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Category Archives: 舊約

以民為本

八福山的日出,提醒我們天國公民的身份及使命。以天國公民的價值觀,看今日社會的需要。

八福山的日出,提醒我們天國公民的身份及使命。以天國公民的價值觀,看今日社會的需要。

民11:4-29、雅5:13-20

這是兩年前國家主日的講章,講理想從來不難,堅持實踐,在臨近絕望之時仍不放棄,真難……
把當日處境的例子除去,以此文原則互勉。

今日講愛好難。以前講愛國,那個國家是以君主為代表,愛就等如完全順服。

今日講愛國就複雜多。稍為有腦的都知道,愛國不等如愛黨。那愛國等如甚麼?較理想的政治制度,是全民可以參與選舉帶領者。我們選出來的,我們可以下次不選他,這種監察與替換,是基於愛這個政權下的人民,這人民是誰?就是你和我所認識和不認識的鄰舍。所以當我連鄰舍也不愛,愛甚麼人民、愛甚麼國?

教會不是指導你政治立場的地方,教會是講述天國的群體,我們看到的是主耶穌對天國價值的堅持,以天國價值來面對社會及生活,並以此來鼓勵或評論時人的言行。

從民數記記載關於摩西如何帶領以色列民的數個片段,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以民為本的領導原則。換句話說,體現天國價值觀,應用在對國家或政治領袖的期望,就是一個以民為本的領導。這也是孟子的民本治國理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領袖需要積極面對民眾

跟隨者的反應,有時是很「討厭」的(民11:4-6),反反覆覆,好難服侍。作為領袖的摩西,也向耶和華「呻」(民11:10-15)。其中,更這樣表達:

我不能獨自帶領這眾百姓,這對我太沉重了。如果你這樣待我,倒不如立刻把我殺了吧!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不要讓我再受這樣的苦。(民11:14-15)

面對群眾,真的很難。摩西雖然想放棄,也發出怨言,但神一方面沒有否定他摩西的說話,另方面也沒有支持他放棄。其實,一群有限的人,或說一群罪人走在一起,有好事發生確實值得慶賀!人群的本質就是敗壞,作帶領的,你假設了有問題有困難會好過一些,因為這是必然的。

作為領袖,以民為本就要先預算不會一帆風順;作為領由,就是要以僕人心態,去服侍這些不可理喻,顛三倒四的人。作領袖真的不容易,不論是國家領導、特區首長,甚至一間小小機構、公司、教會,甚至小組的領導,面對光怪陸離的人,不易應付。

耶穌說:凡使這些信我的小子中的一個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扔在海裏。(可9:42)

雅各說:我的弟兄們,你們中間若有人迷失了真理而有人使他回轉,這人該知道,使一個罪人從迷途中回轉,會從死亡中把他的靈魂救回來,而且遮蓋許多的罪。(雅5:19-20)

這裡教導我們甚麼?不要絆倒人、不要傷害人。不管你有甚麼政治立場,教會只會按聖經真理發聲,高舉以民為本、尊重生命與自由的價值,來量度、監察政府施政。

不要絆倒人,不要傷害人。以民為本,就是以人民的最大需要為大前提。人的需要,最大的當然是靈魂的歸宿,因此,教會首要的任務就是福音。其次,就是就是天國倫理實的實踐,包括追求社會公義,社會公義就是其中保障及防範罪透過社會制度蔓延。

以民為本的領導,就是在面對民眾不同需要,仍積極地堅持愛他們、用僕人的心態服侍他們,不會因為他們在守秩序下表達不同意見時開坦克車輾過他們。

建立團隊協作

第二方面,以民為本的領導,是不會建立個人王國,也不會唯我獨專,反而是建立團隊協作的領導。當摩西面對沮喪,想放棄時,神如何回應?不是你獨自一人去面對,選立團隊一齊去面對:

耶和華對摩西說:你要從以色列的長老中為我召集七十個人,就是你所認識,作百姓的長老和官長的,領他們到會幕,使他們和你一同站在那裏。我要在那裏降臨,與你說話,把降給你的靈分給他們。他們就和你分擔帶領百姓的擔子,免得你獨自承擔。(民11:16-17)

面對壓力,不能一人獨自承擔,需要團隊。神不願人獨自承擔,包括你平日面對的工作、家庭、朋友間的問題,神必與你同在,同時神又有其他人在你身邊幫助你。只是你有沒有留意,有沒有回應。那七十長老不是當天才出生,神一早已預備他們,只是摩西沒有留意有七十毎可用的人,可這樣參與的人。

有人因為面子、自我形象、驕傲等原因而不接受幫助。也有人因為自卑而不接受其他人幫助。但也許,這提供幫助的人,是神回應你的禱告,來幫助你的天使。除了團隊可以幫助領袖外,還可以互相監督,互相保護。特別在今日的社會,別以為很有魅力的領袖就可以矇騙跟隨者,使他們成你謀取私利的工具,縱或有人甘於成為權與利的奴隸,民主制度就是把這一類的人掃走!

作領導面對的困難,很容易令人沮喪、氣餒,也因此容易軟弱,面對強權會屈服、面對利誘會跌倒。他需要幫助者,也需要諫友,彼此支持、彼此提醒和保護。以民為本的領導是一個樂意建立團隊,與人分憂的領袖。

胸襟廣闊的領袖

第三方面,以民為本的領袖,不濫權,願意凡事以民為先,以有效服侍民眾的方法為最優先,甚至到一個地步是願意放下個人利益。

當聖靈降臨到摩西那些幫手時,有兩在不在營中的長老也同樣受感說話,約書亞不以為然,想禁止他們,但摩西卻說:

摩西對他(約書亞)說:「你為我的緣故嫉妒嗎?惟願耶和華的百姓都是先知,願耶和華把他的靈降在他們身上!」(民11:29)

胸襟廣闊就是以民為本的領袖所具備的特徵。他不為私利,不為自已的名聲,因此也樂與人分享權力。前南非總統曼德拉,當選總統後在國會留下一些議席給白人,不逼害白人,不報復。得到權力後他提出:饒恕與復和,成為了今日南非的政治金句。

給跟隨者的忠告:胸懷普世的禱告

你們中間若有人受苦,他該禱告;有人喜樂,他該歌頌。你們中間若有人病了,他該請教會的長老們來為他禱告,奉主的名為他抹油。出於信心的祈禱必能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來;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得醫治。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5:13-18)

教會不是獨立於社會及世界的,我們要進入世界、服侍世界,見證基督。郭乃宏牧師曾說:教會沒有自己的使命,只有上主的使命。

你若認為自己甚麼也不能做,禱告你一定能。

今日是沒有權威的年代,人人都可以是專家,是時事評論員,似是而非的歪理隨處可見,要慎思明辨。我常常提醒自己,不論我在中國跑過多少個城市,我所見的都只是一角,不能代表全局。不論看到正面的還是負面的,都只是一角,不是全部,不能以偏盖全。

今日是國家主日,提醒我們作為地上的公民,神給我們生於斯長於斯,要承擔此時此地的公民責任。這責任並不是甚麼,而是愛我們此時此地的鄰舍。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4/09/08 英吋 雅各書, 領袖, 講章, 公義, 利未記民數記

 

標籤: , , , , , , ,

憑甚麼?

 

IMG_2238

試過敘事講道,不成功,我不是故事人,試過了,心息。不管怎樣,以斯拉的故事,值得多思想。

拉7-8

我一生都蒙恩

 

我名字的意思:神的幫助,我一生都蒙神幫助。相信我父母幫我改名的時候是帶著這樣的禱告,而神也信實地回應我家族向祂的禱求。 

 

我一生都蒙恩、蒙幫助,現在就告訴你我的故事。

 

我生為利未人,背景數起來也很顯赫,我的老祖宗,就是頂頂大名的首任大祭司亞倫。但是,如果你知道甚麼叫家道中落,你就知道這背景可能會帶給你更大的傷痛。

 

不是所有利未人或祭司都在這動盪的時局中持守本份。你讀過先知書,不論是以西結或是阿摩司,他們所指控的,就是領袖不行公義,只顧私利,當中,有我家族成員的大祭司。

 

如果你讀過被擄時期的詩篇,第137篇中所流露的,本來是事奉至高神耶和華時唱的詩歌,在巴比倫王宮卻被視為娛樂商品。

 

你們這時代有這荒謬的行徑嗎?事奉神本是認認真真,且是尊貴的機會,但卻淪為謀取私利的工具,娛樂大眾的商品。為了迎合市場大眾的口味,把我們的信仰隨意改動,又以人意凌駕神的律法與道德標準,把絶對真理相對化,處處只要求迎合人的胃口,而漠視神的心腸!

 

你可以想像下,在我家族歷史中,有如此不光彩的一頁,家勢顯赫,是光榮?還是負累?也許是這個原因,我的父母把我命名為以斯拉,心願就是神在我的一生中幫助我、引導我。我也相信,在我母腹之中,神已開始幫助我,造就我。

 

「這以斯拉從巴比倫上來,他是一個文士,精通耶和華-以色列上帝所賜摩西的律法。王允准他一切所求的,因為耶和華-他上帝的手幫助他。」(拉7:6)

先裝備,在等待

 

後人介紹我,一般稱我為文士以斯拉。之後,還加上一句描述──「精通耶和-以色列上帝所賜摩西的律法」。不錯,我從小喜愛耶和華的律法,這確實是神給我們這個家族的使命。不管先祖有好有壞,神的使命就是神的使命。我的家族雖曾有人放棄,但他們歸他們,別人怎樣堅持神的使命,可以成為我的榜樣,別人怎樣胡鬧可以成為我的警號,提醒我不要學他們。

 

我們生在外邦地,由我父母輩開始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們國破家亡,被擄到外邦之地,但80年前的一道喻旨,部份同族兄弟已先蒙召回歸故土,我們的家庭不在這首批回歸之列。但我的祖父母沒有因此而氣餒,反而教我們積極裝備自己。80年表兩代,到我已是第三代,我很多謝我的父母,他們沒有放棄。祭司家族在沒有機會服侍下等待是痛苦的,別人有機會而自己沒有服侍的機會更是痛苦,神教我們不要比較,忠於神給我的託付,主權在神。我的父母雖沒有機會回來耶路撒冷事奉,但卻堅持要我學習神的律法,把這使命傳承下去。

 

神國使命是給予有裝備的人,這是我堅信不移的。也許因為這個原因,在亞達薛西王的喻旨中稱呼我為「精通天上之上帝律法的以斯拉祭司文士」。

 

我不敢說這是合宜的稱謂,但來自一個外邦君王的口,至少這是一種肯定,肯定我們的神,是那至高創造者,比他所相信的一切外邦神都要大。而我作為服侍這位至高神的奴僕,得到外人這種肯定,並且由他所開的綠燈,在耶路撒冷擁有的資源去重建屬靈群體,更叫我感到驚訝。

 

我相信這不是因為我有甚麼學問,老實說,外邦的王有多了解我們這民族的信仰?他只是神手中的工具,為要完成對祂子民的承諾,就是回歸故士,重建聖民,而我也是為此被召。

明確的人生使命

 

有機會事奉是否我的人生目標?當然是,而更重要的是,這不是一般的事奉,而是與我的召命,即你們今日所講的人生使命宣言相乎。作為利未家族成員,一生以守護神的律法為己任,守護的意思,包括抄寫、解釋、教導,甚至當發現有人不依律法而行時,我們要行使紀律,按摩西律法懲罰那些犯罪者。因此,王也賦予我這樣的權力,證明他認同摩西律法是猶太地的律法,可以高於波斯國的法律。

 

你,以斯拉啊,要照著你上帝賜你的智慧,指派所有明白你上帝律法的人作官長、審判官,治理河西所有的百姓,教導不明白上帝律法的人。凡不遵行你上帝律法和王命令的人,當速速定他的罪,或處死,或充軍,或抄家,或囚禁。(拉7:25-26)

 

作為文士,忠於使命並不代表我只需要按著本子辦事,研讀聖言、抄寫經文便足夠。當然,做足本份其實是基本。我經常提醒自己,我所事奉的,是至高神,在列邦中沒有神像祂。然而,列邦中,有無數雙眼睛在看著,等著機會把我們的民族,我們的信仰除掉。約60年前,我們的同胞但以理不是因為在家中每日三次禱告便被丟在獅子坑嗎?若不是耶和華的看顧,不單是但以理,連我的祖父母也會喪命。我們常以為今日的順境是理所當然,又或今日的逆境是不幸。若沒有神保守,比今日更遭的事會更多。

 

因著神的看顧,神改變外邦君王的心,給我更多的信任、更多的權力。權力大,責任也大,看:

 

我亞達薛西王又降旨達於河西所有的司庫:「精通天上之上帝律法的以斯拉祭司文士無論向你們要甚麼,你們要速速辦理,直至一百他連得銀子,一百柯珥麥子,一百罷特酒,一百罷特油,鹽不限其數。凡天上之上帝所吩咐的,當為天上之上帝的殿切實辦理。何必使憤怒臨到王和王眾子的國呢?我再吩咐你們:至於任何祭司、利未人、歌唱的、門口的守衛和殿役,以及在上帝的這殿事奉的人,不可要求他們進貢,納糧,繳稅。」(拉7:21-24)

旁人怎看?你這群在社會上的少數民族,要甚麼有甚麼。像你們今日的社會,基督教享有多年的順境,政府有許多的優惠政策給你們,你們早已成為建制派。失去一些原來是優厚的,但卻不一定合理的條件便彷彿世界末日一樣,也隨便說是甚麼苦難或逼害!

你的選擇

當然,神掌權,掌管君王的心,給我各種方便。我沒抗拒。不過,我要設定界線,那些來自王的幫助,我接受、我善用,這是管家的責任。但我沒有向王求更多的優惠:

那時,我在亞哈瓦河邊宣告禁食,為要在我們上帝面前刻苦己心,求他使我們和我們的孩子,以及一切所有的,都得平坦的道路。我以求王撥步兵騎兵幫助我們抵擋路上的仇敵為羞愧,因我們曾對王說:「我們上帝施恩的手必幫助凡尋求他的,但他的能力和憤怒必攻擊凡離棄他的。」我們為此禁食祈求我們的上帝,他就應允我們。(拉8:21-23)

我以靠人的勢力為恥!我們既相信萬軍之耶和華會出手幫助,我們何需靠地上的勢力?若神感動君王的心,他出動出手幫助,我們當然歡迎。但若地上君王不出手,我們還有萬軍之耶和華作後盾,有何可怕呢?

 

我沒有忘記,神的最終心意是要重建聖民,建聖殿只是其中一步,若聖殿沒有聖民,這聖殿只是古蹟遺址,存在的意義只是憑弔懷緬。只有聖民在這殿中進行敬拜,這殿才稱得上為殿。我們的大君王所羅門,當他獻殿時稱這殿為禱告的殿,沒有人在這裡禱告,這殿怎能稱為至高者的聖所?神和人在這裡不能得到復和,反而在這裡奉上主之名互相攻擊,這還配稱為神的殿?

 

你可以問問,你這個時代的人,如何看神的殿?教會架構?還是看重內裡的聖民,他們與神的關係怎樣!

 

這解釋了我為何在回到耶路撒冷途中,先尋找有沒有利未人來參與事奉,第二便是禁食禱告,回到耶路撒冷後就在殿中獻上贖罪祭。為我們整個民族曾經離棄耶和華禱告救赦。先處理與神的關係,才做神的事工!

 

不過,這只是故事的開始。改變一個民族文化,並不是一時三刻,一些由上而下的措施就可以做到。你今日聽到的,只是我,以斯拉的故事的第一部份。也許你也身處同樣的處境中,甚麼處境?

有預備,進入了事奉崗位,學習靠神而不看人,雖面對逆境但在努力實踐神給你的使命,但願你也經歷到像我名字一樣,神的幫助!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4/04/24 英吋 領袖, 講章, 事奉, 以斯拉記

 

標籤: , , , , , ,

儲存神的話

詩119:11

知易行難,自古皆然,東西方文化都強調言行一致的重要。誠信的人是言行一致的人,保羅教導基督徒要「行事為人與所蒙的恩相稱」也是同一道理。多講,證明是重要,也證明是困難的。

教會多講原則少講實踐,除了因為講道者的個人經驗外,只談原則也相對地輕省。做了多年基督徒,不少查經或主日學的課堂也只是討論理論而已,一踫到應用問題便敷衍了事。但想到作為基督徒本來就是一條走窄路的選擇,難講也要講,難做也要做,這是「知其不可而為之」的精神。

勉強之餘,也得尋求具體方法,否則又是「得個講字」。詩篇119就給我們一個明確的方向:

我將你的話藏在心裏,免得我得罪你。(詩119:11)

這不單是方向,還是具體行動。把神的話收藏在心裏,原文有儲存及珍藏的意思。用中文的表達,則偏向收藏起來不再使用,視之如珍寶而不外露。但聖經的意思剛好相反。前文:

青年要如何保持純潔呢?是要遵行你的話!(119:9)

遵行神的話,目的是保持身心靈的純潔。而遵行在原文就帶有順服與保護的意思。換句話說,聆聽、學習與實踐神的話,目的是以神的律法成為我們生活行為的指導思想,以神的標準來生活,我們便得到保護,不容易犯罪,不容易得罪神。

把神話語藏在心裏,意思就是讓神的話,天國的價值觀成為我的價值觀。儒家思想的「天人合德」就是說人要按「天命」而行,如以天道即神的話這觀念硬塞到這「天命」觀念去(當然,不少學者是不會同意的),人按天命而具變得具體。用Robert Clinton對屬靈領袖要求的話:saturation by the word of God,以神的話來充滿(飽和)我,被神國倫理觀浸透,我的一言一行便能自然流露,不是造作了。

Eugene Peterson演繹這段經文,用了存款的概念:

I’ve banked your promises in the vault of my heart so I won’t sin myself bankrupt.

直譯是:我已把祢的應許儲存在我心窖,好叫我不會因罪破產。這裏引伸出來的意思,就是我們的生命是否富裕,在於我們存記了多少神的應許。人的外在行為是內在價值觀的表現,若內裏充滿的是來自神話語的應許,行為上自然反映了這些充滿恩典的神,相反也一樣!

我們都是蒙恩的罪人,得救之後在恩典中生活,內在生命逐步邁向成熟,期間所需要的,就是不斷以神的話語來影響我們的價值觀。雖然知易行難,但起步了,不斷儲存神的話,不斷在恩典中成長,不斷改變。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4/02/24 英吋 生命更新, 詩篇, 活道

 

標籤: , , ,

漣漪與火山

shuibowen-009王上17:17-24;加1:11-24;路7:11-17

「神的路最美善,雖我不明瞭」。這路並不平坦,不少高山低谷、直路彎路,這就是人生。最重要是在這不平坦的路上,我們看到神的甚麼教訓,我們可以學到甚麼功課。

今日的三代經題,有兩段都是關於死人復活的神蹟,而另一段則是保羅生命更新改變的神蹟。題目定為漣漪與火山,前者是生活的小點綴,到底你的信仰是你生活的點綴?還是後者,爆發起來,生命完全的改變,像使徒保羅或其他兩位經過死亡的人物一樣?你的信仰,對你來說是帶點點綴裝飾,還是生命徹底改變?

陳伯強一首情歌:「生活靜靜似是湖水,全為妳泛起生氣,全為妳泛起了漣漪,歡笑全為你起。」

好似好浪漫,你試想想,漣漪很快會過去,落一滴水或落一塊石,又有新的漣漪。感情豐富的人,一波又一波的漣漪。是浪漫?傷害?膚淺?

相反,火山一點都不浪漫,有點暴力。一爆起來,天崩地裂,地貌被改變,連附近的生態也被改變。漣漪不留㾗,但火山卻永留印記。

你的信仰是漣漪,還是火山?你的神為你帶來的,是其中一波的點綴,還是翻天覆地的改變。

今日所讀的三代經題,有兩段是關於死人復活的。對於經歷這些神蹟的人,你不可能說是生活上的漣漪,死人,怎可能是點綴?不過,你可以讀到這些記載告訴我們,這些神蹟都有一個目的:

眾人都驚奇,歸榮耀給上帝,說:「有大先知在我們當中興起了!」又說:「上帝眷顧了他的百姓!」 關於耶穌的這事就傳遍了猶太和周圍地區。(路7:16-17)

婦人對以利亞說:「現在我知道你是神人,耶和華藉你口所說的話是真的。」(王上17:24)

這叫見證。神蹟是給未信的人認識神,信的人經歷生命改變,這不是漣漪,是火山爆發,是要徹底改變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價值觀。事實上,今日不少自稱為基督徒的人,未真進入悔改的生命,是宗教不是信仰、返教會只是生活的點綴,我like就奉獻、我like就參加,唔like,不理睬,甚至隨意漫駡。我們把神的作為扁低到只是浪漫的漣漪,生活的點綴。我們的信仰變成有組織的宗教甚至社交行為而不是有生命改變見證的信仰,不實在,不認真,可有可無。

今日想跟大家分享關於使徒保羅的改變,看加拉太書保羅的自述。不過,我們先看看保羅為甚麼講自己的經歷,加1:6-10。

我很驚訝你們這麼快就離開那位藉著基督之恩呼召你們的上帝,而去隨從別的福音;其實並沒有另一個福音,不過有些人騷擾你們,要把基督的福音更改了。但無論是我們或是天上來的使者,若傳福音給你們,與我們所傳給你們的不同,他該受詛咒!我們已經說了,現在我再說,若有人傳福音給你們,與你們以往所領受的不同,他該受詛咒!我現在是要得人的心,還是要得上帝的心呢?難道我在討人的喜歡嗎?我若仍舊想討人的喜歡,我就不是基督的僕人了。

教會出了很大的問題,真理有所偏差。我們所信的聖經,是像保羅這樣以生命見證來解釋的。保羅說只有他所講的才是真的,其他人所講不同的就不要信,保羅講出自己生命的改變就是要辯明為何只有他說的才是真理。

改變來自主的呼召

保羅的贍量或勇氣,來自他的信仰。你和我與他的信仰都一樣….我希望,但為何我們沒有這樣的勇氣?原來他的信仰來自第一手的生命經歷,神的呼召臨到他,為他帶來改變:

弟兄們,我要你們知道,我所傳的福音不是按照人的意思;因為我不是從人領受的,也不是人教導我的,而是藉著耶穌基督的啟示而來。你們聽說過從前我在猶太教中的行徑,我怎樣竭力壓迫殘害上帝的教會。在猶太教中,我比本國許多同輩的人更激進,為我祖宗的傳統更熱心。然而,那位把我從母腹裏分別出來、又施恩呼召我的上帝,既然樂意把他兒子啟示在我心裏,讓我在外邦人中傳揚他,我就沒有跟有血有肉的人商量,也沒有上耶路撒冷去見那些比我先作使徒的,惟獨到阿拉伯去,後來又回到大馬士革。(加1:11-17)

難怪他有這種口氣,原來是神親自啟示他。神的救恩帶來保羅生命的劇變,他受教於猶太教的最高學府,最難處理的個案都交給他,是明日之星。但一夜之間,180度轉變。由頭號捕快變成頭號通輯犯。

為甚麼?是主耶穌親自呼召他?還是他真的感受及相信,是神的救恩把他從罪中挽回?

基督教信仰是改變生命的信仰。不是頭腦思想改變,像信甚麼主義或學說;也不是只求心靈平安或如願得償,像黃大仙類的民間宗教。是生命改變,由罪人成為義人、由無盼望變有盼望,人生態度改變之餘,還有相應的行為改變。

我們的信仰,是會帶來火山爆發的威力,原有生命的地貌,被基督的十字架炸毁,重新建立。

改變的過程需要與神獨處

當然,基督教信仰與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是生命改變的能力來自神,而不是靠修行。

然而,那位把我從母腹裏分別出來、又施恩呼召我的上帝,既然樂意把他兒子啟示在我心裏,讓我在外邦人中傳揚他,我就沒有跟有血有肉的人商量,也沒有上耶路撒冷去見那些比我先作使徒的,惟獨到阿拉伯去,後來又回到大馬士革。過了三年,我才上耶路撒冷去見磯法,和他同住了十五天。至於別的使徒,除了主的兄弟雅各,我都沒有見過。(加1:15-19)

保羅因遇上基督生命開始改變,但改變的過程需要與神獨處。他在阿拉伯半島與神獨處,那是甚麼地方?是沙漠及曠野。與神獨處,是進入一專門店,這店只有神,別無其他選擇。相對,我們常身處雜架攤,甚麼都有,真貨假貨A貨山寨牌通通都有,真假難分,只是沒有神。與神獨處就是把你生活專注的焦點由自我、錢財、人際關係、社會地位,甚至困難與苦難,轉移到神,我們的創造及拯救者身上。

生活遇到的問題天天都多,我們花盡心思與精力都無法完全解決所有問,怎麼辦?我們若要努力改變現狀,或者你很想在信仰上做好,做個像樣的基督徒,但總是做不到。何不試試,甚麼也不做,除了單獨面對神。我們慣於用自己個腦、自己個口、自己雙手去解決問題。不錯,這都是神給我們的禮物,但得心應手真的天天發生嗎?

也許你為了生活,天天爭鬥,累了,試試這信心之路–神的路,放下自己,與神獨處,也許你會看到不一樣的自己。

我這段時間非常充實,會議、教學、人事、出團,當我有一晚靜下來,沒有上網、暫停工作,只聽詩歌,與神對話。我發現,原來那個忙碌中的我,雖然日日讀經、經常禱告、不斷事奉,但神彷彿不在我的生命裡。不是神不在,而是我不在。有甚麼表現?緊張、身體毛病如頭痛腰痛,還有是對所有人和事都不滿,看不到正面的東西。這是一個很大的警號!

忙碌、靠自己,是魔鬼最有效的工具,讓你和神不再有關係,讓你和人決裂,懷疑及論斷你所信的人,也讓你與自己真正的我疏離。表面上是一個基督徒,但過著的是無神的生活。難怪主耶穌往往要獨自退到山上去禱告,而保羅也獨自退到曠野去面對神。

曠野是甚麼地方?中東的曠野不是黃德斌去跑超級馬拉松的撒哈拉沙漠,只有幼沙而沒有生命。曠野也有雨水,還有傾盆大雨,只是沙石的土地留不住水份而已。但神的創造很奇妙,下大雨後,許多小生命會出現,植物快速地播種發芽,人一生的生老病死,有些動物與植物就在一周內完成,留下種籽在下次降雨時再生長。 這麼艱難的條件下,神仍把生命存留在曠野,還可養活牛羊,更何況你和我?

生命改變的過程,需要與神獨處,暫時放下一切我們以為必需做的事、必需完成的工作,來到神面前。

改變的目的是榮耀神

那,改變的目的又是甚麼?像我之前所說,今日三段經文都提到改變,而主要的目的,是讓人認識神的榮耀。

我現在寫給你們的是在上帝面前說的,不說謊話。以後我到了敘利亞和基利家一帶;那時,在基督裏的猶太各教會都沒有見過我的面。不過他們聽說「那從前壓迫我們的,現在竟傳揚他原先所殘害的信仰」。他們就為我的緣故歸榮耀給上帝。(加1:20-24)

我們喜歡看見證,為甚麼?是因為這些見證讓我們看到人的改變,而從中,認識這位神是何等奇妙的神。祂能使罪人悔改、能把暴徒馴化、又能把憂傷的人變為喜樂。

保羅的自述,讓我們看到他如何從一個逼害教會的,只相信律法的,掉轉成為一個被逼害的反革命份子。以前為律法而活,如今卻因著神的恩典靠信心而活。他在加拉太書開始的自述,目的就是要告訴加拉太的教會,他所信的是來自主耶穌的啟示而不是人的教訓,同時,他的改變,是證明神恩典之大,並非世上學問可以解釋的。目的,就是榮耀神。

保羅留意到自己生命的改變,價值觀的改變,所發生的每一件事都有神在其中,並不是點綴生活的漣漪,而是徹底改變他價值觀,像火山爆發一樣的生命改變。

保羅說:

就熱心說,我是迫害教會的;就律法上的義說,我是無可指責的。不但如此,我已把萬事當作是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蠃得基督。(腓3:6-8)

近來好一些暫時還不知道是漣漪還是火山的事。上週一我出差到大陸教一個密集神學課程。出發前經過一個接近無瞓的晚上,起身想繼續預備時,雷話不斷有信息,包括機構的事,同工的事。最大件事,是一位熱心愛主弟兄患癌的消息。他是我帶一個領袖小組的組員,過去兩年都很欣賞他。步入四十,但今日的願望是多教主日學三十年。他對生命的態度令我非常感動,當時我在大陸授課,那些主修基督教教育的學生,大部份都是20出頭,這位弟兄對生命的態度,對教導神話語的熱誠,也激勵我更用心去教這批學生。最後一課我鼓勵他們,年輕時已把握機會事奉這位至高神,引導其他人認識神的話,是分享神的榮耀,同時也為他們感恩。

因著這弟兄,間接也鼓勵這批神學生。生命中所發生每一件或悲或喜的事,都可以看到是神的工作,看出與否,只在乎你用甚麼眼光看。你可選擇不斷抱怨,哀嘆無奈,或是感恩謝恩。

我今日不是教大家分辨漣漪與火山,而是要大家知道,任何遭遇,神都在其中,靠著祂,都得幫助與改變。靠著祂,必得勝。

 

 
 

標籤:

蒙揀選者的共同特徵

DSCF0471士6:12-16

我們很多時候都在爭扎徘徊,到底是自己力有不逮,還是懷才不遇?遇到反對意見,甚至不公平待遇時,更深感世界是黑暗的。在如此不公與黑暗,有志不能伸的世界,我的努力,不論是為自己或別人,還有甚麼意義?

事奉神的人遇到類似情況,除了一般可以自我安慰的屬靈用語外,心底或許會有疑問,我有否走錯路?這是否神的心意?

原來,聖經中的被召者都有一共同特徵,就是自覺能力不足,不能勝任。摩西、約書亞、掃羅、大衛等,開始時都知道自己能力不足,其實這樣才曉得緊靠神的重要。

有說:英雄莫問出處。可是,今天不論你是否英雄,你的出處都會被人掘出來,聖經中被稱為大能勇士的基甸,他的出生也不過如此:

耶和華的使者向 基甸顯現,對他說:「大能的勇士啊,耶和華與你同在!」基甸對他說:「主啊,請容許我說,耶和華若與我們同在,我們怎麼會遭遇這一切事呢?我們的列祖告訴我們:『耶和華領我們從 埃及上來』,他那奇妙的作為在哪裏呢?現在耶和華卻丟棄了我們,把我們交在 米甸人的手掌中。」耶和華轉向 基甸,說:「去,靠着你這能力拯救以色列脫離米甸人的手掌。我豈不是已經差遣了你嗎?」基甸對他說:「主啊,請容許我說,我怎能拯救以色列呢?看哪,我這一支在 瑪拿西支派中是最貧寒的,我在我父家又是最微小的。」 (士6:12-15)

這是自謙也好、自卑也好、合乎現實也好、推卸責任都好,基甸的目的,就是不想或不敢作領袖。情況就如今日,誰站起來誰負責,負責甚麼?負責被人指駡,背黑鑊!害怕作領袖有許多原因,但其中共通點,就是看自己能不能承受錯敗的風險。縱或心口掛個勇字上陣,遇到錯敗時便徘徊在自我懷疑與憤世嫉俗之間,也像彼得在黑夜中在海上走到耶穌前,忽然下墜一樣,全失方寸。

不過,彼得還懂得高呼:主啊,救我!

耶和華對他說:「我與你同在,你就必擊敗米甸,如擊打一個人。」(士6:16)

原來,在我們高呼主啊救我之前,神早已應許同在同行。這應許是給摩西、約書亞及所有回應神呼召的領袖。我們本不是甚麼英雄,也沒有甚麼本事,只是,願意履行使命,踏上回應呼召之路,神必同行。

當我懷疑自己能力時,也許需要想想,是否已遠離神,現只靠自己事奉,以為自己獨自在面對困難?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3/07/24 英吋 領袖, 士師記

 

標籤: , , ,

當仁不讓

Holy_Land_2012_Ein-Gedi_006士4:8-9

領袖完成使命並不是必然的,若影響團隊及跟隨者的安危,如何處理?若領導者的能力與膽量不足以處理當前困難,不能帶領團隊完成使命,怎算?

有能者當仁不讓,容讓那未預備好的領袖留下,從新再學習。士師時代的女性沒有社會地位,女先知也只是男先知背後的女人。但底波拉是少數可以站到前台的女先知,除了她被神㨂選作先知同時又作士師外,她還領軍打仗。

當時被㨂選的領袖是巴拉,可是,他的勇氣與佄口心都不足,底波拉唯有當仁不讓。

巴拉對她說:「你若同我去,我就去;你若不同我去,我就不去。」底波拉說:「我一定會與你同去,然而你在所行的路上必得不着榮耀,因為耶和華要把西西拉交給一個婦人的手裏。」於是底波拉起來,與巴拉一同往基低斯去了。(4:8-9)

事奉,為神爭戰原是一種光榮的職事。神留下一項又一項未完成的工作給人去「埋尾」,原不是神未完成祂的工作,也不是人有甚麼特別的能力,而是神留給人的恩典,這恩典就是人透過事奉發揮所長,活出人生意義與價值。最重要的,是分享神留給人的榮耀。神願意與複分享本來只屬於祂的榮耀。

因此,領袖不願去完成使命,就是放棄為他\她預留的榮耀。也許你認為個人榮辱並不重要,但像巴拉這情況,是整個民族(或群體)的安危,領袖不濟就不止是個人的得與失。從這角度思考,能否或應否繼續坐在領導崗位,要從整個團隊的需要來考慮。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3/07/20 英吋 領袖, 士師記

 

標籤: , ,

一句不落空

DSCF1521

書21:43-45

人與動物的分別,除了孟子所說有道德心外,就是追求永恆意義及價值的事。也許商家也發現這原因,把鑽石、樓宇或股票投資都賦予永恆意義。

以人對時間的有限理解,意思是我們不管用甚麼字詞來表達,所想到的時間都是有限的時間觀。說是永恆,其實是一種感覺,期望不變的感覺。變會帶來不確定,不確定就會失去安全感。沒有安全感,一切的能力也不能正常地運用。不少「壞領袖」的病徵,就是缺乏安全感,對所有人與事都不滿,又容讓私心凌駕於使命之上。

安全感的其中一個來源,是對未來的肯定。出門知道自己要往哪一方向走,何時到達目的地,出門便不會感到迷惘。

這樣,耶和華將從前向他們列祖起誓要給他們的全地賜給以色列人,他們就得了為業,住在其中。耶和華照着向他們列祖起誓所應許的一切,賜給他們全境安寧。他們所有的仇敵,沒有一個能在他們面前站立得住。耶和華把所有仇敵都交在他們手中。耶和華應許賜福給以色列家的話,一句都沒有落空,全都應驗了。(書21:43-45)

「一句都沒有落空,全都應驗了」,是一句很有威力的說話。有誰保證自己的話可以一句也不落空,100%講得出做得到?除了神,沒有人。

服侍神的人走到終站並不是要求自己做到一句也不落空,而是在過程中見證神的話一句也不落空。兩者是天淵之別。

我不是說對自己的承諾沒有要求。是的,作為領袖要講得出做得到,這應是目標。你成功實踐承諾帶來別人的信任,但要確實知道,成功實踐承諾是你的本份,但能做到並不是全因你的能力。外來的機遇、環境的穏定可測並不是必然的,誰在掌管這一切?

領袖若在心裡沒有更高的依靠,自我便成了最大的神,最後便是以私慾驅動,而不是使命驅動的「壞領袖」。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3/07/06 英吋 管理, 約書亞記, 順服, 領袖, 信心

 

標籤: , ,

蕭規曹循?

書11:15

領導始於跟隨,不能做個忠心的跟隨者,常常只想著自己的利益、興趣、做事方法,就算有機會發揮所長,也不會是好的領袖。自己不是忠心跟隨者的榜樣,你的跟隨者也不會自動成為忠心跟隨者。

摩西對神忠心的跟隨影響了約書亞,他也是忠心的跟隨者。

耶和華怎樣吩咐他的僕人摩西,摩西就這樣吩咐約書亞,約書亞也照樣做了。凡耶和華所吩咐摩西的,約書亞沒有一件偏離不做的。(書11:15)

耶和華吩咐摩西的,摩西成功的把這些都傳遞下去,而約書亞成功接棒,也就把這些教導接下來。這些,叫神的教訓。

我們對傳承有不少誤解,其一就是蕭規一定要曹循。話說漢代開國首相定下的政策,接棒者曹參一樣不改,完全跟隨,我們以為接棒者要跟前任領袖擁有一樣的特質與能力,前人定下的規矩,一樣都不改才是忠心。

摩西與約書亞正好是一個近乎完美的例子。

摩西為以色列民族定下宗教法典,對當時以色列人來說,這還是民族社會文化與倫理的法典。約書亞沒有一件偏離不做的,就是這法典。但約書亞面對的時代與摩西不同,責任也不同,因此約書亞的工作與摩西也不同。摩西是律法的奠基者,約書亞是律法的執行者。摩西領受異象,指揮與規劃,約書亞把規劃落實,即爭戰與分地。摩西教導選民與宣告犯罪者的刑罰,約書亞激勵戰士與執行刑罰。二者沒有嚴格的分工,但按著需要、處境與能力,各有不同的帶領方式。

蕭規不一定要曹循,重要的是理念、目標與價值的傳承,方法形式則可多變。對接棒者,我們不應抱有不合理的期望,否則,傳承接棒的目的難以達到。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3/07/05 英吋 約書亞記, 領袖, 僕人

 

標籤: , ,

你的石頭呢?

書4:19-24

生命成長有不同的階段,之所以是階段,就是不同階段中間有些標誌性的里程碑。你生命中有甚麼里碑?大部份人都需要合時合宜的鼓勵才能持久地學習,所以我們有很多不同種類的證書或學位課程。我們的信仰成長歷程卻又不是證書或學位可以代表,約書亞就選了「立石為記」。

正月初十日,百姓從約旦河裏上來,就在吉甲 ,在 耶利哥的東邊安營。 他們從 約旦河 中取來的那十二塊石頭, 約書亞就立在吉甲 ,對以色列人說:「日後你們的子孫問他們的父親說:『這些石頭是甚麼意思?』 你們就告訴他們說:『 以色列 人曾走乾地過這 約旦河 ; 因為耶和華-你們的上帝在你們前面使 約旦河 的水乾了,等著你們過來,就如耶和華-你們的上帝從前在我們前面使 紅海 乾了,等著我們過來一樣, 要使地上萬民都知道,耶和華的手大有能力,也要使你們永遠敬畏耶和華-你們的上帝。』」 (書 4:19-24)

立石,就是留下記號,成為信仰成長的標記。以色列人重視家庭宗教敎育,就地取材,讓子孫經過此地時,毋忘先祖如何經歷神的保守。

這些記號本身沒有甚麼特別,若不經過解釋,它本質是沒多大意義的。透過世代相傳的口述故事,或文獻的記載,讓過紅海與約旦河的歷史變得不再一樣,加上了宗教及道德教訓的意義。

集體回憶其實可應用於每個家庭,透過一些易記的記號,讓每個家庭變得獨特。想到家庭宗教教育,一塊石頭也好,一件飾物也好,它的價錢不等如它的價值,但家人為這物件賦予的意見卻能使它無價。我們可以把經歷神的經驗透過這些物件,成為記號,讓下一代可以知道我們這一代如何經歷神。

以色列人就地取材立石為記,你家族的石頭又在哪?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3/07/01 英吋 生命更新, 約書亞記, 家庭

 

標籤: ,

清心的人

DSCF1155書23:14-16

「人生下半場」是過去十年很流行的概念,若前半生追求個人成就而你又能達到目的,你的下半生就要追求意義和價值。對人生中場或中年危機,這是很正面的處理,當然,不是所有步入中年的人都有很好的經濟基礎追求意義。

其實,近年有許多已退休的人仕(我不叫他們長者),還有心有力,他們也許已過了人生下半場,那餘下的日子如何過?

他們也許進入了人生加時階段。這階段或許是享受人生的歲月,或許是緬懷過去的日子,但也可選擇留下生命的遺產。

「看哪,我今日要走世人必走的路了。你們要一心一意知道,耶和華-你們上帝所應許要賜給你們的一切福氣,沒有一件落空,都應驗在你們身上了。耶和華-你們的上帝所應許的一切福氣怎樣臨到你們身上,耶和華也必照樣使各樣災禍臨到你們身上,直到他把你們從耶和華-你們上帝所賜給你們的這美地上除滅。你們若違背耶和華-你們上帝吩咐你們所守的約,去事奉別神,敬拜它們,耶和華的怒氣必向你們發作,使你們在他所賜給你們的美地上迅速滅亡。」(23:14-16)

約書亞臨終之言,有非常濃厚摩西的味道。總的意思就是要遵行律法,生死禍福都繫於這律法,這是摩西的經驗,約書亞信了、行了,如今他要走了,也把最重要的遺言留下。

再看這臨別贈言,除了是肺腑之言外,還看到這位長者單純的心。我們是否太多時候在神的律法上加添自己的解讀?由摩西到約書亞,他們就是單純地,或可說是清心地,一心一意地聽從神的話。

或許,在信仰上能「善終」,就要回到一個單純的心:縱然有人說你保守不合時宜,或許有人說你不懂變通,但都一心一意跟從這古老的福音、古老的律法。

這是摩西及約書亞在人生加時階段留下的遺產,也有不少先聖先賢已跟從了,你又怎樣選擇?

 
1 則留言

發文者為 於 2013/07/01 英吋 生命更新, 約書亞記, 順服, 領袖

 

標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