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Category Archives: 希伯來書

與眾不同的信

來11:1﹣2

若只能以一至兩隻字來歸納基督教的信仰,除了愛,另一個選擇是信。

信就是對所盼望之事有把握,對未見之事有確據。 古人因着這信獲得了讚許。(11:1﹣2)

教會除了是蒙恩罪人(愛)聚集的地方,也是信心群聚會之處。信心群體的意思,就是不憑自己去生活,隨時隨事相信神的應許、保護與帶領。

對於未可知的未來,我們可以選擇驚惶失措地渡日,可以選擇不聞不問只為今天而活,也可選擇求神問卜。不過,基督教與別不同之處,就是活在知與未知之間,仍可積極渡日。知與未知是我們面對未來的真實描述。我們無法預知未來,但也不能不想未來,若要在其中安然自處,信心是唯一的原素可以幫助我們面對不可知的未來。

因此,我們需要有一個可信的對象,幫助我們安然渡過今日。而Eugene Peterson便演釋了這一點,他說:人類存在的基本事實,是對神的信任,我們叫信心。人生於世之所以活得有價值,是因為這信。信心就是我們如何處理那未可知的未來。這也是我們的先聖先賢跟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因為也們的信,他們才會成為偉人,後人的模範。

我們不一定追求活得與別不同,也許只追求活得平靜安穏,若沒有信心,這些追求都只會落空。若要問我今日活得怎樣,我會先問自己,我今日對神的信靠怎樣?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10/15 英吋 希伯來書, 信心

 

標籤: ,

經歷支撐信心

來10:32﹣39

過去的經歴,不管是苦是甜,是我們走向未來的信心之源之一。回想過去不一定只有甜,也不一定只有苦,人生就是苦與甜的經歴交織而成,其中我們累積了甚麼功課,好叫我們能憑著這些經歴前行兼自助助人,才算真正活過。

面對困境,更要從過去的經歴出發,面對未來。

你們要追念往日;你們蒙了光照以後,忍受了許多痛苦的掙扎: 一面在眾人面前公然被毀謗,遭患難;一面陪伴那些受這樣苦難的人。(10:32﹣33)

說到底,希伯來書教我們如何面對苦難的人生,就是堅持所信。憑著信那創天造地的主,又真實地應許與人同在同行的神,人才有盼望。但單憑想像這是一位怎樣的神,無法叫我們堅持。透過實在的經歴,我們才感受到神保守的真實。與那些在患難中的友人分享經歴,既能鼓勵人,又能透過述說見證堅固自己的信心。

你們同情那些遭監禁的人,也欣然忍受你們的家業被人搶去,因為你們知道自己有更美好更長存的家業。 所以,不可丟棄你們無懼的心,存這樣的心必得大賞賜。(10:34﹣35)

說到底,甚麼叫信心?就是堅持,堅持所信、分享所信。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10/14 英吋 苦難, 希伯來書, 信心

 

標籤: , ,

不可停止聚會

來10:19﹣25

又是一段非常容易被人斷章最義的經節。

我們要彼此相顧,激發愛心,勉勵行善; 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然知道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10:24﹣25)

不錯,這裡提醒信徒不要停止聚會,但我們不要以此成為律法,命令信徒不可停止聚會。這裡所講的,是關於一個愛的群體,要彼此同心,一起聚會。就算單看這兩節,也看到這團契生活的要求,並不止於參與聚會的要求,更不是一方用來指責另一方停止聚會的理據。這裡強調,是信徒群體一起聚會,要彼此相顧,要彼此勸勉,並不是互相指責。

原因,在於前一節:

我們要堅守所宣認的指望,毫不動搖,因為應許我們的那位是信實的。(10:23)

因為教會面對不信者的挑戰,面對異教之風的挑戰,信徒群體要彼此支持,同渡困難。因此,這裡所說的,是愛的團契,彼此支持的團契,而不是互相猜忌、質疑與指控的群體。

所以,弟兄們,既然我們靠着耶穌的血得以坦然進入至聖所, 是藉着他給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從幔子經過,這幔子就是他的身體。(10:19﹣20)

我們是愛的團契,因為這是基督救贖的功效。因著祂的救贖,我們可以進入至聖所,來到神的面前。同時,前面的路還遠,更大的難阻就在前頭,因此,神願意看到我們同心前行。不停止聚會,因為我們都需要愛,需要相互支持與鼓勵,才有機會順利完成這人世的路程。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10/13 英吋 團隊, 希伯來書, , 教會, 信心

 

標籤: ,

正版的獻祭

來9:23﹣28

原來地上所獻的祭,不是翻版便是山寨版,只有基督的獻祭為人的死罪帶來一次性的救贖,這才算是正版。

這樣,照着天上樣式做的物件必須用這些禮儀去潔淨,但那天上的一切,自然當用更美的祭物去潔淨。 因為基督並沒有進了人手所造的聖所—這不過是真聖所的影像—而是進到天上,如今為我們出現在上帝面前。(9:23﹣24)

地上的獻祭是人手所造的,而基督的死作為贖罪祭卻是屬天的。這屬下的祭是超越人的限制,即超越了時與空的限制,所以是一次有效,永遠有效。

他也無須多次將自己獻上,像大祭司每年帶着牛羊的血進入至聖所。 如果這樣,他從創世以來就必須多次受苦了。但如今,他在今世的末期顯現,僅一次把自己獻為祭,好除掉罪。(9:25﹣26)

這段經文處理的,是希伯來人夾雜在舊約律法主義及新約全然救恩的矛盾中間,作者明明白白地強調,新的約才是真正而永遠有效的救恩,舊約的律法、獻祭只是大祭司主基督的先鋒。後來的才是真正的主角。

只有正版的才有質素的保證,我們還沉迷於翻版(律法主義),還是盗版(偶像)?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10/12 英吋 希伯來書, , 救恩

 

標籤: ,

進入人心的約

來8:6﹣13

主耶穌以新的約來取代舊的約,因為舊的約有所不足。也就是基督徒所信奉基督的全然憑信的救恩,而不是靠行為稱義的救恩。猶太人之所以難以接受,就是因為他們難以接受過去所信的不能達到神面前,而有一位自稱為神的兒子的卻說祂自己比律法更大。

但對我們這些基督徒而言,這是白白的恩典。這恩典是直入人心的,而不止是外在的律法條文。

主又說:
那些日子以後,
我與以色列家所立的約是這樣:
我要將我的律法放在他們的心思裏,
寫在他們的心上;
我要作他們的上帝,
他們要作我的子民。(8:10)

最大的分別是甚麼?就是律法所著重的是外表的行為,這些行為卻不一定來自真誠的心。對於華人教會來說,更重要的是只有外表的行為是虛偽,也就是最為人疚病的文化問題。這新的約帶來的,是內在的關係,是我們個人跟造物主所建立的內在關係。

他們各人不用教導自己的鄉親和自己的弟兄,說:你要認識主;
因為從最小的到最大的,
他們都要認識我。
我要寬恕他們的不義,
絕不再記得他們的罪惡。」(8:11﹣12)

這內在關係,是神認識人,且接納人。從前的律法生活只會不斷判人犯罪,而新的約就是全然恩典,不斷把人與神的關係拉近,重要的是從正面看人與神的關係。從前列出甚麼阻礙了人神關係,新的約就指出了如何促進人與神的關係。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10/11 英吋 希伯來書, , 救恩

 

標籤: ,

問責與效法

來8:1﹣5

希伯來書告訴那些在地上受苦的信徒,地上的生活是過渡的,因此真正的盼望是在天上。主基督是屬天的大祭司,在天上真帳幕而不是在地上人手所建的帳幕獻祭。

我們所講的事,其中第一要緊的就是:我們有這樣一位大祭司,他已經坐在天上至大者寶座的右邊, 在聖所,就是在真帳幕裏作僕役;這帳幕是主所支搭的,不是人所支搭的。(8:1﹣2)

地上的一切都會成為過去,包括人的獻祭。只有天上的獻祭才具永恒價值。若應用到教會領袖身上,地上的一切都需要向至高的神問題,因為地上一切都是彷效天上真像而做的,既是彷效,那天上才是至終的對象,以天上真像作最終依歸。

天上的標準才是真正的標準,因此,不管人眼中的成就如何,也不如神眼中的成就。今日信徒有先知與祭司的職份,這職份就是彷效至高神而來,因此也必需向至高神負責。

他們所供奉的本是天上之事的樣式和影像,正如摩西將要造帳幕的時候,上帝警戒他,說:「要謹慎,一切都要照着在山上指示你的樣式去做。」(8:5)

彷效需要徹底,包括主的事奉樣式﹣﹣祂展示犧牲的愛作為愛的最高表現,也是人要學習最終愛的表現。向神問責,因為我們要向神學習,效法祂的樣式,因此以祂作為標準。今日在地上的工作與生活,也需要時刻謹記我們在效法誰,向誰交帳。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10/10 英吋 管理, 領袖, 希伯來書, 事奉

 

標籤: ,

曾經拒絕還有得救的機會嗎?

來6:4﹣12

一次得救是否永遠得救的問題,從來都不易回答。問題的根源有二:一是來自希伯來書這段經文,提到曾經嘗過主恩而又離開祂的,不會再有第二次機會;二是我們看到一些人的行為,認為他們已經背棄所信,自然反省到天堂的福樂對這些人是否仍然有效?他們若回轉,還有第二次的機會嗎?

這不是容易回答的問題,自問也不比前輩聰明,可以處理到目前為止仍未獲共識的問題。不過,細讀這段經文,卻又不是茫無頭緒的。

論到那些已經蒙了光照、嘗過天恩的滋味、又於聖靈有份、並嘗過上帝的話的美味,和來世權能的人,若再離棄真道,就不可能使他們重新懊悔了;因為他們親自把上帝的兒子重釘十字架,公然羞辱他。(6:4﹣5)

讀這段經文,第一印象就是這些人放棄信仰,因此救恩對他們來說不再有效。我從信義宗的神學立場出發,救恩與人的行為無關,即人不能因為做了甚麼而得救,也不能因為做了甚麼而不得救。換句話說,得救與否並不是以人的行為來量度。若按這思路討論,上述經文提到那些嘗過天恩的滋味的,聽過、經歴過、又表現過得救的新生,但卻離棄了真道,他們的結局會如何?

NLT這譯本處理這段經文提到:別人不可能把這些曾拒絕基督的引回,要他們重新再次悔改。而MSG版本則演繹出:若由他們繼續現有的境況,他們不可能回轉。意思就是,按這些人目前的意願,他們不會回轉,若沒有別的工作,也許包括聖靈的特別光照(像保羅一樣),他們不可能悔改。這是按人目前的資料可以作出的結論,他們曾經接受但又拒絕了基督,因此,他們也就把基督重釘十字架。

我想,這裡所要表達的是,不是救恩對他們不再有效,而是他們(按目前了解)不會再接受救恩,不可能重新悔改。

這裡沒有處理一次得救是否永遠得救的問題,希伯來書要處理的,是一群正面對逼迫的信徒,如何持守信仰的問題。那些逼迫他們的,基本上是來自猶太教背景的,其中也許有些是曾經接受基督的猶太基督徒,如今因為各種原因,而拒絕了基督。面對這處境,作者勉勵他們要向前看,不要看這些曾經接受如今拒絕基督的人。神自會審判他們。

親愛的,雖然這樣說,我們仍深信你們有更好的情況,更接近救恩。(6:9)

接續前論,(和修版)說希伯來書的讀者更接近救恩,但NLT則指明以上得救與否的討論並不適用於能持守所信的人身上。既是堅守所信,就不需要考慮一次得救是否永遠得救的問題,因為堅守所信者,不會把基督重釘十字架。

我們盼望你們各人都顯出同樣的熱忱,一直到底,好達成所確信的指望。這樣你們才不會懶惰,卻成為效法那些藉着信和忍耐承受應許的人。(6:11﹣12)

作者及收信教會所關心的不是那些已經跌倒的人是否有第二次基會,而是面對逼害者如何堅持到底。一直到底是希伯來書主要處理的問題,放眼在正面的將來才是這段經文的題旨。
是的,沒有正面回應重新得救的問題,因為不論我們如何理解,最重要的是,主權在神手裡。憑信順服便是我們當下就可實踐的信仰生活。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09/28 英吋 神學, 希伯來書, 救恩

 

標籤: , , , ,

成長的根基

來6:1﹣3

成長是一個命令,基督要求我們在祂的真理下不斷長進,而希伯來書的作者更要求以不斷學習來抵禦防礙成長的風潮。成長必先由立穏根基開始,具體來說甚麼是根基呢?

所以,我們應當離開基督道理的基礎,竭力進到成熟的地步;不必再立根基,就如懊悔致死的行為、信靠神、 各樣洗禮、按手禮、死人復活,以及永遠的審判等的教導。 神若准許,我們就這樣做。(6:1﹣3)

基督道理的基礎(舊譯:基督道理的開端)共六個範圍的教義:救恩來自信心而不是行為、生活中對神的信靠、各類洗濯之禮、按手受聖靈的教導、死人復活及永恒審判。這些範圍包括了由救恩、信徒生活到永恒盼望等主要內容。換句話說,這都是洗禮班及初信班所要教的內容。

我想,大部份已受洗的,對這些教導應該不會陌生,那麼,便要起行,培育面對苦難的信心。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09/27 英吋 希伯來書, 救恩, 信心

 

標籤: ,

成長.堅持.成熟

來5:11﹣14

自然健康的生命就是一個不斷成長的生命。身體如是,屬靈生命也一樣。

屬靈生命不成長的第一個障礙就是自以為已經得著了,聽不進別人的教導與諫言:

論到這事,我們有好些話要說,可是很難解釋,因為你們聽不進去。(5:11)

NLT的譯本說這些人是「靈裡遲鈍」(spiritually dull)。不聽的結果就是沒有吸收新知識,甚至走歪路也不自知,不成長便是自然的結果。如果我們看到教會弟兄姊妹甚或同工過了一段時間仍沒有改進,哪些要請他/她停下來,進到神的面前反思自己的屬靈生活光景。

另一方面,屬靈生命成長是有階段性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的養份,就如一個人的成長,不同階段進食不同的食物,吸收不同的營養:

按時間說,你們早該作教師了,誰知還需要有人再將神聖言基礎的要道教導你們;你們成了那需要吃奶、不能吃乾糧的人。 凡只能吃奶的,就不熟練仁義的道理,因為他是嬰孩。(5:12﹣13)

用今日的說話:返教會/事奉這麼多年,還要學習如何讀經與靈修?還是做初信栽培的課程?的確,我們今日有不少弟兄姊妹並不是因為學習能力的問題,而是心態問題以至屬靈生命仍在初生嬰兒的階段。仍是嬰孩,只能吃奶,這些都是有成長障礙的屬靈營養不能的成年人。

屬靈生命成長就如一個人的身體成長,每一個學習的階段都有一些較為困難的新關口要過,若裹足不前,沒有成長及學習的堅持,這人便不再成長。砠礙我們成長的主要是來自面對未知的恐懼,不知道跨過這一步之後會發生甚麼事便裹足不前便原地踏步。

奉獻便是一個好例子。怕拿出了收入的十分一奉獻後生活的需用會有所不足,便不能踏出第一步。這固然是信心的問題,甚實也是學習的態度問題。當我們視第一步是一個學習的關口,過了這一關便學會一樣新的功課,我們便多一點動力向前進發。

另外,我們學習與成長是有目標的:

惟獨長大成人的才能吃乾糧,他們的心竅因練習而靈活,能分辨善惡了。(5:14)

目標就是成熟。原來成熟與否可以從一個人能否分辨善惡來區分。透過學習及操練,建立良好的屬靈習慣,在真理的認知及行動上不斷改進,靈命便會邁向成熟。

弟兄姊妹,堅持學習、擁抱成長、邁向成熟,不要停留食奶的階段。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09/26 英吋 生命更新, 訓練, 希伯來書

 

標籤: , ,

謙卑與成長

來5:1﹣10

健康的基督徒生命是一個不斷成長的生命。學習是成長的養份,但信仰生活的學習並不止從傳統學校教育式的知識灌輸,更重要的是生命的體會與經驗。只有自知不足的人才會學習,在生命成長的過程自知不足,始於謙卑。

而基督就是謙卑的榜樣。

他能體諒無知和迷失的人,因為他自己也是被軟弱所困, 因此他理當為百姓和自己的罪獻祭。(1:2﹣3)

基督的謙卑體現於祂降世為人,道成了肉身為了救贖罪人。作為神,以被造物的身驅出現,成為被造物又接受被造物的限制,甚至受到被造物的欺壓、受苦、受死。這是謙卑的終極典範。

基督在他肉身的日子,曾大聲哀哭,流淚禱告,懇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上帝,就因他的虔誠蒙了應允。 他雖然為兒子,還是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5:7﹣8)

與謙卑並列的,就是順服。沒有謙卑就不會順服,沒有順服也不算謙卑。基督完美的示範是謙卑加順服,在各西馬尼汗如血下的一幕就是順服的爭扎。我們說可免則免也同樣可以應用於那面對十字架的基督,若不能免,順服帶來的承擔便成了走上十架的動力。

基督作為大祭司中的大祭司,是神的揀選的典範,是基督徒學習的對象。換個角度看,基督徒也就是基督的學徒,學習大祭司的態度與行為。基督的謙卑與順服就是基督徒的基本功,在成長路上的必要基礎。

沒有謙卑與順服就不會成長,再多能力與學位都是空話。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09/24 英吋 生命更新, 順服, 希伯來書

 

標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