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Category Archives: 訓練與資源

父啊!赦免他們

父啊,赦免他們.jpeg

路廿三33-43 (2019年基督君王日)

今日是基督君王日,是的,今日的主題是基督作王!這個王,並不是世人月眼中政治上的君王,以愛與憐憫來管治的大君王。

在耶穌上方有一個牌子寫著:「這是猶太人的王。(路廿三38

宗教上的罪行,是用石頭打死的,要誣告耶穌的人似乎要對耶穌施是最殘酷的刑罰,殺一警百,要對其他反對這權貴集團(撒都該人所組成的祭司群、部份法利賽人組成的宗教學術派系、猶太教權力核心的公會,以及跟羅馬政府有共同利益的政商要人)的趕盡殺絕。宗教罪行不夠,要政治罪行才能滿足他們。

這政治罪行是甚麼?背叛羅馬帝國,要獨立,要自封為王。你可能說,耶穌只是一個出道三年的猶太拉比,他到處講道教訓人,行神蹟醫治人,所做的都很宗教的,就算跟政治拉上關係,都只是討論到交稅問題,很少直接挑戰羅馬政權,距離「猶獨」好遠!

謊言與誣捏都有人信?不過,近月我們深深明白,假消息的確有不少人相信。

而當時一個流行的觀點:彌賽亞是政治上的君王,有一個黨派叫奮銳黨,算是耶穌時代的激進派,以武力爭取成立猶大國,要趕走所有非猶太人。另一稱呼為「匕首黨」,可能是奮銳黨其中一個分支,成員隨身帶備小刀,隨時準備刺殺羅馬官員。就如今日的伊斯蘭國,是宗教與政治結合的排外組織,是羅馬時代的極端恐怖份子。他們久不久宣告彌賽亞已來,發動武力革命。最著名的是公元66年的起義,直接導至了羅馬軍隊在公元70年毁滅耶路撒冷。當耶穌承認自己是彌賽亞時,民眾對祂有政治上的期望也不足為奇。以此來控告祂,也是有根據的。

拉丁語中的「匕首黨」可譯做「暴徒」。今日不同陣營的人都稱對方為「暴徒」。而耶穌的門徒中,就有一個「暴徒」,就是奮銳黨的西門,和修版改為「激進黨」。

留意,到了使徒行傳(徒一13),作者仍稱他為「激進黨」的西門。他可能沒有退黨,也可能因為彼得原名是西門,為了分別兩個西門,又或習慣了這樣稱呼他所以沒有改。無論如何,耶穌接納「暴徒」做祂的門徒。其實彼得比這位「恐怖分子」更暴力,因為耶穌被捉拿時,在客西馬尼園拿刀削去大祭司僕人耳朵的是彼得,而不是這位西門(約十八10)。

耶穌接納不同政見的人做祂的門徒,包括恐怖分子,目的是要改變他。而代價,就是提供更多「証據」,証明耶穌的政治罪行,被當權者「老屈」。

耶穌的罪名:猶太人的王

表面証據:祂承認自己是「彌賽亞」,門徒中有一位「暴徒」

實際原因:當權的宗教領袖想除去這傳講真理的「眼中釘」

這時,耶穌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知道。」 (路廿三34)

主耶穌的十架七言,句句震撼人心。這一句:父啊,赦免他們,講出口,真的不易。我們今日講赦免,對一些人來說,很難聽。我們由腦到心都被仇恨及仇恨的言論影響。

不過,這一句,「赦免」,正是愛的終極實踐。今日講赦免那些沒有直接得罪我的人都好難,更何況主說赦免那些人?那些誣告祂、侮辱祂、傷害祂的人,到底是甚麼人?

他們分別是:曾受過祂的恩惠、曾受教於祂、曾高呼祂為王、曾與祂爭論的人。當中,也有曾信誓旦旦說跟隨主,不會出賣主的門徒。

主說:赦免他們,因為他們「不知道」,不知道甚麼?

百姓站在那裏觀看。(路廿三35上)

百姓在觀看,他們是誰?旁觀者?今日稱為「花生友」?跟主流的人?被利用的人?在看甚麼?熱鬧?權鬥的結局篇?這一位不是自稱為求主的人嗎?又說祂是神的兒子,且看看他會怎樣!

時局就像電視劇情一樣,與你無關便不去關心、不去求真,人云亦云?古希臘時代稱這種人為「白痴」(idiots),今日本地稱作「港豬」。

百姓無知,是因為他們冷眼旁觀,不去求真。

官長也嘲笑他,說:「他救了別人,他若是基督,是上帝所揀選的,救救他自己吧!」(路廿三35下)

官長(原文是眾數)不是對著耶穌講,是彼此之間的高談闊論。他們視這位在十字架上的人只是一個談論的物件(object),並沒有看為一個活人。

當這個人不再是人,只是你討論的話題,在你心目中,這個人便成為物件,不再有價值,也不是你需要關心的人。你可以用極大的暴力對待,我們見到有人破壞死物,也看到有視人為死物般毒打至重傷!

若你不喜歡某些人到一個地步,不視他們為人,他們的生死與你無關。可怕的是,我聽到(曾是?)基督徒的人看到有人被毒打,說:抵死!大多數人都沒有參與直接的暴力,但是言語的暴力、對人生命的冷漠是把人「物化」的第一步。

原來愛仇敵之前,先要看人為人,是有價值的人,是神所造的人。

官長的無知,是因為他們對生命的冷漠。

士兵也戲弄他,上前拿醋送給他喝,說:「你若是猶太人的王,救救你自己吧!」(路廿三36-37

與官長們不同,士兵是對著耶穌講這番話的。其他福音書描述到是因為耶穌說「渴了」,於是士兵拿這種算是平價的酒給耶穌「濕下個口」。同時,與其他人的說話不同,官長同囚犯都說:你若是基督,就救自己吧。

而士兵的看法是我不信你是猶太人的王,因你自身難保。若你真是猶太人的王,你不會弄到如此下場。他們對彌賽亞的理解,與大眾一樣,全錯,但對這些士兵其實都沒有要求,因為他們本應只是執行任務的。他們本來可以選擇沉默,但卻做多了,因為他們一開始便只看或理解即時、現場官長及群眾所呼喊的口號。

他們談論的是「基督」的功能,而且是人眼中的成就。能解難才是神!他真的可以救人嗎?救一次自己來看看?在人眼中,要避開苦難,有痛苦就代表失敗。但真正的彌賽亞是必須走上苦路,苦難是成就救恩的必經之路。人以自己有限的知識與經驗來「理解」無限的神,當然會錯。

士兵的無知,因為他們跟大隊,沒有獨立思考。

同釘的犯人中有一個譏笑他,說:「你不是基督嗎?救救你自己和我們吧!」(路廿三39

這死期快到的犯人(今日的黑社會?),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講甚麼,同樣講若是基督,救自己吧!不過,還加上「我們」。他在想甚麼?他可能只是人云亦云,不知甚麼是基督。你救自己,順便救我?或許不是「順便」,而是你與我一樣,你救到自己,也可救我吧,他所講的話反映他死不悔改。他認為自己與身旁這位耶穌,眾人眼中的拉比,是一樣的。他不知道或不相信這位是義人,沒有犯罪記錄,被誣告,是冤獄,與自己作奸犯科是不同的。

這犯人的無知,因為沒有自知之明。

似乎,為官的、為兵的、犯罪的,水平都一樣,一樣的無知。

還有那些隱藏在北後的始作俑者:祭司、文士和法利賽人,路加沒有記載他們,但馬太有,他們與身旁這囚犯一樣嘲笑耶穌。這班擁有崇高社會地位,平時很清高,追求絕對潔淨的宗教領袖,與這沒有自知之明的強盗的思考能力與道德水平其實一樣,是可笑還是可悲?

雖然如此,在主耶穌眼中還是一樣,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知道。」

「知道」也可解作「看見」。這裡的意思便是「無知」、「看不見」、「不明白」。

百姓無知,是因為他們冷眼旁觀,不去求真。

官長的無知,是因為他們對生命的冷漠。

士兵的無知,是因為他們跟大隊,沒有獨立思考。

犯人的無知,是因為沒有自知之明。

當我們讀到這幾種人時,我想到自己都有不同程度的問題?如果你仍只想到其他人的無知,沒有想到自己;又或者你認為別人無知,感恩自己沒有犯他們的錯,可能是真的,你沒有犯他們的錯,但會否更像他們中一些人?

然而,今日的福音是,主說:「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知道。」

這些現場目擊者不明白,人子耶穌必須受苦才能徹底除罪的道理,他們還在期待一位,在政治上解救他們,透過戰爭奪權的一位彌賽亞。

有期望,因此失望。但他們的期望,完全朝向相反的方向,與主的心意背道而馳。因此在早一個星期還在高呼和撒拿的人,這一日,一起與謀害者一齊高呼釘祂十字架。

主耶穌從我們的角度思考、體會、包容與接納。因為愛,祂接納人的無知,還為他們求情,求天父赦免他們。

另一個被釘的囚犯有何不同?

另一個就應聲責備他,說:「你是一樣受刑的,還不怕上帝嗎?」(路廿三40)

他敬畏神。是的,敬畏神的人也會犯罪,或者,他犯罪後才知道要敬畏神。甚麼都不怕的人會自以為神,視自己為一切的標準,不受約制可以無法無天。害怕,便使你停一停,想一想,是否應該繼續?繼續會否有問題?會從另一角度思想同一件事,甚至能理解事件背後的真相。

「我們是應得的,因為我們是自作自受,但這個人沒有做過一件不對的事。」(路廿三41)

他知罪。他承認「自作自受」,同時,他知道耶穌無罪。這是明辨是非,沒有人云亦云,沒有跟大隊,也不是冷眼旁觀,他的同情心便在此時表現出來。不知這囚犯是否早已聽過耶穌,但至少他願意「講人話」,與群眾主流意見不同的「人話」。他認真了解過耶穌這個人,知道他是被誣告的義人。

他對耶穌說:「耶穌啊,你進入你國的時候,求你記念我。」(路廿三42)

他渴求改變。因他知罪,縱然他不明白耶穌所講的天國是個怎樣的國,但他懂得說:「耶穌啊,你進入你國的時候,求你記念我。」不論這個是甚麼國,他知道跟耶穌,即另一個死囚,最後會有好結果。在痛苦的路上,人渴求出路、渴求改變。在痛苦路上仍不思改變的話,這痛苦是白捱的。

耶穌對他說:「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裏了。」(路廿三43)

耶穌說,結果就在今日發生,不是未來。今日,這囚犯仍在十字架上,他仍然要受苦、仍然要死。明顯地,耶穌所講的「樂園」,不是身體免去受苦。這看似矛盾,今日仍在受苦,但主卻說今日就在樂園。

這樂園是心靈的。人最大的囚室,是心靈的囚室,被無知所囚禁。真正認識這位受苦的彌賽亞,真正認識改變人心的主,要如何用愛去改變我們,我們便進入天國。

心靈的釋放,帶來行為的改變。不再無知,我們對罪會更敏感,會更懂分辨真相,不隨波逐流。同樣身處亂世,我們不怕、我們不亂,因我們知道主的標準如何。因為基督已在我們的心靈掌權,祂是真正的王,是真正的自由。

父啊,赦免他們(我們),因為他們(我們)被無知所囚禁,以致犯下愚蠢的罪而不自知,還在自得其樂。這些無知的人被自己的無知的瞞騙,他們(我們)也需要被主的真道釋放,求主憐憫。

願人明白主你已掌權,是真正的王。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9/11/23 英吋 生命更新, 苦難, 講章, 路加福音, 公義,

 

標籤: , , ,

以民為本

八福山的日出,提醒我們天國公民的身份及使命。以天國公民的價值觀,看今日社會的需要。

八福山的日出,提醒我們天國公民的身份及使命。以天國公民的價值觀,看今日社會的需要。

民11:4-29、雅5:13-20

這是兩年前國家主日的講章,講理想從來不難,堅持實踐,在臨近絕望之時仍不放棄,真難……
把當日處境的例子除去,以此文原則互勉。

今日講愛好難。以前講愛國,那個國家是以君主為代表,愛就等如完全順服。

今日講愛國就複雜多。稍為有腦的都知道,愛國不等如愛黨。那愛國等如甚麼?較理想的政治制度,是全民可以參與選舉帶領者。我們選出來的,我們可以下次不選他,這種監察與替換,是基於愛這個政權下的人民,這人民是誰?就是你和我所認識和不認識的鄰舍。所以當我連鄰舍也不愛,愛甚麼人民、愛甚麼國?

教會不是指導你政治立場的地方,教會是講述天國的群體,我們看到的是主耶穌對天國價值的堅持,以天國價值來面對社會及生活,並以此來鼓勵或評論時人的言行。

從民數記記載關於摩西如何帶領以色列民的數個片段,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以民為本的領導原則。換句話說,體現天國價值觀,應用在對國家或政治領袖的期望,就是一個以民為本的領導。這也是孟子的民本治國理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領袖需要積極面對民眾

跟隨者的反應,有時是很「討厭」的(民11:4-6),反反覆覆,好難服侍。作為領袖的摩西,也向耶和華「呻」(民11:10-15)。其中,更這樣表達:

我不能獨自帶領這眾百姓,這對我太沉重了。如果你這樣待我,倒不如立刻把我殺了吧!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不要讓我再受這樣的苦。(民11:14-15)

面對群眾,真的很難。摩西雖然想放棄,也發出怨言,但神一方面沒有否定他摩西的說話,另方面也沒有支持他放棄。其實,一群有限的人,或說一群罪人走在一起,有好事發生確實值得慶賀!人群的本質就是敗壞,作帶領的,你假設了有問題有困難會好過一些,因為這是必然的。

作為領袖,以民為本就要先預算不會一帆風順;作為領由,就是要以僕人心態,去服侍這些不可理喻,顛三倒四的人。作領袖真的不容易,不論是國家領導、特區首長,甚至一間小小機構、公司、教會,甚至小組的領導,面對光怪陸離的人,不易應付。

耶穌說:凡使這些信我的小子中的一個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扔在海裏。(可9:42)

雅各說:我的弟兄們,你們中間若有人迷失了真理而有人使他回轉,這人該知道,使一個罪人從迷途中回轉,會從死亡中把他的靈魂救回來,而且遮蓋許多的罪。(雅5:19-20)

這裡教導我們甚麼?不要絆倒人、不要傷害人。不管你有甚麼政治立場,教會只會按聖經真理發聲,高舉以民為本、尊重生命與自由的價值,來量度、監察政府施政。

不要絆倒人,不要傷害人。以民為本,就是以人民的最大需要為大前提。人的需要,最大的當然是靈魂的歸宿,因此,教會首要的任務就是福音。其次,就是就是天國倫理實的實踐,包括追求社會公義,社會公義就是其中保障及防範罪透過社會制度蔓延。

以民為本的領導,就是在面對民眾不同需要,仍積極地堅持愛他們、用僕人的心態服侍他們,不會因為他們在守秩序下表達不同意見時開坦克車輾過他們。

建立團隊協作

第二方面,以民為本的領導,是不會建立個人王國,也不會唯我獨專,反而是建立團隊協作的領導。當摩西面對沮喪,想放棄時,神如何回應?不是你獨自一人去面對,選立團隊一齊去面對: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要從以色列的長老中為我召集七十個人,就是你所認識,作百姓的長老和官長的,領他們到會幕,使他們和你一同站在那裏。我要在那裏降臨,與你說話,把降給你的靈分給他們。他們就和你分擔帶領百姓的擔子,免得你獨自承擔。(民11:16-17)

面對壓力,不能一人獨自承擔,需要團隊。神不願人獨自承擔,包括你平日面對的工作、家庭、朋友間的問題,神必與你同在,同時神又有其他人在你身邊幫助你。只是你有沒有留意,有沒有回應。那七十長老不是當天才出生,神一早已預備他們,只是摩西沒有留意有七十毎可用的人,可這樣參與的人。

有人因為面子、自我形象、驕傲等原因而不接受幫助。也有人因為自卑而不接受其他人幫助。但也許,這提供幫助的人,是神回應你的禱告,來幫助你的天使。除了團隊可以幫助領袖外,還可以互相監督,互相保護。特別在今日的社會,別以為很有魅力的領袖就可以矇騙跟隨者,使他們成你謀取私利的工具,縱或有人甘於成為權與利的奴隸,民主制度就是把這一類的人掃走!

作領導面對的困難,很容易令人沮喪、氣餒,也因此容易軟弱,面對強權會屈服、面對利誘會跌倒。他需要幫助者,也需要諫友,彼此支持、彼此提醒和保護。以民為本的領導是一個樂意建立團隊,與人分憂的領袖。

胸襟廣闊的領袖

第三方面,以民為本的領袖,不濫權,願意凡事以民為先,以有效服侍民眾的方法為最優先,甚至到一個地步是願意放下個人利益。

當聖靈降臨到摩西那些幫手時,有兩在不在營中的長老也同樣受感說話,約書亞不以為然,想禁止他們,但摩西卻說:

摩西對他(約書亞)說:「你為我的緣故嫉妒嗎?惟願耶和華的百姓都是先知,願耶和華把他的靈降在他們身上!」(民11:29)

胸襟廣闊就是以民為本的領袖所具備的特徵。他不為私利,不為自已的名聲,因此也樂與人分享權力。前南非總統曼德拉,當選總統後在國會留下一些議席給白人,不逼害白人,不報復。得到權力後他提出:饒恕與復和,成為了今日南非的政治金句。

給跟隨者的忠告:胸懷普世的禱告

你們中間若有人受苦,他該禱告;有人喜樂,他該歌頌。你們中間若有人病了,他該請教會的長老們來為他禱告,奉主的名為他抹油。出於信心的祈禱必能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來;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5:13-18)

教會不是獨立於社會及世界的,我們要進入世界、服侍世界,見證基督。郭乃宏牧師曾說:教會沒有自己的使命,只有上主的使命。

你若認為自己甚麼也不能做,禱告你一定能。

今日是沒有權威的年代,人人都可以是專家,是時事評論員,似是而非的歪理隨處可見,要慎思明辨。我常常提醒自己,不論我在中國跑過多少個城市,我所見的都只是一角,不能代表全局。不論看到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只是一角,不是全部,不能以偏盖全。

今日是國家主日,提醒我們作為地上的公民,神給我們生於斯長於斯,要承擔此時此地的公民責任。這責任並不是甚麼,而是愛我們此時此地的鄰舍。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4/09/08 英吋 雅各書, 領袖, 講章, 公義, 利未記民數記

 

標籤: , , , , , , ,

憑甚麼?

 

IMG_2238

試過敘事講道,不成功,我不是故事人,試過了,心息。不管怎樣,以斯拉的故事,值得多思想。

拉7-8

我一生都蒙恩

 

我名字的意思:神的幫助,我一生都蒙神幫助。相信我父母幫我改名的時候是帶著這樣的禱告,而神也信實地回應我家族向祂的禱求。 

 

我一生都蒙恩、蒙幫助,現在就告訴你我的故事。

 

我生為利未人,背景數起來也很顯赫,我的老祖宗,就是頂頂大名的首任大祭司亞倫。但是,如果你知道甚麼叫家道中落,你就知道這背景可能會帶給你更大的傷痛。

 

不是所有利未人或祭司都在這動盪的時局中持守本份。你讀過先知書,不論是以西結或是阿摩司,他們所指控的,就是領袖不行公義,只顧私利,當中,有我家族成員的大祭司。

 

如果你讀過被擄時期的詩篇,第137篇中所流露的,本來是事奉至高神耶和華時唱的詩歌,在巴比倫王宮卻被視為娛樂商品。

 

你們這時代有這荒謬的行徑嗎?事奉神本是認認真真,且是尊貴的機會,但卻淪為謀取私利的工具,娛樂大眾的商品。為了迎合市場大眾的口味,把我們的信仰隨意改動,又以人意凌駕神的律法與道德標準,把絶對真理相對化,處處只要求迎合人的胃口,而漠視神的心腸!

 

你可以想像下,在我家族歷史中,有如此不光彩的一頁,家勢顯赫,是光榮?還是負累?也許是這個原因,我的父母把我命名為以斯拉,心願就是神在我的一生中幫助我、引導我。我也相信,在我母腹之中,神已開始幫助我,造就我。

 

「這以斯拉從巴比倫上來,他是一個文士,精通耶和華-以色列上帝所賜摩西的律法。王允准他一切所求的,因為耶和華-他上帝的手幫助他。」(拉7:6)

先裝備,在等待

 

後人介紹我,一般稱我為文士以斯拉。之後,還加上一句描述──「精通耶和-以色列上帝所賜摩西的律法」。不錯,我從小喜愛耶和華的律法,這確實是神給我們這個家族的使命。不管先祖有好有壞,神的使命就是神的使命。我的家族雖曾有人放棄,但他們歸他們,別人怎樣堅持神的使命,可以成為我的榜樣,別人怎樣胡鬧可以成為我的警號,提醒我不要學他們。

 

我們生在外邦地,由我父母輩開始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們國破家亡,被擄到外邦之地,但80年前的一道喻旨,部份同族兄弟已先蒙召回歸故土,我們的家庭不在這首批回歸之列。但我的祖父母沒有因此而氣餒,反而教我們積極裝備自己。80年表兩代,到我已是第三代,我很多謝我的父母,他們沒有放棄。祭司家族在沒有機會服侍下等待是痛苦的,別人有機會而自己沒有服侍的機會更是痛苦,神教我們不要比較,忠於神給我的託付,主權在神。我的父母雖沒有機會回來耶路撒冷事奉,但卻堅持要我學習神的律法,把這使命傳承下去。

 

神國使命是給予有裝備的人,這是我堅信不移的。也許因為這個原因,在亞達薛西王的喻旨中稱呼我為「精通天上之上帝律法的以斯拉祭司文士」。

 

我不敢說這是合宜的稱謂,但來自一個外邦君王的口,至少這是一種肯定,肯定我們的神,是那至高創造者,比他所相信的一切外邦神都要大。而我作為服侍這位至高神的奴僕,得到外人這種肯定,並且由他所開的綠燈,在耶路撒冷擁有的資源去重建屬靈群體,更叫我感到驚訝。

 

我相信這不是因為我有甚麼學問,老實說,外邦的王有多了解我們這民族的信仰?他只是神手中的工具,為要完成對祂子民的承諾,就是回歸故士,重建聖民,而我也是為此被召。

明確的人生使命

 

有機會事奉是否我的人生目標?當然是,而更重要的是,這不是一般的事奉,而是與我的召命,即你們今日所講的人生使命宣言相乎。作為利未家族成員,一生以守護神的律法為己任,守護的意思,包括抄寫、解釋、教導,甚至當發現有人不依律法而行時,我們要行使紀律,按摩西律法懲罰那些犯罪者。因此,王也賦予我這樣的權力,證明他認同摩西律法是猶太地的律法,可以高於波斯國的法律。

 

你,以斯拉啊,要照著你上帝賜你的智慧,指派所有明白你上帝律法的人作官長、審判官,治理河西所有的百姓,教導不明白上帝律法的人。凡不遵行你上帝律法和王命令的人,當速速定他的罪,或處死,或充軍,或抄家,或囚禁。(拉7:25-26)

 

作為文士,忠於使命並不代表我只需要按著本子辦事,研讀聖言、抄寫經文便足夠。當然,做足本份其實是基本。我經常提醒自己,我所事奉的,是至高神,在列邦中沒有神像祂。然而,列邦中,有無數雙眼睛在看著,等著機會把我們的民族,我們的信仰除掉。約60年前,我們的同胞但以理不是因為在家中每日三次禱告便被丟在獅子坑嗎?若不是耶和華的看顧,不單是但以理,連我的祖父母也會喪命。我們常以為今日的順境是理所當然,又或今日的逆境是不幸。若沒有神保守,比今日更遭的事會更多。

 

因著神的看顧,神改變外邦君王的心,給我更多的信任、更多的權力。權力大,責任也大,看:

 

我亞達薛西王又降旨達於河西所有的司庫:「精通天上之上帝律法的以斯拉祭司文士無論向你們要甚麼,你們要速速辦理,直至一百他連得銀子,一百柯珥麥子,一百罷特酒,一百罷特油,鹽不限其數。凡天上之上帝所吩咐的,當為天上之上帝的殿切實辦理。何必使憤怒臨到王和王眾子的國呢?我再吩咐你們:至於任何祭司、利未人、歌唱的、門口的守衛和殿役,以及在上帝的這殿事奉的人,不可要求他們進貢,納糧,繳稅。」(拉7:21-24)

旁人怎看?你這群在社會上的少數民族,要甚麼有甚麼。像你們今日的社會,基督教享有多年的順境,政府有許多的優惠政策給你們,你們早已成為建制派。失去一些原來是優厚的,但卻不一定合理的條件便彷彿世界末日一樣,也隨便說是甚麼苦難或逼害!

你的選擇

當然,神掌權,掌管君王的心,給我各種方便。我沒抗拒。不過,我要設定界線,那些來自王的幫助,我接受、我善用,這是管家的責任。但我沒有向王求更多的優惠:

那時,我在亞哈瓦河邊宣告禁食,為要在我們上帝面前刻苦己心,求他使我們和我們的孩子,以及一切所有的,都得平坦的道路。我以求王撥步兵騎兵幫助我們抵擋路上的仇敵為羞愧,因我們曾對王說:「我們上帝施恩的手必幫助凡尋求他的,但他的能力和憤怒必攻擊凡離棄他的。」我們為此禁食祈求我們的上帝,他就應允我們。(拉8:21-23)

我以靠人的勢力為恥!我們既相信萬軍之耶和華會出手幫助,我們何需靠地上的勢力?若神感動君王的心,他出動出手幫助,我們當然歡迎。但若地上君王不出手,我們還有萬軍之耶和華作後盾,有何可怕呢?

 

我沒有忘記,神的最終心意是要重建聖民,建聖殿只是其中一步,若聖殿沒有聖民,這聖殿只是古蹟遺址,存在的意義只是憑弔懷緬。只有聖民在這殿中進行敬拜,這殿才稱得上為殿。我們的大君王所羅門,當他獻殿時稱這殿為禱告的殿,沒有人在這裡禱告,這殿怎能稱為至高者的聖所?神和人在這裡不能得到復和,反而在這裡奉上主之名互相攻擊,這還配稱為神的殿?

 

你可以問問,你這個時代的人,如何看神的殿?教會架構?還是看重內裡的聖民,他們與神的關係怎樣!

 

這解釋了我為何在回到耶路撒冷途中,先尋找有沒有利未人來參與事奉,第二便是禁食禱告,回到耶路撒冷後就在殿中獻上贖罪祭。為我們整個民族曾經離棄耶和華禱告救赦。先處理與神的關係,才做神的事工!

 

不過,這只是故事的開始。改變一個民族文化,並不是一時三刻,一些由上而下的措施就可以做到。你今日聽到的,只是我,以斯拉的故事的第一部份。也許你也身處同樣的處境中,甚麼處境?

有預備,進入了事奉崗位,學習靠神而不看人,雖面對逆境但在努力實踐神給你的使命,但願你也經歷到像我名字一樣,神的幫助!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4/04/24 英吋 領袖, 講章, 事奉, 以斯拉記

 

標籤: , , , , , ,

這是甚麼組合

 

washing-feet-jesus太10:1-4(可3:13-19;路6:12-16)

道不同不相為謀,你認同嗎?當然,不同很難合作。

我認識兩個弟兄,一個快,一個慢;一個有紀律,一個從來都無計劃;一個cool,一個對人熱情熱誠;一個說五分鐘就到目的地,另一個講就五分鐘實際就半個鐘。這樣的兩個人,如何合作?你可能說,南轅北轍,好難合作。

如果這兩位,是一對夫婦又如何?我們會看為火星撞地球,還是一個凹一個凸?不同是好是壞,在乎你怎看,在乎你是否愛對方。

從主耶穌揀選門徒,看看神組合的事奉隊伍,有何特別之處。

神揀選了不太聰明的人

主耶穌在世上揀選了一支特別的隊伍,一支神奇隊伍。第一個特點,祂所選的人不像美軍的海軍陸戰隊,精英中的精英,一樣大隻、一樣髮型、一樣精明。不,他們都是不太聰明醒目的人。

奇怪?主耶穌呼召門徒有沒有考試?問心事?修學分?名牌神學院?碩士為最低要求?一定要性格開朗?十年經驗?

沒有。祂如何揀選門徒?

「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太10:1)

「在那些日子,耶穌出去,上山祈禱,整夜向上帝禱告。到了天亮,他叫門徒來,就從他們中間挑選十二個人,稱他們為使徒。」(路6:12-13)

沒有特別說明原因,路加說耶穌上山通宵祈禱後按著神的心意來說的,不是能力、學歷或經歷。按福音書的記載,主耶穌對門徒要求只有兩個:忠心及計算代價。這都不是能力、學歷或經歷的要求。

「耶穌上了山,把自己所要的人召來」(可3:13)

這些主耶穌所要的人,其實都不甚聰明。耶穌講道之後,不明白祂話語的,都是這十二個被召的人。使徒行傳第一章又提到門徒的提問,顯然他們仍未明白主的心意。

看看他們的性格:衝動的彼得、暴躁的約翰、死不悔改的猶大、懷疑論者多馬,沒有一個可以被稱得上是出類拔萃的人。

今日,同樣,神揀選我們,都不一定是出類拔萃的人,以為自己有甚麼本事的人,他們是表現自己的本事,而不是被神所用。教會,或者任何一個團隊,各人都以為自己最有本事,就越難合作,更不要說合一。要知道,神凡事都能,祂用不著有本事的人,祂召你和我,召這些門徒,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給我們機會服侍祂,參與祂已開始的工作,讓我們有機會去活出人生目的,去榮耀祂。

我們會留心要做這要做哪,但可能要多問一個問題:為甚麼是我?祂要我學甚麼?保羅說:

弟兄們哪,想一想你們的蒙召,按着人的觀點,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地位的也不多。但是,上帝揀選了世上愚拙的,為了使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為了使強壯的羞愧。(林前1:26-27)

我不是說神不揀選有能力的人,但祂不會使用那些自以為有能力的人,那是驕傲的人。保羅反過來,那些看自己有所限制的人,保羅說視自己為軟弱的人,神會大大使用,因此:

他對我說:「我的恩典是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耀自己的軟弱,好使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後12:9)

被召的人,是甘心服侍上的人,因此,也理應樂見主的名顯為大,而不是自己。我們也許沒甚麼本事,但他日見主面時,祂會問我們用了祂給我們的恩賜做甚麼,如何對待祂賜給我們一起同工的人。

神揀選了不同的人

事實上,神所揀選的人,有時我們以為只揀選有能力的一個人,但其實很多時候都不止一個人,而是一群人。他們不但是不太聰明的人,也是各有不同的人。除了漁夫彼得和他的兄弟外,還有:

腓力和巴多羅買(約翰),多馬和稅吏馬太,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和 達太,激進黨的西門,還有出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太10:3-4)

不同背景的人,可以組成一個奇妙的組合。有多奇妙?稅吏馬太就是今日的建制派,在政府內工作;激進黨或𡚒銳黨就是今日的激進派,反政府的,但主耶穌卻能使他們同枱食飯,一起履行使命。

因為不同, 我們容易有衝突 ,也因為不同,所以需要協調。如果說,一個理想的團隊是沒有衝突的,這是謊話。在教會生活也一樣,神組合我們這些不同的人,就是要建立基督的身體,不同的人做不同的服侍,教會才能面對廣大不同的受眾。

耶穌呼召十二使徒,他們是第一批領袖,他們的不同主要不在於能力上的不同,主要還是告訴我們,神用不同的人。下午我們會討論保羅給教會的書信,他的信不是只給領袖、教牧看,還有家長、老闆、工人。

人與人之間的衝突,除了看自己過大,另一原因就是我們的不同。再進一步說,我們期望別人就算不與自己一樣,也與自己心裡面的模樣/期望相似。你看到一個人奇異的行為,若在你的預計之內,總比意料之外來得舒服。

合一,是在原則、遠象、方向,而不是方法、做法、習慣。做事方法: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你的方法不一定是最好,別人跟你不一樣的方法可能更好。

神教導這些人彼此相愛

要知道衝突的出現,很多時候,是不接受別人的一套,堅持自己的一套。最大的難題,是沒有愛。而基督教與別不同的地方,或基督教之所以是基督教,是愛。

福音書強調的是主耶穌道成肉身走上十字架的愛,保羅書信強調教會以愛建立,又要彼此相愛。約翰書信更重點提出愛是教會的標記。

由於人犯了罪,把愛埋葬,因此主耶穌親自來到人間,示範何謂愛。因此主揀選門徒不是接受特種部隊的訓練,而是透過與他們同在同住,讓他們經驗愛。

「於是他設立十二個人,又稱他們為使徒,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可3:14)

為甚麼?同吃同喝同生活,會有甚麼事發生?夫妻生活也許是最明顯的例子,經過若干年的「摔交」才能活得和諧。主耶穌揀選門徒,不是請他們到班房一齊上課,也不是個別指導,而是一起生活,一起工作、吵鬧與被鬧、爭論誰為大,然後示範為門徒洗腳–當時只有僕人為主人洗腳,沒有老師為學生洗腳。主示範後,要他們彼此洗腳。

建制派(稅吏馬太)與激進派(𡚒銳黨猶大)一起,彼此洗腳是何等美的見證!主耶穌示範了,教導了,祂的門徒實行了,我們又怎樣?

你可能會問,為何他們可以做到切實彼此相愛?這樣的一個組合,並不是為了自我感覺良好。當我們沒有目標時,當然彼此挑剔,有了目標,就能為了目標與使命,而彼此相愛。

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給他們權柄,能驅趕污靈和醫治各樣的疾病。(太10:1)

於是他設立十二個人,又稱他們為使徒,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們去傳道,並給他們權柄趕鬼。(可3:14-15)

也許今日我們要想想,教會內的紛爭,工作上的人事問題,是否因為我們太內聚,沒有目楆與使命感所致?

 

標籤: , , , , ,

基督教=愛(二)

sacrifice-quote約壹4:17-21

神等待我們去使祂對人的愛成為完滿。完滿是否等同完美,要視乎如何定義完美,但可以肯定的是,完滿就是完成。延續上一篇關於愛的教導,約翰進一步說:

由此,愛在我們裏面得以完滿:我們可以在審判的日子坦然無懼,因為基督如何,我們在這世上也如何。 (約壹4:17)

第四,基督的救贖給我們原因及能力去愛,也留下榜樣給我們去學習。我們本來就不懂得愛,以為是愛的行為,卻為對方帶來傷害的例子多不勝數,但基督卻留給我們明確的目標。基督為人犧牲,我們也要為不值得我們愛的人犧牲,這是祂的教導與要求。

在愛裏沒有懼怕;完滿的愛把懼怕驅逐出去,因為懼怕裏含着懲罰,懼怕的人在愛裏尚未得到完滿。 (約壹4:18)

第五,愛裡沒有對懲罰的恐懼,因為愛是犧牲、包容與接納。公義由愛出發,就是面對的刑罰與審判,內裡也有平安,沒有懼怕。擁有愛,就擁有安全感,這點我們從孩子的成長過程早已知道,也有不少心理學家和教育學者認同,但終極的安全感,就是回到創造主的愛中。被基督的愛所充滿,就能坦然無懼面對不義的社會。

我們愛,因為上帝先愛我們。人若說「我愛上帝」,卻恨他的弟兄,就是說謊了;不愛他看得見的弟兄,就不能愛看不見的上帝。愛上帝的,也要愛弟兄;這是我們從上帝所受的命令。 (約壹4:19-21)

第六,也是總結,一句話:看見愛,看見上帝。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3/08/23 英吋 神學, 約翰書信, 公義, , 教會

 

標籤: , , , ,

基督教=愛(一)

god-is-love-ipad-wallpaper約壹4:7-12

基督教以愛來定義,所有教義、倫理教導、靈命操練都圍繞一個中心﹣﹣愛。

基督教也是以關係為中心的宗教:神與人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人與物的關係。而這些關係的核心﹣﹣愛。只是,因為罪把這關係破壞了,汚染了,以實利取代了單約的愛。

老約翰說得最清楚明白:

親愛的,我們要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上帝來的。凡有愛的都是由上帝而生,並且認識上帝。沒有愛的就不認識上帝,因為上帝就是愛。 (約壹4:7-8)

第一,愛的源頭是神,我們自稱為基督徒,與神接近,就是與愛親近,彼此的相處就要以愛來作標記。沒有愛,我們不能說自己是屬祂的人。

上帝差他獨一的兒子到世上來,使我們藉着他得生命;由此,上帝對我們的愛就顯明了。不是我們愛上帝,而是上帝愛我們,差他的兒子為我們的罪作了贖罪祭;這就是愛。 (約壹4:9-10)

第二,所說的愛,不是理論而是實踐,且由基督親自實踐。經文說「顯明」,是主親自來到世界,以具體行動揭示甚麼是愛,就是當我們還是罪人,最不值得愛時,祂以自己的生命來救贖我們。這是神與人關係重建的突破性一步,也是人與人關係出現問題時,必須回到的基礎。

親愛的,既然上帝這樣愛我們,我們也要彼此相愛。從來沒有人見過上帝,我們若彼此相愛,上帝就住在我們裏面,他的愛在我們裏面得以完滿了。 (約壹4:11-12)

第三,人的回應就是實踐愛,像基督一樣,愛那些不可愛的。回看今日的教會生活、團契生活,我們是否忘了?或是早已把這教導從我們的聖經中撕去? 基督顯明了甚麼是愛,但在這崩壞的世代,不認識神也不去愛的世代,所需要的就是屬神的兒女實踐愛。世人不認識神,但透過愛的標記,因著屬神群體而認識神。神留下這一部份工作,用我們的生命與生活去完成這使命,使神的救世計劃得以完滿。

我們與神的關係,是否已淪為利益輸送的關係?神對我好,我感恩。遇上困難,我埋怨。求而不得,我控訴。禱告的內容,全是申訴與要求,像到餐廳落單一樣,逐樣點神去做。那裡顯示我們是愛神的人?那裡顯示我們的愛的群體?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3/08/20 英吋 神學, 約翰書信, , 教會

 

標籤: , , ,

漣漪與火山

shuibowen-009王上17:17-24;加1:11-24;路7:11-17

「神的路最美善,雖我不明瞭」。這路並不平坦,不少高山低谷、直路彎路,這就是人生。最重要是在這不平坦的路上,我們看到神的甚麼教訓,我們可以學到甚麼功課。

今日的三代經題,有兩段都是關於死人復活的神蹟,而另一段則是保羅生命更新改變的神蹟。題目定為漣漪與火山,前者是生活的小點綴,到底你的信仰是你生活的點綴?還是後者,爆發起來,生命完全的改變,像使徒保羅或其他兩位經過死亡的人物一樣?你的信仰,對你來說是帶點點綴裝飾,還是生命徹底改變?

陳伯強一首情歌:「生活靜靜似是湖水,全為妳泛起生氣,全為妳泛起了漣漪,歡笑全為你起。」

好似好浪漫,你試想想,漣漪很快會過去,落一滴水或落一塊石,又有新的漣漪。感情豐富的人,一波又一波的漣漪。是浪漫?傷害?膚淺?

相反,火山一點都不浪漫,有點暴力。一爆起來,天崩地裂,地貌被改變,連附近的生態也被改變。漣漪不留㾗,但火山卻永留印記。

你的信仰是漣漪,還是火山?你的神為你帶來的,是其中一波的點綴,還是翻天覆地的改變。

今日所讀的三代經題,有兩段是關於死人復活的。對於經歷這些神蹟的人,你不可能說是生活上的漣漪,死人,怎可能是點綴?不過,你可以讀到這些記載告訴我們,這些神蹟都有一個目的:

眾人都驚奇,歸榮耀給上帝,說:「有大先知在我們當中興起了!」又說:「上帝眷顧了他的百姓!」 關於耶穌的這事就傳遍了猶太和周圍地區。(路7:16-17)

婦人對以利亞說:「現在我知道你是神人,耶和華藉你口所說的話是真的。」(王上17:24)

這叫見證。神蹟是給未信的人認識神,信的人經歷生命改變,這不是漣漪,是火山爆發,是要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價值觀。事實上,今日不少自稱為基督徒的人,未真進入悔改的生命,是宗教不是信仰、返教會只是生活的點綴,我like就奉獻、我like就參加,唔like,不理睬,甚至隨意漫駡。我們把神的作為扁低到只是浪漫的漣漪,生活的點綴。我們的信仰變成有組織的宗教甚至社交行為而不是有生命改變見證的信仰,不實在,不認真,可有可無。

今日想跟大家分享關於使徒保羅的改變,看加拉太書保羅的自述。不過,我們先看看保羅為甚麼講自己的經歷,加1:6-10。

我很驚訝你們這麼快就離開那位藉著基督之恩呼召你們的上帝,而去隨從別的福音;其實並沒有另一個福音,不過有些人騷擾你們,要把基督的福音更改了。但無論是我們或是天上來的使者,若傳福音給你們,與我們所傳給你們的不同,他該受詛咒!我們已經說了,現在我再說,若有人傳福音給你們,與你們以往所領受的不同,他該受詛咒!我現在是要得人的心,還是要得上帝的心呢?難道我在討人的喜歡嗎?我若仍舊想討人的喜歡,我就不是基督的僕人了。

教會出了很大的問題,真理有所偏差。我們所信的聖經,是像保羅這樣以生命見證來解釋的。保羅說只有他所講的才是真的,其他人所講不同的就不要信,保羅講出自己生命的改變就是要辯明為何只有他說的才是真理。

改變來自主的呼召

保羅的贍量或勇氣,來自他的信仰。你和我與他的信仰都一樣….我希望,但為何我們沒有這樣的勇氣?原來他的信仰來自第一手的生命經歷,神的呼召臨到他,為他帶來改變:

弟兄們,我要你們知道,我所傳的福音不是按照人的意思;因為我不是從人領受的,也不是人教導我的,而是藉著耶穌基督的啟示而來。你們聽說過從前我在猶太教中的行徑,我怎樣竭力壓迫殘害上帝的教會。在猶太教中,我比本國許多同輩的人更激進,為我祖宗的傳統更熱心。然而,那位把我從母腹裏分別出來、又施恩呼召我的上帝,既然樂意把他兒子啟示在我心裏,讓我在外邦人中傳揚他,我就沒有跟有血有肉的人商量,也沒有上耶路撒冷去見那些比我先作使徒的,惟獨到阿拉伯去,後來又回到大馬士革。(加1:11-17)

難怪他有這種口氣,原來是神親自啟示他。神的救恩帶來保羅生命的劇變,他受教於猶太教的最高學府,最難處理的個案都交給他,是明日之星。但一夜之間,180度轉變。由頭號捕快變成頭號通輯犯。

為甚麼?是主耶穌親自呼召他?還是他真的感受及相信,是神的救恩把他從罪中挽回?

基督教信仰是改變生命的信仰。不是頭腦思想改變,像信甚麼主義或學說;也不是只求心靈平安或如願得償,像黃大仙類的民間宗教。是生命改變,由罪人成為義人、由無盼望變有盼望,人生態度改變之餘,還有相應的行為改變。

我們的信仰,是會帶來火山爆發的威力,原有生命的地貌,被基督的十字架炸毁,重新建立。

改變的過程需要與神獨處

當然,基督教信仰與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是生命改變的能力來自神,而不是靠修行。

然而,那位把我從母腹裏分別出來、又施恩呼召我的上帝,既然樂意把他兒子啟示在我心裏,讓我在外邦人中傳揚他,我就沒有跟有血有肉的人商量,也沒有上耶路撒冷去見那些比我先作使徒的,惟獨到阿拉伯去,後來又回到大馬士革。過了三年,我才上耶路撒冷去見磯法,和他同住了十五天。至於別的使徒,除了主的兄弟雅各,我都沒有見過。(加1:15-19)

保羅因遇上基督生命開始改變,但改變的過程需要與神獨處。他在阿拉伯半島與神獨處,那是甚麼地方?是沙漠及曠野。與神獨處,是進入一專門店,這店只有神,別無其他選擇。相對,我們常身處雜架攤,甚麼都有,真貨假貨A貨山寨牌通通都有,真假難分,只是沒有神。與神獨處就是把你生活專注的焦點由自我、錢財、人際關係、社會地位,甚至困難與苦難,轉移到神,我們的創造及拯救者身上。

生活遇到的問題天天都多,我們花盡心思與精力都無法完全解決所有問,怎麼辦?我們若要努力改變現狀,或者你很想在信仰上做好,做個像樣的基督徒,但總是做不到。何不試試,甚麼也不做,除了單獨面對神。我們慣於用自己個腦、自己個口、自己雙手去解決問題。不錯,這都是神給我們的禮物,但得心應手真的天天發生嗎?

也許你為了生活,天天爭鬥,累了,試試這信心之路–神的路,放下自己,與神獨處,也許你會看到不一樣的自己。

我這段時間非常充實,會議、教學、人事、出團,當我有一晚靜下來,沒有上網、暫停工作,只聽詩歌,與神對話。我發現,原來那個忙碌中的我,雖然日日讀經、經常禱告、不斷事奉,但神彷彿不在我的生命裡。不是神不在,而是我不在。有甚麼表現?緊張、身體毛病如頭痛腰痛,還有是對所有人和事都不滿,看不到正面的東西。這是一個很大的警號!

忙碌、靠自己,是魔鬼最有效的工具,讓你和神不再有關係,讓你和人決裂,懷疑及論斷你所信的人,也讓你與自己真正的我疏離。表面上是一個基督徒,但過著的是無神的生活。難怪主耶穌往往要獨自退到山上去禱告,而保羅也獨自退到曠野去面對神。

曠野是甚麼地方?中東的曠野不是黃德斌去跑超級馬拉松的撒哈拉沙漠,只有幼沙而沒有生命。曠野也有雨水,還有傾盆大雨,只是沙石的土地留不住水份而已。但神的創造很奇妙,下大雨後,許多小生命會出現,植物快速地播種發芽,人一生的生老病死,有些動物與植物就在一周內完成,留下種籽在下次降雨時再生長。 這麼艱難的條件下,神仍把生命存留在曠野,還可養活牛羊,更何況你和我?

生命改變的過程,需要與神獨處,暫時放下一切我們以為必需做的事、必需完成的工作,來到神面前。

改變的目的是榮耀神

那,改變的目的又是甚麼?像我之前所說,今日三段經文都提到改變,而主要的目的,是讓人認識神的榮耀。

我現在寫給你們的是在上帝面前說的,不說謊話。以後我到了敘利亞和基利家一帶;那時,在基督裏的猶太各教會都沒有見過我的面。不過他們聽說「那從前壓迫我們的,現在竟傳揚他原先所殘害的信仰」。他們就為我的緣故歸榮耀給上帝。(加1:20-24)

我們喜歡看見證,為甚麼?是因為這些見證讓我們看到人的改變,而從中,認識這位神是何等奇妙的神。祂能使罪人悔改、能把暴徒馴化、又能把憂傷的人變為喜樂。

保羅的自述,讓我們看到他如何從一個逼害教會的,只相信律法的,掉轉成為一個被逼害的反革命份子。以前為律法而活,如今卻因著神的恩典靠信心而活。他在加拉太書開始的自述,目的就是要告訴加拉太的教會,他所信的是來自主耶穌的啟示而不是人的教訓,同時,他的改變,是證明神恩典之大,並非世上學問可以解釋的。目的,就是榮耀神。

保羅留意到自己生命的改變,價值觀的改變,所發生的每一件事都有神在其中,並不是點綴生活的漣漪,而是徹底改變他價值觀,像火山爆發一樣的生命改變。

保羅說:

就熱心說,我是迫害教會的;就律法上的義說,我是無可指責的。不但如此,我已把萬事當作是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蠃得基督。(腓3:6-8)

近來好一些暫時還不知道是漣漪還是火山的事。上週一我出差到大陸教一個密集神學課程。出發前經過一個接近無瞓的晚上,起身想繼續預備時,雷話不斷有信息,包括機構的事,同工的事。最大件事,是一位熱心愛主弟兄患癌的消息。他是我帶一個領袖小組的組員,過去兩年都很欣賞他。步入四十,但今日的願望是多教主日學三十年。他對生命的態度令我非常感動,當時我在大陸授課,那些主修基督教教育的學生,大部份都是20出頭,這位弟兄對生命的態度,對教導神話語的熱誠,也激勵我更用心去教這批學生。最後一課我鼓勵他們,年輕時已把握機會事奉這位至高神,引導其他人認識神的話,是分享神的榮耀,同時也為他們感恩。

因著這弟兄,間接也鼓勵這批神學生。生命中所發生每一件或悲或喜的事,都可以看到是神的工作,看出與否,只在乎你用甚麼眼光看。你可選擇不斷抱怨,哀嘆無奈,或是感恩謝恩。

我今日不是教大家分辨漣漪與火山,而是要大家知道,任何遭遇,神都在其中,靠著祂,都得幫助與改變。靠著祂,必得勝。

 

 
 

標籤:

是誰欺騙誰?

2013-05-23 04.38.28約壹1:5-10

今日是非黑白已變得模糊,各人容易按自己定義的標準去批判別人,這是上世紀哲學家所描述的後現代文化特徵?不相信絕對真理,我就是標準!

是聲稱擁有絕對真理的是騙子?還是否定絕對真理的在自欺?

基督教其中一個最重要的真理,是人只要來到神的面前認罪,便能得到赦免。但世人不是否定罪,便是否定憑信得恩。而關於認罪的經文,我們讀得最多就是約翰一書。這段經文,可以用「神是信實的」作標題。不少譯本定這題目為「神就是光」,其他稍有不同的意思,包括:「活在光中」(NLT)和「行在光中」(Msg)。經文開始時已點題:

上帝就是光,在他毫無黑暗;這是我們從主所聽見,又報給你們的信息。我們若說,我們與上帝有團契,卻仍在黑暗裏行走,就是說謊話,不實行真理了。(1:5-6)

世界有真光也有黑暗,本來就是黑白分明的。神就是光,透過祂、認識祂、相信祂、進入祂,如此,就不會在黑暗裡行。信耶穌,生命已更新,而我們得了選擇的自由,可以捨棄從前的生活,學習做光明的子女。因此,這裡提到第一個不誠實,就是口裡說信主,行為依舊的人,他們不是真心悔改者。

我們若在光明中行走,如同上帝在光明中,就彼此有團契,他兒子耶穌的血就洗淨我們一切的罪。我們若說自己沒有罪,就是欺騙自己,真理就不在我們裏面了。(1:7-8)

這裡再次提到自欺,就是那些否定罪,不承認自己原來是個罪人的人,因為他們在生活行為上,沒有反映這信仰改變生命的奇蹟。真正在光明中,就是每日靠著主的恩典而活,每日都帶著主的死、祂的血,經歷不斷的更新,這叫活在光明中的團契。

而每日更新,可用這段經常背頌的赦罪禱文來宣告: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上帝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我們若說自己沒有犯過罪,就是把上帝當作說謊的,他的道就不在我們裏面了。(1:8-10)

第三次提到不誠實,是從神的赦罪大能出發。人就算不誠實不可靠,神都是誠實可靠的。祂說過是要赦免那些奉主名求赦免的人,罪就得赦。如果人否定自己有罪,也否定了主耶穌在十架上流血的意義與價值。

這裡,要強調的是,神沒有欺騙人,但人卻在自欺。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3/08/12 英吋 生命更新, 神學, 約翰書信, 救恩

 

標籤: ,

我是誰

腓3:4-14

Who am I,我是誰,到底這是否你的問題?電影或小說《孤星淚》(或譯《悲慘世界》更較貼切)的故事發生在19世紀初的法國,這位法國人兄,因為偷麵包給他快餓死的妹妹而被判囚五年,但後因多次逃獄而被加刑,一直被囚了19年!偷麵包,19年監!更慘的是,他一世要背負著釋囚的名字,不是名字,是編號24601!

失去了自由、失去了身份!

這個故事是關於一個人被愛救贖的故事。當主角Valjean在修道院被警察捉到他偷東西時,神父竟然以愛相待、以德報怨,不單幫助他,還把更貴重的燭台送給他,以至他驚嘆:「我是誰?為何一位陌生人竟給我新的出路?」

愛能助人重新尋回自己。

這也是一個關於信念與身份的故事。捉Valjean的警官,最後因為自己的信念崩潰而自殺。他一直相信一日為罪犯,一世為罪犯,他作為警察,就是行公義的人,最後卻發現一直追捕的人竟然是好人,他迷失了,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最後找不到繼續生存的理由。

相反,24601,Valjean他想過放棄自己,但因為修道院的經歷,他立志重新做人,還開了一間工廠,照顧了數以百計工人的生計。不過,當那位曾經追捕他的警察來到他的工廠時,身份危機再次出現。這時原來有一個人被誤認是昔日的24601,明日就要行刑,真正的Valjean此時就唱了who am I這首歌,其中一句歌詞這樣說:

If I speak, I am condemned.

If I stay silent, I am damned!

他曾經失去了自由,沒有了身份。如今,新的身份,擁有自由。但他此時若閉口,他表面上仍有自由,但心靈卻一直被罪疚所纏,沒有真正的自由。當然,故事的主角不單承認了自己真正的身份,雖然有段時間要潛逃,最後還可以終老。

我們是那位以為自己清楚我是誰的警察?那位失去身份的Valjean?還是那已經被愛救贖的新Valjean?

你有沒有真正的、心靈的自由?我是誰?我到底是誰?一個誠實面對自己的我?還是一個活在假像中的我?也許我們不一定經常面對這人生交叉點,但日常生活中我們有不少抉擇時刻,誠實地表達會破壞關係,「和諧和諧」問題會越來越大。要活得誠信真實是神的要求,要做到,要先回答:我是誰。

今日我們讀到的書信是腓立比書,是保羅在監獄中所寫的其中一封信。他跟Valjean不同,他沒有偷,只是講一些當權者不喜歡的宗教信仰,以及太受歡迎而入獄。若說Valjean是無辜的,保羅更無辜;若說Valjean值得同情,保羅更值得。Valjean出獄後遇上接納他的神父,一生被改變;保羅較幸福,他入獄前已遇上接納他的耶穌。而在獄中,保羅沒有怨天尤人,也沒有問我是誰,這封寫給腓立比教會的信,出現最多的形容詞,是喜樂,而不是問:why me?為何要我受苦?

這封信是保羅在苦難中,晚年的時候因信仰被囚,你可能會問神,我一生為你付出這麼多,為何要我受苦?但他強調的卻是喜樂。他道出了喜樂的祕訣:他知道自己是誰,知道自己因何而活、為誰而活。保羅教導腓立比教會如何面對假教師,這裡強調他是誰,有何權威,展示了一個健康的自我形象。這一段經文可以說是保羅自傳的精華。

一個放下自我的我

不健康的自我看自己過大,但凡自己做到的事都需要人認同,不同意我意見的就是不尊重我。只有我才是對的,就是一個不健康的自我,保羅說:

其實,我也可以靠肉體;若是別人以為他可以依靠肉體,我更可以。我出生後第八天受割禮;我是以色列族、 便雅憫支派的人,是希伯來人所生的希伯來 人。就律法說,我是法利賽人;就熱心說,我是迫害教會的;就律法上的義說,我是無可指責的。(腓3:4-6)

靠肉體就是靠自己的能力、學歷、經驗、社會地位等來肯定自己。保羅這裡所講的,是他的過去,說自己是希伯來人所生的希伯來人,意思是血緣及宗教根源上都是希伯來人。要知道希伯來人也可以用信仰來介定,今日你願意行割禮都可以成為希伯來人。保羅真的沒誇口,他在傳統猶太人群體中他真是無可指責的。

你的過去如何?有沒有影響你成為一個過於自大或過於自卑的人?你也許會想到,若我放下自我,那我甚麼都不是,我到底是誰?放下其實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要知道我是一個被基督更新的我。

一個已經更新的我

真謙卑不是一味看扁自己,而是看得合乎中道。有的,就堅持,走出來,做執事!因為你有的,是神更新了你,是祂給你的恩賜與能力,神給你就要用你,不應收起來不用,就算要排除萬難都要服侍主。是你的價值觀被更新了,再被主用,保羅的改變是怎樣的?

只是我先前以為對我是有益的,我(直到)現在因基督的緣故而當作是有損的。 不但如此,我已把萬事當作是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贏得基督,並且得以在他裏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義,而是有信基督的義 ,就是基於信,從上帝而來的義,使我認識基督,知道他復活的大能,並且知道和他一同受苦,效法他的死,或許我也得以從死人中復活。   (腓3:7-11)

這更新是甚麼?不是當過去的事無發生過,而是替換,一個新的我替換一個舊的我,是價值觀的替換!從前以為有益,今日視為有損;從前看為很重要的,今日不再那麼重視,就是價值觀的改變。

神學家Eugene Peterson在他翻譯的聖經版本The Message把這段經文演繹為:人生的目都與基督有關,(愛祂所愛、恨祂所恨,或購物、或擇偶、或轉工,都先想想:這是主所愛嗎?)看為有益或有損,以基督的心意為首要選擇。我們信主之時會講見證,見證的公式往往是信主前怎樣,信主後怎樣,這是很好的。但是不要停止,改變是一生之久。人是活人,不會停留不動,不學好就學壞。雖說今日有宅男,好像不進不退的樣子,其實是在退步中,因為世界在變而你不變,人人向前你卻原地踏步,那就是退步。

第10節提到認識,甚麼叫認識?知道?不單知道,還入心入肉地認同、甚至等同。除此以外,更要效法祂的榜樣,如何?Eugene Peterson在這裡提到,我們要成為基督受苦的同伴,經文說效法祂的死,就是為了使命,輕看一切世人眼中看為重要的。死亡就是終止。有時我們只看到生命的終結,便停在這裡,說:這麼嚴重,我做不到。不過,你我都知道,好多事情你會話(以為):「比死更痛苦」!

攝氏38度沒有冷氣、屯門公路塞車時肚痛,更不要說失戀或破產!甘願把自己的喜好放下,看世上只有神才是最重要,是唯一不可以失去的,我保證你會變得快樂。你的人際關係不好?有人誤解你?妒忌你?懷疑自己的能力?不受歡迎?這些都令你不快樂?

基督已經進入你的生命中,與祂一同釘十字架,祂已復活,就是勝過死亡。經文說認識基督的死亡與復活,又與祂一同復活,就是與祂一同戰勝死亡。或說,祂願意與我們分享祂的得勝。這樣,靠著祂,還有甚麼不能勝過?從來只有人拒絕神、放棄神、否定神,神卻不會。因此,你今日若作出這改變,進入一個不斷更新的旅程,who am I 就不再時常困擾你,真正永遠的平安與喜樂就在你眼前。

當苦難臨到,你知道神無放底你不理你;當有人不同意你,你知道神仍愛你,有功課要你學。「問題天天都多」,另一個意思,就是功課天天都新,再另一個意思,就是更新的機會天天都有。我好怕處理人事問題,但日子有功,已經不怕,已學會一些功課。

一個不斷努力的我

保羅還說:

這不是說我已經得著了,已經完全了;而是竭力追求,或許可以得著基督耶穌 所要我得著的 。 弟兄們,我不是以為自己已經得著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竿直跑,要得上帝在基督耶穌裏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  (腓3:12-14)

我們都需要不斷學習。更新的生命,是一個不斷放下、拿起的生命。

被更新的生命,還未完成被改造。神在不斷的工作,需要你積極回應。保羅說自己並不是完美的,還有進步的空間,我們呢?不需要進步?還是不願朝向神的心意進步?

留意,保羅追求的不是個人成就,而是「可以得著基督耶穌所要我得著的」,不是自己想要的。自己已經得著,意思是「靠我自己得到」。原來,向著標竿直跑,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這過程要不斷放下你的過去,包括:罪、痛、恨、怨,放下這些包袱,追求從上而來的奬賞。同樣是不怕別人的批評,你可以是掩耳盗鈴,你可以是真知道自己是誰,住哪方向走而視批評為勉勵。

我們都不是完美的人,會有缺失,給自己機會,謙卑來到主面前,求神幫助我們不斷改進。這不是說改就改,我們需要帶著我未得這種心態,不斷求進。遇到批評、錯敗等,你會有情緒反應,你會先而憤怒繼而懷疑自己,到底我是誰,此刻要在主前禱告,求主教導。如果你仍然感到無辜被屈,讀詩篇,求神伸冤。

這段經文告訴我們,人的生命是有目標與方向的,而這目標並不是我自己定的,而是從神而來的。神要甚麼?就是人活得像樣,像祂的模樣。神不是要你發達,雖然祂不反對你發達;神不是要你樣樣皆能,做一個又叻又醒的人,雖然祂也喜歡你又叻又醒;祂也不是你全時間全天候參與事奉及奉獻100﹪,雖然你這樣做祂也會歡喜。祂要的,是你活得真誠,對人有愛,並且不斷求進。

如果,當我在講基督的愛時,我們同時在需要愛時散佈仇恨;如果,當我們說神是公義時,我們同時在享受不義的既得利益,我們到底在講甚麼?始祖犯罪就是因為太愛自己,活得不真誠。哥林多前書講恩賜,重點是講愛。律法的總主題,就是愛。愛神、愛人就總結了整本聖經的教訓,就是這樣。

以生命活出所宣講的基督,是在平日生活的細節上行出來。被更新的生命,有著不一樣的未來,一個朝向不斷改進的未來,活得更像基督,這就是我,一個不斷被神更新的我。

起來,我們領受了基督的愛,就以基督的愛來愛那些不可愛的。就算你今日未能做到,但你知道基督的愛已更新了你, 你不斷經歷更新改炇,你靠著神,凡事都能做。也許,你能改變另一個Valjean!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3/03/17 英吋 生命更新, 監獄書信, 講章

 

標籤: , , , ,

我是耶和華,你們的上帝

以色列人在曠野中獻祭本質上就是群體認信,確認神與人的關係。

以色列人在曠野中獻祭本質上就是群體認信,確認神與人的關係。

利19:10

基督教強調神應許的實現,最大的應許當然是主的救恩,而救恩就是神與人重新結連,把神人之間的阻隔打破,重新宣告耶和華是我們的神。

可以這樣說,人承認這位創造主並與祂同行,這是神對人的最大期望。神的律法並不是要規管人這樣那樣,神不是一個嚴厲的家長,凡事要人百分百按著祂的計劃行。

利未記全書的重點,是人如何透過獻祭與神結連,讓人的罪不至成為人神間的阻隔。但這一句話:「 我是耶和華-你們的上帝。」在利未記出現共42次,是甚麼意思?以19:10為例:

不可摘盡葡萄園的葡萄,也不可拾取葡萄園中掉落的葡萄,要把它們留給窮人和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上帝。

我們看到的是規例背後是要人活出神的心意,而神的心意就是要善待他人,讓祂的子民都得享地上的出產,而透過善待他們,讓人認識祂是神。對這位神的認識並不在於認知上,而是關係上的認識。

「 我是耶和華-你們的上帝。」

這句宣稱,並不叫我們認識神有甚麼能力或屬性,而是關係。而這一關係又不是我個人與神的關係,我們的信仰是群體認信,令日把神私有化得嚴重,但神重來都叫我們在群體生活人認識祂、活出祂的樣式。

單是這一句宣稱,也可叫我們重新思考,我們如何活出所信,以至其他人透過我們的行為認識這一位是「我們」的上帝?我但平日對神的認知,是否只在我個人的需要是否得到回應?較為理性你,是否也只著重於知識上的追求而忽略這位是關係的神?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3/02/12 英吋 神學, 順服, 僕人, 利未記民數記

 

標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