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標籤文章彙整:品格建造

以民為本

八福山的日出,提醒我們天國公民的身份及使命。以天國公民的價值觀,看今日社會的需要。

八福山的日出,提醒我們天國公民的身份及使命。以天國公民的價值觀,看今日社會的需要。

民11:4-29、雅5:13-20

這是兩年前國家主日的講章,講理想從來不難,堅持實踐,在臨近絕望之時仍不放棄,真難……
把當日處境的例子除去,以此文原則互勉。

今日講愛好難。以前講愛國,那個國家是以君主為代表,愛就等如完全順服。

今日講愛國就複雜多。稍為有腦的都知道,愛國不等如愛黨。那愛國等如甚麼?較理想的政治制度,是全民可以參與選舉帶領者。我們選出來的,我們可以下次不選他,這種監察與替換,是基於愛這個政權下的人民,這人民是誰?就是你和我所認識和不認識的鄰舍。所以當我連鄰舍也不愛,愛甚麼人民、愛甚麼國?

教會不是指導你政治立場的地方,教會是講述天國的群體,我們看到的是主耶穌對天國價值的堅持,以天國價值來面對社會及生活,並以此來鼓勵或評論時人的言行。

從民數記記載關於摩西如何帶領以色列民的數個片段,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以民為本的領導原則。換句話說,體現天國價值觀,應用在對國家或政治領袖的期望,就是一個以民為本的領導。這也是孟子的民本治國理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領袖需要積極面對民眾

跟隨者的反應,有時是很「討厭」的(民11:4-6),反反覆覆,好難服侍。作為領袖的摩西,也向耶和華「呻」(民11:10-15)。其中,更這樣表達:

我不能獨自帶領這眾百姓,這對我太沉重了。如果你這樣待我,倒不如立刻把我殺了吧!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不要讓我再受這樣的苦。(民11:14-15)

面對群眾,真的很難。摩西雖然想放棄,也發出怨言,但神一方面沒有否定他摩西的說話,另方面也沒有支持他放棄。其實,一群有限的人,或說一群罪人走在一起,有好事發生確實值得慶賀!人群的本質就是敗壞,作帶領的,你假設了有問題有困難會好過一些,因為這是必然的。

作為領袖,以民為本就要先預算不會一帆風順;作為領由,就是要以僕人心態,去服侍這些不可理喻,顛三倒四的人。作領袖真的不容易,不論是國家領導、特區首長,甚至一間小小機構、公司、教會,甚至小組的領導,面對光怪陸離的人,不易應付。

耶穌說:凡使這些信我的小子中的一個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扔在海裏。(可9:42)

雅各說:我的弟兄們,你們中間若有人迷失了真理而有人使他回轉,這人該知道,使一個罪人從迷途中回轉,會從死亡中把他的靈魂救回來,而且遮蓋許多的罪。(雅5:19-20)

這裡教導我們甚麼?不要絆倒人、不要傷害人。不管你有甚麼政治立場,教會只會按聖經真理發聲,高舉以民為本、尊重生命與自由的價值,來量度、監察政府施政。

不要絆倒人,不要傷害人。以民為本,就是以人民的最大需要為大前提。人的需要,最大的當然是靈魂的歸宿,因此,教會首要的任務就是福音。其次,就是就是天國倫理實的實踐,包括追求社會公義,社會公義就是其中保障及防範罪透過社會制度蔓延。

以民為本的領導,就是在面對民眾不同需要,仍積極地堅持愛他們、用僕人的心態服侍他們,不會因為他們在守秩序下表達不同意見時開坦克車輾過他們。

建立團隊協作

第二方面,以民為本的領導,是不會建立個人王國,也不會唯我獨專,反而是建立團隊協作的領導。當摩西面對沮喪,想放棄時,神如何回應?不是你獨自一人去面對,選立團隊一齊去面對: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要從以色列的長老中為我召集七十個人,就是你所認識,作百姓的長老和官長的,領他們到會幕,使他們和你一同站在那裏。我要在那裏降臨,與你說話,把降給你的靈分給他們。他們就和你分擔帶領百姓的擔子,免得你獨自承擔。(民11:16-17)

面對壓力,不能一人獨自承擔,需要團隊。神不願人獨自承擔,包括你平日面對的工作、家庭、朋友間的問題,神必與你同在,同時神又有其他人在你身邊幫助你。只是你有沒有留意,有沒有回應。那七十長老不是當天才出生,神一早已預備他們,只是摩西沒有留意有七十毎可用的人,可這樣參與的人。

有人因為面子、自我形象、驕傲等原因而不接受幫助。也有人因為自卑而不接受其他人幫助。但也許,這提供幫助的人,是神回應你的禱告,來幫助你的天使。除了團隊可以幫助領袖外,還可以互相監督,互相保護。特別在今日的社會,別以為很有魅力的領袖就可以矇騙跟隨者,使他們成你謀取私利的工具,縱或有人甘於成為權與利的奴隸,民主制度就是把這一類的人掃走!

作領導面對的困難,很容易令人沮喪、氣餒,也因此容易軟弱,面對強權會屈服、面對利誘會跌倒。他需要幫助者,也需要諫友,彼此支持、彼此提醒和保護。以民為本的領導是一個樂意建立團隊,與人分憂的領袖。

胸襟廣闊的領袖

第三方面,以民為本的領袖,不濫權,願意凡事以民為先,以有效服侍民眾的方法為最優先,甚至到一個地步是願意放下個人利益。

當聖靈降臨到摩西那些幫手時,有兩在不在營中的長老也同樣受感說話,約書亞不以為然,想禁止他們,但摩西卻說:

摩西對他(約書亞)說:「你為我的緣故嫉妒嗎?惟願耶和華的百姓都是先知,願耶和華把他的靈降在他們身上!」(民11:29)

胸襟廣闊就是以民為本的領袖所具備的特徵。他不為私利,不為自已的名聲,因此也樂與人分享權力。前南非總統曼德拉,當選總統後在國會留下一些議席給白人,不逼害白人,不報復。得到權力後他提出:饒恕與復和,成為了今日南非的政治金句。

給跟隨者的忠告:胸懷普世的禱告

你們中間若有人受苦,他該禱告;有人喜樂,他該歌頌。你們中間若有人病了,他該請教會的長老們來為他禱告,奉主的名為他抹油。出於信心的祈禱必能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來;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5:13-18)

教會不是獨立於社會及世界的,我們要進入世界、服侍世界,見證基督。郭乃宏牧師曾說:教會沒有自己的使命,只有上主的使命。

你若認為自己甚麼也不能做,禱告你一定能。

今日是沒有權威的年代,人人都可以是專家,是時事評論員,似是而非的歪理隨處可見,要慎思明辨。我常常提醒自己,不論我在中國跑過多少個城市,我所見的都只是一角,不能代表全局。不論看到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只是一角,不是全部,不能以偏盖全。

今日是國家主日,提醒我們作為地上的公民,神給我們生於斯長於斯,要承擔此時此地的公民責任。這責任並不是甚麼,而是愛我們此時此地的鄰舍。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4/09/08 英吋 雅各書, 領袖, 講章, 公義, 利未記民數記

 

標籤: , , , , , , ,

信徒群體的紀律問題(三之三)

3944_13623171419Be0加6:6-10  

保羅教我們積極地面對紀律問題。一些研究結論認為人與人之間出現了衝突,是很難彌補彼此已破損的關係,最好理想的做法是教育。出了問題,能達到針峰相對已是相當大的成就,復和,全是恩典。而保羅在討論紀律問題時,提到每個人必須承擔自己的擔子(加6:5),之後也強調教育的作用:

在真道上受教的,要把一切美好的東西與施教的人分享。(加6:6)

與其處處防範,不如正面傳遞信息。不是漠視問題的存在,現實是磨人鬥志的,接連的挫敗叫人氣餒。處理人的紀律問題,涉及許多非理性因素,即人的感受、自我形象、過去痛苦經歷等,因此,不是講講道理,分析分析就可以幫助人改變,若真的是理性的活道可以改變人的行為,這世界早已變得很美好。因此保羅教導要把好的東西與人分享,並且要堅持到底:

我們行善不可喪志,因為若不灰心,到了適當的時候就有收成。所以,一有機會就要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要這樣。(加6:9-10)

我們成為弟兄姊妹的守望者,在善事上彼此鼓勵,有犯錯的就是勸勉甚至行使紀律。而執行紀律並不是出於苦毒怨恨,而是挽回。這的確是困難的工作,因此保羅強調要堅持,然而,那底線就是,各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沒有人承擔你自己親身犯下錯誤的後果:

不要自欺;上帝是輕慢不得的,因為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順著肉體撒種的,必從肉體收敗壞;順著聖靈撒種的,必從聖靈收永生。(加6:7-8)

人種的是甚麼,收的也是甚麼。你和我今日的行為,反映出我們跟神的關係。我們不是完美的人,會犯錯,但神仍給予機會我們學習,回頭再來堅固弟兄姊妹。但若執意不正面面對自己的過失,諉過於人,問題的根本,是你跟神的關係出了問題,你順著肉體收敗壞。

作領袖的,要好好時刻警惕自己,因為敵人先打擊為首的,好叫跟隨你的人看著你跌倒而散去!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4/03/24 英吋 領袖, 加拉太書, 團隊

 

標籤: , , , , , , ,

信徒群體的紀律問題(三之二)

conflicts-talk-to-the-hand加6:2-5 

處理紀律問題,在信徒群體中要講求愛心又要行公義,很容易進退失據。所謂「順得哥情失嫂意」兩面不討好,因此,保羅繼續提醒:

你們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這樣就會成全基督的律法。人若沒有甚麼了不起,還自以為了不起的,就是自欺。(加6:2-3)

一則這是信徒群體應要做的是,是責任,不能因為難而逃避。「成全」基督的律法,原意是指在和好的職事,是基督的要求,最大的誡命就是愛人如己,山上寶訓說要愛仇敵。但「成全」一詞在原文,也帶著應許實現的意思,在太13:14就譯作「應驗」。因此,這挽回犯罪者的責任,是不能逃避的、又大又難的責任。

第三節提到自欺的人,到底這裡針對誰?是誰以為自己了不起?NLT的翻譯,指出是那些以為自己有能力可以幫助人的人,錯誤地認為是靠一己之力可以把人挽回,這是非常愚昧的。

換句話說,挽回軟弱者是我們的責任,但卻又不能靠自己的能力來完成,怎麼辦?

各人要省察自己的行為;這樣,他所誇口的只在自己,而不在別人。因為人人必須擔當自己的擔子。(加6:4-5)

一個完美的群體,不是沒有犯罪者,而是各人都知道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要把責任推給別人。保羅所針對的,是整個加拉太教會裡的每一個人,而不只是犯錯的,或行使紀律的。因一人犯罪也影響了整個群體。 審判犯罪者並不是唯一處理他/她的方向。他/她不願意接受幫助、不承認責任,他/她要「擔當自己的擔子」。挽回他/她是群體的責任,但可以做的都做了,責任便完成。

處理紀律問題,很難。但若拖延不處理,後果更大,要處理便更難。人會把自己的行為合理化,拖延太久,把自己認為合理的行為加添義正詞嚴的理由,結果成為牢不可破的「死穴」,到時便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4/03/23 英吋 領袖, 加拉太書, 團隊

 

標籤: , , , , , ,

信徒群體的紀律問題(三之一)

Blue Man Being Punched by Another Clipart Illustration加6:1

最近教會熱話超大堂會的領袖行為問題,老實說,久不久就有這樣的新聞出來,教會圈又討論一輪,之後又有另一些話題取代。傳道者說日光之下無新事,但我們到底何時才願意不把指頭指向別人,討論討論之後卻沒有真正學會面對自己?當你面對試探時,又如何不重蹈覆轍?前人既受了教訓,交了學費,暫時仍保清白之身的,可否借此機會提醒自己也不過是軟弱的人,有機會犯上更嚴重的錯?

「針唔拮到肉唔知痛」,信徒群體的紀律問題若出現在你身上,你又如何處理?當我在思考及面對這問題時,讀到加拉太書。保羅在加拉太書一開始就駡他們遠離真道(加1:6),到了最後一章,他提到各人的重擔要互相擔當(加6:1-10),在這段落就提到處理紀律問題的原則與步驟。

弟兄們,若有人偶然被過犯所勝,你們屬靈的人就要用溫柔的心把他挽回過來;自己也要留意,免得也被引誘。(加6:1)

過去讀到這裡,很理所當然地說要用愛心把犯罪者挽回,期間或許會在討論這人是否「偶然」犯錯,若全心有計劃地犯錯又何處理等等。不過,這只是第一節的前半部份。是否偶然或有預謀我們無從曉得,而這也不是原文的重點。重點是:

一・如何「溫柔」地把對方挽回;

二・如何自保,不會落入同樣的試探中。

今日我們看到或聽到別人犯錯,我們的即是反應是加入審判行列,犯錯當然要受審,但保羅在這裡提醒在需要「挽回」對方的大前提下,先不要審,要聽。是的,經文清楚的說,對方是錯的,但在對方是錯前提下,除了審判以外,還得多想一步,是如何幫助對方從回正軌。之後的行動,就是要把對方從錯誤中挽回。

但不可忽略的還有第二個重點,是如何自保,小心也因這犯錯的弟兄/姊妹自己也跌倒。原來執行紀律就好像救生員一樣,救人之餘要保持清醒,自己也有生命危險又如何救人?若不能自保,問題便擴得更大。本來只需求一個人,如今要多救一個人。同樣,本來是要挽回一個人,但在過程中,或許自己也任憑己怒越過界線、或許因太過同情對方而包容罪惡,結果變成自身難保。

處理紀律問題,在信徒群體中要講求愛心又要行公義,很容易進退失據。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4/03/21 英吋 領袖, 加拉太書, 團隊, 教會

 

標籤: , , , , ,

儲存神的話

詩119:11

知易行難,自古皆然,東西方文化都強調言行一致的重要。誠信的人是言行一致的人,保羅教導基督徒要「行事為人與所蒙的恩相稱」也是同一道理。多講,證明是重要,也證明是困難的。

教會多講原則少講實踐,除了因為講道者的個人經驗外,只談原則也相對地輕省。做了多年基督徒,不少查經或主日學的課堂也只是討論理論而已,一踫到應用問題便敷衍了事。但想到作為基督徒本來就是一條走窄路的選擇,難講也要講,難做也要做,這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

勉強之餘,也得尋求具體方法,否則又是「得個講字」。詩篇119就給我們一個明確的方向:

我將你的話藏在心裏,免得我得罪你。(詩119:11)

這不單是方向,還是具體行動。把神的話收藏在心裏,原文有儲存及珍藏的意思。用中文的表達,則偏向收藏起來不再使用,視之如珍寶而不外露。但聖經的意思剛好相反。前文:

青年要如何保持純潔呢?是要遵行你的話!(119:9)

遵行神的話,目的是保持身心靈的純潔。而遵行在原文就帶有順服與保護的意思。換句話說,聆聽、學習與實踐神的話,目的是以神的律法成為我們生活行為的指導思想,以神的標準來生活,我們便得到保護,不容易犯罪,不容易得罪神。

把神話語藏在心裏,意思就是讓神的話,天國的價值觀成為我的價值觀。儒家思想的「天人合德」就是說人要按「天命」而行,如以天道即神的話這觀念硬塞到這「天命」觀念去(當然,不少學者是不會同意的),人按天命而具變得具體。用Robert Clinton對屬靈領袖要求的話:saturation by the word of God,以神的話來充滿(飽和)我,被神國倫理觀浸透,我的一言一行便能自然流露,不是造作了。

Eugene Peterson演繹這段經文,用了存款的概念:

I’ve banked your promises in the vault of my heart so I won’t sin myself bankrupt.

直譯是:我已把祢的應許儲存在我心窖,好叫我不會因罪破產。這裏引伸出來的意思,就是我們的生命是否富裕,在於我們存記了多少神的應許。人的外在行為是內在價值觀的表現,若內裏充滿的是來自神話語的應許,行為上自然反映了這些充滿恩典的神,相反也一樣!

我們都是蒙恩的罪人,得救之後在恩典中生活,內在生命逐步邁向成熟,期間所需要的,就是不斷以神的話語來影響我們的價值觀。雖然知易行難,但起步了,不斷儲存神的話,不斷在恩典中成長,不斷改變。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4/02/24 英吋 生命更新, 詩篇, 活道

 

標籤: , , ,

絕不簡單的信

迦百農的房屋遺址,曾是耶穌傳道的主要城市。

迦百農的房屋遺址,曾是耶穌傳道的主要城市。

路7:1-10

有權有勢有錢的人信耶穌,難嗎?宗教是導人迷信?軟弱的人才需要信仰?到底宗教信仰,是給強者還是弱者?

不信的,會認為只有弱者才需要信仰,而歸信者又會拿出許多信主的成功人仕作為見證,來吸引人認識基督教。

主耶穌只說,貪財的難進天國,說他們需要真正的謙卑才能獲得真正的心靈滿足。就算信主的,都要放下依靠自我的習慣,捨己背十架。問題不在於今日是富或貧,強或弱,而在於謙卑的態度,才反映真正的信。

主耶穌進入迦百農遇上一個外邦高官,按猶太人的觀點,愛國者會不理睬他,甚至謀殺他。但這位百夫長卻因為一個所器重的僕人病了而託一些猶太長老去尋求一個耶穌的幫助,一則可以他與猶太人的關係很好,二則看到他是一個很關心下屬的上司。經文說他:「切切地求他」,這不是百夫長的態度,而是形容那些長老的,他們說: 「你為他做這事是他配得的;因為他愛我們的民族,為我們建造會堂。」(7:4-5)

這個有權有勢又愛下屬的軍官,深受加利利人的尊重。

不但如此,他還是一個很謙卑的人,不看自己的管位與影響力,重的是夫子的身份。

「主啊,不必勞駕,因你到舍下來,我不敢當。我也自以為不配去見你,只要你說一句話,就會讓我的僮僕得痊癒。因為我被派在人的權下,也有兵在我之下。我對這個說:『去!』他就去;對那個說:『來!』他就來;對我的僕人說:『做這事!』他就去做。」(7:6-8)

今日我們多看自己擁有的,來享受自我感覺良好。看我們所沒有的,來比較評斷,以踐踏別人來建立自己。這位百夫長,看的是別人該受尊重之處,而輕看自己所擁有的。

但主耶穌對他的稱讚並不是謙卑,而是真信心(7:9)。謙卑是外顯的表現,反映出內裡的真信心。扮出來的並不是真謙卑,知道自己是誰、滿足於所擁有的、不貪戀別人所擁有的、不為自己所沒有的感到苦澀才有真信心。

信耶穌與你擁有甚麼無關,你對擁有的態度才影響你對信仰及信靠的態度。百夫長是個擁有成就但又知道自己界線的人,也是我們要學習的信心榜樣。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3/12/27 英吋 生命更新, 順服, 路加福音, 僕人, 信心

 

標籤: , , , ,

你對我如何?

loud_speaker路6:37-38

神從沒敎導我們介意別人的看法,卻教導我們如何看人。祂甚至用父親的口吻,用交換條件來引發我們活出天國倫理的動機。你怎樣對人,神怎樣對你。

「你們不要評斷別人,就不被審判;你們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你們要饒恕人,就必蒙饒恕。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地倒在你們懷裏;因為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路6:37-38)

主耶穌提到四組動詞:評斷(judge)、定罪(condemned)、饒恕(forgive)、給(give),我們如何看這四個動作?讀這段經文,我們很快就以「評斷」或「論斷」作主體,以一點覆蓋全段主旨。細心一看,四組動詞其實是例子,最重要的還是最後一句:「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

論斷,只是這段經文中其中一個例子,重點是我們如何待人。又可看為我們待人或與人相處的準則。你是個怎樣的人,以怎樣的眼光看人,其實是反映你是甚麼人。因此,怎樣待人,最重要的並不是對方是個怎樣的人,而是你是個怎樣的人。

人際關係問題其中一個關鍵因素是自我形象是否健康。身心靈健康,包括身體、心理及靈命。如何批評別人以及如何面對批評可即時反映這個人的身心靈狀況。

主耶穌教導我們與人相處,出發點不是看別人怎樣,或如何改變別人,而是先改變自己成為一個身心靈健康的人。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3/12/21 英吋 路加福音, 團隊, 信心

 

標籤: , , , ,

又再看試深

OLYMPUS DIGITAL CAMERA

路4:1-13

試探這題目,需要深思、再思、三思。又要把思考的成果成為警告的字句,時刻彼此提醒。原因之一,試探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二,試探就像個有機體,隨時代演化,以新的形態出現;三,歷世歷代,能勝過試探的人無幾,看自己為容易失敗的,才會警覺;四,就算是主耶穌,初出道先面對試探,可見其嚴重性。

我曾在<古今一樣的試探>中提過,由始祖犯罪開始,試探從沒停止。

耶穌餓了,魔鬼用食物引誘祂(路4:2-3),約翰叫這種試探為「肉體的情慾」。我們的判斷若只隨從肉體的需要走,這便落入肉體的情慾陷阱。我們不否定身體的感覺或需要,但卻單一跟隨身體的需要,人與禽獸無異。今日反同性婚姻運動,若只立論於放縱肉體,雖不錯但無力,因為放縱人肉體是人的罪性,同性不同性在這點上並無分別,都是罪,都是在試探中失敗。

若以性格傾向的角度看,偏向以感受作判斷的,要特別小心肉體的情慾對你的試探。要記著:「『人活着,不是單靠食物。」(路4:4)

遇上饑餓試探固然大,但遇上成功,試探也一樣。聖經中掃羅王、大衛王與所羅門王都是在成功中跌倒的例子。

魔鬼又領他上了高山,霎時間把天下萬國都指給他看,對他說:「這一切權柄和榮華我都要給你,因為這原是交給我的,我願意給誰就給誰。

你若在我面前下拜,這一切都歸你。」(路4:5-7)

從沒成功,這試探雖大但不實在。曾經或現正處於高峰,你知道成功的吸引力,也許,這試探的聲音鏗鏘悅耳,約翰稱之為「眼目的情慾」。

今日在都市生活,若看到認為美(天下萬國)就可以要,不需考慮代價,我想大多數都市人,包括基督徒,甚至教會領袖,都必跌倒。大衛不就這樣抱走拔示巴嗎?我不反對擁有華美甚至豪華的生活,但要看透這一切的虛幻,若失去這一切又如何?也許這是重要一問。

眼目定睛在哪裡,你的心也在哪裡,也許哪裡就有你的神,而你確也向撒旦下拜了。

關於今生的驕傲,站在殿頂上的耶穌,只要輕輕躍下便可享受世人的尊崇,但耶穌卻回應:「經上說:『不可試探主—你的上帝。』」(路4:12)

還得回到基本步,試探無處不在,所針對的,是人的自我滿足與成就。人可以不斷求進,努力㘣夢,只是,其他人都成為你㘣夢的工具,你已成為魔鬼的抓牙。因此,主教導我們,要捨已、要放下、要服侍,不要看自己過大。

還得加上最後一句:

「魔鬼用完了各樣的試探,就離開耶穌,再等時機。」(路4:13)

再等待時機。

當我享受物質帶來的滿足同時,是否在享受魔鬼給我的食物?

當我為自已所擁有的成功感到自豪時,是否已經向魔鬼下拜?

當我在批評別人以自顯為義時,是否已從殿一頂躍下,期望以踐踏別人讓自己飛翔?

這都是牠的時機。

 
2 則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3/12/02 英吋 生命更新, 路加福音

 

標籤: , , , ,

神人皆愛

 

今日的拿撒勒

今日的拿撒勒

路2:41-52

少年的特徵是反叛?自我?主耶穌的少年日子又如何?

少年耶穌獨留在聖殿裡,累得父母在人叢中慌忙找他,想像一下,來自北部的農村的家庭,受教育不多,但年年單純又敬虔地一家前往聖城守節。家中的長子,今年突然失蹤,一對夫婦帶著幾個小孩找一個少年人,而這個少年人又是一個很獨特的孩子,心情倍加複雜。

找了三天,發現祂仍在殿中與人對論律法,並且得到許多人的稱讚。但是,在父母心中,孩子從來都不需要擔心,為何這次會獨自留下而不告訴父母?父母愛孩子的心情,讓他們甚麼也看不見,心裡只有驚訝。

祂父母看見就很驚奇。祂母親對他說:「我兒啊,為甚麼對我們這樣做呢?看哪,你父親和我很焦急,到處找你!」耶穌對他們說:「為甚麼找我呢?難道你們不知道我應當在我父的家裏嗎?」祂所說的這話,他們不明白。(路2:48-50)

但是,孩子的一句話,提醒二父母,祂是不一樣的。眼前這位十二歲的少年人,好像突然長大了,關於祂的出生及未來使命,好像露了一點端倪,只是,父母仍是不明白。也許,還得加上:陌生感。

祂就同他們下去,回到拿撒勒,並且順從他們。祂母親把這一切的事都存在心裏。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上帝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路2:51-52)

父母雖然不明白,但喜愛祂的心與日俱增。母親把一切都存在心裡,這是作為母親的天性,同時,也是我們應當學習,把主的言行,就算不明白,也記存在心。

這也是信心的表現,我們不一定明白眼前發生的事,但相信神若與我同行,一切在祂手裡,不明白,也可安心在祂手裡,繼續前行。

把不明白之事記存在心裡,這也是真信心的表現。迷信就是不明不問也不記,盲目跟隨。真信心,就是期待有一天會明白箇中原委,期待答案就在明天。今日帶著積極的盼望,在不太明白的情況下,繼續前行。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3/11/30 英吋 訓練, 路加福音, 家庭, 信心

 

標籤: , , ,

基督教=愛(二)

sacrifice-quote約壹4:17-21

神等待我們去使祂對人的愛成為完滿。完滿是否等同完美,要視乎如何定義完美,但可以肯定的是,完滿就是完成。延續上一篇關於愛的教導,約翰進一步說:

由此,愛在我們裏面得以完滿:我們可以在審判的日子坦然無懼,因為基督如何,我們在這世上也如何。 (約壹4:17)

第四,基督的救贖給我們原因及能力去愛,也留下榜樣給我們去學習。我們本來就不懂得愛,以為是愛的行為,卻為對方帶來傷害的例子多不勝數,但基督卻留給我們明確的目標。基督為人犧牲,我們也要為不值得我們愛的人犧牲,這是祂的教導與要求。

在愛裏沒有懼怕;完滿的愛把懼怕驅逐出去,因為懼怕裏含着懲罰,懼怕的人在愛裏尚未得到完滿。 (約壹4:18)

第五,愛裡沒有對懲罰的恐懼,因為愛是犧牲、包容與接納。公義由愛出發,就是面對的刑罰與審判,內裡也有平安,沒有懼怕。擁有愛,就擁有安全感,這點我們從孩子的成長過程早已知道,也有不少心理學家和教育學者認同,但終極的安全感,就是回到創造主的愛中。被基督的愛所充滿,就能坦然無懼面對不義的社會。

我們愛,因為上帝先愛我們。人若說「我愛上帝」,卻恨他的弟兄,就是說謊了;不愛他看得見的弟兄,就不能愛看不見的上帝。愛上帝的,也要愛弟兄;這是我們從上帝所受的命令。 (約壹4:19-21)

第六,也是總結,一句話:看見愛,看見上帝。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3/08/23 英吋 神學, 約翰書信, 公義, , 教會

 

標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