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Category Archives: 家庭

神人皆愛

 

今日的拿撒勒

今日的拿撒勒

路2:41-52

少年的特徵是反叛?自我?主耶穌的少年日子又如何?

少年耶穌獨留在聖殿裡,累得父母在人叢中慌忙找他,想像一下,來自北部的農村的家庭,受教育不多,但年年單純又敬虔地一家前往聖城守節。家中的長子,今年突然失蹤,一對夫婦帶著幾個小孩找一個少年人,而這個少年人又是一個很獨特的孩子,心情倍加複雜。

找了三天,發現祂仍在殿中與人對論律法,並且得到許多人的稱讚。但是,在父母心中,孩子從來都不需要擔心,為何這次會獨自留下而不告訴父母?父母愛孩子的心情,讓他們甚麼也看不見,心裡只有驚訝。

祂父母看見就很驚奇。祂母親對他說:「我兒啊,為甚麼對我們這樣做呢?看哪,你父親和我很焦急,到處找你!」耶穌對他們說:「為甚麼找我呢?難道你們不知道我應當在我父的家裏嗎?」祂所說的這話,他們不明白。(路2:48-50)

但是,孩子的一句話,提醒二父母,祂是不一樣的。眼前這位十二歲的少年人,好像突然長大了,關於祂的出生及未來使命,好像露了一點端倪,只是,父母仍是不明白。也許,還得加上:陌生感。

祂就同他們下去,回到拿撒勒,並且順從他們。祂母親把這一切的事都存在心裏。耶穌的智慧和身量,並上帝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路2:51-52)

父母雖然不明白,但喜愛祂的心與日俱增。母親把一切都存在心裡,這是作為母親的天性,同時,也是我們應當學習,把主的言行,就算不明白,也記存在心。

這也是信心的表現,我們不一定明白眼前發生的事,但相信神若與我同行,一切在祂手裡,不明白,也可安心在祂手裡,繼續前行。

把不明白之事記存在心裡,這也是真信心的表現。迷信就是不明不問也不記,盲目跟隨。真信心,就是期待有一天會明白箇中原委,期待答案就在明天。今日帶著積極的盼望,在不太明白的情況下,繼續前行。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3/11/30 英吋 訓練, 路加福音, 家庭, 信心

 

標籤: , , ,

你的石頭呢?

書4:19-24

生命成長有不同的階段,之所以是階段,就是不同階段中間有些標誌性的里程碑。你生命中有甚麼里碑?大部份人都需要合時合宜的鼓勵才能持久地學習,所以我們有很多不同種類的證書或學位課程。我們的信仰成長歷程卻又不是證書或學位可以代表,約書亞就選了「立石為記」。

正月初十日,百姓從約旦河裏上來,就在吉甲 ,在 耶利哥的東邊安營。 他們從 約旦河 中取來的那十二塊石頭, 約書亞就立在吉甲 ,對以色列人說:「日後你們的子孫問他們的父親說:『這些石頭是甚麼意思?』 你們就告訴他們說:『 以色列 人曾走乾地過這 約旦河 ; 因為耶和華-你們的上帝在你們前面使 約旦河 的水乾了,等著你們過來,就如耶和華-你們的上帝從前在我們前面使 紅海 乾了,等著我們過來一樣, 要使地上萬民都知道,耶和華的手大有能力,也要使你們永遠敬畏耶和華-你們的上帝。』」 (書 4:19-24)

立石,就是留下記號,成為信仰成長的標記。以色列人重視家庭宗教敎育,就地取材,讓子孫經過此地時,毋忘先祖如何經歷神的保守。

這些記號本身沒有甚麼特別,若不經過解釋,它本質是沒多大意義的。透過世代相傳的口述故事,或文獻的記載,讓過紅海與約旦河的歷史變得不再一樣,加上了宗教及道德教訓的意義。

集體回憶其實可應用於每個家庭,透過一些易記的記號,讓每個家庭變得獨特。想到家庭宗教教育,一塊石頭也好,一件飾物也好,它的價錢不等如它的價值,但家人為這物件賦予的意見卻能使它無價。我們可以把經歷神的經驗透過這些物件,成為記號,讓下一代可以知道我們這一代如何經歷神。

以色列人就地取材立石為記,你家族的石頭又在哪?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3/07/01 英吋 生命更新, 約書亞記, 家庭

 

標籤: ,

家族的聖潔

申4:23-26

DSCF9913

摩西在申命記經常呼天換地,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而在世經歷神的恩典,深知只有堅守神的話才有真平安,才算活得像樣。不堅守神的話是很容易的,堅守才需要加倍努力與操練才能達到。

這裡所強調是雕刻偶像的罪:

你們要謹慎,免得忘記耶和華-你們的上帝與你們所立的約,為自己雕刻任何形狀的偶像,就是耶和華-你上帝所禁止的,因為耶和華-你的上帝是吞滅的火,是忌邪的上帝。你們在那地住久了,生子生孫,若行為敗壞,為自己雕刻任何形狀的偶像,行耶和華-你上帝眼中看為惡的事,惹他發怒,我今日呼天喚地向你們作見證,你們在過約旦河得為業的地上必迅速滅亡!你們在那地的日子必不長久,必全然滅絕。(申4:23-26)

十誡的第一誡就是不可有別的神。而這裡摩西強調一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就是不要以宗教來服侍自己。這不是普世宗教的特點嗎?人以自己為宇宙的中心到了一個地步,天地間的神佛都是來服侍自己的。神大嗎?也許自我更大!

因此,最大的偶像原來就是人的自我。這也是基督教與別不同的地方,愛神就是單純的愛神,而不是求自己的益處,大誡命就是愛別人,也不是自己的好處先行。可是,我們大多數的時候,仍在拜偶像,就是拜自己。

第二方面,就是要為自己的後裔著想。子子孫孫也會因為你今日的行為或決定而承受結果。做得好就是為後人留下福蔭,做得不好就是留正禍根。以色列人經歷多年的艱辛才到達應許之地的邊緣,摩西自己不能進去,他也希望子子孫孫能永遠享受神所賜的美地。而今日眼前這群人,他們的言行或判斷,就是子孫得福與否的關鍵。

我們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問題不在我們自己能否承擔後果。一人做事得多時候都不是一人當,而是別人、後裔來當。家族的聖潔由你今日的決定開始。從這角度看,我們更明白摩西為何要呼天搶地表達他的關心。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3/03/10 英吋 申命記, 順服, 家庭, 救恩

 

標籤: , ,

看你的母親!

相傳約翰在以弗所照顧馬利亞終老。

約19:25-27

關於馬利亞的身份與角色,過去曾引起不少爭論,直到今日天主教、東正教與基督教仍存在分岐,但不教的發展歷史如何,聖經怎麼說才是最重要。

不錯,沒有馬利亞便沒有耶穌,但聖經卻沒有指出馬利亞的神聖地位,她是主的母親,但不是神。神使用她也不是因為她是甚麼身份與地位,而是她的特質。神按她的特質造她並使用她,同時,她的順服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再說,我不是貶低她的身份,她的確是婦女中的佼佼者,沒有多少婦女能像她,因此她是榜樣,但她卻不是神。人向她下拜及禱告便是拜偶像。聖經中最後一段描述主耶穌與馬利亞兩母子的情景卻甚有意思:

站在耶穌十字架旁邊的,有他的母親、姨母、革羅罷的妻子馬利亞,和抹大拉的馬利亞。 耶穌見母親和他所愛的那門徒站在旁邊,就對母親說:「母親,看,你的兒子!」 又對那門徒說:「看,你的母親!」從那刻起,那門徒就接她到自己家裏去了。(約19:25-27)

當時,有三個馬利亞站在耶穌十字架前,而主把自己的母親交託給祂所愛的那門徒,就是約翰。從此,約翰便照顧馬利亞。

從馬利亞身上,我們看到順服與母愛。從主耶穌與馬利亞身上,我們看到的是負責任的兒子,在臨離世前一刻,沒有因為自己是神而不管祂的母親,交待了她日後生活的安排。就算馬利亞只是神完成救贖計劃的重要一員,也沒有輕視她,看她為器具。就算神自己也深知馬利亞日後的生活會得到祂的保守,祂仍交託約翰照顧馬利亞。由此可見,神的保守與人負責任的行為,是同時進行的。

我們太多時候慣於二分,非此即彼,其實,許多事情是可以並存的。投入教會的事奉也可以不用犧牲愛護家人的時間。大禹治水三過家門不入並不藉得稱許,但不少時候,我們卻以犧牲家庭為屬靈的表現,突出了跟從主的教訓,愛祂勝於家庭。若我們以愛主勝於家庭為理由而丟下家人不顧,只顯得我們的愛太少,不足以愛家,也不足以愛神。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11/16 英吋 約翰福音, 聖地團, 僕人, 家庭,

 

標籤: , , , ,

計劃出錯?

徒16:25-34

因為持守所信,保羅與西拉被拉被囚,是失?是得?那要看看是跟誰說這話吧!

對保羅與西拉來說,他們首次踏足馬其頓便因為所信是身陷囹圄,在一般人眼中很容易會發出一連串的質問:

不是神你呼召我們來到馬其頓嗎?原來你呼召我們來受苦!
神你有否離棄我?
我有沒有聽錯呼召?以前我們順著神的旨意行也沒有遇到這種情況,今日是否做錯了甚麼?

行在神旨意中,祂沒有保證會按我們的計劃與想法,事事順利。

約在半夜,保羅和西拉正在禱告,唱詩讚美神,眾囚犯也側耳聽着的時候,忽然,地大震動,甚至監牢的地基都搖動了,監門立刻全開,眾囚犯的鎖鏈也都解開了。獄警一醒,看見監門全開,以為囚犯已經逃走,就拔刀要自殺。(徒16:25-27)

明顯地,保羅與西拉沒有因為眼前的困境埋怨神。或許他們有信心軟弱的時候,或許他們需要以敬拜讚美來到神面前,重新肯定自己的召命沒有錯,不論怎樣,奇事就在 敬拜讚美中發生。

行在神的旨意中,祂的計劃會漸漸顯明,我們的計劃會漸漸退去。又有誰會想到,獄卒會在地震後看到兩個囚犯沒有趁機逃走?也許保羅與西拉也沒有想到在獄中也可以傳福音。

他們說:「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徒16:31)

一句成為日後無數第一代基督徒的安慰與盼望的話,就在獄中誕生。保羅與西拉原來的計劃就是要在這裡傳福音,他們也沒有想到被拉被打被囚也能為主作工,更成為後來的典範,可見神的計中劃是人無法想像與猜度的。

我們今日儘管計劃,若出於神是不白費的,只是,要留下空間,讓神使這計劃達至完美。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10/21 英吋 聖地團, 苦難, 宣教, 家庭, 新約人物, 使徒行傳

 

標籤: , , , ,

屬靈領袖來自屬靈家庭

提後1:3-5

今日談培育屬靈領袖,有沒有想過屬靈領袖的誕生並不是在教會,而是家庭?家庭宗教教育的重要,並不單在於期望下一代好好成長,一生行在神的旨意中是好得無比的。但若能一生為主發光造就人,影響其他人緊緊跟隨造天造地的主,這孩子活著就是別人的祝福。

感謝神,就是我接續祖先用純潔的良心所事奉的神,在祈禱中晝夜不停地想念你。我一想起你的眼淚,就急切想見你,好讓我滿心快樂。我記得你無偽的信心,這信心先存在你外祖母羅以和你母親友妮基的心裏,我深信也存在你的心裏。(1:3-5)

保羅與提摩太情同父子,他倆共通之處甚麼,其一就是來自屬神的家。雖說保羅是猶太教的背景,由於猶太教強調家庭的宗教教育,因此,他從小便敬拜獨一的真神。保羅之所以成為宗教狂熱份子,是家中的教導及鼓勵,又送他到最高學府接受猶太律法的教育。

至於提摩太,他的祖母與母親都是敬虔的。若我們沒有忘記,提摩太只是半個猶太人,他有希臘人的血統。猶太人強調律法,甚至與外邦人結親也不忘信仰從小開始教導他們。

無偽之信,至死不偏離並不只是屬天的恩賜,神固然會白白賜恩,讓在祂的恩典下成長。只是,在更多時候祂早已在我們的父輩中施恩,而我們也是子女的施恩器具。作為基督徒的父母,若沒有好好吧握自已是下一代的施恩器具,讓孩子們白走冤枉路,我們故然心痛,但天父更心痛。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06/30 英吋 領袖, 家庭, 提摩太前後

 

教會一家:紀律篇

提前5:1-8

教會管理,針對不同的人、不同的處境,就要有不同的方法與態度。

不可嚴責老年人,要勸他如同父親。要待年輕人如同弟兄,年老婦女如同母親。要清清潔潔地待年輕婦女如同姊妹。(5:1-2)

針對教會內不同年紀的會友,都要待他們如同家人一樣。這裡針對行使教會紀律或進行教導的方法而言。對年長的、年輕的;男的、女的,都有不同的勸導重點,但稍為留意便會看到保羅教導提摩太管理教會就如管理自己的家一樣,難怪在提前四章提到教會領袖的條件就是要好好管理自己的家,原來這也是管理教會的基本技巧與經驗。

要尊敬真正守寡的婦人。寡婦若有兒女,或有孫兒女,要讓兒孫先在自己家中學習行孝,報答親恩,因為這在上帝面前是可蒙悅納的。(5:3-4)

聖經由頭至尾都重視家庭,而站在教會發展的大前提下,家庭的重要性也不能被忽視、不能被犧牲。因此,在勸家中有寡婦的,要先好好照顧她,然後再談別的。

獨居無靠的真寡婦只仰賴上帝,晝夜不住地祈求禱告。好宴樂的寡婦活着也算是死了。這些事,你要囑咐她們,讓她們無可指責。(5:5-7)

傳道人的責任是教導弟兄姊妹活出所信,成為無可指責的見證。今日教會的事工,有多少是圍繞「活出所信」來設計和推行?

若有人不照顧親屬,尤其是自己家裏的人,就是背棄信仰,還不如不信的人。(5:8)

教會事工的重要性,在這裡不言而喻。家庭優先、教導前行!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06/25 英吋 管理, 家庭, 提摩太前後, 教會

 

給人應有的尊嚴(一)

申24:1-4; 25:5-6

再讀申命記,細讀摩西律法,越發現摩西律法中充滿對人的尊重,原來律法原來的意義,是給人尊嚴應有的尊重。

例如提到婚姻關係,如主耶穌的判語,摩西是因為人心硬,所以容許他們離婚。這是把家庭中傷害降到最低的做法,並不是神鼓勵人離婚。

人若娶妻,作了她的丈夫,發現她有不合宜的事不喜歡她,而寫休書交在她手中,打發她離開夫家,婦人若離開夫家以後,去嫁別人,後夫若恨惡她,寫休書交在她手中,打發她離開夫家,又或者娶她為妻的後夫死了,那休她的前夫就不可在婦人玷污之後再娶她為妻,因為這是耶和華所憎惡的。不可使耶和華-你神所賜為業之地蒙受玷污。(24:1-4)

因所謂感情轉淡而離婚而再娶已是犯了姦淫,似乎在摩西處身的環境,離婚與再婚已是很普遍的事,因此,而把傷害降到最低,更要讓人把婚姻看為神聖,不輕易說「娶」與「離」,於是定下了一定的條件。而在敗壞的社會,律法的作用要撥亂反正,但底線卻是把傷害降到最低。

兄弟住在一起,若其中一個死了,沒有兒子,死者的妻子就不可出去嫁給陌生人。她丈夫的兄弟應當盡兄弟的本分,娶她為妻,與她同房。婦人生的長子要歸在已故兄弟的名下,免得他的名在以色列中塗去了。(25:5-6)

另一方面,就是土地的繼承權。就算是死去的兄弟,律法也保障他不會因為沒有兒子而沒有繼承土地的權利。事實上,沒有兒子對作為寡婦的傷害最大,因為她既沒有丈夫,也沒有兒子,在地上可算是一無所有。生子立後,固然對夫家的名字存留有利,但更為重要的,是給這寡婦生有所依,老有所養。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05/24 英吋 申命記, 公義, 家庭,

 

重覆=謹記

申11:18-25

不重要也不必重覆,若不斷重覆,那便是不可或缺的資訊。今日我們購買食物會留意價錢、營養成份及到期日。購買成藥時除了上述的內容,更會留意警告字眼,看看對哪些人會有副作用等等。如果我們的信仰是人生的指針南,關乎我們永恆的生命,我們應該更仔細閱讀有關的指引。

神的律法就是我們信仰生活的指引,因此是以色列民族的信仰及生活中心。

「你們要將我這些話存在心裏,留在意念中,繫在手上作記號,戴在額上(74)作經匣。你們也要將這些話教導你們的兒女,無論坐在家裏,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講論,又要寫在房屋的門框上和你的城門上。(11:18-20)

從摩西這樣教導,可以看到神的律法重要到一個地步,要在生活的每一個環境、每一項細節中看到。這不是平面的學習,還有時間上的教導,就是跨越子孫年代,把神的話語教導下去。

這樣,你們和你們子孫的日子必在耶和華向你們列祖起誓要給他們的地上得以增多,如天地之長久。你們若留心謹守遵行我所吩咐這一切的誡命,愛耶和華-你們的上帝,遵行他一切的道,緊緊跟隨他,他必從你們面前趕出這一切國家,你們也要佔領比你們更大更強的國家。 (11:21-23)

除了在生活的橫切面,即每一個環節要謹記神的話,以及縱向,即跨越年代教導律法外,還有縱而又深的發展。愛神,謹守祂的話,屬神的子民從神而得的福必繼續延伸。神的心意是要賜福給祂的子民,一代又一代傳承下去。因此,學習神的律法,不獨是為自己,也是為了後代;也不獨是為後代,他是為了後代所代表的整個民族。

原來,謹記遵行神的律法,是一個跨越世代,惠及整個民族的行動,難怪摩西這樣緊張。而我們應檢視自己是否過於輕看神的話在我們生活、家庭,以至整個民族的重要性。

我們為自己的下一代做了甚麼?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04/30 英吋 申命記, 訓練, 家庭

 

標籤:

重述故事

申6:20-25

原來講故事不單是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更是基督徒生活的必要技能。簡單來說,分享見證便是重述個人故事的一種,而作見證更是每個基督徒的本份。

摩西臨別以色列民就教他們重述這民族的故事。

作用

「日後,你的兒子問你說:『耶和華-我們上帝吩咐你們的法度、律例、典章是甚麼意思呢?』(6:20)

信仰的傳承,基本責任不在教會,而在家庭。摩西教導以色列民要向自己的子孩重述救恩歷史,孩子們只知道眼前的生活習慣或文化現象,需要知道這些現象背後的因由。因此,重述故事的作用就是信仰的傳承。

重述

你要告訴你的兒子說:『我們在埃及作過法老的奴僕,耶和華用大能的手將我們從埃及領出來。在我們眼前,他施行重大可怕的神蹟奇事對付埃及、法老和他的全家。他將我們從那裏領出來,為要領我們進入他向我們列祖起誓應許之地,把這地賜給我們。 (6:21-23)

神的作為要全面地陳述,我們從那裡來,要往那裡去,都是神的恩典。重述我們的見證故事,就是重述我們如何遇見神、祂為我們做了甚麼、為我們帶來甚麼改變,以及祂帶領我們往哪裡去。而不只是個人感受的分享。

吩咐

耶和華又吩咐我們遵行這一切的律例,敬畏耶和華-我們的上帝,使我們一生得福,得以存活,像今日一樣。 (6:24)

除了神待我怎樣以外,今日當我們回憶神的救恩時,不要忽略神的吩咐,祂要我們做甚麼、如可活得更起勁?若今日的信徒表現得自我中心,只顧自己的需要與感受而沒有責任感,是因為我們的回憶與故事重述只重視自己的感受,而沒有神的吩咐在背後。

應許

我們若照耶和華-我們上帝所吩咐的,在他面前謹守遵行這一切誡命,這就是我們的義了。』」(6: 25)

神的救恩包括:祂的行動、祂的吩咐,還有祂的應許。始終我們今生的生活只是人生歷程的一部份,如何到達目的地還需神實在的應許。沒有祂的應許,我們可以走的路甚窄甚艱難。

因此,當我們在家中、在教會、在朋友間作見證時,重述故事要帶出的,是神的救贖計劃。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04/22 英吋 申命記, 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