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Category Archives: 新約人物

這是甚麼組合

 

washing-feet-jesus太10:1-4(可3:13-19;路6:12-16)

道不同不相為謀,你認同嗎?當然,不同很難合作。

我認識兩個弟兄,一個快,一個慢;一個有紀律,一個從來都無計劃;一個cool,一個對人熱情熱誠;一個說五分鐘就到目的地,另一個講就五分鐘實際就半個鐘。這樣的兩個人,如何合作?你可能說,南轅北轍,好難合作。

如果這兩位,是一對夫婦又如何?我們會看為火星撞地球,還是一個凹一個凸?不同是好是壞,在乎你怎看,在乎你是否愛對方。

從主耶穌揀選門徒,看看神組合的事奉隊伍,有何特別之處。

神揀選了不太聰明的人

主耶穌在世上揀選了一支特別的隊伍,一支神奇隊伍。第一個特點,祂所選的人不像美軍的海軍陸戰隊,精英中的精英,一樣大隻、一樣髮型、一樣精明。不,他們都是不太聰明醒目的人。

奇怪?主耶穌呼召門徒有沒有考試?問心事?修學分?名牌神學院?碩士為最低要求?一定要性格開朗?十年經驗?

沒有。祂如何揀選門徒?

「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太10:1)

「在那些日子,耶穌出去,上山祈禱,整夜向上帝禱告。到了天亮,他叫門徒來,就從他們中間挑選十二個人,稱他們為使徒。」(路6:12-13)

沒有特別說明原因,路加說耶穌上山通宵祈禱後按著神的心意來說的,不是能力、學歷或經歷。按福音書的記載,主耶穌對門徒要求只有兩個:忠心及計算代價。這都不是能力、學歷或經歷的要求。

「耶穌上了山,把自己所要的人召來」(可3:13)

這些主耶穌所要的人,其實都不甚聰明。耶穌講道之後,不明白祂話語的,都是這十二個被召的人。使徒行傳第一章又提到門徒的提問,顯然他們仍未明白主的心意。

看看他們的性格:衝動的彼得、暴躁的約翰、死不悔改的猶大、懷疑論者多馬,沒有一個可以被稱得上是出類拔萃的人。

今日,同樣,神揀選我們,都不一定是出類拔萃的人,以為自己有甚麼本事的人,他們是表現自己的本事,而不是被神所用。教會,或者任何一個團隊,各人都以為自己最有本事,就越難合作,更不要說合一。要知道,神凡事都能,祂用不著有本事的人,祂召你和我,召這些門徒,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給我們機會服侍祂,參與祂已開始的工作,讓我們有機會去活出人生目的,去榮耀祂。

我們會留心要做這要做哪,但可能要多問一個問題:為甚麼是我?祂要我學甚麼?保羅說:

弟兄們哪,想一想你們的蒙召,按着人的觀點,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地位的也不多。但是,上帝揀選了世上愚拙的,為了使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為了使強壯的羞愧。(林前1:26-27)

我不是說神不揀選有能力的人,但祂不會使用那些自以為有能力的人,那是驕傲的人。保羅反過來,那些看自己有所限制的人,保羅說視自己為軟弱的人,神會大大使用,因此:

他對我說:「我的恩典是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耀自己的軟弱,好使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後12:9)

被召的人,是甘心服侍上的人,因此,也理應樂見主的名顯為大,而不是自己。我們也許沒甚麼本事,但他日見主面時,祂會問我們用了祂給我們的恩賜做甚麼,如何對待祂賜給我們一起同工的人。

神揀選了不同的人

事實上,神所揀選的人,有時我們以為只揀選有能力的一個人,但其實很多時候都不止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他們不但是不太聰明的人,也是各有不同的人。除了漁夫彼得和他的兄弟外,還有:

腓力和巴多羅買(約翰),多馬和稅吏馬太,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和 達太,激進黨的西門,還有出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太10:3-4)

不同背景的人,可以組成一個奇妙的組合。有多奇妙?稅吏馬太就是今日的建制派,在政府內工作;激進黨或𡚒銳黨就是今日的激進派,反政府的,但主耶穌卻能使他們同枱食飯,一起履行使命。

因為不同, 我們容易有衝突 ,也因為不同,所以需要協調。如果說,一個理想的團隊是沒有衝突的,這是謊話。在教會生活也一樣,神組合我們這些不同的人,就是要建立基督的身體,不同的人做不同的服侍,教會才能面對廣大不同的受眾。

耶穌呼召十二使徒,他們是第一批領袖,他們的不同主要不在於能力上的不同,主要還是告訴我們,神用不同的人。下午我們會討論保羅給教會的書信,他的信不是只給領袖、教牧看,還有家長、老闆、工人。

人與人之間的衝突,除了看自己過大,另一原因就是我們的不同。再進一步說,我們期望別人就算不與自己一樣,也與自己心裡面的模樣/期望相似。你看到一個人奇異的行為,若在你的預計之內,總比意料之外來得舒服。

合一,是在原則、遠象、方向,而不是方法、做法、習慣。做事方法: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你的方法不一定是最好,別人跟你不一樣的方法可能更好。

神教導這些人彼此相愛

要知道衝突的出現,很多時候,是不接受別人的一套,堅持自己的一套。最大的難題,是沒有愛。而基督教與別不同的地方,或基督教之所以是基督教,是愛。

福音書強調的是主耶穌道成肉身走上十字架的愛,保羅書信強調教會以愛建立,又要彼此相愛。約翰書信更重點提出愛是教會的標記。

由於人犯了罪,把愛埋葬,因此主耶穌親自來到人間,示範何謂愛。因此主揀選門徒不是接受特種部隊的訓練,而是透過與他們同在同住,讓他們經驗愛。

「於是他設立十二個人,又稱他們為使徒,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可3:14)

為甚麼?同吃同喝同生活,會有甚麼事發生?夫妻生活也許是最明顯的例子,經過若干年的「摔交」才能活得和諧。主耶穌揀選門徒,不是請他們到班房一齊上課,也不是個別指導,而是一起生活,一起工作、吵鬧與被鬧、爭論誰為大,然後示範為門徒洗腳–當時只有僕人為主人洗腳,沒有老師為學生洗腳。主示範後,要他們彼此洗腳。

建制派(稅吏馬太)與激進派(𡚒銳黨猶大)一起,彼此洗腳是何等美的見證!主耶穌示範了,教導了,祂的門徒實行了,我們又怎樣?

你可能會問,為何他們可以做到切實彼此相愛?這樣的一個組合,並不是為了自我感覺良好。當我們沒有目標時,當然彼此挑剔,有了目標,就能為了目標與使命,而彼此相愛。

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給他們權柄,能驅趕污靈和醫治各樣的疾病。(太10:1)

於是他設立十二個人,又稱他們為使徒,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們去傳道,並給他們權柄趕鬼。(可3:14-15)

也許今日我們要想想,教會內的紛爭,工作上的人事問題,是否因為我們太內聚,沒有目楆與使命感所致?

 

標籤: , , , , ,

微小但舉足輕重的行動

約1:40-42

表面看似微不足道,但原來小小的行動,或許只是一句說話、一個眼神、一聲問候會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別人的影響力,不論正面或負面,有些時候是不經意地發出的影響力。

聽了約翰的話而跟從耶穌的那兩個人,其中一個是西門.彼得的弟弟安得烈。他先找到自己的哥哥西門,對他說:「我們遇見彌賽亞了。」(「彌賽亞」翻出來就是基督。)於是安得烈領西門去見耶穌。耶穌看着他,說:「你是約翰的兒子西門,你要稱為磯法。」(「磯法」翻出來就是彼得。)(約1:40-42)

福音書提到安得烈的經文不多,算是耶穌門徒的一個,就如今日電視電影的三、四線演員。有人認識,但卻不出名,也沒甚麼特別。就算在人眼中不甚突出,但若願意被神使用,也能產生不一樣的影響力。

安德烈做了一件改變人類歷史的事,就帶領自己的哥哥西門,即彼得去認識主耶穌。彼得便蒙揀選,成為未來教會的領袖。

我們也許沒有想到自己一個小行動會帶來甚麼結果。葛培理和白立德的主日學老師沒有想到他的主日學課堂會教出兩立廿世紀出色的佈道家。戴德生的祖父也沒有想到自己為中國福音需要的禱告帶來的結果是由他的孫子所創立的內地會來實現,數以萬計的中國人因內地會的事工得到救恩。

還有不少人因著發出一句邀請,整個家庭歸主、一句安慰話停止了一個人的自殺念頭……

不要輕看自己一個微小的行動或說話,它的威力可能遠超你的想像。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2/09/24 英吋 生命更新, 約翰福音, 宣教, 新約人物

 

標籤: ,

真門徒,有所為

以色列大屠殺紀念館的雕塑,左手面手拿著倒轉的燭台,代表神的聖殿已被染汚。

摩7:7-15、可6:14-29

耶穌時代的巴勒斯坦,是一個看似自由但卻沒有真自由的地區。羅馬政府透過主要人事任命來操控被統治的地區,今日我們會稱呼當時的羅馬政府為阿爺!而當時的巴勒斯坦特區政府在政治及宗教上充斥著一群真小人,以似是而非的道理管治這片土地。

可6:14-29提到耶穌行神蹟,名聲傳開了,傳到當時的特區首長希律安提帕的耳中。這個希律因為被外父打敗,於是休了他的妻,但卻取了他兄弟腓力的妻,這是不合摩西律法(利18:16)的。希律常自稱是猶太人,因此也受猶太人的律法約束,只是,他按自己的喜好多於神的律法。

其實今日也一樣,表面上講法律程序,但實際上卻是無法無天。今日我們需要具備誠信的領袖話,或許我們不可以放下或改變對誠信領袖的期望與要求。我們需要更多像施洗約翰一樣的先知。

我們在這裡看到一個很強列的對比,一個沒有誠信的領袖vs一個為公義而犧牲的領袖,後者就是我這裡所講的真門徒。有三個強烈的對比:

一.以私慾作決定vs以真理作決定

原來,希律為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羅底的緣故,派人去抓了約翰,把他綁了在監獄裏,因為希律已經娶了那婦人。約翰曾對希律說:「你佔有你兄弟的妻子是不合法的。」(可6:17-18)

希律不守律法,道德上犯了罪,憑一己私慾而任意妄為。人以為有權就可以任意妄為,濫用公幣、講大話、亂作調查報告癲倒黑白。本來,約翰傳講天國的福音就算,大可不理會這荒淫的希律,但按著良心、按著律法、按著召命,他要為公義發聲,指出當權者的不義。這是以真理作決定!

一把道德的聲音在內裡呼換著,我想,你也常常聽到一些叫你做或不做的聲音,這是內裡的爭札,也叫聖靈的感動。愛自己便自然按私慾而行,愛真理便自然追求神的標準,並按祂的標準而作每個決定。

二.活在恐懼中vs活在使命中

以私慾作決定,最後必活在恐懼中,愛自己便容易怕失去已有的,這種怕便成為恐懼;相反,若以神的話,活在神的使命中,知道自己擁有的不再屬自己便不怕失去。聖靈時劇的提醒幫助我們作決定,就是活在神的召命中,一無所懼。

你轉工是按個人喜好,還是經禱告後作的決定?選科?選配偶?甚至去旅行都可以!你既相信神,又不斷向祂禱告,也應相信祂會為你預備最好。

恐懼可以使一個非常聰明的人變得愚笨!

希律聽見卻說:「是我所斬的約翰,他復活了。」(可6:16)

活在犯罪的陰影下,是最無安全感的。這一點,舉一個例便明白:若我生得後生,個子不高,且經常有人誤會我為學生,於是我請個中學生拿著學生証幫我買戲飛,入場的時候戰戰兢兢,遇有人行過就怕有人查飛。又或者,無買飛答輕鐵,一樣!這是必需品嗎?不是,是私慾驅動的結果!

給人查出家中有潛見便胡亂找借口開脫便越描越黑,不是活在恐懼中便是活在謊言中。

三.看人的面子vs看神的心意

再詳細看這故事,發現希律本來想保護約翰,也許他把約翰關起來也不是他的心意,而是他所愛的那個女人:

於是希羅底懷恨他,想要殺他,只是不能。因為希律怕約翰,知道他是義人,是聖人,所以就保護他,雖然聽了他的講論十分困惑,仍然樂意聽他。(可6:19-20)

但是,在希律的抉擇中,面子比真理更重要。愛自己,看重自己在人前的表現與地位,一切的關係其實都用來建立自己的王國。

21 有一天,恰巧是希律的生日,希律擺設宴席,請了大臣、千夫長和加利利的領袖。

22 他的女兒希羅底進來跳舞,使希律和同席的人都很高興。王就對女孩說:「無論你要甚麼,向我求,我都會給你」;

23 又對她多次起誓說:「無論你向我求甚麼,就是我國家的一半,我也會給你。」

24 她就出去對她母親說:「我該求甚麼呢?」她母親說:「施洗約翰的頭。」

25 她就急忙進去見王,求他說:「我願王立刻把施洗約翰的頭放在盤子裏給我。」

26 王就很憂愁,然而因他所發的誓,又因同席的人,不願食言,

27 就立刻派一個衛兵,吩咐拿約翰的頭來。衛兵就去,在監獄裏斬了約翰,

28 把頭放在盤子裏,拿來給那女孩,她就給她母親。

簡言之,真門徒不為己而活。公義是其中一個真門徒的生活法則

你的抉擇又怎樣?看別人喜歡與否?還是看神?

其實,公義的法則,不只是像約翰這種指正權貴的不義,是平常的人像你和我一樣可以從生活中實踐公義的法則。

先知阿摩司是一個農民,被呼召去為公義發聲,他的觀點主要還是針對社會上經濟上的不公平。用今日香港的處境來說,就是反對地產霸權、反壟斷!

神呼召我們成為真門徒並不是提出一個我們達不到的要求,而是讓我們從生活實際處境中出發,孫中山起革命,不止是他一人可以做到,還有無數的跟隨者支持他。有捐錢的,有默默支持的。

去到以色列,有機會參觀猶太人大屠殺紀念館,我得到一個啟示。

沉默帶來600萬無辜的犧牲、沉默帶來第二次世界大

今日,我不知道神感動你為甚麼發聲,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不要看到不義之事但仍選擇沉默。至少,我們知道今日的香港是個日漸成熟的公民社會,大家都懂得去爭取權益,而對領袖的要求也日漸提高。慢慢,透過傳媒的揭發,我們看到一個又一個醜陋的謊言被揭露。大家記著謊言是撒旦的特徵,不要沉默!

我不求我們每一個都成為施洗約翰,但至少學習成為主耶穌真正的門徒,不為自己而活才是真門徒,在談高言大志之前,先由我們的生活小節著眼!

 

標籤: , ,

為拿旦業平反

耶穌時代的拿撒勒,人是住在山洞的,是一狹小的山城。沒想到我們的主不單降生於馬糟,還成長在一個被人輕看的小山城的山洞中。


約1:43-51

多年讀經與聽道,都認為拿但業(巴多羅買)這位門徒心高氣傲,只因他說了一句:「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嗎?」便把他定性了。其實今日我們也不斷犯同樣的錯,一句說話定人生死!

聖經是這樣記載的:

耶穌初出道時在加利利呼召了伯賽大人腓力作他的門徒,腓力便去找他的老友拿但業,說:「摩西在律法書上所寫的,和眾先知所記的那一位,我們遇見了,就是約瑟的兒子拿撒勒人耶穌。」(1:45)

拿但業按著他對拿撒勒的認識,便隨口說:「拿撒勒還能出甚麼好的嗎?」(1:46)

我們也安於因此認定拿但業輕視,甚至岐視拿撒勒人。我們其實也不可忽略主耶穌的反應,他沒有責備拿但業,還說:「看哪,這真是個以色列人!他心裏是沒有詭詐的。」(1:47)

但當我去過拿撒勒就明白,主說拿但業在心裡沒有詭詐的意思,是表達出拿但業這個人腸直肚直,廣東話說:「個嗰句講嗰句」

的確,拿撒勒並不是一個甚麼好地方,是一個小小的山城,第一世紀的居民是住在山洞的。不說大城如耶路撒冷,甚至連耶利哥都不如。用香港作例子,就是60-70年代的石峽尾、今日的天水圍等被看為「有問題」的城市。

拿但業沒有因為腓力的推介而一味附和,直接說出了心中所想,這是主耶穌稱讚他的原因。他單純直接,也因此當他聽到自己還未來到耶穌面前時,祂已知道自己,拿但業也即時表示:「拉比!你是神的兒子,你是以色列的王。」(1:49)

這經文片段帶給我們的思考:

1. 我們有沒有太快作判斷?只因一些印象便拒絕了解眼前這人有甚麼不同?如拿但業對拿撒勒人的看法,又如我們從前對拿但業的看法?
2. 進一步看,我們與人相處,不同意見所引起的紛爭,主因是否不在於對方的表垷而在於我的主觀偏見?
3. 再進一步看,今日對於自由行在香港的表現,我們視他們為「蝗蟲」還是「福音對象」?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2/02/20 英吋 約翰福音, 聖地團, , 救恩, 新約人物

 

標籤: , , , ,

以生命作教導

曾是世界第三大的以弗所圖書館,內裹竟有一通往紅燈區的地道。


徒20:29-35

作教導的,不止在傳授知識,還得投入百分百的感情,甚至以生命作為最有力教導的媒介。

保羅在以弗所三年之久,在他完成為二次宣教旅程之際,特地請以弗所教會的領袖來到米利都,跟他們話別。在使徒行傳中,就這一段記載了保羅離開宣教工場期間的交託與吩咐。

我知道,在我離開以後必有兇暴的豺狼進入你們中間,不顧惜羊羣。 就是你們中間也必有人起來,說悖謬的話,要引誘門徒跟從他們。 所以你們要警醒,記念我三年之久,晝夜不斷地流淚勸戒你們各人。(徒20:29-31)

歷來教會最大的困擾多是內部的。外在的逼迫並不會破壞教會的屬靈成長,只有內部的問題才會讓教會失去為主作見證的能力。初期教會面對逼迫不斷,但教會卻越加興旺。但當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後,教會便開始腐敗。

到底以弗所教會面對甚麼處境?保羅有沒有跨張教會面對的危機?保羅真的晝夜不斷地為教會流淚嗎?

當我們了解多一點保羅時代的以弗所,我們便知道他沒有跨張。當時的以弗所是個經濟繁榮的港口,是小亞細亞來往歐洲商旅的必經港口之一,當時的經濟繁榮,加上希臘的宗教文化,以弗所可被稱為淫亂之城。

以弗所的圖書館可說是當時世上第三大的圖書館,藏書量謹次於埃及亞歷山大的圖書館。另一方面,考古學家發現的眾多雕塑,其中以女性的乳房佔了很大的比例,這跟當地敬拜亞底米女神有關,因為他們相信亞底米女神會保守土地的出產,女性的乳房就代表了生產力的旺盛。除此以外,不少當時流行的慶節,也跟異教及淫亂行為相關。

由此可見,當時以弗所教會面對的,除了傳福音的責任外,還要面對防止異教與文化入侵的危險。三年之久,保羅不斷教導,也不斷與教會長老一同反思如何面對異文化的入侵,可以想像,保羅所言非虛。

現在我把你們交託給神和他恩惠的道;這道能建立你們,使你們和一切成聖的人同得基業。(徒20:32)

我凡事給你們作榜樣,叫你們知道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又當記念主耶穌的話,說:『施比受更為有福。』」(徒20:325)

保羅為教會奠定良好的基礎,又以身作側成為榜樣,這便是以生命作教導的示範。今日教會,更需要這種領導的榜樣。

 
 

標籤: , , ,

大街小巷全面佈道

從陸路進入以弗所,看到的就是昔日繁華的街道。這裡也是保羅昔日花了三年時間在大街小巷建立的教會。


徒19:8-10

昔日的以弗所,大街小巷都是淫亂的標記,也不知道是否這個原因,保羅花了三年時間在以弗所,為教會建立良好的根基。

保羅進會堂,一連三個月放膽講道,辯論神國的事,勸導眾人。 後來,有些人心裏剛硬不信,在眾人面前毀謗這道;保羅就離開他們,也叫門徒與他們分開,就在推喇奴的講堂天天辯論。 這樣有兩年之久,使一切住在亞細亞的,無論是猶太人是希臘人,都聽見主的道。(徒19:8-10)

一如保羅在其他城市的宣教策略,先到猶太人的會堂分享基督的福音。也一如其他城市,不少猶太人反對基督,反對保羅。但保羅沒有放棄,遇上困難他仍堅持,原因只是為了被的使命。面對難阻,保羅也選擇了轉向,不再浪費時間在以弗所的猶太人中間,轉而在當地的學校跟外邦人天天討論神國的真理。

結果?路加說:一切住在亞細亞的,無論是猶太人是希臘人,都聽見主的道。可以想像,保羅在鬧市中大聲疾呼,在這繁華的港口每天都在大街小巷開佈道會。

保羅在以弗所的佈道工作給我們看到:

事奉需要生生不息的動力,這動力來自對信念的堅持及聖靈的能力。
面對反對聲音或無果效的事工,帶著智慧地堅持,以不同的方方完成同樣的目標。
不放棄仍是事奉的主調,但需要靈活應變,不停留眷戀昔日的光煇或傷痛,繼續前行。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11/08 英吋 聖地團, 宣教, 新約人物, 事奉, 使徒行傳

 

標籤: , ,

大城市小人物

古希臘文人習俗,成年人喜歡在如廁之時談天說地,說不定當日不少人在這裡談論新傳入的基督教。


徒18:24-28

以弗所是小亞細亞南部的一個主要通商港口。像哥林多一樣,2000年前都是繁榮的大都會,同時也是文化的大熔爐。教會在這裡誕生、成長,及後的問題叢生的歴程,以及保羅與約翰相關的教導與責備,對我們今日大城市的教會也有啟廸作用。

來自北非,分別先後於以弗所及哥林多事奉的亞波羅,新約聖經提及他的名字,篇幅雖不算多,但從他身上卻有不少可給我們學習的地方。

有一個生在亞歷山大的猶太人,名叫亞波羅,來到以弗所,他很有口才,很會講解聖經。 這人已經在主的道路上受了訓練,心裏火熱,精確地講論和教導耶穌的事;可是他只知道約翰的洗禮。(徒18:24-25)

能在希臘城鎮立足,在公開場合講論基督的的道理,這人必定是學識水平甚高,並且口才了得。阿波羅便是這樣的一個人。這裡描述他是個可以「精確地講論和教導」,可見他具有教導的恩賜,並且對人有一定的感染力。事實上,他在哥林多教會有一定的影響力,以致保羅寫信給哥林多教會時,也提到有人跟從他的教訓而自成一黨。

他開始在會堂裏放膽講道;百基拉、亞居拉聽見,就接他來,將上帝的道路給他更精確地講解。(徒18:26)

一個有學識,有口才,又受歡迎的領袖,能發現自己的不足,且虛心受教,是很少有的,但阿波羅卻是這樣的一個人物。

他想要往亞該亞去,弟兄們就勉勵他,並寫信請門徒們接待他,他到了那裏,多多幫助那些蒙恩信主的人, 因為他在公眾面前極力駁倒猶太人,引聖經證明耶穌是基督。(徒18:27-28)

除了謙卑受教外,與其他同工的關係也很好。這兩方面是密切相關的,一個驕傲的人很難交朋友,也很難突破自己的軟弱而成長。阿波羅給教會領袖一個很好的榜樣,就是有學識、受歡迎之餘,還能做到謙卑待人,不斷學習。

善於教導的,更要以身作側成為跟隨者的榜樣,這樣才是言行一致的好領袖。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11/03 英吋 聖地團, 領袖, 訓練, 新約人物, 使徒行傳

 

標籤: , ,

雙職宣教

這裡只是哥林多古城市集的一小部份,可見當時這大城的繁榮。

徒18:1-4

今日談雙職宣教已不是甚麼新的概念,因為就實際的處境看,帶職事奉者較容易進入啟創地區,即那些對福音尚未開放的地區。其實200年前馬禮遜來華也是帶職的,他受聘於東印度公司作翻譯員才能正式進入中國。其實2000年前的保羅也一樣。

雙職宣教,即是一方面帶著自己的工作,我說是工作,因為今日常以為專業人仕才是雙職宣教士,這說法把一些沒有專業而有宣教呼召的宣教士排拒門外,也沒有聖經跟據。這些帶著自己工作的宣教士,一方面靠工作維生,另一方面把工餘時間用於傳福音。

今日工作忙碌的你和我,可有理由說忙於工作而不事奉?事奉者不一定是全職的,事實上帶職宣教才是主流呢!

除了維生以外,保羅的宣策略是遇上甚麼人便做甚麼人,為的是得著這些人。來到哥林多這繁華的港口,他每日到在這偌大的市集向人傳福音。

他遇見一個生在本都的猶太人,名叫亞居拉。不久前,他帶着妻子百基拉從意大利來,因為克勞第命令所有的猶太人都離開羅馬。保羅去投靠他們。 他們本是製造帳棚為業。保羅因與他們同業,就和他們同住,一同做工。 每逢安息日,保羅在會堂裏辯論,勸導猶太人和希臘人。(徒18:2-4)

按保羅的習慣,安息日會照常到猶太人會堂中聚會,先向猶太人傳講基督,但他同時也沒有忽略當地的希臘人。與亞居拉和百基拉結伴,除了他們是同業外,保羅還透過同工來建立他們成為教會的領袖。

保羅時代的哥林多是一個繁華大城,今日已發掘出來的遺址,只是當日大城的一小部份。今日從遺址所見,有市集、浴場,也有通往港口的大道,其中我們更可以看到Bema,即當時在希臘社會中常見的講台,任何人都可以在Bema發表他的意見。我們相信保羅在哥林多的一年半常在這裡傳福音。而從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中也可看到異教的勢力如何影響教會。這也難怪,因為城中最著名的建築,就是阿波羅神廟。

由此可見,宣教並不止是傳福音,還是面對當代勢力的一場屬靈戰爭,同時也是文化戰爭。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11/02 英吋 聖地團, 訓練, 宣教, 新約人物, 使徒行傳

 

標籤: , ,

亞略巴古的對談

這個山頭就是昔日雅典人議論時事的地方,重要的議題都在這裡討論,有點像今日香港的「城市論壇」。


徒17:16-31

每到希臘一個港口城市,不難發現在當地最高的山上看到古城遺址,因為古時的希臘為了防衛的需要,多在山上建築一座能遠眺敵船的防衛城,被稱為「衛城」。不過,由於雅典的「衛城」有巴特農神殿等宏偉宗教建築,因此每每提到「衛城」便只想到雅典。

在雅典衛城旁有一小山丘,就是亞略巴古。沒有讀聖經的大概不會留意到這個小山丘的重要性﹣﹣這是保羅在雅典與希臘人辯論信仰的地方。

保羅在雅典等候他們的時候,看見滿城都是偶像,就心裏非常難過。 於是他在會堂裏與猶太人和虔敬的人,以及每日在市場上所遇見的人辯論。 還有伊壁鳩魯和斯多亞兩派的哲學家也與他爭辯。有的說:「這胡言亂語的要說甚麼?」有的說:「他似乎是宣傳外邦鬼神的。」這是因保羅傳講耶穌與復活的福音。(徒17:16-18)

這裡提到不同的希臘哲學學派,簡單來說,這些學派不明白也不接受神是有情有愛的,因為他們靠理性來認知神,因此,神對他們來說,是與人無關的道理概念。主為人受苦受死又復活這些說法,對他們來說是不能通過理性檢視的。保羅沒有放棄,還爭取每一個機會,為了盡力把握謹有的機會,多救一個人。

從保羅在雅典的亞略巴古與希臘人對談的過程中,我們看到在異文化的宗教對談中一些重要的原則:

第一,保羅對異文化的宗教先不明言批判,而是用心用愛去救人。他與異教對談的動機,不單單是要說服對方,不是要證明自己有理,而是因為心裹為他們難過。宣教的動機是出於愛,體貼神愛人靈魂的焦急。

保羅站在亞略巴古當中,說:「諸位雅典人!我看你們凡事很敬畏鬼神。 我到處走走的時候,仔細觀察你們所敬拜的,發現一座壇,上面寫着『獻給未識之神明』。你們所不認識而敬拜的,我現在向你們宣告: 他是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神;他既是天地的主,就不住在人手所造的殿宇裏, 也不用人手去服侍,好像缺少甚麼似的;自己倒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徒17:22-25)

第二,討論之前先要了解。與異文化者溝通,若沒有認真認識對方,只是自說自話,這不是對談。若未明白對方處境而只沿用過去的成功方程式,是不尊重對方,也是沒有做好恩賜的好管家,沒有好好發揮神給我們的智慧與創意。成效不彰並不是神不看顧,也不是神不使用這些在別處成功的方法,而是因為傳信息者的懶惰。

第三,入手點是對方感興起的事。個人談道也好,宗教論壇也好,我們都要時常提醒自己的目的,是要讓人明白並接受福音,基本溝通技巧之一,是不要自說自話。保羅用希臘人敬畏神明作話題與切入點,引起他們的專注與關心。話題與信仰核心價值接軌雖並不容易,但若多思考、多實踐、多留心其他文化的人和事,其實也不會太難。

第四,宗教對談並不止於資訊交流,而是生命對話,目的除了速進了解外,還有護教及傳福 音。因此,對話過程不應只求相同或相似之處,還要站在基督教的立場指出對方的不足或不是。保羅提到希臘神話中的神,與人的分別其實不大,理論上並不是真正的神,因為這些神明也有所欠缺。這也是正確及合乎邏輯的觀點。我們與異文化異教討論,也得合情合理,不足者,多進修學習才是正確的態度。

他從一人造出萬族,居住在全地面上,並且預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 為要使他們尋求上帝,或者可以揣摩而找到他,其實他離我們各人不遠。 我們生活、行動、存在都在於他。就如你們的詩人也有人說:『我們也是他所生的。』 既然我們是神所生的,就不應該以為上帝的神性像人用手藝和心思所雕刻的金、銀、石像一般。(徒17:26-29)

第五,核心信息要直接,不要太轉彎抹角。縱然我們從對方感興趣之事出發,但卻不應只停留趣談,要入肉。這往往也是最乞人憎的,這便是與異教對話,或參與跨文化宣教的風險所在。沒有風險也就沒有十字架,何來受苦?有風險同時也代表成功與否不在人手的掌握,這也是合情合理,因為福音的果效是神的工作,若完全沒有風險,何需依靠神?

亞略巴古帶出跨文化宣教的原要原則,至少,我們得知道以上這五點,都要花功夫去學習與實踐的。

 
1 則留言

發文者為 於 2011/10/29 英吋 聖地團, 宣教, 新約人物, 使徒行傳

 

標籤: , , , ,

計劃出錯?

徒16:25-34

因為持守所信,保羅與西拉被拉被囚,是失?是得?那要看看是跟誰說這話吧!

對保羅與西拉來說,他們首次踏足馬其頓便因為所信是身陷囹圄,在一般人眼中很容易會發出一連串的質問:

不是神你呼召我們來到馬其頓嗎?原來你呼召我們來受苦!
神你有否離棄我?
我有沒有聽錯呼召?以前我們順著神的旨意行也沒有遇到這種情況,今日是否做錯了甚麼?

行在神旨意中,祂沒有保證會按我們的計劃與想法,事事順利。

約在半夜,保羅和西拉正在禱告,唱詩讚美神,眾囚犯也側耳聽着的時候,忽然,地大震動,甚至監牢的地基都搖動了,監門立刻全開,眾囚犯的鎖鏈也都解開了。獄警一醒,看見監門全開,以為囚犯已經逃走,就拔刀要自殺。(徒16:25-27)

明顯地,保羅與西拉沒有因為眼前的困境埋怨神。或許他們有信心軟弱的時候,或許他們需要以敬拜讚美來到神面前,重新肯定自己的召命沒有錯,不論怎樣,奇事就在 敬拜讚美中發生。

行在神的旨意中,祂的計劃會漸漸顯明,我們的計劃會漸漸退去。又有誰會想到,獄卒會在地震後看到兩個囚犯沒有趁機逃走?也許保羅與西拉也沒有想到在獄中也可以傳福音。

他們說:「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徒16:31)

一句成為日後無數第一代基督徒的安慰與盼望的話,就在獄中誕生。保羅與西拉原來的計劃就是要在這裡傳福音,他們也沒有想到被拉被打被囚也能為主作工,更成為後來的典範,可見神的計中劃是人無法想像與猜度的。

我們今日儘管計劃,若出於神是不白費的,只是,要留下空間,讓神使這計劃達至完美。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10/21 英吋 聖地團, 苦難, 宣教, 家庭, 新約人物, 使徒行傳

 

標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