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Category Archives: 傳道書

神的時間

傳3:9-15

(2008年10月金融海嘨後的講道)

近日話題離不開金融海嘯的衝擊,看到股市的上落,人心惶惶。在香港生活的還要加上對食物,奶品素質是否有毒等的憂慮,想得太多也難以入眠!廣東話比其他語言更能描述我們的心境:有早知,無乞兒!或者有人也會說: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這個世界,哪會有早知?如果有,這個世界真的不會有窮人,但奇就奇在,還有好多人以算命、星座、求神問卜等,想早知!但是,沒有早知,我們對未來的把握在哪裡?我今日營營役役所謂何事?我怎知今日的努力,明日一定有成果?一場金融海嘯,甚麼也沒有了!難道人生就是一場又一場虛空無意義的活動?

我的工作是「信心的工作」,甚麼是「信心的工作」?就是憑信心仰望神供應及保護的工作。仰望神資應資源,讓我們有事工可做,有糧可出,但每每遇著經濟衰退,我們的奉獻就會直線下降!憑信心仰望神的保護,就是我和我的同工經常出差陸,若沒有神護,我真不知今日是否仍健在!

如果我不知道明日還是否健在,今日所做的是否有意義,那我為甚麼要做「信心的工作」?同樣,我想到這段時間,若對未來沒有盼望,我們作為基督徒,與非基督徒又有何分別?其實,我們好想知道未來,但可能我們忽略了未來掌握在神手裡,而我們現在有的時間其實都屬於神的。

當我讀到所羅門王所寫的傳道書,就看到他很明白這點,不單止明白時間是屬於神的,更透徹地體會人活著的最大意義是甚麼。傳道書是所羅門王晚年的作品,他經過成功,也曾經過著靡難的生活。他體會到人生豐盛並不是要名成利就,而人生也難以事事如意。

一.時間是屬於神的(3:9-10, 11b)

所羅門王對於時間的理解,首先是:時間是屬於神的。我們人生一大悲哀就是失去原本所擁有的,我們看到股市大跌,看那一張張憂愁的面孔,我們便不難明白。但更大的悲哀是自以為擁有那些本來就不屬於自己的。約1-2年前,香港發現一宗30年前掉亂嬰孩事件,養育這個兒子30年,在檢驗DNA時才發現這個不是我的父親,這個不是我的親生兒。這個兒子仍在追尋他的生父生母,很大遺憾。原本以為屬於自己的,突然發現原來是一個錯誤或者誤會,都幾難接受。

其實時間也一樣,時間是由誰創造的?由誰掌管的?有許多管理學的書教你要做時間的主人,可是我們往往是時間的奴隸,被一個又一個的deadline追趕,你試下過期交電費、保險、各樣供款會怎樣?

在傳道書第三章一開始就提到甚麼有時甚麼有時,告訴我們時間有序,如果人不明白這時間的規律,人生就沒有意義:

這樣看來,作事的人在他的勞碌上有甚麼益處呢?我見上帝叫世人勞苦,使他們在其中受經練。(3:9-10)

在人生所遇到的時序,原來蘊含人生大智慧,就是神藉著我們所遭遇的讓我們學習,讓我們認識祂更多。另一處經文:

然而上帝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3:11b)

祂在歷史、在我們人生中的作為,我們始終難以完全明白。有誰說他完全明白神,這個人也許就是神了。我們不明白神,也不明白祂透過時間,為我們所預備的一切。我們只能透過回顧,才知多一點點神為甚麼要我經歷這些那些。你的信主經過是怎樣的?你上次經歷神的保守是怎樣的?就是透過回望,我們才得知當時那件事這樣發的意思是甚麼。這個原因,我們要常常講見證,藉見證數算主恩,記念祂在我們身上的奇妙作為。我們不能預先數算主恩,只能事後數算,若我們明白這點,就知道我們不明白的是很自然的,因為這一次都屬於神,時間是屬祂的,由祂掌管,祂預先知道,也為我們安排。

因為時間屬於神,祂給我們有多時少時間就有多少,祂給我們可掌握多少時間就多少。不能多,也不會少。

二.時間是不斷地循環 (3:1-8, 15; 12-14)

這樣,我們的人生是否很無奈、被動、消極?這是許多人對傳道書的誤解。所羅門王洞悉人生的真相,有些真相是我們不願看見,不願相信的。時間屬於神,是不用置疑的,只不過我們大多不接受,或者忽略了這事實。

還有另一個事實:時間是不斷循環的。你可能會說,那有甚麼期怪?今日24小時,明日也24小時,日出日落,週而復始。務農的最清楚甚麼時候播種,甚麼時候收成,日復日、年復年,都是這樣。我們東方人最明白,佛家相信輪迴就是觀察人世間不斷循環的現況,但佛家的理解是消極的,認為這循環是苦的,所以要脫苦海!

儒家稍為積極一些,認為這些循環生生不息,有所謂天理循環。我們過年時常聽到「週而復此,萬象更新」就是受了儒家的思想影響,認為每年雖然不斷重覆,但我們在其中是不斷更新而變化,而且是朝向好的方面發展。每年雖不斷重覆,但我們仍寄望今年勝舊年。

這些東方的宗教與哲學思想確實觀察對了…一部份。對人生的經歷確實看對了,可是,他們不知時間是屬於誰的,由誰掌管。時間不是一味無意義地重覆,又或憑空寄望明年更好,而是創造的主不是創造了這一些後便收工不管。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3:1)

現今的事早先就有了,將來的事早已也有了,並且上帝使已過的事重新再來。(3:15)

是神在其中,在這我們可觀察到的時間循環裡,神在其中,並且是神使這些循環發生。所以,雖然我們都活在這時間的循環中,但這不是沒有意義的,第一要緊的就是知道神在其中,使這一切事發生。

第二,在這循環中,我們可以做的一切事,包括吃喝玩樂,都是神的恩賜。這不是必然的,若沒有神的恩典,我剛才開車過來時可能遇上交通意外。。

我知道世人,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並且人人吃喝,在他一切勞碌中享福,這也是上帝的恩賜。(3:12-13)

若沒有神在其中,連去深圳都會丟掉身份證。我們今日這一切,都是神所賜的,都應懷著感恩的心去領受。因此,在這不斷循環的時間裡,我們不是無奈與消極的,反而是不斷感恩,不斷享受。遇到不明白的事,或痛苦、或錯敗,傳道者提醒我們這是其中的「經練」:

我知道上帝一切所作的都必永存;無所增添,無所減少。上帝這樣行,是要人在他面前存敬畏的心。(3:14)

就是要敬畏神,要知道祂才是神,你和我都不是神。祂是我所依靠的,不是我的才智與財富,也不是聯儲局或財長,當然更不是總統。同樣面對經濟危機,但我們的等待,是有盼望的等待:神在其中,神必負責。

人需要認識自己的有限,就是要去學習敬畏無限有偉大的神,人的自然傾向是奪取神的榮耀,需謙卑下來才認識生命的真義。

三.神的時間是完美無瘕的(3:11a)

容我再強調,時間是屬於神的,也是不斷地循環,但神在其中。這循環不是隨意的,也不是無意義的。我們要認識生有時、死有時,要知道這一切都有神的美意。而第三點跟大家分享的,就是神的時間表最完美。

上帝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又將永生安置在世人心裏。然而上帝從始至終的作為,人不能參透。(3:11)

今日所講的你都可忘記,但這一節經文,你一定要記得。神造你和我,把最好的給我們,意思是甚麼?

現在的小學生都有手機,原因是他們的同學都有手機,而且他們喜歡用手機拍照及與朋友互發短訊,而不是用來通話!當時,今日在香港到了四、五年級擁有手機被認為是合理的,按照他們的理解,這是最美好的。但我們成年人與他們分享及分析手機的同途、費用等等,要看孩子的節制能力如何,最後過了一段觀察期後才給他們,因為從我們的角度看,孩子們有節制地去使用手機,才是最美好的。我們教導子女也會用他們最合適的東西,在合宜的時間給他們,更何況比我們更有智慧、更慈愛的神?

祂按我們最美好的時間,把最美好的賜給我們。因此,在這我們不明白、不理解的時間循環中,神已預備了最好的,在最合宜的時間給我們。換個角度看,我們只能控制少少神已給我們的時間,那是很好的。因為我們能力有限、智慧也有限,我們沒有定力作最好的安排。好像我的小女兒,她對時間觀念還未具體地認知,所以請她完成功課也好,練琴也好,做甚麼都好,都要為她安排,或到時到候有些提醒,否則便不能依時完成手上的責任。我們都是神的小孩子,我們需要神來為我們按排,我們也相信祂的安排是最好的。

這節經文另一個寶貴的教訓,就是神把時間的觀念放在我們心裡。世上沒有動物會趕時間,除了人;世上沒有生物會定死線,除了人。你不會看到有猴子追求永生、也不會聽到隻狗會擔心下個月有沒有狗糧食。神把時間觀念放在我們心裡,不是叫我們擔憂,而是把對永恆的渴望賜給我們,如此,我們就知道永生意義和價值。追求永恆是人與禽獸的最大分別,永恆的關係、永恆的生命、審判後永恆的結局,所以,我們才知道永生的可貴。

結語

正因為這原因,傳道者叫我們從永恆回望現在,從未來的結局來審視我們今日的生活。我們真的早知結果,這世上真的可以有「早知」。意思是:神為我們預備最好的結局,今日要珍惜所擁有的,好好去享受它。這些終有一日會失去,但不要緊,神已預備了更好的。把握今天,因今天擁有的都是神的恩典。

我們有的時間是屬神的,對於明天,我們的盼望在於神使這表面虛空無意義的世界中賦予意義,而且也把最好的按時為你預備。把握光陰,因為是神的恩賜,我們常提及十一奉獻,何不也考慮把時間都作十一奉獻?

當我們想到沒有時間讀經、靈修、祈禱,我們可會想起我們在盜取神的時間?我們說沒有時間返教會,或參與教會事奉,可有想起我用了神所賜的時間,用在與祂不相干的事上?當我們為明日擔憂,可有想起主已為我們安排最好?

我們的時間由神掌管,從未來回看現在,環境縱然一樣,我們面對的態度便不再一樣。盼望到我們見主面時,不會說:早知結果何必當初,反而會說:我早知啦,果然如我所想!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10/03/07 英吋 生命更新, 講章, 傳道書, 信心

 

神的財產

傳5:8-20

(08年金融海嘯後不久的講道)

這幾日,不知你最關心的是甚麼?感恩節有甚麼特價貨收獲?仍在擔心裁員?印度的恐怖襲擊?在社會的亂局中,我們需要英明的領導者,於是奧巴馬便被寄予厚望,期望他能帶領美國走出政治與經濟的低谷。這個期望是很自然的,但作為基督徒,我們與其他人有否不同?是否仍只寄望一個以救世者姿態出現的強人來救助?

當我們相信神掌管世上的一切,在我們身邊發生的事沒有偶然,基督徒相信在我們身上發生的事,有救主的美意在其中。神讓災難發生、讓貧窮出現,並不是要「害」我們,祂給我們一些需要學習的功課。

傳道者所羅門王歷盡人生的豐盛與財富,晚年的時候以他豐富的人生悅歷寫下傳道書,解經家發現希伯來文版本的傳道書,只有第一及第十章沒提及上帝,意思是,上帝在傳道者的思考中經常出現,在人生的各種遭遇上,不論平順或逆境,不論繁榮與缺乏,傳道者都是上帝為念。這也應是我們的人生態度,也許目前所發生的並不是我可以理解,甚至不是我可以接受的,但要堅定地相信,神在其中。

我們的生命是屬於神的,我們是這生命的管家,而我們所擁有的,包括物質,也包括兒女,都是神的財產,我們是受託去管理這些資產的管理者。而今日選用的經文,正就是我們面對經濟難關的重要功課,我們需要透過認識人的本性、物質的本相,以及對財富應有的態度。

一.  人的本性就是貪(5:8-10)

首先我們要記住,貪婪是人的本性。有些人看到平宜的便買,沒有想到是否真的有需要,全是因為較平常平宜,認為「好抵」,我們叫這行為「貪平宜」,而我們古人的智慧叫我們「平宜莫貪」。小有小貪,大有大貪。其他文化我不太熟識,就是知道這是中國文化的一部份。我們有祭祖的文化,這文化精神是好的,但我們拿甚麼去祭?我們燒甚麼給先人?目的是甚麼?就是要得到先人的保佑,子孫得到福蔭。這是賄賂的行為。祭祖、風水得到成了賄賂靈界的行為。原因都只一個,就是人性中的貪婪。貪財、貪權、貪名等等。

而社會上的不公,就是來自人的貪念。聖經早已明言

官官相衛

你若在一省之中見窮人受欺壓,並奪去公義公平的事,不要因此詫異;因有一位高過居高位的鑒察,在他們以上還有更高的。況且地的益處歸眾人,就是君王也受田地的供應。(5:8-9)

這裡的意思是,我們不要因為世上有不公平的事而感到驚訝,因為官官相衛,互相包庇。就連最高的君王也都享受這種益處。

不知足

那為甚麼會有這現象呢,就是因為人心不足

貪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知足;貪愛豐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這也是虛空。(5:10)

人心就是不知足。人類的貪汚文化除了我們徹底悔改才可望有所改變,除此以外,所有的措施都只是治標而不治本的活動。香港有一廠商,他信主後覺得不應再為賺錢而活,但他做生意,要繼續賺錢,於是便改成為神賺錢。另一個弟兄,他越參與宣教,越少時間放在生意上,神卻給他更大的生意。今日看到許多投資失利的,就是因為貪,不是因為自己有所不足,而是想多而更多。

這兩日香港有一則新聞,睹王何鴻燊以20萬美元投得意大利的「白松露菌王」,同時香港飲食業為抗衡市道低迷,推出一元一碗义燒飯,記者這樣寫:

小片0.1克的松露和144碗香噴噴的叉燒飯,你又會如何取捨?

人心就是不知足,錢、權、名,都是吸引人妄顧公義的引誘。

二.  財物不能滿足人心 (5:11-17)

認識過人本性的一部份後,我們也要知道物質的本質是甚麼。曾經擁有天下財富的所羅門王認為財物都是你找不住的煙幕,永遠不能滿足人心的慾望。首先,財物的本質就是過眼雲煙:

過眼雲煙

貨物增添,喫的人也增添,物主得甚麼益處呢?不過眼看而已!(5:11)

我見日光之下有一宗大禍患,就是財主積存資財,反害自己。因遭遇禍患,這些資財就消滅;那人若生了兒子,手裏也一無所有。他怎樣從母胎赤身而來,也必照樣赤身而去;他所勞碌得來的,手中分毫不能帶去。他來的情形怎樣,他去的情形也怎樣。這也是一宗大禍患。他為風勞碌有甚麼益處呢?(5:13-16)

Eugene Peterson把這段的標題譯為 “A Salary of Smoke”,意思是,你出糧,其實都是煙幕,因為一出糧,就好快花掉。尤其那些盡責有忠心的丈夫與兒子,堅守這按時分糧的原則,一出糧,甚麼按揭、家用等等都出去了!我以前教會有個牧師常說他可以用自己的存摺與你交換,為甚麼?他想表達自己過信心的生活,沒有多少收入,但神仍供應所需一切。後來,我結婚,加上有了小朋友,我知道他信心生活的秘訣是甚麼,就是按時分糧。一出糧,就分出去。所以,從此以後,我都可以跟他一樣說:我的存摺可以跟你交換,因為錢都存到老婆戶口去了。

當然,到了金融海嘯的出現,大部份人都明白財產如煙幕這道理。

增添憂愁

除了如煙如霧外,物質的第二個特點,是為你增添憂愁:

勞碌的人不拘喫多喫少,睡得香甜;富足人的豐滿卻不容他睡覺。(5:12)

並且他終身在黑暗中喫喝,多有煩惱,又有病患嘔氣(即患病)。(5:17)

有人話,你花了自己的健康去換取財富,又意圖花財富去買回健康。就算成功地換回健康,那也不能補償在過程中所損失的友情與親情。除了身體的健康外,今日更多人不能補回的,是心靈的健康。

這段經文,我們也可概括為守財奴的悲哀:所守的固然不由他作主,要失去時他也無法挽回,但同時,他更賠上健康與人際關係,這是賠本的生意。

但我們要知道,傳道者所羅門不是叫我們以消極態度來生活,而是以正確的態度來面對人生的各種遭遇。你今日所遭遇的,神必定給你開出一條又新又闊的路,但過程中,你必先要認識祂要你改變,要你成長的地方。

三.  合宜的享受態度(5:18-20)

認識了我們自己,又認識了困擾我們的物質後,我們來看看應以甚麼態度來一方面不貪婪,但同時也不厭棄避世。

享受勞碌的結果

我們首先要知道不勞而獲並不是我們應有的態度,反之,是要靠勞碌換取的物質,是我們應得的,也該得的享受。

我所見為善為美的,就是人在上帝賜他一生的日子喫喝,享受日光之下勞碌得來的好處,因為這是他的分。(5:18)

你知道這節經文有多重要嗎?所羅門教我們面對自亞當以來神給大地的咒詛。在創世記中人犯罪的結果之一是大地受咒詛,而男人卻因此不勞碌至汗流浹背不得飯食。這解釋了為甚麼男人總是工作、工作與工作,完全不懂得坐下來跟太太靜靜地甚麼也不做,只享受大家的存在(這叫浪漫)。

所羅門我們享受這過程,享受在日光之下的勞碌,不是叫我們只看好的一面不看辛苦的一面,但叫我們不要因為苦的一面而忘掉也有好的一面。並且,神給大地咒詛而不是給人咒詛,縱然犯罪的是人不是大地,但人要經過勞苦,明白所享受的一切都不是必然的,要有感恩的心去面對困難,而困難背後學懂更珍惜、更感恩。

「小別勝新婚」你都知道點解,就是日對夜對,對方存在與不存在好像沒有分別的,那就來一次「小別勝新婚」,等你掛念老婆的囉唆、老公的摔腳趾,等你發現沒有對方的存在是怎樣的生活。

因此,不要本末倒置,工作是為享受成果,而不是為不斷工作。

認定這一切都是神的恩賜

第二個態度,就是認定眼前所擁有的,所享受的都是神的恩賜:

上帝賜人資財豐富,使他能以喫用,能取自己的分,在他勞碌中喜樂,這乃是上帝的恩賜。(5:19)

恩賜的意思是由神所賜,而人本來是不應得的。我們常以為透過自己的努力享有今日事業的成果,而這成果是我應得的。對不起,我們本是神所造的,我們本是罪人,本是沒有甚麼屬於我們,我們本來就沒有應得的甚麼。過榮耀神的生活,就是把生活的一切,都以神為念,懷著感恩的心去領受神所賜的豐盛與卑賤。

真正的滿足與喜樂來自神

除了享受工作成果以及凡擁有的都屬神的恩賜外,第三個態度就是知道真正的喜樂是來自我們擁有多少物質上的豐富,真正的喜樂是來自創造主本身:

他不多思念自己一生的年日,因為上帝應他的心使他喜樂。(5:20)

是神使我們喜樂,不是我們銀行存款的數字,或股票上落的價位,也不是有多少人讚美你的成就,這一切都不能使你有真正的喜樂。但當有一日你發現,你今日擁有的都是神給你的,你感受到神多愛你,你在神手裡是多麼完美,那你便能領略真正的喜樂滋味是甚麼。

貪的意思是想無止竟地擁有,就連不屬於自己的也想擁有。但當我們懷著感恩的心享受己經擁有的,又明白這一切都來自神的恩典,我們便不再貪。世上許多因貪而來的困擾都與我無關。

最後我想以一個見證來作結。

Wendy: 回望過去一年,是借來的時間,是第二次的生命。我常對家人和朋友說,這一年,誠然我是「賺」了的,生活過得很充實、很豐盛。我終於活得像一個人。

我們很多人都像Wendy一樣,只不過追求的不一樣吧了,讓我們明白今日在我眼前的一切,包括財富、恩賜、親友等等都是神的財產,讓我們好好管理它,享受它,同時以此來榮耀祂!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9/10/14 英吋 管理, 講章, 傳道書

 

敬畏上帝的生活

傳12:9-14

好了,到了傳道書的總結。

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上帝,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傳12:13)

簡單的結論,但需花上我們畢生的精力去學習。單就這段經文,我們就有好些方面的學習:

一.謹記神的話

再者,傳道者因有智慧,仍將知識教訓眾人;又默想,又考查,又陳說許多箴言。傳道者專心尋求可喜悅的言語,是憑正直寫的誠實話。智慧人的言語好像刺棍;會中之師的言語又像釘穩的釘子,都是一個牧者所賜的。(12:9-11)

所羅門王經過半生的浮華生活,雖擁有智慧,但所謂「聰明反被聰明誤」,半生就浪費在宴樂中。只是到了晚年他才明白,這一切都是虛空,有點覺今是而昨非的感嘆。他重尋人生的指南針,就是神的話語。他認真地研究(「又默想,又考查」),發現許多直刺人心的提醒,又發現造物主花費這麼多唇舌,就是要保護我們不要走差,這便是祂透過話語牧養我們。

敬畏上帝,具體地就是由認真學習祂的話、遵行祂的話開始。

二.謹慎世上的知識

我兒,還有一層,你當受勸戒:著書多,沒有窮盡;讀書多,身體疲倦。(12:12)

除了要努力進補,學習祂的話語外,還要留心世俗的智識與學問。這裡不是否定這些知識,許多知識都是有益的,但同時也應有底線。一方面當發現這些知識與神的話有衝突時,我們當知道怎樣選擇;另方面當留心世上的知識沒有窮盡,因為造物精奇,人類會不斷發現新的學問與知識,但不要被這些「受造物」牽著鼻子走,忘記了造這一切的神。有時,這些知識會引導我們離開神,敬畏神就是以祂的教訓為生活的導航系統,緊跟祂的教訓。

三.謹守到底

因為人所作的事,連一切隱藏的事,無論是善是惡,上帝都必審問。(12:14)

追求神的話語,也留心追求學問的底線後,還要知道,我們追求神並不是一時興之所至,而是要交帳的。到了迎見主的時候,神必審問。因此,我們要堅持、謹守到底。

敬畏神,是一生之久的堅持,沒有別的方法可以讓我們活得有意義與價值。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8/10/25 英吋 傳道書

 

人生焦點

傳12:1-8

經過大半生的浮華生活,傳道者明白人生的焦點不在今生物質的豐盛,而在於創造及供應這一切主:

你趁著年幼、衰敗的日子尚未來到,就是你所說,我毫無喜樂的那些年日未曾臨近之先,當記念造你的主。(傳12:1)

把最好的精力、資源、智慧投放到認識這位創造主身上,是我們人生的第一優先。不是等到我有空才去追求祂,這樣做只是把我們生命的焦點放在被造的、會朽壞的、虛空的物質世界上。

就在此時此刻,紀念主、思想主、認識主,把生命的導航系統調較到造物主身上,而不是其他的目標。這是傳道者在整本傳道書中想強調的。

銀鍊折斷,金罐破裂,瓶子在泉旁損壞,水輪在井口破爛,塵土仍歸於地,靈仍歸於賜靈的上帝。(12:6-7)

中文翻譯在這裡較為不明顯,這裡的意思是,在那些金、銀與瓦器也有破爛的一天,不要等到這些日子才追求認識神。而許多人的一生,都在追求金、銀與瓦器,這些代表了物質世界的豐盛,傳道者卻提醒我們,到底是誰造這些?

傳道者不斷以不同的比喻與方法來重覆這信息,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知易行難,我們要花上不知多少倍的努力,才能立志調整生命的焦點。我們立志後又容易因著困難選擇放棄。因此,先思想開始,仰望主,靠祂作改變。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8/10/24 英吋 傳道書

 

平衡的視覺

傳11:7-10

傳道者教我們如何平衡地看人生。這平衡包括了勇敢地面對人生的悲歌,不無視人生有不少無意義的角落,而落在失望處境的同時,仍對未來有所盼望,知道神在掌管這一切。

光本是佳美的,眼見日光也是可悅的。(11:7)

日光之下雖無新事,但畢竟也是由神所造,看為美的世界。欣賞造物之美本來就是我們的生活態度,不一味投訴抱怨這樣不公,那樣不義,這裡不美,那裡醜陋等等。

人活多年,就當快樂多年;然而也當想到黑暗的日子。因為這日子必多,所要來的都是虛空。(11:8)

Eugene Peterson怕我們看不明白,便加多一句:不要視之為理所當然 (Even if you live a long time, don’t take a single day for granted.) 過每日都要從欣賞的角度,同時也不可忽略這不是必然的,都是神的恩典,因此還是懷著感恩的心去過每一日。虛空的日子,就是那些黑暗無意義的日子其實也是我們必會經過的,美好時光當享受,但也當預備那黑暗的日子終會臨到。

少年人哪,你在幼年時當快樂。在幼年的日子,使你的心歡暢,行你心所願行的,看你眼所愛看的;卻要知道,為這一切的事,上帝必審問你。(11:9)

我們要享受生活,但也知道行為的界線在哪裡,因為神在掌管,祂必審問。別以為這是負面消極的看法,要知道恪守紀律的,對他們來說紀律並不是束縛,規條只對那些不遵守的人成為束縛。是的,神必按我們所行的審問我們,但若我們己得著神的救恩,又靠祂的恩典而活,那又何妨?這是一個重要提醒,提醒我們生活行為有界線,生活雖有平衡點,知道甚麼可行,甚麼不可行,後果是甚麼。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8/10/23 英吋 傳道書

 

投資有道

傳11:1-6

2008年的經濟危機,我們叫「金融海嘯」,九七年叫「金融風暴」,如今不知道是否升級了,還是經歷了印尼海嘯,也許大家預期這次的影響會像海嘯般牽連甚廣才決定用這個稱呼。

但研讀神的話語,我們也得到關於投資的教道。傳道者首先提醒我們要正確地認識這世界,包括我們的生命、對時間的理解,以及對工作的態度等等。接著,傳道者便教我們珍惜工作的機會,並且享受工作努力的成果,以正確的態度來生活。

讀到11章,中文的翻譯讓我們摸不著頭腦,但英語的不同譯本卻給予具體的指引,教我們如何投資。

首先是投資在高回報的項目上,不要浪費時間與資源在一些沒有可能有成果的事情上。

當將你的糧食撒在水面,因為日久必能得著。(11:1)
Be generous: Invest in acts of charity. Charity yields high returns. (MSG)

The Message的翻譯就再清楚不過了,這裡的意思就是投資在慈善事業上。不要把神所賜的資源只存在倉庫裡,也不是期望短期回報。同時,這回報的時間也許不是即時的,但最終必能有所收獲。

第二也是相關的,就是投資在別人身上。

你要分給七人,或分給八人,因為你不知道將來有甚麼災禍臨到地上。(11:2)
But divide your investments among many places, for you do not know what risks might lie ahead. (NLT)

意思是,如有能力,應用來支持其他人,讓他們面對災難時有所依靠。這裡積穀防饑的做法是存放在別人身上,給他們儲備而不是自己。

第三是要勤勞工作:

看風的必不撒種,望雲的必不收割。(11:4)
早晨要撒你的種,晚上也不要歇你的手,因為你不知道那一樣發旺;或是早撒的,或是晚撒的,或是兩樣都好。(11:6)

不工作便不要期望有收獲,即反對不勞而獲、短期投機的心態來工作。

總的來說, 我們應把所擁有的,不論是技能、時間、財富用在適合的對象身上,能幫助別人的便是最大最好的投資,回報將會從神而來,這又何樂而不為呢?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8/10/22 英吋 傳道書

 

珍惜生命˙把握光陰(二)

傳9:7-12

今日的生活,除工作外,還要享受生活,享受工作的成果,享受這些神所賜的,可以為永恆生命預備的辛勞。

你只管去歡歡喜喜吃你的飯,心中快樂喝你的酒,因為上帝已經悅納你的作為。(9:7)

神悅納我們的辛勞,意思也可以是神看到我們快樂,祂也滿足。因此享受生活是我們今生存在的主要價值之一。

在你一生虛空的年日,就是上帝賜你在日光之下虛空的年日,當同你所愛的妻,快活度日,因為那是你生前在日光之下勞碌的事上所得的分。(9:9)

虛空的意思,是在日光之下沒有獨特意義的日子,這生活是會成為過去的,但這到底也是由神所賜,也可使我們得到滿足。其中最大的快慰,就是享受家庭之樂。這是第二重價值。

凡你手所當作的事要盡力去作;因為在你所必去的陰間沒有工作,沒有謀算,沒有知識,也沒有智慧。(9:10)

第三重價值就是工作本身,因為工作是今生獨有的。死後不論往哪裡去,都不再有可享受成果、實現自我、服侍他人的工作。

享受生活、享受家庭、享受工作是我們人生的三大價值。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8/10/21 英吋 生與死, 傳道書

 

珍惜生命˙把握光陰(一)

傳9:1-6

生命長短既不在我們手中,生的意義與價值又如何?生命既隨時會離我而去,我們盼望又在永恆的國度裡,我活著的這數十年,意義何在?

凡臨到眾人的事都是一樣:義人和惡人都遭遇一樣的事;好人,潔淨人和不潔淨人,獻祭的與不獻祭的,也是一樣。好人如何,罪人也如何;起誓的如何,怕起誓的也如何。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有一件禍患,就是眾人所遭遇的、都是一樣,並且世人的心充滿了惡;活著的時候心裏狂妄,後來就歸死人那裏去了。(9:2-3)

傳道者只是提醒我們,所有人的結局都一樣,他並沒有叫我們消極地等待來世。我們固然需要放下今生的執著,因為這一切都不會永存,但今生的日子仍有它的意義。

與一切活人相連的,那人還有指望,因為活著的狗比死了的獅子更強。(9:4)

活著就有指望,不論一個人一生的名譽與成就怎樣,他死了便進入了另一個領域,於此時此刻在地上仍活著的,他始終成為了過去。這不是說死了,一切便變得完全沒有意義,不過,這些意義不在今生計算,而在永恆的國度裡算帳吧了!

他們的愛,他們的恨,他們的嫉妒,早都消滅了。在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事上,他們永不再有分了。(9:6)

容我再重覆,這「沒有意義」只對仍在世人生活的人而言是對的,因為他們都活在「日光之下」。但死了的人已不再活於「日光之下」了,已進入了永恆的國度,那裡仍會計算我們今生所做的是否有永恆的意義和價值。

因此,現存的生活是有雙重意義,一是為今生,二是為永恆。今生雖然短暫,但其中可以經驗與體現造物之美、之奇;永恆雖感覺不實在,但今日所做的一切都會算到那盤帳上去。

不過,今日的生活又不止是在工作,及享受工作的成果,那還有甚麼?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8/10/20 英吋 生與死, 傳道書

 

服從上司

傳8:1-9

聖經沒有可直接翻譯為「領袖」一詞,但大概我們可以把君王、在上位的、掌權的理解為「領袖」。而智者應該知道要服從「領袖」,事實:

一.「領袖」會隨自己的意思而行,我們改變不了

不要急躁離開王的面前,不要固執行惡,因為他凡事都隨自己的心意而行。(8:3)

另一翻譯是:不要驚懼,順服「領袖」的指示,也不要因為不合你心意而固意阻延,因為「領袖」喜歡怎做便怎做。我們無法改變他,也無謂浪費精力。

二.「領袖」擁有權柄

王的話本有權力,誰敢問他說:「你作甚麼呢?」(8:4)

當然,所羅門身處的是君主專制的年代,與今日的自由社會不可同日而語,但聖經也明明告訴我們專重在上位的,因為沒有權柄不是出於上帝。我們今日則可理解為,「領袖」是向神負責的,做得不好,套用中國人的一句負面話:「天修你」!

三.智者明辨是非

意思是,真正有智慧的,會明白神才是掌權的,不會因為一時三刻的成與敗、得與失、是與非而妄下結論。

智慧人的心能辨明時候和定理。(8:5b)
他不知道將來的事,因為將來如何,誰能告訴他呢?(8:7)

就是因為時間由神掌管,人可以掌控的相當有限,「領袖」亦然。不論他現時只好是壞,他的決定與行為,都是暫時的。

四.誰是生命的主?

無人有權力掌管生命,將生命留住;也無人有權力掌管死期。(8:8a)

說到底,對人最重要的,是誰掌管人的生與死。生命的權柄才是最大的權柄,換句話說,「領袖」雖有權柄,但這只是有限的權柄。就算他不義,也只是在有限的範圍內行惡,至終的審判權在神手裡。

順服義者,我們沒有異議。但若順服不義的,我們的底線是,神在真正地掌權,我們也不用過份擔憂掛慮。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8/10/19 英吋 領袖, 傳道書

 

沒有理所當然?

傳7:13-14

在我的觀念裡,既然上帝造了這世界和其中的事,雖說因人的墮落而使祂的創造不再完美,但世上的喜與憂,樂與苦都應跟祂有關係的。我較相信凡事總有因,有祂的心意。

你要察看上帝的作為;因上帝使為曲的,誰能變為直呢?遇亨通的日子你當喜樂;遭患難的日子你當思想;因為上帝使這兩樣並列,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甚麼事。(7:13-14)

苦與樂,本來就是在世生活的兩條腿,我們就是在苦與樂的世界中行走,也透過苦與樂來成長。在苦中懂得作樂,在無憂的日子懂得「先天下之憂而憂」。

傳道著告訴我們,人的能力有限,看見世情的變幻,不論是直是曲,我們可以做的很有限,要明白背後,神仍在掌權。我們面對曲直是非、不義與敗壞,背後還有公義與慈愛的神,這是盼望。而傳道者更明言,苦與樂並存,目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後有甚麼事」,更好的翻譯,應是「叫人不要視之為理所當然」。

今日的享通太平,是神的保守與恩賜,不是我努力的成果,也不是我應得的,不是理所當然的,要懷著感恩的心去享受。今日的困難苦境,是神要我們有所學習與成長,不是神的咒詛,不是神對我不公平,不是理所當然的,要帶著盼望去面對。

這樣,人生變得充滿意義,因為不論順境或逆境,都是神的恩典。

 
發表迴響

發文者為 於 2008/10/18 英吋 傳道書