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Category Archives: 但以理書

七十個七

但9:24-27

對於七十個七的理解,華人教會多以具體預言來解釋。一般把七十個七按經文的分類,分為三個時段:頭七個七、六十二個七和最後一個七。我過往讀這段經文,往往都以這些分段來理解關於預言及其實現的情況,忽略了經文本身在說甚麼。

為你本國之民和你聖城,已經定了七十個七。要止住罪過,除淨罪惡,贖盡罪孽,引進永義,封住異象和預言,並膏至聖者。(9:24)

首先,這預言是關於猶太人和聖城耶路撒冷。神已為這民及這城定了一個期限,在這期限之內,他們要做六件事,或有六件事發生:停止犯罪、除罪、贖罪、成義、預言應驗和彌賽亞降臨。這都是回應但以理之前為國民認罪禱告,同時又預言彌賽亞將要帶來救贖的計劃。明顯地,這是從罪中得解救與盼望的宣告。

你當知道,當明白,從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直到有受膏君的時候,必有七個七和六十二個七。正在艱難的時候,耶路撒冷城連街帶濠都必重新建造。(9:25)

居魯士王發出命令重建聖路撒冷到尼希米把城牆建造完成便是第一個七。之後的六十二個七,就是主耶穌受洗之前這段時間,聖殿也在這期間建造完成,是為第二聖殿時期。我們今日回看這段歷史和預言,信息便最清楚不過了。

過了六十二個七,那受膏者必被剪除,一無所有;必有一王的民來毀滅這城和聖所,至終必如洪水沖沒。必有爭戰,一直到底,荒涼的事已經定了。(9:26)

受膏者就是彌賽亞,也就是主基督。在六十二個七之後,被釘十字架的主就是這段期間的主角。後來毁滅聖城的,應該是羅馬將軍提多在主後七十年攻打耶路撒冷時發生的,也是主曾預言聖殿一塊石頭不疊在另一塊石頭上的預言。看來,聖城及巴勒斯坦一帶,一直到底的戰爭到目前還沒有停止。

一七之內,他必與許多人堅定盟約;一七之半,他必使祭祀與供獻止息。那行毀壞可憎的如飛而來,並且有忿怒傾在那行毀壞的身上,直到所定的結局。」(9:27)

最後這一節,有理解為七年大災難期間所發生的事。但另一方面,那必使祭祀與供獻止息的「他」,可以被理解為主基督。若按這理解,這與六十二個七之後所發生的事,是同一時期的。正因為主耶穌來成就了救恩,猶太人就不需要從前透過祭祀來贖罪,十架上一次性的犧牲便成了永遠的贖罪祭。

七十個七是完全的數字,代表了神完全的救恩。縱然中間還有許多不太明白的地方,但作為啟示文學的作品,預言的表達是要讓人知道神仍掌權,祂是最終的得勝者,因此,即或我們面對未來仍有許多未可知的事會發生,但神仍在其中。最大的難處就是人的罪,而主的救贖工作已除掉了這人神之間的阻隔,那便再沒有困擾我們的事了。這便是我們的盼望。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0/02/20 英吋 但以理書, 信心

 

理解預言的態度

但9:20-23

解讀但以理書中的七十個七並不容易,最少可以理解為象徵性的數字和具體預言的年日。不論如何理解,總的來說就是要讓我們知道神在掌管歷史,就算苦難當前,好像無了期的含冤受屈,神的時間表是最完全可靠的。

另外,就是對預言與異象的態度,就是對待神的啟示應有的態度:

我說話,禱告,承認我的罪和本國之民以色列的罪,為我上帝的聖山,在耶和華我上帝面前懇求。我正禱告的時候,先前在異象中所見的那位加百列,奉命迅速飛來,約在獻晚祭的時候,按手在我身上。他指教我說:但以理啊,現在我出來要使你有智慧,有聰明。你初懇求的時候,就發出命令,我來告訴你,因你大蒙眷愛;所以你要思想明白這以下的事和異象。(9:20-23)

異象或預言是來自神的,祂要向那些屬祂的子民啟示自己,這不是從人的角度與需要出發,而是神的教導、神的回應。神會作出主動去啟示人,讓人明白祂的心意,而不是用來滿足人的好奇心,更不是用來測度未來的時間表。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0/02/19 英吋 但以理書, 信心

 

愛國者的禱告

但9:1-19

若要繼續談但以理的職場事奉,年紀老邁的但以理仍舊愛國是可以肯定的。身居要職多年,其實早已習慣彼邦的生活,忘本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但以理仍心繫自己的民族。

當但以理讀到先知耶和米的預言時,他才恍然明白,今日所受的苦難,是昔日以致今日整個民族離棄耶和華所至。

我向耶和華我的上帝祈禱、認罪,說:主啊,大而可畏的神,向愛主、守主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我們犯罪作孽,行惡叛逆,偏離你的誡命典章,沒有聽從你僕人眾先知奉你名向我們君王、首領、列祖,和國中一切百姓所說的話。(9:4-6)

讀下去有點像尼希米為自己民族的祈禱,他們都不是那些站在門外罵家裡的人那種「愛國者」。身在異邦為國流淚認罪禱告,這種深情就是來自民族的認同,而不是一味的指罵。尤其那些身在異地已達到位高權種的人,一則可能為自己身處的國家利益著想,反正移了民入了藉,不用理會甚麼祖國不祖國,就為眼前護照上的國藉來效忠便是了。二則可能因為身處地方不一樣,掌握的資訊也好,所堅持的標準也好,總之祖國人民弄到如斯田地,只有他們的不是,跟我這移民無關!

但以理就不是這種態度。愛國始於認同,而但以理還加上一樣,就是愛國始於愛神。知道是人民達不到神的樣準而弄至國破家亡,他也知道回歸從前盛世也只有一途,就是回歸真神。

我們的上帝啊,現在求你垂聽僕人的祈禱懇求,為自己使臉光照你荒涼的聖所。我的上帝啊,求你側耳而聽,睜眼而看,眷顧我們荒涼之地和稱為你名下的城。我們在你面前懇求,原不是因自己的義,乃因你的大憐憫。求主垂聽,求主赦免,求主應允而行,為你自己不要遲延。我的上帝啊,因這城和這民都是稱為你名下的。(9:17-19)

回歸真神,也不是人有甚麼本事與功勞,而是本於神的愛。但以理清楚明白,耶路撒冷要遭遇的災禍,雖說是列強侵凌,但背後卻是背道的罪。因此,只有回歸到神的名下,以色列民便有回歸的盼望。

同樣,今日基督徒面對國家民族的議題,終極的解決方案,若是基督教國家,就是回歸真神,若沒有基督教背景,就是接受福音。愛國者,也洞悉問題的根源,而不是在表面的議題抄作。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0/02/18 英吋 禱告, 舊約人物, 事奉, 但以理書

 

看預言的態度

但7:15-28

讀但以理書和啟示錄除了需要從寫作的背景出發,了解作者的修辭與對未來啟示的信息外,還要看書中所表達的態度。過去我們讀聖經的預言,多以一種窺探未來的角度來讀,要看看神的未來計劃怎樣。不少時候,我們都以此來恐嚇未信主的快要信主、已信主的快點傳福音或脫離不冷不熱的信仰狀態。

不過,我更重視的,是神藉著這些預言叫我們做甚麼。

但以理看到異象後,他的反應是:

至於我但以理,我的靈在我裏面愁煩,我腦中的異象使我驚惶。我就近一位侍立者,問他這一切的真情。(7:15-16a)

這是很正常的反應,俗世凡人看到又人又獸的圖像,又有誰不驚恐?但以理沒有停留在驚慌中,他主動去尋求答案,要了解這些異象到底在說甚麼。

這四個大獸就是四王將要在世上興起。然而,至高者的聖民,必要得國享受,直到永永遠遠。(7:17-18)

但以理看到的四獸其實是與神為敵的國度。在屬靈爭戰的角度理解就是魔鬼的爪牙,在以色列民族的角度就是接連興起統治以色列地,又羞辱他們信仰的列國。末後的日子,不論從那些角度理解,都是以神為敵,又要被神審判的世代。在這末後的日子中,人的盼望就是來自神的應許,屬祂的子民最終必定得勝,與之相對的,就是短暫苦難的日子。

他必向至高者說誇大的話,必折磨至高者的聖民,必想改變節期和律法。聖民必交付他手一載、二載、半載。(7:25)

對猶太民族來說,這裡的預言在公元前二世紀應驗了。但最重要的信息,卻是「一載、二載、半載」所代表的短暫受苦年日。與聖民永遠得國享受的日子相比,不論是三年半或是只象徵性地達有限日期的意思,神的救恩與福樂是最必會實現的盼望。

至於但以理,除了驚慌、求知以外,還謹記神的話:

至於我但以理,心中甚是驚惶,臉色也改變了,卻將那事存記在心。(7:28b)

這是我們對預言的態度,也是我們對神話語的態度。要認真入心,也知道祂所說的話並沒有半句廢話,都會實現,且是嚴厲地出現。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0/02/17 英吋 但以理書, 信心

 

完美表現

但6:1-28

大部份聖經中的名人在性格與行為上都有瑕疵──除了主耶穌和但以理。就算是亞伯拉罕、摩西、約書亞和大衛王,都有軟弱的一面,唯獨是但以理,可以說是完美無瑕的典範。因此,我更相信這來自「沉默四百年」的啟示文學作品,在預言及寓意上的義意大於史實。

活到老、堅持到老。除了心志與學識外,連辦事能力也沒有退化,一生人除了堅持信仰外沒有可被攻擊的把柄,這不是完美表現麼?由戰俘到位列全國最高權力官員之一,且歷事巴比倫、瑪代及波斯均被重用,這戰俘的一生可謂傳奇。

到了大利烏(或譯大流士),但以理還再次遇到宗教上的逼害,起因是別人妒忌也的成就與才能:

因這但以理有美好的靈性,所以顯然超乎其餘的總長和總督,王又想立他治理通國。那時,總長和總督尋找但以理誤國的把柄,為要參他;只是找不著他的錯誤過失,因他忠心辦事,毫無錯誤過失。(6:3-4)

最後,那些政敵只好在他的信仰上找他把柄,設計害他。那時的但以理,已是八十高齡的長者!從小便聽但以理的故事便不會知在獅穴中神如何保守但以理。這裡,再次給我們看到一個屬神的人,靈性好並不止停留在個人與神的關係,還會在工作表現及待人態度中顯示出來。

他們對王說:「王啊,那被擄之猶大人中的但以理不理你,也不遵你蓋了玉璽的禁令,他竟一日三次祈禱。」王聽見這話,就甚愁煩,一心要救但以理,籌劃解救他,直到日落的時候。(6:13-14)

就算是上級,也會因他遭到危難而愁煩。

王回宮,終夜禁食,無人拿樂器到他面前,並且睡不著覺。次日黎明,王就起來,急忙往獅子坑那裏去。臨近坑邊,哀聲呼叫但以理,對但以理說:「永生上帝的僕人但以理啊,你所常事奉的上帝能救你脫離獅子嗎?」(6:18-20)

神的拯救是無庸置疑的,如果一個人有信心及屬靈的感染力,連身邊不信的也會感受到。

作為基督徒,我們需不斷追求靈命成熟,但與此同時也不能忽視在工作及生活中活出所信。熟讀聖經做個好人固然非常好,卻是不夠。我們當追求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人,不論作領袖或跟從者,要能在生活中活出所信,就算在沒有開口作見證的機會,也能見證我們的神。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0/02/11 英吋 職場, 舊約人物, 領袖, 但以理書

 

不悔改的結局

但5:17-24

但以理書突出了神在以色列民身處黑暗無盼望之日仍在列邦中掌權。對今日的信徒而言,就是神在我們感到絕望灰心時,仍在掌權,這是盼望與出路。但與此同時,書中那些王卻給我們看到不悔改的領袖,終局比一般平民伯姓更慘。因為領袖被賦予能力、權柄及影響力,去履行公義與慈愛這些神的屬性及人的責任,就算是不信主的領袖,也有行公義好憐憫的天職,神也接二連三透過不同渠道啟示祂自己。只是,執迷不悟就只會導致悲慘收場。

尼布甲尼撒的孫,伯沙撒王當正時,他的祖母還在,對猶太人的神應不會陌生,只是,他按著巴比倫泛神信仰的文化,視耶和華為其中一個神。也許,他只聽聞祖父的豐功偉績,如何征服近東列國,而沒有意識到祖父晚年從瘋癲中痊癒過來也是因為這位耶和華。他不知道還好,但伯沙撒卻刻意拿昔日耶京聖殿中的器物尋歡作樂,問題便大了。

當時,忽有人的指頭顯出,在王宮與燈臺相對的粉牆上寫字。王看見寫字的指頭,就變了臉色,心意驚惶,腰骨好像脫節,雙膝彼此相碰。(5:5-6)

伯沙撒王當場嚇得半死,通國巫師都無法為他解答這些文字的意思,最後還是他祖母出來,告訴他國內有一位但以理。有趣的是,不論是太后還是伯沙撒王,皆稱呼他為但以理而不是他的巴比倫名字,可見作者刻意讓我們看到猶太人雖身在異邦,但保持原有的身份仍是相當重要。同時,外邦的權貴也因為但以理的神而尊重他。試想,移民到外地,大多數人都用當地語言的名字來稱呼自己以便融入當地文化,但以理卻因為信仰,連外邦權貴也以他原來名字來稱呼他。

不但如此,但以理不畏強權,直接指出伯沙撒王的問題所在:

伯沙撒啊,你是他的兒子,你雖知道這一切,你心仍不自卑,竟向天上的主自高,使人將他殿中的器皿拿到你面前,你和大臣、皇后、妃嬪用這器皿飲酒。你又讚美那不能看、不能聽、無知無識、金、銀、銅、鐵、木、石所造的神,卻沒有將榮耀歸與那手中有你氣息,管理你一切行動的上帝。(5:22-23)

對神視而不見,對祖父的見證充耳不聞,這叫死不悔改。再一次讓我們看見,神要求我們聽到便要以行動回應,不要拖延。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0/02/10 英吋 領袖, 救恩, 但以理書

 

痛苦的改變歷程(二)

但4:19-37

尼布甲尼撒王稱頌神,可見神在外邦中仍掌權,就算是以色列的敵人,也由神掌權。不過,他作的第二個異夢其實是一個警告,也是一個預言──尼布甲尼撒王若沒有行為上的改變,他會有苦難。

按聖經學者研究,尼布甲尼撒王曾患精神病──狼狂症,聖經對這病症有這樣的描述:

當時這話就應驗在尼布甲尼撒的身上,他被趕出離開世人,喫草如牛,身被天露滴濕,頭髮長長,好像鷹毛;指甲長長,如同鳥爪。(4:33)

為何神要這樣對待已經懂得稱頌耶和華的尼布甲尼撒?因為他雖然知道有神,但他的行為並未因認識神而改變,因此,神藉這異象警告他:

王啊,求你悅納我的諫言,以施行公義斷絕罪過,以憐憫窮人除掉罪孽,或者你的平安可以延長。」(4:27)

換句話說,神要求作王的要有公義與憐憫,否則神必審判。最後,尼布甲尼撒王果然患上狼狂症,因為他沒有改變自己的治國方略,仍信自己的判斷為最好。神給他預言也好、警告也好,目的就是要他及時悔改。權位越高,影響力也越大,責任與要求也自然更高。神既給領袖具有影響力,公義與憐憫自然便不能離開他的領導。

可是,在高位的多看自己,少看神。就算是口裡懂得稱頌神的,但卻生命更新只改了一半,還未完全的話,在位的也要成為不在位的,權位將被奪去。

尼布甲尼撒自己的總結:

現在我尼布甲尼撒讚美、尊崇、恭敬天上的王;因為他所做的全都誠實,他所行的也都公平。那行動驕傲的,他能降為卑。(4:37)

經過苦難他才懂得、才明白,但是,他已沒有機會再做一次,因為繼續他王位的,仍舊不認識耶和華,不知道神喜悅在位掌權的要學效祂──行公義、好憐憫!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0/02/09 英吋 生命更新, 舊約人物, 領袖, 但以理書

 

痛苦的改變歷程(一)

但4:1-18

改變若只淪為口號,那怕你再發誓多次也沒用。

世上最出色的領袖,若沒有改變、沒有神也不會有好的下場。在古代的近東歷史中,尼布甲尼撒王的確是一代偉人。但是,若按照但以理書的記載,他有多次曾稱讚耶和華為至高神的經歷。只是,後來還是回歸到只信自己,認為世上的神祗都只為自己效勞。但凡有所成就,按著人軟弱同時又驕傲的本性,還是會落入自高自大的網羅。不論成就大與小,人總要記著,只有至高神才是至大的。

但以理為尼布甲尼撒王講解了一個連他自己也忘掉內容的夢,他稱頌但以理的神為萬神之神(2:47)。之後,但為自己造金像要人下拜,但以理的三個朋友在公然違背他的命令下卻從火窰中安然無恙中出來,他又稱頌耶和華為至高神(3:26)。他樂意向全國人民宣告這位神所行的奇事,用今日的角度看,就是透過全國廣播去講見證:

尼布甲尼撒王曉諭住在全地各方、各國、各族的人說:願你們大享平安!我樂意將至高的上帝向我所行的神蹟奇事宣揚出來。他的神蹟何其大!他的奇事何其盛!他的國是永遠的;他的權柄存到萬代!(4:1-3)

之後,他又發夢,這次他卻清楚知道這是來自至高神的異象。他說:

這是守望者所發的命,聖者所出的令,好叫世人知道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要將國賜與誰就賜與誰,或立極卑微的人執掌國權。(4:17)

從這些「見證」看,尼布甲尼撒似乎已經認定耶和華是獨一真神,該可以加猶太教吧。可是,事實並非這樣。我們也常常過份地看重明星效應,某某名人或明星信主,他們的「見證」即時見報,一舉一動也會成為傳媒焦點、教會討論熱點。雖說名人效應是不錯的傳福音機會,可是,別把枷鎖太早放在這些初信主的「明星」身上。

你信主後的改變也不是一時三刻,「明星」也不會特別比你強!

由知道有神,甚至乎可以開口稱頌讚美神,到行為上改變去跟從神是一個過程,一個不一定順利的過程。尼布甲尼撒王便是一個例子,如果故事停在這裡,也許是一個美麗結局,但事實並非如此。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0/02/07 英吋 生命更新, 舊約人物, 領袖, 但以理書

 

堅持信念

但3:26-30

每一個時代的信徒都要花上精力與付上代價去持守所信。受到壓逼與侵凌固然需要,沒有宗教自由的地方更需要,但在自由社會面對物質主義等價值觀等影響也需要持守所信。其實,對信仰的挑戰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尼布甲尼撒王雖表示欣賞但以理及他的神,並曾稱頌耶和華為萬神之神(2:47),但他始終相信自己才是世界的主人,因此,他為自己造一個金像,並要全國的人下拜(3:4-6)。

面對這處境,可以有三種選擇:聽命下拜、表面服從、堅持信念。聽命下拜就是背棄所信,而表面服從也許可以說是忍辱負重,但實際上也是放棄所信。至於堅持信念所付的代價就是死。

拜金像的現代版本,可以是物質主義、相對主義,或任何違反聖經原則的價值觀。你今日一面對教會,另一面繼續看風水、同居、賭博,認為許多來自信仰的價值觀不合時宜,雖說你持守所信也沒有人會把你投在火坑,但也會被認為是不合群、怪胎或落伍守舊。

堅持所信是要付代價的,昔日但以理的三個朋友便被拋入火窰中,但卻成為另一個見證的機會:

於是,尼布甲尼撒就近烈火窰門,說:「至高上帝的僕人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出來,上這裏來吧!」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就從火中出來了。那些總督、欽差、巡撫,和王的謀士一同聚集看這三個人,見火無力傷他們的身體,頭髮也沒有燒焦,衣裳也沒有變色,並沒有火燎的氣味。(3:26-27)

我們受引誘去偏離神的道,也許會有苦澀,但堅持到底始終會得到神的賞賜。不但神的賞賜,在不少時候還能為神贏得別人,尤其那些本來就離擋神的人。神的應許,就是在這患難中,不但不被傷害,就連「火燎的氣味」也沒有。

尼布甲尼撒說:「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的上帝是應當稱頌的!他差遣使者救護倚靠他的僕人,他們不遵王命,捨去己身,在他們上帝以外不肯事奉敬拜別神。現在我降旨,無論何方、何國、何族的人,謗讟沙得拉、米煞、亞伯尼歌之上帝的,必被凌遲,他的房屋必成糞堆,因為沒有別神能這樣施行拯救。」(3:28-29)

持守所信,不但自己不一定受害,還可惠及其他無辜者可得到自由及保護。危不但已變為機,還成為祝福,這不就是我們在困難中所需的福音嗎?

但以理書的精義,就如何在離擋神、危機四伏的環境下蒙神看顧的見證。對昔日國破家亡的以色列人固然是鼓勵,對我們活在敵基督文化下的也是一種支持。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0/02/06 英吋 但以理書, 信心

 

突出的,是神的主權(二)

但2: 24-49

但以理為王解夢,不是他的個人能力,而是神要透過他去彰顯祂的作為。讓巴比倫人也述說神奇妙的作為,在列邦中顯出神的大能。這也是職場見證的重點。

但以理在王面前回答說:王所問的那奧秘事,哲士、用法術的、術士、觀兆的都不能告訴王;只有一位在天上的神能顯明奧秘的事。他已將日後必有的事指示尼布甲尼撒王。(2:27-28a)

這是見證,也就是其他先知早已預言:在列邦中述說神的作為。事實上,權柄是出於神的,君王若沒有神的許可,甚麼也不能做。但以理突出了這位是唯一可以啟示未來的神,與巴比倫的偶像不可相比。

王啊,你是諸王之王。天上的上帝已將國度、權柄、能力、尊榮都賜給你。(2:37)

但以理也不是要「擦鞋」,而是把事實告訴尼布甲尼撒王。只是,他沒有好好把握這個機會,向他曾宣稱是至高的神順服:

當時,尼布甲尼撒王俯伏在地,向但以理下拜,並且吩咐人給他奉上供物和香品。王對但以理說:「你既能顯明這奧秘的事,你們的神誠然是萬神之神、萬王之主,又是顯明奧秘事的。」(2:46-47)

但不論怎樣,但以理已能化危為機,把這本來是死人無數的事件轉化為高舉神的機會。

也許每日都有危機,但緊靠神,轉危為機也不是沒可能。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0/02/05 英吋 舊約人物, 領袖, 但以理書, 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