

掛心甚麼,是信不信者最大的差別。屬神的人,要有屬神的心,保羅補充了我們要思念上面的事,又要以基督的心為心。最後,祂指向了一個立志的方向,理性的討論過後,回歸到你的心。祂指出了兩種人最大的分別在於:「因為你們的財寶在哪裏,你們的心也在哪裏。」

「不要為明天憂慮」,從小返教會已聽到了,不代表學會,正因為這是指向我們的心,我們的立志,違反我們屬世的舊我、靠自己的老我,我們需要繼續努力,也許要花一生之久的精力才學會把我們的心轉向,但也是值得的。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3/12/30 英吋 生命更新, 管理, 靜思, 路加福音, 信心

 

標籤: , , ,

一句不落空

DSCF1521

書21:43-45

人與動物的分別,除了孟子所說有道德心外,就是追求永恆意義及價值的事。也許商家也發現這原因,把鑽石、樓宇或股票投資都賦予永恆意義。

以人對時間的有限理解,意思是我們不管用甚麼字詞來表達,所想到的時間都是有限的時間觀。說是永恆,其實是一種感覺,期望不變的感覺。變會帶來不確定,不確定就會失去安全感。沒有安全感,一切的能力也不能正常地運用。不少「壞領袖」的病徵,就是缺乏安全感,對所有人與事都不滿,又容讓私心凌駕於使命之上。

安全感的其中一個來源,是對未來的肯定。出門知道自己要往哪一方向走,何時到達目的地,出門便不會感到迷惘。

這樣,耶和華將從前向他們列祖起誓要給他們的全地賜給以色列人,他們就得了為業,住在其中。耶和華照着向他們列祖起誓所應許的一切,賜給他們全境安寧。他們所有的仇敵,沒有一個能在他們面前站立得住。耶和華把所有仇敵都交在他們手中。耶和華應許賜福給以色列家的話,一句都沒有落空,全都應驗了。(書21:43-45)

「一句都沒有落空,全都應驗了」,是一句很有威力的說話。有誰保證自己的話可以一句也不落空,100%講得出做得到?除了神,沒有人。

服侍神的人走到終站並不是要求自己做到一句也不落空,而是在過程中見證神的話一句也不落空。兩者是天淵之別。

我不是說對自己的承諾沒有要求。是的,作為領袖要講得出做得到,這應是目標。你成功實踐承諾帶來別人的信任,但要確實知道,成功實踐承諾是你的本份,但能做到並不是全因你的能力。外來的機遇、環境的穏定可測並不是必然的,誰在掌管這一切?

領袖若在心裡沒有更高的依靠,自我便成了最大的神,最後便是以私慾驅動,而不是使命驅動的「壞領袖」。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3/07/06 英吋 管理, 約書亞記, 順服, 領袖, 信心

 

標籤: , ,

真正的授權(二)

相傳被以色列人「吹倒」的耶利哥城牆遺址。

相傳被以色列人「吹倒」的耶利哥城牆遺址。

書6:22-25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真正的授權在於信任。信任前線員工所作的決定,並要求公開承認他們的決定是最後的決定,又要願意為他們承擔後果,不秋後算帳。

約書亞對窺探這地的兩個人說:「你們進那妓女的家,照你們向她所起的誓,將那女人和她所有的都從那裏帶出來。」兩個作過探子的青年進去,把 喇合與她的父母、兄弟,和她所有的帶出來,他們把她所有的親屬都帶出來,安置在 以色列的營外。他們用火焚燒了那城和其中所有的,只有金子、銀子和銅鐵的器皿都放在耶和華殿的庫房中。至於妓女 喇合和她父家,以及她所有的, 約書亞保存了他們的性命。她就住在 以色列中,直到今日,因為她隱藏了 約書亞派來窺探耶利哥的使者。(書6:22-25)

這兩年青年探子與喇合私下協議,也許他們是為了逃命,也許他們被喇合真誠打動,甚至早已預計要在敵陣籠絡人心,不管怎樣,他們早已在前線作了決定。作為他們的領導,可以怎樣?接受?反對?推翻?修改?

除了接受,也沒有第二個選擇。

不少服務性行業給予前線員工有一定的權限可以讓客人跟他們議價。凡事要向上請示,除了浪費時間與機外,更大可能是做少了生意。有規章制度還可,但有些新人新事並不一定有先例可參考,前線的員工如何判斷?

今日領導學的研究,已發展至跟隨學(Followership)。其精神並不在於如何提昇跟隨者的素質來協助領袖,而在於下放權力及提昇跟隨者的投入感。前線員工是直接代表了公司或機構,他們獲得信任及相應的權力,凡事為公司的最大利益著想,做上司的也許會多了更多空間去發展相關的業務。

沒有信任就只有內耗。花時間在內部解決人事問題與權力鬥爭,最後只會三輸:下屬.上司及公司。當然,若是教會及機構,神的名受虧損,受眾也不能得到好的照顧,那便是五輸。

擁有並清楚溝通願景,確立每位員工的權限,建立彼此間的信任,是授權的必要條件。權力下放了,便不易收回。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3/05/16 英吋 管理, 約書亞記, 職場, 領袖, 團隊

 

標籤: ,

真正的授權(一)

2013-04-07 10.58.34書2:16-20

委派員工在前線工作,特別是要出差,將在外,任何事情都可以發生,沒有信任就沒有委任。前線人員沒有足夠權力做決定,事事報告後由忙碌的但又不在前線的主管決定,一來一回,重要的時機都過去了。主管若不了解或不支持,又要花時間去了解去解釋,彼此都在浪費本來是不必的額外時間。

要做到主管信任前線員工的決定,文化、制度、能力、品格缺一不可。

文化就是這群體的集體信念與工作習慣,是否那麼信任前線員工?前線的又是否知道自己的權限?

制度是眾人共守的行為規範,以條文列明,成為無可爭議的守則。建立真正信任與密契前,作為新人有法可循會帶來安全感。

沒有乎合崗位所需的能力,又如何可能完成被指派的任務?

品格其實是信任的基礎,再具體一點,是誠信。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是真正授權的原則。聖經中,約書亞派探子進入耶利哥便是一個授權的典範。看這些探子跟喇合的協議:

她對他們說:「你們暫且往山上去,免得追趕的人遇見你們。要在那裏躲藏三天,等追趕的人回來,你們才可以走自己的路。」

二人對她說:「你叫我們所起的誓與我們無關,除非,看哪,當我們來到這地的時候,你把這條朱紅線繩子繫在縋我們下去的窗戶上,並要叫你的父母、兄弟和你父的全家都聚集在你家中。凡離開你家門往街上去的,他的血必歸到自己頭上,與我們無關;凡在你家裏的,若有人下手害他,他的血就歸到我們頭上。你若洩漏我們這件事,你叫我們所起的誓就與我們無關了。」

女人說:「就照你們的話吧!」於是她送他們走了,就把朱紅繩子繫在窗戶上。(書2:16-20)

從這段對話我們看到這兩個探子作了一個很重要的決定,就是放生喇合一家。按照耶和華給摩西的指示,因應迦南人的信仰,約書亞攻打迦南時,要趕盡殺絕。但這二人因應眼前的處境作出有違這大原則的決定。

聖經沒有明確指出約書亞有沒有授權他們這樣做,事實上,按他們當時的經驗,他們也不可能預計可招攬內應。但按他們二人與喇合之前的對話,這喇合是敬畏耶和華的,因此是潛在的「猶太人」,即今日的慕道者。也許這就是他們二人放膽與喇合訂定協議的基礎。

從這前線工作者的反應看,約書亞和他的團隊,就算未有授權的文化,也已有授權的文化土壤。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3/05/14 英吋 管理, 約書亞記, 職場, 訓練, 團隊

 

標籤: , ,

感動不如行動

DSCF1970申22:1-4

魔鬼在細節中,這是很真實的。我們都知道大原則,但如何具體地跟隨這些原則來作日常生活的應用?這確是很大的學問。為此,摩西律法指示非常具體仔細。

如何愛鄰如己?很具體:

「你若看見弟兄的牛或羊迷了路,不可避開牠們,總要把牠們牽回來交給你的弟兄。你弟兄若離你遠,或是你不認識他,你就要牽到你家,留在你那裏,等你的弟兄來尋找就還給他。你弟兄所失落的,無論是驢,衣服,或任何東西,你若發現,都要這樣做,不能避開。你若看見你弟兄的牛或驢在路上跌倒了,不可避開牠們,總要幫助他把牛或驢拉起來。(申22:1-4)

摩西這樣具體地描述,也許是因為摩鬼通常都匿藏在細節中。我們知道大原則,大體上也不會不同意。但大原則往往是空泛又抽象的,如何執行才是學問。猶太人也按此傳統,在律法上加上不少附帶的條文,更具體地闡釋摩西律法的細則,更把之「現代化」,如今日到以色列遇上安息日,你或許會被「召」去幫忙開電制,因為開電制即是生火,是安息日條例不容許的。又或你住進猶太人老闆開的酒店,你只可等待那些層層停,沒有按制的電梯,因為按制即生火,是安息日不容許的。

你不去以色列定居,這些習慣你大可不必理會,但如此細節地跟從摩西律法,我們確實需要反思。今日我們太自由、太多選擇,而太少紀律。

摩西提到愛鄰舍,另一原因需要這麼細節的描述是跟這群需要教導的對象有關的。他們過去是埃及的奴隸,當時是在曠野漂流的民族,而日後他們落戶在迦南地時將會是一群新生社群,一切的制度都由零開始建立。沒有細節的教導等如沒有教導。

愛鄰舍的具體表現,是不逃避責任。短短經文兩次提到不能避開鄰居的牲畜,就是不能逃避責任,不能對鄰居的困擾視而不見,鄰居有需要,就要回應。用今日的講法,就是見到鄰居爆水管,要即時幫忙;在街上見到人跌倒,要即時幫忙;見到乞丐,不能掉頭走。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因著各樣理由,見到要找你的人,你會選擇掉頭走。原來這是不乎合聖經的!

如今日香港的碼頭工人罷工,除非你不認同他們的訴求,若認同便要起來行動支持,不能抱著隔岸觀火的心態。今日中國四川的地震,鄰居的盗竊案等,若你有感動便要行動。

今日管理學也提到細節定成敗,我們的信仰生活是否也要更多注重細節,而不能只一味講空泛抽象的原則?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3/04/21 英吋 申命記, 管理, 公義,

 

標籤: , , ,

同一手杖,不同功能

摩西被發現時只是一個嬰孩,但卻成了拯救以色列人出埃及的民族英雄,神能用任何人任何事來成就祂的計劃!


出17:5﹣6

領導面對的問題或困難,其實來來去去都是那些關於資源、人事及面對改變等等的課題。要好好帶領一隊出色的團隊,或好好管理一間公司、機構或教會,憑「常識」(Common sense)加上經驗已能做到。這說法可能另一些人失望,這豈不是說我連常識也沒有?領導與管理不用學嗎?

知識本來就是經驗累積而來,舉一反三是反思能力加創意而成。當然,作為基督徒更重要的是相信神的帶領與感動往往是超越人的常識。

正因世局變幻不定,我們既要相信經驗但又不能受制於經驗。縱然日光之下無新事,但個人的經驗始終有限,加上神參與在其中,我們更要仰望上主,隨時隨地迎接新事。

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過程,我們看到的是一次又一次的既舊且新的經歷。以出埃及過程中缺水缺糧又遇追兵的情況看,這不是以色列人在埃及為奴時的經驗,也不是摩西做埃及王子或在曠野作牧人時的經驗,時刻都需要反思加創意,還加上聆聽上主的指引才能跨越。

這一次,又是因為缺水,以色列人到摩西面前抗議,而摩西也回到神面前求救,神的正面地回應,沒有責備群人的小信,也沒有痛斥摩西的無能: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帶着以色列的幾個長老,走在百姓前面,手裏拿着你先前擊打尼羅河的杖,去吧!看哪,我要在何烈的磐石那裏,站在你面前。你要擊打磐石,水就會從磐石流出來,給百姓喝。」摩西就在以色列的長老眼前這樣做了。(出17:5﹣6)

神這次出手固然解決了以色列民一次缺水的危機,但更重要的卻是再一次提升摩西領導力的機遇。

同一手杖,發出不同的神蹟,讓人知道這工具只是工具,本身沒有甚麼特別神秘之處,也不在於手杖的主人,而在於創造的主。擊打尼羅河使用變血,擊打磐石使水流出,重點在於神的話使世界不再一樣,而一枝平平無奇的手杖,也是摩西蒙召之前的手杖,可被神發揮到無限功能。

領袖面對困難,最重要的是站在身旁的神,能使不可能的事發生,沒有常識也能過關。

人、機遇、資源或任何工具,只要為神所用,功能可以是無限的,我們不要以既定的目光看扁任何一個人、 機遇、資源或工具。

面對危機或困難,最重要的是信心,這信心不獨是自信,更重要的是神與人同行的信心,神要建立的不是事工,而是人。

我們與摩西的杖也一樣,同一支手杖能發揮不同的功能,並不是我或這手杖有甚麼神奇,而是願意為神所用的人,都能發揮無限的功能。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2/08/06 英吋 管理, 順服, 領袖, 出埃及記

 

標籤: , , , ,

問責與效法

來8:1﹣5

希伯來書告訴那些在地上受苦的信徒,地上的生活是過渡的,因此真正的盼望是在天上。主基督是屬天的大祭司,在天上真帳幕而不是在地上人手所建的帳幕獻祭。

我們所講的事,其中第一要緊的就是:我們有這樣一位大祭司,他已經坐在天上至大者寶座的右邊, 在聖所,就是在真帳幕裏作僕役;這帳幕是主所支搭的,不是人所支搭的。(8:1﹣2)

地上的一切都會成為過去,包括人的獻祭。只有天上的獻祭才具永恒價值。若應用到教會領袖身上,地上的一切都需要向至高的神問題,因為地上一切都是彷效天上真像而做的,既是彷效,那天上才是至終的對象,以天上真像作最終依歸。

天上的標準才是真正的標準,因此,不管人眼中的成就如何,也不如神眼中的成就。今日信徒有先知與祭司的職份,這職份就是彷效至高神而來,因此也必需向至高神負責。

他們所供奉的本是天上之事的樣式和影像,正如摩西將要造帳幕的時候,上帝警戒他,說:「要謹慎,一切都要照着在山上指示你的樣式去做。」(8:5)

彷效需要徹底,包括主的事奉樣式﹣﹣祂展示犧牲的愛作為愛的最高表現,也是人要學習最終愛的表現。向神問責,因為我們要向神學習,效法祂的樣式,因此以祂作為標準。今日在地上的工作與生活,也需要時刻謹記我們在效法誰,向誰交帳。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10/10 英吋 管理, 領袖, 希伯來書, 事奉

 

標籤: ,

最後的復興

王下22:8﹣20

現代的管理概念講求精準的計劃,就連計劃的失敗也會先假設再佈局。我們做計劃常說要有Plan A的同時也要有Plan B,但神有沒有Plan B?當我們的計劃做得不好,但看到之後有更好的結果,是否我們的計劃並不是神的計劃?當我們按照因感動而來的異象做具體計劃時遇上阻滯,是計劃的問題還是異象的問題?

其實,很多時候不是Plan A, B, C的問題,也不一定是對異象的了解及計劃問題,而是神的整全計劃超過我們的想像。

在以色列的歴史中,北國以色列亡了,眼看苟延殘喘的南國猶大也快要滅亡之際,猶大王約西亞年間計劃重修聖殿,怎料在過程中發現了律法書!當時已沒多少人知道原來的律法書是怎樣的,但聽到相關的內容後,他們猛然醒悟這就是整個國家的信仰與生活基礎。

「你們去,以所發現這書上的話,為我、為百姓、為全猶大求問耶和華;因為我們祖先沒有聽從這書上的話,沒有遵照一切所寫有關我們的去行,耶和華就向我們大發烈怒。」(22:13)

原本只是一個裝修工程,誰知卻得了天大的發現,讓全國都知道今日的苦難源自離棄神的律法。知道問題的根源,就知道如何補救!

我們可以說,沒有修殿就不會發現律法,沒有發現律法也不會有最後的中興。也許,就是人怎麼想也沒有想到的計劃,神卻能藉著人的有限能力,完成祂原來的計劃。

其實,我相信在神的旨意中,永遠只有Plan A沒有Plan B。我們以為不同的計劃,其實都是神計劃的一部份。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09/07 英吋 管理, 領袖, 列王紀

 

標籤: ,

關鍵的細節

王下22:3﹣7

近年的管理述著,不少也談到細節與成敗的關係。好像打破了「成大事不俱小節」的傳統,要留意細節的人才會成功。這真有點矛盾,因為我們一向理解好的領袖都是做大事、想大事、管大事的人,管得大細反而會阻礙下屬發揮。而近年卻倡議,計劃寫得怎樣好,執行力不足便不能成事,而執行力的關鍵就在於細節的執行。

問題應是如何留意,及留意甚麼細節。約西亞王就示範了何謂關鍵的細節:

「你上到希勒家大祭司那裏,請他把奉獻到耶和華殿的銀子,就是門口的守衛從百姓中收來的銀子,結算清楚,交在管理耶和華殿督工的手裏,由他們支付給在耶和華殿裏做工的人,好修理殿的破壞之處,就是木匠、工人和瓦匠,又買木料和鑿成的石頭,來整修殿宇。但他們不用跟這些經手接受銀子的人算帳,因為這些人辦事誠實。」(22:4﹣7)

約西亞王要復興以色列國,先復興以色列的宗教信仰,而修殿就是其中主要的一個項目。約西亞王交待的細節,可以看到他有多重視整個工程,而當他清楚地交待每個細節後,執行者也懂得如何執行。當然,作為一國之君不一定懂得如何修理聖殿,而他所交待的,也不是甚麼很專業的部份,而是分配資源而已。

分配資源就是領袖的主要工作,而他所交託的人是辦事誠實的人,換句話說,王強調細節並不因為不信他們,而只展示他的重視程度。

關鍵的細節表達了重視,而委託的執行者也顯示了相關工作的重要。上級表達了關注,並且知道相關的細節,作為執行者也會份外謹慎。因此,強調細節不一定需要懂得很專業的部份,那份關注及用心已顯出應有的信息。另一方面,強調細節也讓跟隨者知道領袖的標準,做事也不敢疏懶。

我們對神的要求,是否只停留於大原則而沒有留意細節,或在細節上自己另外給予解釋,放縱自己?

在細節上忠心,在大原則上也會忠心!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09/06 英吋 管理, 列王紀

 

標籤: ,

人才:成敗的關鍵

王上11:26-40

忌才是成功領袖的絆腳石。沒有一個領袖可以不用人而達至成功,而沒有人跟隨的領袖也不算是一個真正的領袖。掃羅忌才,所羅門也是。前者眾叛親離而死於戰場,後者禍延後代,大好的江山就在他忌才之時埋下分裂的種籽。

尼八的兒子耶羅波安也舉起手來攻擊王。他是所羅門的臣僕,以法蓮支派的洗利達人;他母親是個寡婦,名叫洗魯阿。他舉手攻擊王是因先前所羅門建造米羅,修補他父親大衛城缺口的這件事。 耶羅波安是個大有才能的人。所羅門見這青年殷勤,就派他監管約瑟家所有服勞役的工人。(11:26-28)

耶羅波安是以色列的立國者,也是分裂聯合王國的第一人。他能在十二支派中帶走十支派,除了主觀的因素﹣﹣耶和華的懲罰外,就是所羅門王忌才,沒有好好任用耶羅波安。

人才在能力上不一定與你相似,所謂「夾」,也許就是因為彼此的不同才能互補。

人才的意見也許與你不同,領袖能做到兼聽便能吸納甚至應用不同能力的人,把自己的盲點也開啟了。

因此,能成大事的領袖,都是有容乃大的人,即能接納不同意見,甚至吸納能力比自己強的人,而不是用盡方法驅趕有能之士。

其實,今日教會或機構缺乏接班人,是否因為沒有容人之量,也沒有留下足夠發揮的空間給年輕的領袖人才?

 
2 則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08/09 英吋 管理, 領袖, 訓練, 列王紀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