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Category Archives: 歌林多後書

願做的心必蒙悅納

林後8:11-12

最近從同工口中聽到一則關於主日學老師的見證,再次加強我們對於揀選及訓練事奉人員過程中,心志與態度的優先考慮。

這是關於一個自覺不配作主日學老師,但憑一顆願做的心,甘心擺上自己,神悅納她的事奉:

在中國大陸有一間教會在推動兒童主日學的事工。他們的挑戰是大的,在沒有人才、沒有信心、也沒有資源及經驗下如何展開?他們只知道這是神給他們的使命,只相信神會按著祂的應許成就。其中有位願意參與事奉的姊妹,自覺聖經知識非常不足、又不懂得如何教導小孩子,只是有一顆願意擺上的心,加上看見主日學的需要,鼓起勇氣來到孩子面前照顧及引導他們屬靈上的需要。

但每個禮拜聚會結束後她都帶著點點的不安與內疚離開教會,為甚麼?因為她覺得自己做得不好──講解聖經故事不夠清楚、照顧孩子不夠細心。但有一次,當她同樣離開教會,推著自己的單車準備回家時,有一個孩子是她其中一位主日學學生跟著她走,又走到她面前問:阿姨,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這位姊妹有點疑惑與憂心,怕這學生問她聖經問題不懂回答,又不知他是否有甚麼投訴她不懂處理。但她也硬著頭皮,說:可以。

這小孩說:阿姨,我可以稱呼你為媽媽嗎?

這固然是令她驚訝的問題,但卻是神回應她為主日學學生最有力的鼓勵。雖說她自覺不足,但她是帶著使命、帶著承擔,最重要的還是帶著愛神愛人的心,肩負起自以為力有不棣的事奉崗位。她付出的愛心讓這些孩子得著愛,在主日學老師身上感受到連他媽媽也沒法給予的愛!這些孩子不就是需要多一點的關懷及愛護,而這位姊妹就是神差派給這群孩子的媽媽!又有誰知道這孩子將來會怎樣?也許就是因為他小時候得著愛,世上少了一個強盜、多少一個慈善家也說不定。這也是接待客族,在不知不覺中接待了天使的道理(來13:2)。

既有願做的心,也當照你們所有的去辦成。因為人若有願做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林後8:11b-12)

保羅這勸勉原來是鼓勵歌林多教會奉獻的,但在事奉的路上,情況也相近。神悅納人的甘心擺上,看他/她所有的,而不是所缺乏的。只需一點點的付出,就是神成就祂奇事的種籽,所發揮的果效是人意想不到的。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9/10/20 英吋 歌林多後書, 事奉

 

保羅的一根刺

林後12:1-10

保羅的禱告,也應該不會屬肉體、也應該屬靈的吧!但他也有不蒙應允的禱告。

為這事,我三次求過主,叫這刺離開我。(林後12:8)

沒有人知道這根刺是甚麼,有認為是保羅身體的軟弱,又有認為是他力有不棣,主沒有給他有關方面的能力。不論怎樣,主沒有按保羅所求回應他,那保羅又怎樣解釋或接受這狀況?

首先這根刺讓保羅學習謙卑,縱有神秘經歷,可跨口的屬靈經歷,他需要以沉默來回應這次經歷,不以「講見證」為由而為自己的經歷跨口。

又恐怕我因所得的啟示甚大,就過於自高,所以有一根刺加在我肉體上,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擊我,免得我過於自高。(林後2:7)

按保羅自己的解釋,這是神容許撒旦的攻擊臨到他身上,而且持續地影響著他。不知他曾否因此而感到苦惱、失望、憤怒,但肯定的是,他跨過了這關口,並接受了這是神透過撒旦給他的教導。

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後2:9)

保羅對這根刺的另一回應,是神進一步肯定祂的愛。不論人面對何種艱難,神的愛與保護照樣臨到他身上,有足夠的恩典幫助人勝過軟弱。

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甚麼時候軟弱,甚麼時候就剛強了。(林後12:10)

保羅的總結是,他喜歡跨口自己的軟弱,以突顯基督的愛與恩典之豐厚。這根刺不單沒有成為保羅的負累,反之成了他跨勝的記號,就是有基督同在的明證、喜樂的源頭、剛強的標記。

這不是很奇妙嗎?神沒有按保羅的祈求把這根刺拿走,結果呢?保羅視之為榮耀的記號,神同在的明證。即是說,神沒有應允保羅的禱告,是要給他操練,讓他的信心有更大的成長。

有時表面上義正詞嚴的禱告,十分合情又合理的禱告不蒙應允,原來有更高、更好的結果。

 

末了的話

林後13:11

今日剛送走一位專程跟我們過感恩節的弟兄。來了美國一段時間,每次都很期待友人的到訪,而每次送別都鈎起點點鄉愁。每當送別時總想起這段相處日子的點點滴滴,願意把最好的祝福給他/她帶走。

讀到保羅給歌林多教會最後的一段:

「還有末了的話:願弟兄們都喜樂。要作完全人;要受安慰;要同心合意;要彼此和睦。如此,仁愛和平的上帝必常與你們同在。」(林後13:11)

這裡精簡地道出了保羅對歌林多教會的祝福與期望,也許是他對這教會最重視的事項。包括:

「要作完全人」:這裡的中文翻譯也許給我們一個要追求完美的印象,可是,原來的意思是要把過往不妥當的好好改善,也許是要把保羅所教導的各項教會議題妥當地處理。

「要受安慰」:不是說受了傷,不要拒絕人家的安慰話,而是接受保羅的要求、鼓勵與建議,不要繼續一意孤行。

「要同心合意」:歌林多教會面對嚴重的結黨紛爭問題,因此特別在眾多教導中更強調要接納彼此不同的意見。

「要彼此和睦」:這是和睦共處的意思,也有延伸至在思想上要以和諧共處為出發點。是的,要與人和睦不只是在行動和言語上,我們不是追求表面的和諧,而是真心的相處。這是要從心出發,要有與人和睦的心理準備,才能真正開始過一個與人和睦的生活。

綜合這結語,我們看到保羅在總結及加強他的教導,目的是要讓他們改變,也得著上帝的恩惠與同在的應許。保羅所提的並不是隨意的客套話,而是跟他在兩封給教會的信所講的一致。

領袖不會只談風花雪月,也不會只強調表面的和諧而忽略上帝的教導。從心出發,以基督的愛去關心及教導上帝所交託的門徒,是領袖的必備素質。

與弟兄的三天小聚,談到不少今日教會的問題,其中一項主要的缺失,就是沒有保羅這種貫徹始終的教導。看到這弟兄在過去十年的改變與成長,他會成為另一位神所重用的教會領袖。我回味與他的相處與聚談,但我沒有末了的話要告訴他,今日通訊之發達與方便,我們可以隨時隨意分享神的話,但要緊的,是追求從上帝而來的仁愛與和平,追求與上帝同徰的生活。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7/11/26 英吋 領袖, 歌林多後書

 

放下身段

林後11-12

我們常用放下身段來形容那些甘願脫下西裝走到貧民中間的人,選舉期間更多用於那些原是高官或大商家走進人群中,為要參與選舉,最得議席。細看保羅的自辯,他更是放下身段為教會的法利賽人。

按今日的標準,保羅應是拿了兩個博士學位的學者,卻為教會的緣故被鞭打被凌辱,又被教會輕看他的權柄質疑他的身份。他兩次提到自己「一點不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林後11:5, 12:11),似是為自己的權柄申辯,其實這很可悲。換在今日的華人教會,一位教會領袖要為自己的身份申辯,說自己是某某名牌學院畢業、為教會付出了多少血汗、地位不亞於某某大牧。這是冒著進一步被人視為自大自恃的風險。我們寧願放棄,不再申辯,轉換工場算了。

保羅卻沒有放棄,他甘心放下身段,也多次提到自己是「愚妄」的(林後11:16-17, 12:11),為了基督在人眼中是愚妄的也在所不計。這就是高舉基督的事奉者,心態及行動上,可以完全為了基督的緣故,甚麼也不計較。

「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甚麼 時候軟弱,甚麼時候就剛強了。」(林後12:10)

今日,有誰甘心為了教會接受凌辱?保羅不是被動地、無奈地面對苦難,似乎,他以苦難為討主喜悅的機會。當然,他不是主動爭取受苦的機會,也不像一些人常誇口所受的苦難而表現自己何等屬靈。只是,他視臨到的苦難為榮耀神的機會。

這就是了,放下身段討主喜悅,是我們今日事奉者所缺的態度與行動。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7/11/24 英吋 領袖, 歌林多後書

 

軟弱?

林後11-12

保羅算是軟弱的嗎?很難想像。

他在第十一章提到自己過去為福音的原固所受的苦難,他有足夠的信心與別人相比。

「但我想,我一點不在那些最大的使徒以下。我的言語雖然粗俗,我的知識卻不粗俗。這是我們在凡事上向你們眾人顯明出來的。」(林後11:5-6)

他很清楚自己為神為教會付出了甚麼,足以向眾人表達他所走過的路是何等的艱辛。理論上,他可以直接地強調神如何重用他,可是,他卻選擇透過表達自己所受的苦來顯明基督的大能。

「他對我說: 『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林後12:9)

這其實很難理解,為何大能的神自己要受苦,跟從祂的僕人同樣要受苦,但卻喜歡「誇口」所受的苦?也許換個角度來理解這段經文,人只有在軟弱時才看到神的恩典,在人認為自己無可能跨過這難關時才看到神與他同行。這角度看其實很可悲但又很現實。只是,保羅卻不選擇這角度來表達,他以正面的態度,說喜歡誇自己的軟,這不是以軟弱來自大,而是愛慕從軟弱中看到、也讓別人看到神的大能,他喜歡的,是神大能的彰顯、是世人因此認識神更多!

這都是我們應該追求的,不一定是求苦難或軟弱,而是渴慕神能力的彰顯。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7/11/23 英吋 領袖, 歌林多後書

 

高層次的奉獻呼籲

林後8:8

保羅的奉獻呼籲策略:先給他們講見證,告訴他們一間較他們貧窮的教會如何「過了力量」、「甘心樂意」地(8:3)奉獻支持其他地區教會的需要。之後,便稱讚歌林多教會的信心和知識上如何豐富,勸說需要在這慈惠的事上也需要參與。他還補上一句:

「我說這話,不是吩咐你們,乃是藉著別人的熱心試驗你們愛心的實在。」(8:8)

教會不能命令人奉獻,因奉獻是甘心樂意的,不能勉強。但保羅以馬其頓教會作為例子,以別人的熱心來鼓勵歌林多教會。這是軟硬兼施的勸說。

我想信,保羅的出發點除了為那些有經濟需要的教會著急外,更要緊的,是奉獻一事正反映教會在信心及事工上的完整性。因為奉獻是與神關係的具體表現,不是說神要人的錢,而是人要相信神會供應全備。再者,這也反映了保羅的「均平」思想(8:14),他相信不同地區的教會,可在經濟上互相支持與補足,這才是教會一家的體現。

讀到這裡,想起保羅在前文如何責備這教會,又發現這教會內有些反對他的人。他能在一封信內一方面自辯,另一方面也直接提出對他們的要求,這是真領袖的勇氣!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7/11/22 英吋 領袖, 歌林多後書

 

領袖的喜悅

林後7:8-10

有兒女的也許會更容易明白,兒女受罰後懂得改正過錯所帶來的喜悅比他們領取甚麼獎項會更大。栽培一個門徒、牧養一間教會也一樣。這是「人」的工作所擁有的最大回報。

保羅在歌林多前書責備教會,如今他因為教會有真正的悔改而喜悅。他也借此表達他當時的感受。

「我先前寫信叫你們憂愁,我後來雖然懊悔,如今卻不懊悔;因我知道,那信叫你們憂愁不過是暫時的。如今我歡喜,不是因你們憂愁,是因你們從憂愁中生出懊悔來。你們依著上帝的意思憂愁,凡事就不至於因我們受虧損了。」(林後7:8-9)

保羅愛之深、責之切。對歌林多教會,一面用嚴厲的言詞責備,另一面,心底卻感到歉疚,這歉疚是來自對教會的愛,不忍用這樣嚴厲的話與責罰的方法。如今,因著教會願意改變,他才肯定地說,那憂愁是暫時的。第九節其實可以這樣(意)譯:

「如今我喜歡,不是因為傷害了你們,而是因為這痛楚為你們帶來悔改及改變你們的行為。這是上帝藉憂愁為祂的子民帶來的改變。」

看來,憂愁也有正面的用處,也可以是屬靈的。

「因為依著上帝的意思憂愁,就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來,以致得救;但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7:10)

這種憂愁的結果是滿足的喜悅,這裡也用到「得救」一詞,與得著基督救恩一樣,因此,這就如罪人悔改得新生一樣,藉得慶祝。相反,若不是來自神的管教,沒有悔改的憂愁,最終的結果,只有死。這是指屬靈上的死。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7/11/22 英吋 領袖, 歌林多後書

 

信與不信的原不相配

林後6:14-18

我重覆讀了多次以及多個版本,也看不出這段經文與基督徒及非基督徒結婚或談戀愛有何關係。真的,我們要對神的話語誠實、忠誠、忠心演釋。

保羅寫給歌林多教會的信,有提到信與不信者的問題,但那是信徒興頌,要求未信者為他們作審判官(林前6)。也有提過婚姻的問題,那是談到獨身與否及如何與未信的配偶相信的問題(林前7)。但始終沒有直接提及與宋信者或異教徒嫁娶的問題。

「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甚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甚麼相通呢?」(6:14)

我相信,這裡的大前題,是信與未信的價值觀存在莫大差距,保強調二者難以融合,因此,保羅反而針對的是未信者合作、相處的問題。因為「同負一軛」多指彼此承擔與合作。尤有甚者,他以「彼列」(撒旦)來形容他們(6:15),這多指是異教徒,那些反對基督教,又或在價值觀上相左的。因此,這裡應包涵更廣泛的意思。

與未信者談戀愛只是其中一種情況,但並非唯一的情況。更重要者,談戀愛與婚姻,是兩個價值觀相近的人。若信與未信的談戀愛,要不是未信的一方很接近基督,那就是信的一方很接近世俗的價值觀。談戀愛只是結果。要關心的,這他/她的靈命,以及跟主的關係。

當然,理論上講得通,實踐上還要多加留意。但保羅在這裡引用先知書的應許:

「上帝的殿和偶像有甚麼相同呢?因為我們是永生上帝的殿,就如上帝曾說:『我要在他們中間居住,在他們中間來往;我要作他們的上帝,他們要作我的子民。』」(6:16)

上帝顧領愛惜我們每一個,我們也當自愛,凡與基督價值觀相左的,都要敬而遠之。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7/11/20 英吋 歌林多後書

 

寬廣的心

林後6:11-12

這是保羅又軟又硬的勸導。

「哥林多人哪,我們向你們,口是張開的,心是寬宏的。」(6:11)

這裡的意思是:我誠實直接向你說話,而我的內心是向你躺開的。這躺開的心其實是包容與接納。前文保羅提到歌林多人不要「徒受祂的恩典」(6:1),之後表白自己所經歷的遭遇,似乎再次告訴歌林多教會,保羅事奉的心志以及他屬靈的權柄是從那裡來,又以個人榜樣來告訴教會應怎樣事奉神。

面對教會部份人的攻擊與不信任,保羅這樣說:「你們狹窄,原不在乎我們,是在乎自己的心腸狹窄。」(6:12)

意思其實是這樣:是你內心狹窄所以你眼光短淺,其實你生命原不狹隘,只是你活得狹隘。

精彩嗎?如果教會的領導這樣表達,我想今日的處境,這領袖肯定被人趕走。不過,保羅所經過的、所憑藉的,是他的個人素質。你是一個怎樣的人,事奉的果效便會怎樣;你是屬靈的,你的思想便與神的心意相近;你是與神同行的,就算駡人也帶著從神而來的權柄,為人所接受。

今日教會需要像保羅這種領袖,我們也當努力,保羅的權柄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靠人的努力賺回來的。他所靠的是神的呼召,及忠心的事奉,把生命全獻給神的事奉者。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7/11/20 英吋 領袖, 歌林多後書

 

再談向神負責

林後5:6-10

這裡的教授喜歡用現代處境及用語來意譯經文,不如由我來意譯這段經文:

「因為我們憑信心與主同行,不靠眼前所見的現象。所以,我們常存信心,就算我知道今日暫時與主相隔,並住在現時的身驅,我們更有足夠的信心,情願離開現時的身驅與主同住。因此,不論如何,我們以討主的喜悅為生命的最大目標。終有一天,我們各人在基督的審判座前,按我們或善或惡的行為被審判。」

這是簡化意譯版,目的不是翻出更貼近原文的版本,而是較容易表達的版本。這裡可以看出,向神負責的生命不是基於懼怕。我們當然要懼怕主的審判,但神多翻強調,祂賜給我們的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而保羅的教導,卻清楚表明,我們因為靠著基督,就不怕被主審判。

領袖們,我們有足夠的信心嗎?不用怕,我們今日開始學習與神同行,生命不再存在於懼怕的陰影下。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7/11/17 英吋 領袖, 歌林多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