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Category Archives: 以斯帖記

慶祝會可以榮耀神嗎?

帖9:20-32

以斯帖記是否應被列入正典曾經引起極大的爭議,而記念這段歷史的普珥日是否應被視作猶太人每年一度歡慶的節日也同樣被受質疑。

主要的觀點,是認為全書沒有提到神、又普珥日只著重吃喝玩樂,而且還質疑以斯帖與末底改是巴比倫人奉獻神祗的代表。不過,我們若從經文本身看,也不難發現這些質疑倒有其合理之處,但是,我們也可從另一角度來解釋。

末底改記錄這事,寫信與亞哈隨魯王各省遠近所有的猶大人,囑咐他們每年守亞達月十四十五兩日,以這月的兩日為猶大人脫離仇敵得平安、轉憂為喜、轉悲為樂的吉日。在這兩日設筵歡樂,彼此餽送禮物、賙濟窮人。於是猶大人按著末底改所寫與他們的信,應承照初次所守的守為永例。(9:20-23)

這時的末底改可謂權傾朝野,一個少數民族因為一次政治危機,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官,但他不忘本,仍以自己族群的福祉為首要。他擬定這一日為記念這個民族所經歷的一次大劫,如果我們站在神如何看顧祂的選民這角度看,這日可視為:

1. 記念耶和華的保護與守約,從危難中拯救他的子民;
2. 同聚歡樂,慶祝神施恩施慈愛的日子,祂的子民得享平安;
3. 慶祝仇敵被滅,公義被高舉;
4. 慶祝的同時,也記念貧窮的弟兄,不忘賙濟窮人。

記念耶和華的作為,也只是一個假設,不過,站在猶太文化的觀點上看,這假設是可以成立的。若站在這觀點上看普珥日,單純為本民族慶祝,也是可以成立的,因為這裡己假設了一切的勝利,人民的平安都是來自神的。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8/08/25 英吋 以斯帖記

 

該死的哈曼

帖7:3-10

哈曼該死,因為他妄自尊大,目空一切,又自比為神要人跪拜。這樣的人,神定必收拾,也許在以斯帖及末底改前出現的危機,是神收拾這末底改的計劃之內。

上樑不正下樑歪,有亞哈隨魯這暴君上司就有哈曼這恃勢凌人的傢伙。但神仍會在其中掌權嗎?以斯帖豈入嫁入了狼窩?當我們進入這樣的一家公司,甚至一間教會,我們會問類似的問題嗎?

神用末底改及以斯帖來除掉哈曼,但神不止用他們二人:

以斯帖部署多時,又有整個民族為她這計劃禁食禱告,那有不用她之理?

王后以斯帖回答說:「我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以為美,我所願的是願王將我的性命賜給我、我所求的是求王將我的本族賜給我。因我和我的本族被賣了,要剪除殺戮滅絕我們。我們若被賣為奴為婢,我也閉口不言,但王的損失,敵人萬不能補足。」亞哈隨魯王問王后以斯帖說:「擅敢起意如此行的是誰?這人在哪裏呢?」以斯帖說:「仇人敵人就是這惡人哈曼。」哈曼在王和王后面前就甚驚惶。(7:3-6)

計劃多時,就是等待這時機,說這番話。其實,這番話也不至於定哈曼死罪,因為是王下詔給予哈曼這權力與地位,而哈曼這樣做也不見得有損於亞哈隨魯的名聲,這只是以斯帖的說話技巧。

以斯帖這番話並不能除滅哈曼,令哈曼受苦的是他自己。王的怒火沒有即時向哈曼發作,他出去外邊也許是想想到底發生了甚麼事,應當如何處理,可是,當他回來後看到的場境,他不得不下殺戒。

王便大怒,起來離開酒席往御園去了。哈曼見王定意要加罪與他,就起來求王后以斯帖救命。王從御園回到酒席之處,見哈曼伏在以斯帖所靠的榻上,王說:「他竟敢在宮內,在我面前凌辱王后麼?」這話一出王口,人就蒙了哈曼的臉。(7:7-8)

哈曼表現出自己理虧,王還有甚麼可說的?這一切都是他攪出來的,所謂自作自受,連型具都是他自己預備的。

伺候王的一個太監,名叫哈波拿,說:「哈曼為那救王有功的末底改,作了五丈高的木架,現今立在哈曼家裏。」王說:「把哈曼挂在其上。」於是人將哈曼挂在他為末底改所預備的木架上,王的忿怒這才止息。(7:9-10)

就連王的太監也知他造木架一事,就連王身邊的太監都在這時加一把刀在哈曼頭上,這哈曼可算是十分該死。在這裡我們看到,哈曼該死是因為自作孳、犯眾增。

處身一個惡劣的政治及社會環境中,神的公義仍會彰顯。對祂子民的要求,就只有忠於職守,做一個義人,其餘的,祂會安排。這也許是我們面對逆境所需的信。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8/08/25 英吋 以斯帖記

 

誰在掌權?

斯6:1-3

面對危機,在人眼中無可能挽救的時候,我們可以怎樣?

當哈曼要殺害所有以色列人,皇后以斯帖也盡力等待機會時,神在哪裡?這全是人的計劃可以拯救整個民族嗎?

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如果我們相信神在歷史中掌權,祂必不對屬祂子民的處境視而不見。當人算做盡時我們也不可忽略神的工作仍未完成。

那夜王睡不著覺,就吩咐人取歷史來念給他聽。正遇見書上寫著說:王的太監中有兩個守門的辟探和提列想要下手害亞哈隨魯王,末底改將這事告訴王后。王說:「末底改行了這事,賜他甚麼尊榮爵位沒有?」伺候王的臣僕回答說:「沒有賜他甚麼。」(6:1-3)

亞哈隨魯王的行徑有點奇怪,首先是失眠的人怎會去看文件?這裡雖說是歷史,但這片段發生在數年前,要看歷史為甚麼會選這麼近期的?而且,一個暴君如若這麼愛讀歷史,那他必定從歷史中學習很多治國的本事,斷不會成為暴君。總之,這是一個不尋常的行徑,而這行徑又「剛巧」救了末底改。

這歷史的巧合是甚麼?我認為是神在歷史掌權的明證。全個帝國127個行省的資料不看,就自首都;首都這麼多年的資料不看,就看近年的一件沒有完成的工作。也許對王來說是很隨意的,也許隨從的人跟末底改是老友,刻意等這機會把這片段念給王聽,不管怎樣,這事發生在皇后以斯帖宴請王與哈曼之前,對想謀害末底改的合曼總是不利。

當然,這段歷史還要看當日末底改的忠心,在《你忠於誰?》中,我提及作為少數民族的末底改,盡忠職守,就算上司可惡,他也盡力做好本份。王沒有給他甚麼賞賜他也不計較。但神卻計較,而且在最適當的時候計,因此便拯救了整個民族。

神的時間永遠最好,祂不賞賜你因為那更大更好的賞賜。在末底改這故事中,回應一個人的好行為,可以是利用他拯救一個民族。就是因為末底改過去的中心,王要賞賜他時便把整個民族從危機中拯救過來。

因此,當我們中於所托,作為神的兒女,每一件工作都是給主作的,不是給人作的,賞賜在神。祂當權作王,因此,祂必記念我們所行的。當危機來到,人盡所能也未有把握改變現狀,請不要灰心,因祂掌權。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8/08/24 英吋 事奉, 以斯帖記

 

「死就死吧」的勇氣

斯4:13-17

這一段是以斯帖記最為人熟識的一段對話。面對民族滅亡危機,末底改向皇后以斯帖提出要求,要她想想辦法挽救她的民族。但我們不可忽略這時期仍是猶大國被巴比倫滅國後的數十年期間,而以斯帖的國藉其實一直未為人知。

以斯帖未曾將籍貫宗族告訴人,因為末底改囑咐他不可叫人知道。(2:10)

在這處境下,猶太人面對滅族的危機,皇后以斯帖如挻身為猶太人說話,她的身份便會被揭露。因此,她的猶疑是可以理解的,再者,也是末底改要她隱藏身份的。面對義父不同處境下的「矛盾」要求,她可以是無所適從。

末底改託人回覆以斯帖,說:「你莫想在王宮裏強過一切猶大人,得免這禍。此時你若閉口不言,猶大人必從別處得解脫、蒙拯救,你和你父家必致滅亡。焉知你得了王后的位分,不是為現今的機會麼?」 (4:13-14)

末底改這番話說得再清楚不過:

第一,他警告以斯帖不能幸免,縱然今日沒有人知道她的宗族,但查察過後,她的身份始終會被揭露,一樣要死。
第二,神的拯救不會限於某一人、某一時,末底改堅信,耶和華必施拯救。
第三,以斯帖成為皇后並不是歷史的偶然,也不是毫無意義的事件,昔日神提昇她,今日神使用她。

這三點對我們今日的事奉者來說也很有意義,因為應用在我們的事奉處境也同樣合理。神用我們,只是給我們機會去經驗神蹟奇事,不是我們有甚麼本事,而是我們本是屬神的人,當享有事奉神的好處。

然而,對以斯帖來說,這番話也是一種威嚇,因此跟他談條件:

以斯帖就吩咐人回報末底改,說:「你當去招聚書珊城所有的猶大人為我禁食三晝三夜,不吃不喝。我和我的宮女也要這樣禁食,然後我違例進去見王。我若死就死吧!」 (4:15-16)

禁食本質上是一個很重視這次事件的表現。也許她同時在想用甚麼策略去面對哈曼的陰謀,但她也知道,這次是兇多吉少。原因是她除了違例見王會被處死外,她的猶太人身份也是一種欺君的死罪。當然,作為皇后及妻子,她在丈夫心目中的印象也有所預算。她會否被處死,是一個賭博!

「死就死吧」這不是隨意說的,她是說實話。

我欣賞末底改,也欣賞以斯帖的智與勇。「死就死吧」是她權衡使命與個人前路,甚至生死存亡時的決定,這也是我們應有的事奉態度!雖說我們事奉不一定會談到生與死的代價,但更重要的,是權衡誰最重要,是自己?是神?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8/08/15 英吋 舊約人物, 事奉, 以斯帖記

 

面對權貴

斯3:1-2

談到政治,每個年代、每個文化都有小人,但除了指罵他們的行為外,還有甚麼可以做?

這事以後,亞哈隨魯王抬舉亞甲族哈米大他的兒子哈曼,使他高升,叫他的爵位超過與他同事的一切臣宰。在朝門的一切臣僕都跪拜哈曼,因為王如此吩咐。惟獨末底改不跪不拜。(3:1-2)

小人當道,選擇順應潮流,還是逆向堅持原則,還是保持和而不同?我們自古有所謂好漢不吃眼前虧,也有識時務者為俊傑的看法。只是,明知公然反對不會有好下場,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確實需要勇氣,我們稱這為道德勇氣。

末底改憑甚麼公然反對哈曼?憑他的王后義女?他對耶和華的忠心,像但以理一樣?

如果在中國,末底改貴為「國舅」,應是權傾朝野的重臣。可是,在波斯王朝對這些少數民族的皇后本來就沒有甚麼重視,在加上前一位皇后瓦實提的「不識時務」,王后和她的家族實權實在不大。當然,末底改與哈曼有政治上的鬥爭也不足為奇,但這樣當權的是哈曼。而末底改不願跪拜哈曼,相信他有道德勇氣,又有權力的考慮在背後。

不過,這是一個純道德或純政治的考慮嗎?我相信這裡也有宗教的考慮,作為猶太人,律法上明言不可跪拜任何偶像。有時,我們會把所面對的問題非宗教化,便以「一般」的方法處理,跟信仰沾不上關係。

我們不用「泛宗教化」去處理所有問題,不過,也不能忘記我們的信仰立場是生活的指標,這生活的指標指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只是我們在許多時候視而不見而已。

因此,面對權貴,不論我們要和而不同,或是識時務,也不可忘記誰是我們的神,誰是我們要效忠的對象!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8/08/14 英吋 舊約人物, 領袖, 以斯帖記

 

你忠於誰?

斯2:21-23

面對一個強大,但不大受歡迎的國家,作為少數民族可以做甚麼?我說這個故事的主角並不是以斯帖,而是末底改。他只是一個普通的小市民,不一定有或沒有為民族做點事的大志。

當那時候,末底改坐在朝門,王的太監中有兩個守門的辟探和提列惱恨亞哈隨魯王,想要下手害他。末底改知道了,就告訴王后以斯帖。以斯帖奉末底改的名報告於王,究察這事,果然是實。就把二人挂在木頭上,將這事在王面前寫於歷史上。(2:21-23)

坐在朝門也許是末底改的工作所需,但聽到這暗殺陰謀,他不一定要作任何反應。就算自己的義女貴為王后,他也不一定要向上報告。況且,這是暴君,他死了也沒有人會認為可惜。但末底改吃誰的糧,便效忠誰。事實上,因為這次功勞而拯救了整個民族。當然,這時的末底改只是在責任上盡忠,而不是為未來鋪路!

其實,不論我們在哪裡工作,上司是甚麼人,我們都當盡忠。所有在上位的權柄都是來自神的,因此,不論上位的是誰,都當盡力!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8/08/13 英吋 舊約人物, 事奉, 以斯帖記

 

又一個帝國下的故事

斯1:1-5

這個故事的背景很重要。經過以斯拉與尼希米後,再看另一個猶太人在外邦宮廷的鬥爭故事。這本雖名為以斯帖記,但實際上的主角,我認為是她的義父末底改。

為甚麼這個故事的背景重要?

作為弱勢社群、作為社會上的少數派、面對異教的政權,作為少數的基督徒我們應如何自處?我們教會的傳統來自歐美的差會,他們在社會上並不是弱勢社群。他們來華時帶著的是政治與軍事的資源,以及民族文化的優越感,這與我們今日面對的社會處境有很大的不同。從這角度看,猶太人在異邦的故事更合華人教會的處境。

這個故事發生在波斯帝國,這帝國到底有多大?

亞哈隨魯作王,從印度直到古實統管一百二十七省。亞哈隨魯王在書珊城的宮登基,在位第三年,為他一切首領臣僕設擺筵席。有波斯和瑪代的權貴,就是各省的貴冑與首領在他面前。他把他榮耀之國的豐富和他美好威嚴的尊貴,給他們看了許多日,就是一百八十日。這日子滿了,又為所有住書珊城的大小人民在御園的院子裏設擺筵席七日。(1:1-5)

國境由非洲的埃塞俄比亞到印度,跨過了三大洲,包括了今日中東、西亞、南亞及東歐的部份地區。這次大排筵席就花了半年時間,又在首都放假七天,天天設宴,是歌舞昇平的歲月。小小的猶太人在這龐大的帝國中算不得甚麼,根本沒有甚麼重要性。

這亞哈隨魯王並非是個甚麼的好人,是個暴君。不要妄想他們善待不同的民族,更不要想他會對猶太人的神──耶和華有甚麼興趣。

在這背景下,誰願意在這暴君下工作?那不是人心惶惶的工作環境嗎?又在這大國面前,作為少數民族,為了自己的民族可以做甚麼?打游擊戰?獨立運動?或放棄自己的文化?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8/08/12 英吋 舊約人物, 以斯帖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