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Category Archives: 以斯拉記

憑甚麼?

 

IMG_2238

試過敘事講道,不成功,我不是故事人,試過了,心息。不管怎樣,以斯拉的故事,值得多思想。

拉7-8

我一生都蒙恩

 

我名字的意思:神的幫助,我一生都蒙神幫助。相信我父母幫我改名的時候是帶著這樣的禱告,而神也信實地回應我家族向祂的禱求。 

 

我一生都蒙恩、蒙幫助,現在就告訴你我的故事。

 

我生為利未人,背景數起來也很顯赫,我的老祖宗,就是頂頂大名的首任大祭司亞倫。但是,如果你知道甚麼叫家道中落,你就知道這背景可能會帶給你更大的傷痛。

 

不是所有利未人或祭司都在這動盪的時局中持守本份。你讀過先知書,不論是以西結或是阿摩司,他們所指控的,就是領袖不行公義,只顧私利,當中,有我家族成員的大祭司。

 

如果你讀過被擄時期的詩篇,第137篇中所流露的,本來是事奉至高神耶和華時唱的詩歌,在巴比倫王宮卻被視為娛樂商品。

 

你們這時代有這荒謬的行徑嗎?事奉神本是認認真真,且是尊貴的機會,但卻淪為謀取私利的工具,娛樂大眾的商品。為了迎合市場大眾的口味,把我們的信仰隨意改動,又以人意凌駕神的律法與道德標準,把絶對真理相對化,處處只要求迎合人的胃口,而漠視神的心腸!

 

你可以想像下,在我家族歷史中,有如此不光彩的一頁,家勢顯赫,是光榮?還是負累?也許是這個原因,我的父母把我命名為以斯拉,心願就是神在我的一生中幫助我、引導我。我也相信,在我母腹之中,神已開始幫助我,造就我。

 

「這以斯拉從巴比倫上來,他是一個文士,精通耶和華-以色列上帝所賜摩西的律法。王允准他一切所求的,因為耶和華-他上帝的手幫助他。」(拉7:6)

先裝備,在等待

 

後人介紹我,一般稱我為文士以斯拉。之後,還加上一句描述──「精通耶和-以色列上帝所賜摩西的律法」。不錯,我從小喜愛耶和華的律法,這確實是神給我們這個家族的使命。不管先祖有好有壞,神的使命就是神的使命。我的家族雖曾有人放棄,但他們歸他們,別人怎樣堅持神的使命,可以成為我的榜樣,別人怎樣胡鬧可以成為我的警號,提醒我不要學他們。

 

我們生在外邦地,由我父母輩開始發生了重大變化。我們國破家亡,被擄到外邦之地,但80年前的一道喻旨,部份同族兄弟已先蒙召回歸故土,我們的家庭不在這首批回歸之列。但我的祖父母沒有因此而氣餒,反而教我們積極裝備自己。80年表兩代,到我已是第三代,我很多謝我的父母,他們沒有放棄。祭司家族在沒有機會服侍下等待是痛苦的,別人有機會而自己沒有服侍的機會更是痛苦,神教我們不要比較,忠於神給我的託付,主權在神。我的父母雖沒有機會回來耶路撒冷事奉,但卻堅持要我學習神的律法,把這使命傳承下去。

 

神國使命是給予有裝備的人,這是我堅信不移的。也許因為這個原因,在亞達薛西王的喻旨中稱呼我為「精通天上之上帝律法的以斯拉祭司文士」。

 

我不敢說這是合宜的稱謂,但來自一個外邦君王的口,至少這是一種肯定,肯定我們的神,是那至高創造者,比他所相信的一切外邦神都要大。而我作為服侍這位至高神的奴僕,得到外人這種肯定,並且由他所開的綠燈,在耶路撒冷擁有的資源去重建屬靈群體,更叫我感到驚訝。

 

我相信這不是因為我有甚麼學問,老實說,外邦的王有多了解我們這民族的信仰?他只是神手中的工具,為要完成對祂子民的承諾,就是回歸故士,重建聖民,而我也是為此被召。

明確的人生使命

 

有機會事奉是否我的人生目標?當然是,而更重要的是,這不是一般的事奉,而是與我的召命,即你們今日所講的人生使命宣言相乎。作為利未家族成員,一生以守護神的律法為己任,守護的意思,包括抄寫、解釋、教導,甚至當發現有人不依律法而行時,我們要行使紀律,按摩西律法懲罰那些犯罪者。因此,王也賦予我這樣的權力,證明他認同摩西律法是猶太地的律法,可以高於波斯國的法律。

 

你,以斯拉啊,要照著你上帝賜你的智慧,指派所有明白你上帝律法的人作官長、審判官,治理河西所有的百姓,教導不明白上帝律法的人。凡不遵行你上帝律法和王命令的人,當速速定他的罪,或處死,或充軍,或抄家,或囚禁。(拉7:25-26)

 

作為文士,忠於使命並不代表我只需要按著本子辦事,研讀聖言、抄寫經文便足夠。當然,做足本份其實是基本。我經常提醒自己,我所事奉的,是至高神,在列邦中沒有神像祂。然而,列邦中,有無數雙眼睛在看著,等著機會把我們的民族,我們的信仰除掉。約60年前,我們的同胞但以理不是因為在家中每日三次禱告便被丟在獅子坑嗎?若不是耶和華的看顧,不單是但以理,連我的祖父母也會喪命。我們常以為今日的順境是理所當然,又或今日的逆境是不幸。若沒有神保守,比今日更遭的事會更多。

 

因著神的看顧,神改變外邦君王的心,給我更多的信任、更多的權力。權力大,責任也大,看:

 

我亞達薛西王又降旨達於河西所有的司庫:「精通天上之上帝律法的以斯拉祭司文士無論向你們要甚麼,你們要速速辦理,直至一百他連得銀子,一百柯珥麥子,一百罷特酒,一百罷特油,鹽不限其數。凡天上之上帝所吩咐的,當為天上之上帝的殿切實辦理。何必使憤怒臨到王和王眾子的國呢?我再吩咐你們:至於任何祭司、利未人、歌唱的、門口的守衛和殿役,以及在上帝的這殿事奉的人,不可要求他們進貢,納糧,繳稅。」(拉7:21-24)

旁人怎看?你這群在社會上的少數民族,要甚麼有甚麼。像你們今日的社會,基督教享有多年的順境,政府有許多的優惠政策給你們,你們早已成為建制派。失去一些原來是優厚的,但卻不一定合理的條件便彷彿世界末日一樣,也隨便說是甚麼苦難或逼害!

你的選擇

當然,神掌權,掌管君王的心,給我各種方便。我沒抗拒。不過,我要設定界線,那些來自王的幫助,我接受、我善用,這是管家的責任。但我沒有向王求更多的優惠:

那時,我在亞哈瓦河邊宣告禁食,為要在我們上帝面前刻苦己心,求他使我們和我們的孩子,以及一切所有的,都得平坦的道路。我以求王撥步兵騎兵幫助我們抵擋路上的仇敵為羞愧,因我們曾對王說:「我們上帝施恩的手必幫助凡尋求他的,但他的能力和憤怒必攻擊凡離棄他的。」我們為此禁食祈求我們的上帝,他就應允我們。(拉8:21-23)

我以靠人的勢力為恥!我們既相信萬軍之耶和華會出手幫助,我們何需靠地上的勢力?若神感動君王的心,他出動出手幫助,我們當然歡迎。但若地上君王不出手,我們還有萬軍之耶和華作後盾,有何可怕呢?

 

我沒有忘記,神的最終心意是要重建聖民,建聖殿只是其中一步,若聖殿沒有聖民,這聖殿只是古蹟遺址,存在的意義只是憑弔懷緬。只有聖民在這殿中進行敬拜,這殿才稱得上為殿。我們的大君王所羅門,當他獻殿時稱這殿為禱告的殿,沒有人在這裡禱告,這殿怎能稱為至高者的聖所?神和人在這裡不能得到復和,反而在這裡奉上主之名互相攻擊,這還配稱為神的殿?

 

你可以問問,你這個時代的人,如何看神的殿?教會架構?還是看重內裡的聖民,他們與神的關係怎樣!

 

這解釋了我為何在回到耶路撒冷途中,先尋找有沒有利未人來參與事奉,第二便是禁食禱告,回到耶路撒冷後就在殿中獻上贖罪祭。為我們整個民族曾經離棄耶和華禱告救赦。先處理與神的關係,才做神的事工!

 

不過,這只是故事的開始。改變一個民族文化,並不是一時三刻,一些由上而下的措施就可以做到。你今日聽到的,只是我,以斯拉的故事的第一部份。也許你也身處同樣的處境中,甚麼處境?

有預備,進入了事奉崗位,學習靠神而不看人,雖面對逆境但在努力實踐神給你的使命,但願你也經歷到像我名字一樣,神的幫助!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4/04/24 英吋 領袖, 講章, 事奉, 以斯拉記

 

標籤: , , , , , ,

專業人仕與教會領袖

尼1:11

把以斯拉及尼希米這二人作一比較,發現這正是今日教會發展所需的兩大類人材。

以斯拉是聖經學者,純粹的神學專業,是今日的神學家和牧者。尼希米是王的酒政,是個政治人物,具備管理及組織能力。二人的共通點,就是對耶和華信仰的堅持與忠誠;不同的就是在不同的專業中生活與事奉。

主阿!求你側耳聽你僕人的祈禱和喜愛敬畏你名眾僕人的祈禱,使你僕人現今亨通,在王面前蒙恩。我是作王酒政的。(1:11)

尼希米簡單一個禱告已反映了他是個敬虔的人。

今日教會,需要專業的神學家及牧者,也需要敬虔的專業人仕。重建以色列民族,由他們的信仰開始,以斯拉重點地在崇拜與個人聖潔生活上改革,而尼希米則以他的專業,來協助完成城牆的重建。

神學及管理專業都是今日教會需要的,我們不能要求神學專業的成為管理專材,反之亦然。

這就是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

 
2 則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8/07/21 英吋 舊約人物, 領袖, 尼希米記, 以斯拉記

 

重建聖民第二章

拉9:1-6

第一章是恢復敬拜,第二章是重建聖潔,而重建聖潔由家庭開始。

這事作完了,眾首領來見我,說:「以色列民和祭司並利未人,沒有離絕迦南人、赫人、比利洗人、耶布斯人、亞捫人、摩押人、埃及人、亞摩利人,仍效法這些國的民行可憎的事。」 (9:1)

眾首領的報告,是民眾及宗教領袖均沒有遵守摩西的律法,娶外邦女子為妻。作為宗教領袖,其身不正又怎作榜樣?

娶外邦女子不獨是民族問題,而是宗教問題,因為這他們連本民族的宗教也帶來,混入了以色列人的民族中。以色列人在被擄期間,是靠他們的宗教信仰來維繫整個民族,沒有信仰的獨特性,整個民族便會滅亡,這是領袖們為何焦急的原因。

獻晚祭的時候我起來,心中愁苦,穿著撕裂的衣袍、雙膝跪下向耶和華我的上帝舉手,說:「我的上帝阿!我抱愧蒙羞,不敢向我上帝仰面,因為我們的罪孽滅頂,我們的罪惡滔天。」 (9:5-6)

關乎整個民族在存亡,領袖的責任是首畏的。因此,以斯拉這樣的承擔,代表整個民族向神認罪也是理所當然的。當然,另一角度看,他沒有推缷責任便已是個很好的領袖,這是我們今日對領袖的最低要求。

教會面對罪,是推缷還是承擔?事工推動過程與結果不理想,只獨立一件小事,還是牽連整個事工異象的大事?甚或生死存亡的關鍵?我們故然不應跨大,但也不應太草率看犯錯與犯罪。

總的來說,以斯拉重建整個民族是從崇拜入手,民心重新歸向耶和華,以祂為焦點,再不以人的方法行事。而地上的組織更新,先從最基本的單位入手,重建家庭的聖潔。

這便是更新之路。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8/07/16 英吋 領袖, 家庭, 以斯拉記

 

Are you ready?

拉7:25-26

北京奧運的主題曲是We Are Ready,但Eugene Peterson給這段經文的標題是Are you ready。

以斯拉阿,要照著你上帝賜你的智慧,將所有明白你上帝律法的人立為士師、審判官,治理河西的百姓,使他們教訓一切不明白上帝律法的人。凡不遵行你上帝律法和王命令的人,就當速速定他的罪,或治死、或充軍、或抄家、或囚禁。(7:25-26)

這是波斯王對以斯拉回歸耶路撒冷重建聖殿的要求。這確實有點奇怪,外邦君王這樣緊張聖殿的重建,把權力與責任全交給以斯拉,包括人事的任命和紀律的執行等。把這段經文放在一個朝庭的場景中,你不難發現得著一個君王全力支持,你是當事人,你的情緒與心情會怎樣?會否像Eugene Peterson 用同一句來描述?

Are You Ready?

你準備好嗎?你將要行大事,一切資源己為你預備,只待你走出第一步,你預備好嗎?

如果這君理換作神,祂把你所需要的權力與資源都已給你,你以甚麼心情去履行使命?這就如主耶穌頒布大使命一樣,目標清楚,權力與資源都已應允,下一個問題就是,我們預備好去面對這興奮時刻嗎?每當我們真正領受從神而來的使命與異象時,我們都要問自己是否已預備好,因為眼前要走的路是充滿挑戰,但同時又有神的應許同行,而不是隨隨便便,可做可不做的工作。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8/07/14 英吋 舊約人物, 事奉, 以斯拉記

 

王的資源

拉7:11-24

以斯拉得到波斯王的信任,全力支持他回歸故土,重建聖殿。王給他甚麼資源?

王與七個謀士既然差你去,照你手中上帝的律法書,察問猶大和耶路撒冷的景況。又帶金銀,就是王和謀士甘心獻給住耶路撒冷,以色列上帝的。(7:14-15)

王提供了謀士和錢財,是甘心獻上給以色列民的神。其實,波斯王與耶和華的聯繫就是以斯拉這些敬虔的僕人。

你上帝殿裏,若再有需用的經費,你可以從王的府庫裏支取。(7:20)

不單供應他預算上的經費,更開了一張沒有銀碼的支票給他,有甚麼需要可隨時向國庫申請。

我又曉諭你們:至於祭司、利未人、歌唱的、守門的和尼提寧,並在上帝殿當差的人,不可叫他們進貢、交課、納稅。(7:24)

同時也免去所有事奉人員的稅收,為何王這樣信任以斯拉?

王這樣描述以斯拉:「通達天上上帝律法的文士祭司以斯拉」(7:21),他認定以斯拉是耶和華在地上的代表,國內有甚麼問題,以斯拉可向天上的神祈求。

意思是:王把全國的命運押在以斯拉所代表的耶和華信仰上。為甚麼這群猶太人得到波斯王的信任,連他們的耶和華也相信?我相信是因為這群人在社會及政府中的表現,以他們的行為賺取信任。言語其實只是行動的補充,聽其言,觀其行也是傳福音,發揮影響力的必要途徑。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8/07/13 英吋 領袖, 以斯拉記

 

領袖的裝備

拉7:10

以斯拉定志考究遵行耶和華的律法,又將律例典章教訓以色列人。(7:10)

以斯拉代表了立志以傳授及傳遞神話語為終身職事的學者。用今日的角度去理解,是聖經學者,又是教會牧者,也許是神學院老師。如用這角度理解,神學院老師需要兼顧牧養職事,而牧者又需要努力不懈,研究神的話語。

學識與經驗兼備
理論與實踐兼備

以斯拉推動以色列的宗教復興,在亡國一百多年後,他把族人幾乎完全忘悼的宗教禮儀與秩序重建。他接受裝備時並不知道有這「大顯身手」的機會,也許他不是先知,沒有早知這一日的來臨,他只是一直默默地為著不可知的前途與未來,裝備自己。

我們今日要求果效與實用性,這是對的,時間卻是最大的學問。面對沒有前途仍努力裝備,是我們今日所需實踐的。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8/07/12 英吋 舊約人物, 領袖, 以斯拉記

 

以斯拉是誰?

拉7:1-6

以斯拉被描述為熟識聖經的文士,我們傳統上也認定他是聖經教導的代表人物,但到底他是誰?聖經只有少數人物的家譜會被記載下來,主要包括亞伯拉罕這些族長、君王等。作為文士,我想應只有以斯拉的族譜被記錄下來。從第七章我們看到,以斯拉是亞倫的子孫,是祭司家族。

這到底是甚麼意思?原來族譜可以給我們看到神應許的實現。神應許亞倫作祭司家族,沒有因為他家族成員的過失而失效,隔了數十代,仍是亞倫的子孫重新肩負復興以色列家的責任。同時,族譜的記載是數算神恩典的記錄。神賜福,直到千代!

這以斯拉從巴比倫上來,他是敏捷的文士,通達耶和華以色列上帝所賜摩西的律法書。王允准他一切所求的是因耶和華他上帝的手幫助他。(7:6)

除了是亞倫的子孫承擔了家族的責任外,他更是在異國及異教統治期間努力學習律法的學者。一個聰明醒目的人在沒有跟隨潮流進修最有前途的學科,進入光榮的未來,反而在古老的宗教律法上學習。

不但如此,他還是個非常忠心的僕人,討人喜悅,因此王也信任他。用今日的角度看,一個青年才俊,沒有走進金融業,反而去讀神學,成為了聖經學者。但作為聖經學者,他卻不是廟祝與世隔絕,他還得到殖民者君王的信任,給他沒有銀碼的支票。

這個以斯拉,給予神學生,或正考慮讀神學的人甚麼啟示?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8/07/11 英吋 舊約人物, 領袖, 以斯拉記

 

意想不到的結果

拉5:3-5

自遇上撒瑪利亞人的攻擊後,猶太人建殿一事便變得諸事不順,先後經歷四個王還未能重新建殿。在這期間,猶太人不斷被攻擊與難阻,反對者接二連三地指控他們常常悖逆統治者。期間也許會有人認為當日拒絕撒瑪利亞人的決定是錯誤的,但堅持正確的決定最終也會得著回報。

上帝的眼目看顧猶大的長老,以致總督等,沒有叫他們停工,直到這事奏告大利烏,得著他的回諭。(5:5)

這期間一直有文書來往,最終,也許是意外地,王在歷史檔案中找到證據支持猶太人重建聖殿。王的突然回心轉意不再堅持原有停工的旨意實是一個意外,因為當時的王並不一定賣帳給勢孤力弱的猶太人。其實,在這過程中,神的手一直沒有離開猶太人。神既要透過他們的手重建聖殿,為了維持信仰的純正而遇到難阻,神不會視而不見。

當我們面對事奉的難處時,要回想這使命從那裡來,目的與目標是甚麼,更重要的是要認定這是神的事工,神必負責。這不是盲目的信念,而是自古以來在人類歷史中不斷經歷的事實──神必預備。只是,人的眼光往往定睛在眼前,要看即時的結果,但神的時間與人的時間觀就是不同。因此,首要的,就是改變對時間的認知。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8/07/10 英吋 以斯拉記

 

看似善意的試探

拉4:1-4

試探往往不是那麼容易被看出,若容易被揭發,那並不算是試探,最多只是陷阱。以色列人建殿障礙重重,主要的困難,像我們今日面對的一樣,是人。這次是來自撒瑪利亞人的試探:

猶大和便雅憫的敵人聽說被擄歸回的人為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建造殿宇,就去見所羅巴伯和以色列的族長,對他們說:「請容我們與你們一同建造,因為我們尋求你們的上帝,與你們一樣。自從亞述王以撒哈頓帶我們上這地以來,我們常祭祀上帝。」(4:1-2)

也許他們認為猶太人都有同一祖宗,原來有同一個「差不多」的宗教及敬拜對象,因此要求一同建殿,以為可以同分一杯羹。他們是純粹的宗教動機嗎?是因為波斯王沒有批淮他們在撒瑪利亞建殿嗎?

這些也不重要,因為這是一個試探。表面上,這些人的好意,是要參與這大事,讓以色列人的聖殿可以早日建成。實際上,容讓他們參與,以色列人的信仰不再純正。

多少時候,我們在事奉的過程中,把不屬於基督的「成份」摻雜於神的聖工?

但所羅巴伯、耶書亞和其餘以色列的族長對他們說:「我們建造上帝的殿與你們無干,我們自己為耶和華以色列的上帝協力建造,是照波斯王古列所吩咐的。」(4:3)

作為領袖,要知道甚麼時候需要堅持,甚麼時候可以妥協。表面看似很吸引的條件,可以是毒藥。適時的的決定就是對領袖的基本要求,帶領教會朝向純正信仰還是歪路,還看領袖這時的判斷力。

那地的民,就在猶大人建造的時候使他們的手發軟,擾亂他們。(4:4)

領袖的任何決定是要付代價的。就這個拒絕撒瑪利亞人要求的決定,代價就是停工。建殿這大事,刻不容緩,誰可為這延誤承擔後果?我們看不到他們有甚麼後果,但可以看到的是,他們願意為這延誤負責。領袖的每一個決定都不會是個容易的、沒有後果的決定。尤其在拒絕一些表面上甚為有利的建議,但屬神的人,判斷的準則是會堅定不移的。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8/07/09 英吋 領袖, 以斯拉記

 

以敬拜為中心的生活

拉3:1-6

以斯拉帶領猶太人回歸耶路撒冷,第一件事,就是聚集敬拜。用我們今日處理教會事工的習慣看,以敬拜先行不一定是我們的習慣。如果推行一項目,通常是計劃先行。計劃及會議前先敬拜?是否有點浪費時間?以斯拉並不這樣想!他們的敬拜有如下特點:

到了七月,以色列人住在各城,那時他們如同一人聚集在耶路撒冷。(3:1)

第一個特點是他們「如同一人」,有多少人如何一人?按拉2:64,他們回歸的總人數達42,360人。「如同一人」即合一,談何容易?我們常以為合一的教導是眾多教導的其中之一,可是,從許多篇章中,以及本章的敬拜中,我們看到的是首先的條件。整體合一不但是敬拜的必備條件,更是推動教會各項聖工的先決要素。

約薩達的兒子耶書亞和他的弟兄眾祭司,並撒拉鐵的兒子所羅巴伯與他的弟兄,都起來建築以色列上帝的壇,要照神人摩西律法書上所寫的在壇上獻燔祭。他們在原有的根基上築壇,因懼怕鄰國的民,又在其上向耶和華早晚獻燔祭。又照律法書上所寫的守住棚節:按數照例,獻每日所當獻的燔祭。(3:2-4)

第二個特點,是在「原有的根基」上,也按「摩西律法書」的傳統進行各種祭禮與節期。我們雖常強調更新與突破,又要創意,但這一切並不是要放棄傳統。當以色列人進入這荒涼已久的廢虛時,他們首要的並不是重建聖殿,而是重建敬拜的傳統,是重新「回復」耶和華敬拜的實踐。從這角度看,當我們說要重建甚麼,不論這是甚麼,都應該由敬拜開始。

敬拜是以色列民族生活的核心,同樣也是我們每個基督徒生活的核心。在教會聚會、個人事奉方向等方面的尋求,首要的,是敬拜生活的重建。除此以外,還得留意:

從七月初一日起他們就向耶和華獻燔祭,但耶和華殿的根基尚未立定。(3:6)

建築物本來是以斯拉此行的目的,也是一般人心目中敬拜生活的必要原素,可是,重建敬拜生活,建築或場所其不是最重要的。項目、活動推行之前,建立敬拜的渴望與態度更為重要。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8/07/08 英吋 生命更新, 以斯拉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