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Category Archives: 約翰福音

使命傳承的禱文(二)

DSCF1098我不求你把他們從世上接走,只求你保全他們,使他們脫離那惡者。(約17:15)

為甚麼耶穌不接走祂所愛的門徒,叫他們不用面對世上的勞苦?愛,不是為他們預備最好的嗎?主即知門徒要面對那惡者,何不送走他們?那便保存也不用求,不是更好嗎?

 

主要差派門徒去履行大使命,是履行,不是完成,即有開始但不一定看到成果。主要他們活出使命,因他們跟隨主三年,聽了不少,但做的不多。不實踐,就是所學無用,也就是浪費時間。要生命有意義有價值,就是活出所信。

 

正是這樣,主為門徒的祈禱,是要差他們出去,要他們真真實實地活出使命,做個有意義有價值的人。而門徒的責任,就去好好地活出所信。如此,基督的門徒不能與世無爭,也不能得過且過,而是有所求、有所為。

 

今日除了思想自己活得怎樣外,還得想想我們為自己所愛的求甚麼?有沒有考慮他們作為一個人,如何活得有價值和意義?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3/01/13 英吋 禱告, 約翰福音, 訓練

 

標籤: ,

使命傳承的禱文(一)

客西馬尼園一角

客西馬尼園一角

我與他們同在的時候,我奉你的名,就是你所賜給我的名,保守了他們,我也護衛了他們;其中除了那滅亡之子,沒有一個滅亡的,好使經上的話得以應驗。(約17:12)

 

使命傳承並非只交待工作責任,而是關係的延續。這關係並非始於共同利益,也非共同使命目標,而是愛。

 

耶穌上十字架前為門徒的未來交託天父,這禱文讓我們看到的,是祂如何建立及安排祂的門徒延續使命。而起點是祂與門徒一同生活時給他們的保護。這是那些方面的保護?不是身體安危,而是真實生命的保護,保護他們不受那惡者的傷害。

 

門徒要履行的天國使命,是與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主耶穌教導門徒真理、為他們禱告、犯錯時教訓他們,這都是保護。

 

我們今日建立門徒的方法和內容又是甚麼?目標又是甚麼?

 

訓練他們工作?

保議他們繼續工作?

針對未來可靠出現的困難教導?

為持續成長作預備?

教訓他們免得犯更大錯誤?

 

再思今日我們的門徒訓練在做甚麼?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3/01/10 英吋 禱告, 約翰福音, 訓練

 

標籤: ,

使命傳承:神的話

傳說中,主耶穌就是伏在客西馬尼園這石頭上禱告。

傳說中,主耶穌就是伏在客西馬尼園這石頭上禱告。

你從世上賜給我的人,我已把你的名顯明給他們。他們本是你的,你把他們賜給我,他們也遵守了你的道。現在他們知道,你所賜給我的一切都是從你那裏來的;因為你所賜給我的話,我已經賜給他們,他們也領受了,又確實知道,我是從你出來的,並且信你差了我來。我為他們祈求,不為世人祈求,卻為你所賜給我的人祈求,因他們本是你的。(約17:6-9)

 

這是大祭司的禱文,這禱文的精義在於基督為承接祂使命的跟隨者禱告。基督為祂的跟隨者禱告,一則是快要離開,感情上把他們交託給天父,求父保守他們。二則是求父的同在,及差遣聖靈與他們同工。

 

其中最關鍵的,是把他們對眼前成為了肉身的神的認識,連繫及轉移到天上的父。基督已把父的名顯明給他們看,意思就是明明白地教導他們天上的父到底是誰,祂是一個怎樣的神,神子具體地呈現了父神。

 

除了引導門徒認識父神外,長久有效的神人關係需要一些媒介,除了聖靈的同在,就是神的話。文字與聲音承載了神的道,再加上聖靈這導師,天上父神白旨意便可有效傳遞。

 

主耶穌向父神交待這些門徒如何遵守神的道?主說已經賜給他們了,最重要的是從他們的反應看到果效: 他們也領受了,又確實知道,我是從你出來的,並且信你差了我來。領受、知道、信是三個很重要的動詞。換個角度看,就是聽了、明了,又信了。

 

由此推論,教導聖經的原則、使命傳承的原則也一樣,讓聽者由耳入心再化為行動,就是那必要原素。

 

不過,說到底,技巧的傳承並不太難,習俗傳統的傳承稍為難,最難的是品格上的傳承。信徒群體所傳遞的就是信仰價值,我們傳遞甚麼給下一代?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3/01/08 英吋 約翰福音, 領袖

 

標籤: , ,

退出來,是為了更重要的事﹣﹣建立門徒

 

DSCF1391所以,耶穌不再公開在 猶太人中走動,卻離開那裏,往靠近曠野的鄉間去,到了一座城,名叫以法蓮,就在那裏和門徒住下來。(約11:54)

 

領導如何面對危機?硬闖過關?避重就輕?原路折返?

 

主耶穌醫好拉撒路之後,有人信祂是神的兒子,但只看權位的猶太領袖看到的卻是一個有能力起來挑戰他們地位與名聲的人。這位不是來自「名門正派」但卻能行蹟,說話能吸引群眾的民間或在野領袖成為這位猶太領袖的不安來源。

 

11:53節提到這一群領袖商議如何除去這眼中釘。54節一開始的連接詞是「所以」,表達了耶穌接下來的行動是回應這些猶太領袖的陰謀,祂選擇不硬闖,選了避風頭,這是勇者的行為嗎?還是智者?

 

勇者與愚者、弱者與智者如何界定,如何評價,還要回看你的目標是甚麼,你的使命是甚麼。犧牲,是有被動與主動之分。前者是逼於形勢無法選擇,後者卻是為了清晰目標甘願被謀害。二者最大的分別,在於後者在有選擇的情況下甘願受害,這就是主耶穌的榜樣。

 

不過,上十字架的時候還未到,祂沒必要硬闖,於是祂選了最重要的工作–建立門徒。祂與門徒避開大城市的峰煙,走到鄉下地方,與門徒一起生活。聖經沒有說這段時間多長,但最重要的是讓我們看到主如何對準目標,實踐使命的不同部份時的優次安排。

 

上十字架是一回事事,但上十字架前後要做甚麼?就是大使命中的門訓。主耶穌從受歡迎及受敵視的群眾中退出來,因為祂知道此時此刻的重點目標是甚麼。

 

我們工作也好,事奉也好,在一連串的機會、危機與困難之間,知道自己的重點目標是甚麼嗎?哪怕別人怎說怎評論,只要知道自己在做甚麼,一切都可泰然處之。在這信念下,別人喜歡或仇視你、支持或反對你、重視或輕看你其實都不太重要,甚至與其他競爭對手的朝夕之爭,也大可不必。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2/12/12 英吋 約翰福音, 苦難, 領袖, 訓練

 

標籤: , , , ,

為誰而哭?

以色列花園塚的圓石門,耶穌時代墳墓是設立在山洞內,圓石就是墓穴的門。

以色列花園塚的圓石門,耶穌時代墳墓是設立在山洞內,圓石就是墓穴的門。

耶穌對她說:「我不是對你說過,你若信就必看見上帝的榮耀嗎?」於是他們把石頭挪開。耶穌舉目望天,說:「父啊,我感謝你,因為你已經聽了我。我知道你常常聽我,但我說這話是為了周圍站着的眾人,要使他們信是你差了我來的。」(約11:40-42)

約11:35提到耶穌哭了,但到底耶穌為誰而哭?一般,或者最穏妥的看法是耶穌為了他的好朋友拉撒路去世而哭,因為第36節提到在旁的猶太人因此評價耶穌對拉撒路的愛何等的深。

但是,耶穌既知道拉撒路會復活,祂理應帶著高興與期待重遇這好友,也讓他的姊姊,即馬大和馬利亞重捨歡樂。

我曾聽過有這樣的解釋:耶穌是為了這群小信的人而哭。因為祂是大能的神,這群人,包括馬大和馬利亞一家應該相信這位能行神蹟的聖子,能呼風喚雨,又能起死回生。耶穌是他們的不信而哭。

再讀下去,在主耶穌的禱告中我們看到,祂所行的,是要人相信祂。起死回生並非隨機或發,而是別有目的﹣﹣讓人看到祂的榮耀從而相信祂真是神的兒子。馬大一家也好,門徒也好,旁觀者也好,看到這神蹟而更深地認識神。

神蹟並不是表演,而是認識神的途徑。生命在神手裡,我們生活多久固然重要。但我們既响往屬天的家,地上生活是短暫但有意義的。這意義要回到創造和拯救我們的主的角度看﹣﹣祂要人在地上榮耀祂。不管生命的長短,能榮耀祂就是有意義的生命。而榮耀祂的方式,可以是透過特別的事件,也可以是日常生老病死之間。

我們攪不懂耶穌的生與死的意義,我們在世生活的目的,不明也不信祂,也許就是耶穌哭的原因。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2/12/10 英吋 生與死, 生命更新, 約翰福音, 救恩

 

領導始於關係

lamb and wolf

我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雇工不是牧人,羊不是他自己的,他一看見狼來,就撇下羊羣逃跑;狼抓住羊,把牠們趕散。雇工逃走,因為他是雇工,對羊毫不關心。我是好牧人;我認識我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正如父認識我,我也認識父一樣;並且我為羊捨命。(約10:11-15)

 

最近因為出版了《關係式領導》一書,連串的講座、對談,及稍後的課程都給我很多思考與整合的機會。

 

基督教的信仰是以回復關係為出發點的信任:救恩就回復人與神因罪而被破壞的關係,而人與人、人與大地之間也因為回復了跟創造主的關係而重回正軌。用這角度看領導,就是以人與人、人與神之間的結連來引導別人。

 

主耶穌說祂是好牧人,好牧人為羊捨命,展示出祂只求付出,不要求回報的愛。自七十年代末日八十年代始,領導學的理論研究分出了兩種領導與跟隨者的關係:一是基於交換條件與利益的關係,是交易式的領導,transactional leadership;另一種,是領袖以提昇跟隨者素質與品格為目標的變革或更新領導,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其實,主耶穌一早已展示了後者的完美典範。祂自己首先付出,且付出到盡,連性命也不要。但祂沒有要求人付出甚麼,只要憑信接受祂的付出,便得到提昇,重回創世的秩序。

 

主耶穌用羊與牧人的比喻來說明祂來到世界的目的,是要讓人有機會具體地認識天上的父神。透過主耶穌這扇門,人便可以進去與創造主重建關係。而整個關係是引導性的,就是把人從迷失或失落中找到真正的方向,並努力朝向這讓他更新的方向邁進。

 

這也就是領導要做的功夫:引導跟隨者邁向成熟。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2/12/08 英吋 生命更新, 約翰福音, 領袖, 救恩

 

標籤: , , ,

你心裡可以容納祂的道嗎?

「我知道,你們是亞伯拉罕的後裔,你們卻想要殺我,因為你們心裏容不下我的道。我所說的是在我父那裏看見的;你們所做的是在你們的父那裏聽到的。」(約8:37-38)

 

活潑常存的道,有多活潑?

當日以色列的宗教領袖容不下主耶穌所講的「新」道理,接受不到「改革」呼聲而要滅口。今日其實這故事仍不斷重覆出現,不同地方有不同形式的「滅口」,包括奪去生命、奪去自由、奪去言論空間等等。

 

新道理並不一定沒有聽過,只是不接受。495年前的宗教改革,馬丁路德提出的改革其實是人所共知有問題的惡習和惡法,只是當樣的人經過衡量計算代價後,認為神可得罪,人不能得罪,因此而要對改革者趕盡殺絕。

 

主耶穌對著當權者說,他們所做的是人的教訓,來自傳統而不是真理,今日這番話對我們又有何意思?

 

我們堅守與跟隨的人的傳統與習慣,還是聖經真理?我不是反對教會傳統,但凡傳統是來自一特定的時空,回應當時的特定需要,今日適用與否需要小心反思討論。

 

當日主耶穌進入聖殿時推倒找換銀錢的攤檔,因此本來是便利獻祭者的服務本末倒置了,成了剝削窮人的利器。當日羅馬教會的贖罪卷原意是讓不能以行動服務表示悔改的人,改以奉獻表達贖罪心志,可是卻成了儉財的工具。

 

當一項服務或工作失去原來意義便要停止,這就是改革的意思。今日的教會只若停留在固守傳統,不作時代性的反思,與當日逼害主耶穌的宗教當權者無異。

 

基督的道理是歷久常新的,祂的道也永活常存,問題只是宣講與行道者,把活的道守死了。我們的心容得下祂的道嗎?反思,再反思。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2/10/25 英吋 生命更新, 約翰福音, 靜思, 教會

 

標籤: , , ,

榮耀與尊重

耶穌回答他們說:「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裏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愛惜自己性命的,就喪失性命;那恨惡自己在這世上的性命的,要保全性命到永生。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哪裏,服事我的人也要在哪裏;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約12:23-26)

 

這段經文背景是主耶穌已進入耶路撒冷,群眾夾道高呼和撒拿,但主卻說出以犧牲作為榮耀的一番話。反覆思量,甚麼是榮耀?受人歡迎?得高望重?還是活出有意義及使命的生活?

 

並不是太多人每日都知道自己在做甚麼,為何而做。就算已經行在神的使命與旨意中的事奉者,也有軟弱的時候,也有迷失的時候,不知道自己在做甚麼,為何而做。

 

主耶穌知道自己進入耶路撒冷的原因,是要走上十字架的道路,要成就救恩的使命。但他知道,此刻群眾的崇拜並不是祂所想要的,因為這些人期待的是地上的君王,而不是那天上的大祭司。

 

知道自己使命與目的,堅持到底,不受眼前的榮耀所蒙閉,是獲得最終成功的方法。

 

除了人的稱許外,主耶穌還立下榜樣,讓跟隨祂的人學習祂。祂說:「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哪裏,服事我的人也要在哪裏」,祂要走向十字架,要學習祂看使命比生命更寶貴的價值觀,成為祂跟隨者的標記。

 

不過,更重的是:「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回到一個基本問題,先不要說服侍神是人的需要還是事工的需要,也不要說我們會得到甚麼好處,先看我們需要誰的尊重?當然越多人越好,最理想是得到所有人的尊重,不管認識不認識。

 

也許我們要回到最核心的問題,世人的尊重固然好,但若與神的尊重相比,哪個更重要更尊貴?事實上,神的稱許與世人的讚許往往不能並存,你怎抉擇?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2/10/22 英吋 約翰福音, 領袖, 僕人

 

標籤: , , ,

微小但舉足輕重的行動

約1:40-42

表面看似微不足道,但原來小小的行動,或許只是一句說話、一個眼神、一聲問候會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別人的影響力,不論正面或負面,有些時候是不經意地發出的影響力。

聽了約翰的話而跟從耶穌的那兩個人,其中一個是西門.彼得的弟弟安得烈。他先找到自己的哥哥西門,對他說:「我們遇見彌賽亞了。」(「彌賽亞」翻出來就是基督。)於是安得烈領西門去見耶穌。耶穌看着他,說:「你是約翰的兒子西門,你要稱為磯法。」(「磯法」翻出來就是彼得。)(約1:40-42)

福音書提到安得烈的經文不多,算是耶穌門徒的一個,就如今日電視電影的三、四線演員。有人認識,但卻不出名,也沒甚麼特別。就算在人眼中不甚突出,但若願意被神使用,也能產生不一樣的影響力。

安德烈做了一件改變人類歷史的事,就帶領自己的哥哥西門,即彼得去認識主耶穌。彼得便蒙揀選,成為未來教會的領袖。

我們也許沒有想到自己一個小行動會帶來甚麼結果。葛培理和白立德的主日學老師沒有想到他的主日學課堂會教出兩立廿世紀出色的佈道家。戴德生的祖父也沒有想到自己為中國福音需要的禱告帶來的結果是由他的孫子所創立的內地會來實現,數以萬計的中國人因內地會的事工得到救恩。

還有不少人因著發出一句邀請,整個家庭歸主、一句安慰話停止了一個人的自殺念頭……

不要輕看自己一個微小的行動或說話,它的威力可能遠超你的想像。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2/09/24 英吋 生命更新, 約翰福音, 宣教, 新約人物

 

標籤: ,

有話直講

約4:16-18

在教會處理紀律的問題,如何開口?又或者,看到弟兄姊妹行為有偏差,是客客氣氣,不著邊際地談,還是單刀直入問題的核心?主給我們一次示範:

耶穌對她說:「你去,叫你的丈夫,再到這裏來。」

婦人回答,對耶穌說:「我沒有丈夫。」

耶穌說:「你說沒有丈夫是對的。你已經有過五個丈夫,你現在有的並不是你的丈夫。你這話是真的。」(約4:16-18)

讀到這一段主耶穌與撒瑪利亞婦人的對話節錄,細想,主是否太直接?是明明的為難她?在中國人的社會,這麼敏感,甚至屬於私隠的問題,我們一般都難以啟齒。

不過,主耶穌直接指出這婦人的私生活前經過一輪的對話,這一輪的對話建立了些許信任的關係,這便是基礎。指正之先,必先有信。但我們也會察覺到,主跟她只是一段簡短的對話,引起了她對活水的期望,然後再引入這段歷史。

不少時候,我們為了在感情上不欲傷害對方,或者不想破壞關係而太「國王新衣」地不正視問題。明明是對方犯錯,但卻不是避開話題便是保當無事發生,不發聲就是默許,容讓對方也認為這不是錯,最後泥足深陷。

愛裡沒有懼怕,若出於愛心,誠實的話還是必需講的。當然,如何有話直說而把傷害減至最低倒是一個學問,中間的平行並不易掌握。正面點出了問題所在,為的是挽回對方,讓對方得到一次聽真話的機會。

真心,誠意有時是需要付代價的,但若在彼此活在虛假中,以及因對方不接納你的真誠而暫時中止關係,二者之間你怎選擇?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2/09/18 英吋 約翰福音, 公義,

 

標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