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Category Archives: 彼得前後書

愛—履行使命的動力

約14:15-21、彼前3:13-22

以下這句話我肯定你有聽過,大部份人都有想過但就不一定講出口:要我聽你話,你算老幾?如果發司號令的人是老闆,你可能只在心裡滴咕;如果這人是下屬,你可以叫佢聽日唔使返工!

你在街上隨意遇上一個人叫對方:唔好郁,企係度!同對你個仔講:唔好郁,企係度!又或者一個警察講:唔好郁,企係度!效果全不一樣,因為身份、關係的不一樣。

原來聽命、順服是有處境性的。要我聽你話?除非你係…我老婆?牧師?上司?

教會內也講順服。教會所講的順服,不是因為角色與身份,而是關係與愛。我們的關係有多深入?你與我有多認識?這都決定我會否聽你話!

今日的福音經課給我們一個很清楚的教導──教會就是一個愛的群體,而這愛的群體是由基督親自設立。

愛・順服

約翰福音14:15-21這段經文,是主耶穌離世前的一篇較長的講章與禱文的開頭。讀下去我們的印象是神應許賜聖靈,但留心看,大前提和結論,都是講愛與順服的關係。

你們若愛我,就會遵守我的命令。(約14:15)

有了我的命令而又遵守的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人,我父要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親自向他顯現。(約14:21)

我們若愛基督,就會順服祂,聽祂的話。因為我們知道祂的話是最好的,祂的心意也是最好的。

但我們要知道最好是不夠的。父母給予子女的一切都是最好的。有那個父母會否認?至少在意欲上是要把自己所知道認為是最好的給予子女。如果真的是這樣,這個世界就不會有所謂怪獸家長!

人,無最好,只有神才有最好。所以不單止要愛,還要遵守神的命令。神的命令:愛人如己、愛仇敵、獻上最好……都是為我們好的命令。你返教會多少年?願意順服嗎?如:我想你大概也不會反對返崇拜要準時。但我做到,做不到…如果返工遲到早退無後果,除時可以唔返工又不用請假,有多少人會守時?

神知道我們軟弱,但祂對我們的要求並沒有改變,沒有把祂的標準降低。但祂卻做多一點,讓我們可以達到目標,順服祂,去愛祂。就是同在的應許。

愛・同在

約翰福音這一段經文有一個大括號,最外層就是要求愛、要求順服。如果停在這裡,我們大概也很容易放棄遵行有關的教導。但主有後著!

我要求父,父就賜給你們另外一位保惠師,使他永遠與你們同在。 (約14:16)

主耶穌為我們求,因為祂知道我們軟弱,求父差遣保惠師。保惠師的意思,有點像法庭上的辯護律師,但又不止於一種收錢辦事的律師,而是朋友、帶領者、安慰者。前面提過有愛的關係才會聽命。

這保惠師就好似生命師傅一樣,時常提醒,又為我們遮風擋雨。如何遮風擋雨?保羅提過,我們所遇的試探無非是我們可以承受的,即是聖靈把那些我們不能承受的試探與苦楚早已過濾了,為我們擋開了!這是保惠師的責任。

而這保惠師,是主耶穌離世前向父神求回來的。意思就是,主耶穌知道父神的心意,也知道人的軟弱,因此向父神求聖靈來常住我們裡面,從而讓我們體會與父神的親密關係。

到那日,你們就會知道我在父裏面,你們在我裏面,我也在你們裏面。(約14:20)

我們與父神──主耶穌建立親密的,愛的關係。
神要我們愛祂又遵守祂的命令。
但我們卻是軟弱的,縱然願意也力有不棣,因此主為我們祈求,真理的靈,成為我們的同行者,讓我們時刻傾聽祂的提醒,好叫我們走正路。

這還不夠,祂還應許:

我不會撇下你們為孤兒,我必到你們這裏來。(約14:18)

祂會再來,這才是永遠同在的應許。現實生活中,聖靈與我們同工,給我們提醒,但終有一天祂必再來。信主以後,我們進入了另一個世界,這個世界有著不一樣的價值觀。從前認為對的、無所謂的,如今因為遵行神的話,都要改變。

弟兄妹妹,不能,不能走老路,要改變。愛神就要順服神的命令。不要緊,神知道我們的軟弱,祂應許不會丟下我們不顧,與我們同在。

愛・行動

今日三代經題還提到愛的另一個重要層面,是行動。

其實今日題目定為:愛—履行使命的動力,就是要告訴我們,愛不要只停留在腦袋中、言語中,還要在行動中。

彼得前書所提到的經文,是關於為義受苦的教導。對於我們今日而言,簡單來說,就是時刻順服主的命令,如此就能以自己的生命作見證。

只要心裏奉主基督為聖,尊他為主。有人問你們心中盼望的理由,要隨時準備答覆;不過,要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要存無虧的良心,使你們在何事上被毀謗,就在何事上使那些凌辱你們在基督裏有好品行的人自覺羞愧。(彼前3:15-16)

作見證是每一個基督徒的本份,講見證只是其中一部份工作而已。別人會因為我們的行為品行而認識神,不是單止言語。我不是否定口傳福音的重要,是重要的,但我們的品行在今日充滿各樣虛假資訊的年代更為重要。為何與家人相處困難,是行為!

Well done is better than well said. ~Benjamin Franklin
When deeds speak, words are nothing. ~African Proverb

而使徒行傳中提到的,就是保羅到了雅典城的宣教片段。若沒有愛,那裡來動力與勇氣面對一個陌生的環境?

若沒有愛人的行動,誰曉得你的神是怎樣的神?你講啫,我就要信?
若沒有神的同在,誰有持續歷久不衰的見證能力?
若不順服主,遵行祂的命令,誰配得上稱為基督徒?

基督徒還有好名聲,靠你!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1/06/01 英吋 約翰福音, 講章, 宣教, 彼得前後書, , 教會

 

神的時間規律

彼後3:8-13

在思想傳道書時,認識時間規律是一大重點,我們要認識自己對時間的無知,明白主才是時間的主人。從這觀點來回看我們今日所發生的一切,視野會有所不同。

不單是所羅門,彼得也教我們用神的時間觀看今日。首先,就是我們把時間看「死」了,把神「限制」了:

親愛的弟兄啊,有一件事你們不可忘記,就是主看一日如千年,千年如一日。(3:8)

主看時間是流動的,而同祂超越時間的限制。當我們想到主也必看重我們,應許未成就只代表神未完成祂的工作。我們祈求的改變未到,不是祂不應允,而是祂在我們身上的工作仍未完成。

第二,就是神對愛的執著,勝於準時:

主所應許的尚未成就,有人以為他是耽延,其實不是耽延,乃是寬容你們,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3:9)

祂不會因為愛而把標準降低,祂仍堅持公義的標準,只是,祂有耐性,仍等待罪人悔改,一日未死他們仍有機會。

既然我們不是時間的主人,我們便不能說:等我完成甚麼甚麼才悔改吧!我們真的可以把握明天嗎?因此,我們便要珍惜及把握神給我們的時間:

這一切既然都要如此銷化,你們為人該當怎樣聖潔,怎樣敬虔,切切仰望上帝的日子來到。在那日,天被火燒就銷化了,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鎔化。(3:11-12)

敬虔度日,因為不知道神在甚麼時候來到。最後,神的時間不會終結,但神給人的時間總有完成的一天,只有持守所信,我們才有盼望,這盼望在於神的賞賜:

但我們照他的應許,盼望新天新地,有義居在其中。(3:13)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8/11/10 英吋 彼得前後書

 

沒有理性的牲畜

彼後2:11-22

護教也是教會重要使命之一,因為傳福音以後,信徒還得在教會真理裝備下成長,否則那些假教訓來到教會,便把這些原已得聞福音好處的離開教會。因此,彼得繼續罵這些假先知和假教師,他們是教會首要的禍害。我記得多年前一位老前輩這樣描述中國教會的最大挑戰:異端比逼害更傷害教會,前者把信徒拉走,可能一去不返;後者卻只會讓教會更增長,更興旺。

因此,彼得痛斥異端:

但這些人好像沒有靈性,生來就是畜類,以備捉拿宰殺的。他們毀謗所不曉得的事,正在敗壞人的時候,自己必遭遇敗壞。(2:12)

這裡形容他們為「沒有靈性」的畜類,但修訂的和合本譯為「沒有理性的牲畜,生來就是要被捉拿宰殽的」。不論怎樣,他們不是完整的人,因為神造人,賜人有生命靈氣,會思考、懂反省、有感性,更重要的,還是有渴慕真理的靈。他們反基督並不是因為無知,而是另有主見:

他們曉得義路,竟背棄了傳給他們的聖命,倒不如不曉得為妙。俗語說得真不錯:狗所吐的,他轉過來又喫;豬洗淨了又回到泥裏去滾;這話在他們身上正合式。(2:21-22)

他們是聽過又知道真理,卻顯然另有想法與教導。對於這類人,只有割蓆。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8/11/10 英吋 彼得前後書

 

主的審判與拯救

彼後2:1-10

彼得在這信中常提及假先知、假師傅,可見當時教會充斥著不少似是而的教訓與道理,以至彼得需要一而再地提醒教會領袖要防備異端。在這些提醒中,彼得很強調主的審判,對惡意破壞真理的零容忍態度:

他們因有貪心,要用捏造的言語在你們身上取利。他們的刑罰,自古以來並不遲延;他們的滅亡也必速速來到。就是天使犯了罪,上帝也沒有寬容,曾把他們丟在地獄,交在黑暗坑中,等候審判。(2:3-4)

神的審判也包括了天使,也即是所有被造之物都在神的審判範圍下,並沒有例外。所以,人犯罪,無論甚麼罪都沒有例外,都在公義的審判下。這是絕對的真理、絕對的標準。因此,今日我們偶而想到神的標準有相對性與條件性便要小心,有時我們會說在某些條件下神會這樣看,這只是我們一廂情願的看法,也許是我們對神的認識不足罷了。

那為甚麼我們有時看到神的公義沒有即時、明顯地彰顯於我們眼前?仍有作惡的、仍有傳異端的,他們的審日何時才到?

這是神寬廣的一面,為了惡人身邊的義人:

上帝也沒有寬容上古的世代,曾叫洪水臨到那不敬虔的世代,卻保護了傳義道的挪亞一家八口。又判定所多瑪、蛾摩拉,將二城傾覆,焚燒成灰,作為後世不敬虔人的鑑戒;只搭救了那常為惡人淫行憂傷的義人羅得。(2:5-7)

神按自己審判的標準,沒有寬容的餘地,但按祂慈愛的一面,祂不願看到自己所愛的義人受累。在審判中仍有拯救。

當然,我們知道自己得稱為義,全是神的恩典與憐憫,若知道神的恩典而不接納,這是人拒絕接受拯救,審判終究會臨到。

主知道搭救敬虔的人脫離試探,把不義的人留在刑罰之下,等候審判的日子。那些隨肉身、縱污穢的情慾、輕慢主治之人的,更是如此。他們膽大任性,毀謗在尊位的,也不知懼怕。(2:9-10)

這標準是不會改變的。對我們而言,除了認識神黑白分明的標準外,更認定這是白白的恩典。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8/11/08 英吋 彼得前後書

 

蒙召與上帝的「本性」

彼後1:3-11

彼得很強調蒙召的身份,意思是,他很強調我們是誰,是誰把救恩帶給我們,又是誰改變我們,我們的人生使命是甚麼等等。在彼前2:9他已清楚闡明我們如何及為何被召,如今,他又再次強調我們身份的獨特性。

彼得很強調我們脫離從前的行為,因為被召以前我們的生活是敗壞的,如今得著新的身份,就能分享主的「本性」:

因此,他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叫我們既脫離世上從情慾來的敗壞,就得與上帝的性情(和合本修訂版譯「本性」)有分。(1:4)

甚麼是上帝的「本性」?彼得沒有直接解釋,但他卻列舉了一些素質。這些素質我看是彼對教會領袖一些屬靈操練的要求,目的是希望這些領袖堅持主道,在事奉中不會中途被打敗:

所以弟兄們,應當更加殷勤,使你們所蒙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你們若行這幾樣,就永不失腳。這樣,必叫你們豐豐富富的得以進入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永遠的國。(1:10-11)

這些素質,按彼得列出的優先次序是:

信心(1:5):這是基本的,彼得在這裡是假設先有信心再其他。

德行(1:5)–>知識(1:5)–>節制(1:6)–>忍耐(1:6)–>虔敬(1:6)–>愛弟兄的心(1:7)–>愛眾人的心(1:7)

這些都屬於聖靈的果子,由對神的信心開始,造就自己良好的品德,又在操練個人跟神的關係發展,直到對別人的愛。這不一定有先後次序的發展,也許這些素質都可同時發展。由自己素質開始,有點儒家「修身齊家」的味道。可見這是神對人的要求之餘,要與人良好相處也是必需的。

另外,華人教會常單一地表達傳福音是聖靈的果子,也是主耶穌要求我們作工的唯一內容。沒有果子即是沒有帶領人信穌耶,沒有好好完成主的吩咐就等同沒有足夠的決志數量,但彼得怎樣說?

你們若充充足足地有這幾樣,就必使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閒懶不結果子了。人若沒有這幾樣,就是眼瞎,只看見近處的,忘了他舊日的罪已經得了潔淨。(1:8-9)

有這幾樣便可以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結果子,這並未直接提向人傳福音。沒有這幾樣,人就忘恩,忘了神從前如何改變他們,忘了自己的罪是如何被赦免。讀下去就發現這是建立品格的操練,是與上帝的「本性」有份的操練。

這樣看來,在彼得眼中,教會領袖不錯是要帶領多人得救,但基礎還是屬靈品格的操練,要活像基督就要在與主的「本性」上有份,有了這些聖靈的果子,即良好的屬靈品格,不論做人做事都倍添吸引力,事奉及見證都更有果效。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8/11/07 英吋 領袖, 彼得前後書

 

謙卑服侍

彼前5:5-10

作為事奉神的人,在教會內應以謙卑的態度來服侍,具體的模樣包括:

你們年幼的,也要順服年長的。就是你們眾人也都要以謙卑束腰,彼此順服;因為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5:5)

一.順服年長的,因為他們擁有的經驗與智慧是年少的學習對象。
二.彼此服侍,不是要求別人服侍自己,不論任何階層與學歷,又或任何年紀與性別,回到教會,就是弟兄姊妹,彼此都是服侍的對象。
三.討神喜悅的人,是謙卑的人。

所以,你們要自卑,服在上帝大能的手下,到了時候他必叫你們升高。(5:6)

四.追求及等待神的獎賞與鼓勵,並不是社會上的權位,任何人的自然傾向都是得人的擁戴,但教會內服侍的目標,是神的稱許。

你們要將一切的憂慮卸給上帝,因為他顧念你們。(5:7)

五.不要自視過高,以為自己能勝任各種難處,把各類工作都視為自己能力範圍內可以解決的,忘了可倚靠,又掌管這一切的神,徒添憂慮與壓力。

務要謹守,警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喫的人。(5:8)

六.不要在順境的日子自滿,以為自己過去的努力,如今可安安樂樂地享受成果,要時刻警醒,因我們是在作戰的狀態,稍一不慎便讓魔有機可乘,破壞我們合一的見證、破壞我們隊工的完整。

你們要用堅固的信心抵擋他,因為知道你們在世上的眾弟兄也是經歷這樣的苦難。(5:9)

七.謙卑並不是一味承認自己的不足,我們還要憑信心事奉,真正的謙卑是知道能力之源不在自己,但仍能戰勝困難。

那賜諸般恩典的上帝曾在基督裏召你們,得享他永遠的榮耀,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5:10)

最後,謙卑服侍的願景就是神透過你的事奉得榮耀,而你也可與祂同享榮耀,就象軍隊戰勝後凱旋回歸的榮耀。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8/11/06 英吋 領袖, 彼得前後書, 事奉

 

屬靈領袖的服侍態度

彼前5:1-4

彼得勸勉教會領袖如何領導教會。當然,彼得自己要有好的榜樣與「份量」才能有說服力。他首先重申自己也是一位領袖(作長老)、親自見證基督的受苦、深信可分享主再來的榮耀。

我這作長老、作基督受苦的見證、同享後來所要顯現之榮耀的,勸你們中間與我同作長老的人:(5:1)

說服力包括了個人作領導的經驗,他不是講理論,他有實際經歷,明白你的處境;也包括地位的憑據,不是來自職位,而是來自與基督的接觸;又包括信心的榜樣,即相信自己是得救以及得獎賞的一群。

今日我們作教導的,有這樣的條件便更有說服力。

務要牧養在你們中間神的群羊,按著上帝旨意照管他們;不是出於勉強,乃是出於甘心;也不是因為貪財,乃是出於樂意;(5:2)

另外,作領袖的主要職責是牧養群羊,並不是其他「業務」。而在牧養的過程中,不是按甚麼理論與傳統,更不是按個人喜好與突然間的感動來服侍教會,而是主的旨意。第二個重要的態度是甘心樂意,不謀個人的利益。如有私心,這事奉便會落入魔鬼的試探與引誘中。

不是轄制所託付你們的,乃是作群羊的榜樣。到了牧長顯現的時候,你們必得那永不衰殘的榮耀冠冕。(5:3-4)

第三方面,就是以行為見證說服群羊跟從你,而不是透過權力上的操控。最後,我們的眼光與目標定在神的榮耀上,而不是人的榮耀與成就。只有把我們的眼光放在神身上,這樣才能時刻提醒我們是誰,以甚麼方式與態度來服侍。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8/11/05 英吋 領袖, 彼得前後書, 新約人物, 事奉

 

要知道為何受苦

彼前4:12-16

「傷痕文學」與「牙痛文學」有何分別?一個為自己,一個為別人。前者也許會悲天憫人,後者更多無痛呻吟。

當我們定義在自己或別人身上發生的事是否苦難時,也可持這觀點看:是為自己?還是為別的人和事?

你們中間卻不可有人因為殺人、偷竊、作惡、好管閒事而受苦。若為作基督徒受苦,卻不要羞恥,倒要因這名歸榮耀給上帝。(4:15-16)

我幾乎認為無病呻吟的基督徒是一種羞恥。我們要凡事謝恩,而不是凡事投訴、埋怨;我們要凡事倚靠與盼望,而不是凡事咒詛。動不動便說是神不看顧、神的教訓,不是看得我們的神太小,便是看得自己太大。不過,作為一個有情緒的人,偶爾表達負面情緒也是無妨,但卻要謹慎,不可無限放大,說是神的甚麼甚麼。

我們受苦要有意義與價值,就只是為了基督、為了信仰、為義、為真理。若是為了這些原因,我們可視之為考驗:

親愛的弟兄阿,有火煉的試驗臨到你們,不要以為奇怪。(4:12)

而這考驗的臨到只證明我們是配得與基督同工,因此應是歡喜快樂:

倒要歡喜;因為你們是與基督一同受苦,使你們在他榮耀顯現的時候,也可以歡喜快樂。(4:13)

這樣的受苦是有盼望的,在神眼中看為寶貴,也可經歷與神同行的甘甜:

你們若為基督的名受辱罵,便是有福的;因為上帝榮耀的靈常住在你們身上。(4:14)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8/11/04 英吋 苦難, 彼得前後書

 

每人必有最少一種恩賜

彼前4:7-11

保羅教導我們認識不同的屬靈恩賜,彼得提醒我們每人都有恩賜,並且善用恩賜來造就人。

首先,運用恩賜的處境:

萬物的結局近了。所以你們要謹慎自守,儆醒禱告。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你們要互相款待,不發怨言。(4:7-9)

使徒相信主必快來,因此,在世生活的年日是有限的,因此更要把握機會,做該做的事。謹慎自守是我們今日生活的態度,要持守純正的信仰已經是一場爭戰,不容易打勝的仗。在這大前題下,信徒群體便是一同作戰,又彼此依賴的夥伴,運用恩賜的處境,是在一個信徒群體之內,用以互相造就。

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上帝百般恩賜的好管家。(4:10)

第二,彼得在這裡強調運用恩賜旳目的,是在信徒群體中運用恩賜來彼此服事,以至做到彼此「切實相愛」。擁有恩賜並不是為自己,而是為他人。

第三,運用恩賜的的態度,是要做一個好管家,運用、善用、培養、發掘恩賜,都是恩賜管家的責任。

若有講道的,要按著上帝的聖言講;若有服事人的,要按著上帝所賜的力量服事,叫上帝在凡事上因耶穌基督得榮耀,原來榮耀權能都是他的,直到永永遠遠。阿們。(4:11)

第四,按著上帝的規範來運用恩賜。這一節經文兩次提到「按著上帝」的來描述恩賜的運用,因此,恩賜是不能亂用的。

第五,恩賜是屬神的,是用來榮燿祂的,並不是用來榮耀自己。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8/11/03 英吋 彼得前後書, 事奉

 

向死人傳福音?

彼前3:18-20; 4:6

這是許多人的疑問。尤其東方的信徒、第一代的信徒。當我們是家族中第一個信主的時候,很自然會問,我們的祖先怎樣?他們沒有機會聽聞福音便離世,他們得救嗎?不是說我們的神是慈愛的,祂願萬人得救,不願一人沉淪嗎?為何不給他那些未聞福音的人機會?

教會甚討論這問題,我想除了有點複雜難處理外,更因我們傾向簡單邏輯,容易妄下結論。簡單地說,如果人死了還有信主的機會,大家固然開心,但也許變得沒有傳福音的動力,到不如絕對一點。

討論這問題以先,我的立場是要盡力、盡快以不同的方式傳福音,因為這是主的命令,也是我們對人關愛的最高表達,同時主必快來。

彼得在這封信中兩次提及有關的信息,我想他的態度是明顯的:

因基督也曾一次為罪受苦,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為要引我們到上帝面前。按著肉體說,他被治死;按著靈性說,他復活了。他藉這靈曾去傳道給那些在監獄裏的靈聽,就是那從前在挪亞預備方舟、上帝容忍等待的時候,不信從的人。當時進入方舟,藉著水得救的不多,只有八個人。(3:18-20)

這裡所講的,是主給人機會,縱然他們曾拒絕,主還是不忍。

為此,就是死人也曾有福音傳給他們,要叫他們的肉體按著人受審判,他們的靈性卻靠上帝活著。(4:6)

這也明顯吧,按彼得的理解,神是慈愛的,祂不願人沒有聽聞福音的機會,縱然人死了下到陰間,主仍給他們機會。這也是天主教為死人禱告的憑據。

讀聖經,我們不能不坦承有些地方我們不理解,其實,不理解也是很重要的,因為這是神的話,以我們有限的智慧,只能盡力去明白。就像這裡談到死人得救的問題,我只能說:有這可能。但我傾向相信,若他們在世上從未聽聞福音,按照神的慈愛,神還是會給他們機會的。就像末底改對以斯帖王后所講:此時你若閉口不言,他們必定從別處得解救,那他們的得救便與你無份了。因此,我們若有機會而不向身邊的人傳福音,問題在我們身上,是我們沒有盡本份。這人聽了而拒絕,是他的責任,神必審判,但若是我們閉口不言,那是我們的責任,神同樣也審判。

因此,我還是返回現況,要盡力傳福音,因為這是我的責任。他或她會否得救,在乎我認識他或她是有否向他們傳講。至於他或她在有生之年都拒絕,神必審判。但那些從未有機會遇上基督徒的人,他們的永生問題,由神負責。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8/11/03 英吋 彼得前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